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现状与特点精编_第1页
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现状与特点精编_第2页
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现状与特点精编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现状与特点精编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现状与特点按照科技部公布的制造业企业行业分类标准,结合全 国民营企业创新现状,通过对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 究中心2006年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样本企业 技术创新主导模式进行分类和研究,可以发现,中国民营 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主要有如下几个突岀特点。(一)区域创新差距明显、省市之间发展不均衡调查表明,目前中国民营企业创新具有十分明显的区 域发展差异,呈现东强西弱特征。对此,可用民营企业申 请专利数量加以说明。例如,到2004年底,规模以上民营

2、工业企业中的有限责任公司共申请专利15415项。其中, 东部地区11397项,占全部专利数的74%;中部和西部分别 为2380项和1638项,各占全部专利数的和。显然,东 部地区民营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远比中西部地区活 跃,专利创新活动占全国的七成以上,成为中国民营企业 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要地区。具体分析,东、中、西等区域内各省市之间、区域外 省市之间民营企业的创新差别也是十分悬殊的。例如,在 东部地区,专利申请位居前五名的省市分别为广东省 (3721项)、浙江省(1909项)、山东省(1855项)、江 苏省(1317项)、上海市(933项),第1位的广东省是 第5位上海市的4倍多;在中部地区

3、,位居前四位的分别 是安徽省( 574项)、河南省(451项)、河北省(338 项)、湖北省(286项),安徽是湖北的2倍;而从全国角 度看,各省市之间的差距更加明显,最高省份(广东省 3721项)与最低省份(海南省9项)相比相差高达413 倍。除了在专利申请总量上存在较大差异外,各省市自治 区专利申请结构也千差万别。在15415项专利申请中,发 明专利数为5700项,占全部专利申请数量的37%,不到四 成。其中,东部地区达到4583项,占全部发明专利申请数 量的80%,占本地区专利申请数量的40%;中部、西部分别 为671项和446项,占全部发明专利申请数量的11%和 9%,占本地区专利申请

4、数量的28%和27%o可见,东部地区 除了在专利申请总量上占有优势外,在发明专利申请上的 优势也很明显。此外,东部地区自身的专利申请结构(40% 的发明专利比重)也要远远好于中部(28% )和西部 (27%) o(二)原始创新倾向大于引进模仿再创新和集成创新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对北京、重 庆、辽宁、浙江、广东、云南、河北、吉林、江苏、湖北 等10个省市的通讯化工、医药、造纸、金属制品、设备制 造、化工等20多个行业的822家民营企业进行了自主创新 能力调查,建立了 2006年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 力数据库在822家企业中,有1个以上专利的企业275 家。在275家有

5、专利企业中,数据完整,能够计算出自主 创新能力指数的企业有105家。我们据此建立了中国社会 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2006年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自主 创新能力指数105家数据库。经筛选和整理,剔除商 贸、房地产、服务业等个别非制造业企业后,完整填列 “创新模式选择”调查项的样本企业共计767家。在767家样本企业中,有378家企业填写的主导技术 创新模式为原始性创新,占企业总数的49%;有299家企业 填写的主导技术创新模式是引进、模仿再创新,占39%;有 65家企业填写的主导技术创新模式是集成创新,占8%;选 择其他创新模式的为25家,占3%。(三)不同行业创新形式的选择具有明显差异不同行业因

6、竞争激烈程度和技术发展速度的不同,在 技术创新模式选择上存在一定差异是正常的。从调查的结 果看,在通讯设备、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 造业中,原始创新倾向的主导地位最为明显,选择原始创 新的样本企业数是选择引进模仿创新样本企业数的两倍以 上。这说明中国电子及通信工业的技术创新已经越过了引 进技术一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阶段,进入了自主创新技 术发展的新阶段。对专用设备制造业来说,由于技术引进 程度和速度受行业发展和市场的双重限制,在客观上反而 刺激了国内专用设备制造业原始创新活动的发展。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 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 业

7、,主要以引进模仿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为创新的主 导模式。这与中国多数产业是在改革开放后通过引进或模 仿西方技术成长起来这样一个背景有关。在选择实施技术创新的组织方式上,不同行业的差异 也比较明显。按照实施技术创新的组织方式分类,767家样 本企业中,有383家企业选择采取独立自主的创新模式, 占样本企业总数的50%;有275家企业选择联合创新模式, 占36%;有109家企业选择了其他创新方式,占14%。就行业特征来看,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 制造业是以联合创新为主导模式,这可能与行业领域创新 风险大、创新投入高有一定关系。尽管联合创新是世界创 新领域的普遍作法,但由于法律制度、社会环

8、境、文化传 统等方而的限制和制约,中国产学研之间以及企业相互之 间的合作机制还很不完善。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在没有严 格的法律制度保障的情况下,仅凭自身信誉是很难维系技 术创新联合体的顺利运作的。这也是中国民营企业联合创 新还不普遍的一个主要原因。(四)集成创新模式下的创新能力较强创新模式决定着企业创新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创新理 性较强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与自身状况相匹配的创新模 式。在这里,我们可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 推岀的自主创新能力指数来衡量样本企业的创新能力,并 据此比较不同创新模式下的企业创新能力差别。限于样本 数量较小,我们仅对原始创新、引进模仿再创新和集成创 新等主要模式下

9、的创新能力进行整体比较,不再细化到行 业。从表3可以看出在105家样本企业中,能够计算岀技 术创新模式和技术创新组织模式的只有100或102家。, 引进模仿再创新模式下的自主创新能力强于原始创新模 式,而集成创新模式下的自主创新能力在三类创新模式中 最强。而从实施技术创新的组织方式角度看,联合创新模 式下的企业创新能力高于企业的独立创新。(五)创新收益较小、创新投入与产岀的关联度较差创新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 济收益。但是,通过对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2006年中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数105家企业的技术 创新投入与产岀关联度的考察却发现,企业创新的经济效 益普遍

10、较低,且创新投入与产出的关联度也较差。我们用105家样本企业2005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 比重来衡量技术创新投入,用企业2005年总资产收益率来 衡量技术创新导致的经济产出,通过对两种创新分类标准 下四种不同创新模式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简称研 发收入比)与资产收益率间的相关系数进行计算由于数据 完整的集成创新模式企业过少,统计结果可能会以偏概 全,我们不再对集成创新模式企业的研发收入比和资产收 益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样本企业的创新投入 (研发投入占比)与创新经济产岀(资产收益率)之间的 相关程度整体上说是很低的。四种创新模式下的相关系数 最高的只有0 248,且显着性水平也不理

11、想。这也从一个 侧面说明中国民营企业的创新效益整体上是较低的,引进 模仿创新与原始创新相比、联合创新与独立创新相比,前 者的研发投入占比与资产收益率的相关性程度要高一些。(六)产业集群背景下的创新能力逐渐提高我们在计算出各省市产业集聚度的基础上,再根据 科技统计年鉴(2005)计算出各省市民营企业专利申 请数量与新产品销售比重,然后采用专利数量和新产品销 售比重为技术自主创新的衡量指标,通过相关回归分析发 现,各省市产业集聚度与专利申请数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0 38,产业集聚度与新产品销售比重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0 48,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这说明产业集聚度的高低对 民营企业技术自主创新具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对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