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泽州佛寺发展的原因探讨_第1页
北宋泽州佛寺发展的原因探讨_第2页
北宋泽州佛寺发展的原因探讨_第3页
北宋泽州佛寺发展的原因探讨_第4页
北宋泽州佛寺发展的原因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北宋泽州佛寺发展的原因探讨    郝宝妍摘 要:泽州保存较多北宋佛寺古建筑,一方面与當地自然地理区位和政治军事环境,促进泽州能够保留下宋代佛寺建筑,另一方面得益于北宋时新建或重修众多佛寺使得其成为可能。在北宋崇佛大环境之下,社会各界人士在泽州佛寺的发展过程之中都发挥着推动作用,向佛寺捐施一定财物。在这期间僧尼自身主体作用不断扩大,促进佛寺发展。关键词:交通区位;民众捐施;僧尼经济:b947 :a :1005-5312(2017)29-0120-02山西作为文物大省,有“中国古代建筑宝库”之称,其中泽州更是保存较多古代建筑,年代主要集中于宋金时期。

2、这些木结构建筑中佛寺建筑数量占很大比重,保存至今的宋代佛寺有青莲寺、开化寺、清化寺、嘉祥寺等。这些佛寺之内保存了宋代壁画、彩塑、建筑等艺术作品,促进对北宋艺术的研究。一、重要的区位古代佛寺建筑大多是木结构建筑,易受雨水侵蚀,很难保存。泽州借自身独特自然环境和相对稳定的环境,很多木结构建筑才能够保存。泽州以山地丘陵为主,四周群山环绕,东为太行山、南为王屋山、西为中条山、北临近太岳山,还有历山、珏山、硖石山、莽山等名山。天下名山僧占多,这些山川是僧侣们建寺的上好选址,同时山川密布使得藏于深山中佛寺能够在战火之中存留下来。泽州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

3、雨,冬季寒冷干燥;再加上泽州东部以太行山为屏障,较少湿润季风进入,所以降水相对较少。泽州干旱少雨,减少雨水对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侵蚀,为古代佛寺留存下来提供可能。泽州在宋代属河东路,包六县,晋城县(今晋城城区)、高平县、阳城县、端氏县(今沁水县东端氏镇)、陵川县和沁水县,十八乡。河东路位于北宋北端,受到辽与西夏侵扰,但泽州地处其东南,距战区较远,发生战火相对较少,减少战争因素对该区打扰,佛寺建筑才能够较好地保留。二、社会各阶层对佛寺的捐施佛寺经济是支撑佛寺新建和完善的经济基础,也是维持寺院僧人日常生活和佛寺活动开销的物质基础。社会各界对泽州佛寺给予政治、经济、人力的支持,使佛寺有一定经济支撑。同时

4、僧众们积极参与佛寺发展,并发挥重要作用。在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努力之下使得泽州有能力不断修葺和重建佛寺,来稳定人心、维护统治。(一)帝王与官僚士大夫皇帝重视佛教发展,北宋王朝数代帝王,除徽宗外,都对佛教推崇。皇帝拥有雄厚经济基础,能够为佛寺带来丰厚赏赐;拥有号召力,能够引导各界人士对佛教推崇;拥有政治权力,能够为佛寺提供优惠的政治经济特权。随着佛教发展,佛寺数量大大增加,中央对佛寺进行严格管理,只有得到皇家赐额佛寺,才是合法寺院。现可考佛寺有乾明寺、圣寿寺、福严寺、开化寺、资圣寺寿圣寺、治平寺等。皇帝对敕额寺院赏赐一定田产,“濩泽军太行硖石山青莲寺住僧玄依大师敬蒙泽州牒准承奉皇帝圣旨制敕修精舍,寺

5、号青莲寺,并拔赐与本院山林地土,碑文为记”。皇帝赐予青莲寺一定山林田产,泽州有众多赐额佛寺,可见皇室对泽州有很多佛寺赐田。皇帝能为佛寺发展提供一定经济特权,佛寺享有一定免税权、或税收低于一般农户,在佛寺积累财富发挥重要作用。官僚士大夫数量较多,且俸禄较高,有雄厚财政基础。在统治者推崇佛教的政策引导下,宋代官员大多尊崇佛教。有很多官僚在闲暇之时去佛寺瞻礼参拜佛教、游玩观赏,我们可以在佛寺中发现众多官员佛寺游记的石碑;有些官员出于政治目的,如“熙宁五年五月九日,诏河东路转运司,见阙雨州军领逐处长吏访寻所在名山、灵祠能兴云雨者,开设道场,精虔祈求”,发生灾害之时,官员到佛寺中祈雨,保佑苍生;还有地方

6、基层官员,如县尉、邑头等组织村民们捐施,是佛寺修建中最活跃的地方基层管理者,他们不仅自己加入佛寺修建过程之中,还号召附近能人贤士和普通百姓们,向佛寺捐施财物,促进佛寺修建。(二)普通民众百姓们信仰佛教,希望自身捐施能够得到佛祖庇佑。作为普通百姓,大多非家财万贯,但人数众多。这些普通香客为佛寺最广泛的群众基础,为佛寺修建提供资金和劳动力。泽州主客户户数在太平兴国五年23239户,元丰元年51699户,崇宁元年44133户。 人口数量增加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在经济相对发展地区,人口增长速度也相对较快。泽州人口数量增加,侧面也反映该地区经济水平的提升。北宋泽州地区农业和手工业较为发展。沁水和丹河贯穿

7、其中,水源相对充足,再加上河渠修造,使泽州水源灌溉充足,促进泽州农业的发展。山西作为煤炭大省,早在春秋战国期间便开始使用煤炭,到了北宋泽州民众用煤炭已经很普及,主要用来冶铁或铜,为当地带来一定经济收益。泽州铁矿存储量大,而埋藏较浅,易开采,并有专门铁矿“大广冶”,作为北宋冶铁的官炉之一。泽州制瓷业也相当发达,阳城和平定、盂县、介休、定州等,作为河北定窑生产基地,是北宋主要瓷窑产地之一。在百姓衣食无忧的前提之下,对于佛寺捐施才会更加多。在佛寺修建过程中,民众捐施方式有很多种,有的民众直接捐施金钱,如“法堂上施粟一十石,钱一贯”。钱财虽少,但民众数量众多;有的民众捐施一些佛寺修建相关物品,如石柱、

8、石盆等;也有民众寻求或感谢佛家庇佑,将家中田地捐施给佛寺。还有一些贫苦民众,虽未捐施财物,但为佛寺修建添砖加瓦。在古代修建佛寺需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这些普通民众的加入,为佛寺修建提供广大劳动力。(三)僧尼的作用佛寺为僧人们提供修行的佛堂、休息的僧舍等场所,而一些大佛寺定期举办大型斋会或讲经,都需一定场所,所以随着僧侣数量增加,扩建和修缮佛寺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僧人数量增加对经济方面和佛寺新建与修葺起推动作用。endprint佛寺经济不同于世俗财产继承上的分解,能够继承前代累积财富,拥有一定经济基础。北宋之前,泽州众多佛寺经过数代积累,有了一定经济基础。如唐乾符四年(877年)青莲寺碑碣之所

9、记,“孟员外闻奏此寺敕之赐额乃号青莲,得三顷荒田与寺俸下。郭壁村有麻田廿亩,召主纳税一千寺依然即无税”。皇帝赐额青莲寺时赐予田产,并在纳税上给予优惠。佛寺在长期积淀中田产数量上升,财富增加,为佛寺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在农业为主体的古代,佛寺拥有众多田产,是佛寺发展的保障。佛寺农田生产所得既满足佛寺日常生活所需和举办斋会,也积累一定财富用于修缮和发展佛寺。并非所有佛寺田产都由本寺僧人亲自耕种,而是将部分土地出租,并收取一定税收。寺院田产分布较分散且数量规模较大,寺院僧人精力有限,将这些田地出租,从中收取一定租金。这样佛寺拥有自己的土地,并向外租出土地,收取一定地租。佛寺继承以往累积财富,再加上拥

10、有不同阶层人士的捨田入寺和布施财物等方式,使得寺院财富经过多年积累不断增加,能够为佛寺修建和扩大提供经济支持。寺院土地来源广泛,不仅有皇室和官僚士大夫赐赠,还有普通香客捐施,更有僧尼自身捐赠。僧人步入佛门,便将红尘之中的私有田产捐施入佛寺,借以增加寺院收入,同时表虔诚向佛之心。僧尼自俗世出家洞入佛门,将家中无人继承土地捐施给寺院,并收取一定税收,以此增加寺院收入。佛寺是僧侣衣食住行和修行讲经之所,僧人密切关注佛寺修建。僧众有属于自身的财物,三衣一钵,被看做僧人化缘必不可少的工具。有很多僧人坐化后,自舍衣钵钱,用于建造舍利塔,或修建和扩大寺院规模。寺院规模与僧人德行相关,德高望重僧人凭其德行,吸

11、引众多信徒,有能力号召僧侣和香客,及当地乡绅捐资出力来修缮寺院,促进当地佛寺发展。“往者相乘,弗克厥构,繇是我禅师命诸法眷,佥议同心,内竭衣盂,外化信识。求哲匠于远迩,度良材于大小,鸠工藏事”沁水县大云寺斋堂破旧时,佛寺僧人主持修建佛寺,吸引普通民众和官员们加入这一行列,为佛堂修建捐资出力,同时寻能工巧匠修建。三、结语泽州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為山西泽州地区保留了大量的北宋佛寺建筑和艺术珍品,为我们研究北宋时期的建筑和艺术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泽州在宋代新建和重修了众多佛寺,社会各界人士对佛寺给予极大关注,而僧人们主体作用不断扩大,在佛寺发展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佛寺经济积累不断积累。通过对北宋泽州社会各界对佛寺捐施的探析,反映北宋泽州佛寺的经济状况,以及当时民众和僧人生活状况和精神追求,让我们更加了解泽州历史,了解北宋佛寺的经济背景。注释:刘琳点校.宋会要辑稿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8746.刘琳点校.宋会要辑稿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9956.吴松弟.中国人口史·第三卷辽宋金元时期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445.樊秋宝.泽州碑刻大全3m.北京:中华书局,2013:146.刘泽民.三晋石刻大全·晋城市泽州卷上m.太原:三晋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