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章第一章 历史地理学基本理论历史地理学基本理论 1.1 传统沿革地理学中国的沿革地理学,也叫舆地学,主要研究历代疆域、政区、地名、水道因袭与更易等内容,长期以来是历史学的辅助学科。地理以一词源于易经系辞,里面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的文句。东汉思想家王充解释是:“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中国古代最早的地理书籍包括了尚书-禹贡和山海经等。禹贡是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实际上产生于战国后期。 山海经是先秦重要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内容包罗万象,主要记述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产、巫术、宗教等,也包括
2、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的矿物记录,是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此外,山海经还保存了夸父逐日等不少远古神话传说。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郭璞山海经传。传统沿革地理学过渡阶段现代历史地理学班固汉书地理志堪称我国第一本历史地理著作。郦道元水经注、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至宋元以来的传世著作,直至嘉庆重修一统志,这些地理论著往往追溯到远古,注重历史现象的记载和研究。王应麟(1223-1296),精通天文、地理、历史、文学、音韵等吗,著作今存14种287卷,其沿革地理成果主要保存在通鉴地理通释、玉海、困学纪闻、诗地理考等书中。胡三省(1230-1302),王应麟的学生,精于地理,主要论著是资治通鉴音注
3、294卷。钱大昕(1728-1804),主要论著是潜研堂文集、廿二史考异、三史拾遗、十驾斋养新录、 十驾斋养新余录等。二十四史中有十六史有地理志 过渡阶段(二十世纪上半叶)随着现代地理学知识的传入,中国传统沿革地理学开始向现代历史地理学过渡。a、杨守敬和熊会贞合作历代舆地图清末(1911年)刊出,共1714幅地图,是中国历史地图绘图史上的里程碑。是中国历史地图集之前,我国历史上朝代最完整、内容最详细的一套大型历史地图集。b、中国地学会与地学杂志1909年9月28日,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等在天津成立“中国地学会”(1912年迁至北京),这是中国最早的地理学学术团体,积极引进西方地理学,把传统沿革地
4、理与之结合,促进中国现代地理学的萌芽 和成长。创办地学杂志。 c、禹贡学会与禹贡半月刊由顾颉刚和谭其骧发起,1934年 2月在北平筹备,1936年5月正式成立,顾颉刚为理事长。会员大多是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和辅仁大学等校师生,以及一些编辑和研究人员。 学会主要任务是:编辑中国地理沿革史、中国地理沿革图、中国地名辞典、以及中国民族演进史等;研讨中国边疆和水利等问题;考订校补历代正史地理志;编录地方性文化史料以作专题研究;并与其他学科的学者合作开展学术研究。学会出版有刊物、研究报告和丛书等。 禹贡(半月刊)自 1934年3月创刊先后共出7卷,计82期。主要发表研究中国地理沿革、边疆民族演进等方面论文
5、及调查报告,并将重要问题集为专号;刊载国内地理界消息。期刊的英译称意为中国历史地理,在当时文教、学术界颇有影响。学会还编印多种比例尺的地图底本,供编图使用。出版了有关边疆和游记的丛书。学会重视实地调查,如1936年夏组织的“后套水利调查团”,考察成果汇集出专号。 顾颉刚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1934年初与谭其骧等人筹备组织禹贡学会,创办禹贡半月刊,制定“禹贡学会研究边疆计划书”,为挽救民族危亡致力于边疆和民族历史与现状的研究。禹贡刊物成为当时中国历史地理、边疆和民族史研究的总汇,培养了
6、一代历史地理学人才,并创立了中国的历史地理这门学科。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童书业、张维华、白寿彝、吴丰培、冯家昇等著名学者均为禹贡学会会员,也是后来中国史地研究的大家。 侯仁之(1911-),历史地理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我国申遗发起人之一。1949年获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燕京大学任教,开设“中国历史地理”,1950年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一文,第一次在我国从理论上阐明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的区别及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和任务。主要研究北京城市历史地理、沙漠历史地理等领域,主编北京历史地图集,出版侯仁之文集、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历史地图集、历史地理学四论、历史地理学的视
7、野 、燕园史话等。 (19111992年),历史地理学家,复旦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院。1934年与顾颉刚等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历史地理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创办禹贡半月刊。早年研究地理沿革、疆域史地和民族问题,自成体系。1955年起主持编纂中国历史地图集,并致力于黄河水系的研究,对黄河史研究作出贡献。主编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辞海历史地理分册、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著有长水集(上、下册)、长水集续编、长水粹编等。 (1912-2001),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先后担任西北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教授。1932年,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历史系。1934年初
8、,成为禹贡的主要作者和禹贡学会会员,并在1936年大学毕业后,留驻学会,协助顾颉刚编辑出版刊物。大学毕业前,受顾颉刚之命,撰写 中国疆域沿革史一书,于 1937年出版,成为我国现代第一部公开问世的沿革地理专著。长期从事西北史地研究,开创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古都学等研究领域,创办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期刊。著作有中国疆域沿革史(与顾颉刚合著),中国的运河、河山集(17集)、黄土高原森林与草原的变迁(与曹尔琴、朱士光合作)、中国人口地理和历史地理、中国历史地理纲要(上、下册)、中国古都和文化、唐代历史地理研究、黄河流域诸河流的变迁与治理,主编西安历史地图集。 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
9、学 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历史人文地理历史政治地理历史城市地理历史经济地理历史文化地理历史民族地理历史人口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历史气候变迁历史植被变迁历史水系变迁历史地貌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历史地图与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晋代张华所著晋代张华所著博物志博物志第一次提出第一次提出“源出星宿源出星宿”。 春秋战国至西汉末黄河一直保持一定河形,史称为春秋战国至西汉末黄河一直保持一定河形,史称为“大河故渎大河故渎”,或,或“王莽河王莽河”、“王莽故渎王莽故渎”。 战国中期黄河下游大规模筑堤固定下来的河道是战国中期黄河下游大规模筑堤固定下来的河道是汉书汉书地理志地理志河河(简称(简称“汉志河汉志河”),)
10、,结束了多股分流局面,结束了多股分流局面,可称第一次改道。汉志河走向:古宿胥口(今河南浚县)今濮阳西可称第一次改道。汉志河走向:古宿胥口(今河南浚县)今濮阳西南南今馆陶县东北临清南德州东南东光东孟村北黄骅西南入今馆陶县东北临清南德州东南东光东孟村北黄骅西南入海。海。 公元公元11年(王莽建国三年)黄河在今河北大名东决口,造成第年(王莽建国三年)黄河在今河北大名东决口,造成第二次重大改道。公元二次重大改道。公元69年王景治河,固定了河道。年王景治河,固定了河道。 王景河走向:今濮阳西南范县北莘县东聊城南禹城西王景河走向:今濮阳西南范县北莘县东聊城南禹城西滨州北利津东南入海。滨州北利津东南入海。
11、北宋黄河第三次改道1048年(北宋庆历年(北宋庆历8年)河决澶州商胡埽(今濮阳年)河决澶州商胡埽(今濮阳东),为第三次重大改道。河分北、东两条河道。东),为第三次重大改道。河分北、东两条河道。 1128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年(南宋建炎二年)决河于今滑县李决河于今滑县李固渡,决堤阻遏南下的金兵,大河由泗入淮,这是第四固渡,决堤阻遏南下的金兵,大河由泗入淮,这是第四次重大改道。次重大改道。 1232 1232年人为决河于归德凤池口(今商丘西北),这次年人为决河于归德凤池口(今商丘西北),这次改道形成多条河道,主要如下:改道形成多条河道,主要如下: 1. 1. 夺濉入淮。夺濉入淮。2.2.夺汴
12、入夺汴入淮。淮。3. 3. 夺涡入淮。夺涡入淮。 4.4.夺颍入淮。此前黄河南徙不超过唐夺颍入淮。此前黄河南徙不超过唐宋汴河一线,至此夺颍、夺涡入淮,黄河下游河道已经到宋汴河一线,至此夺颍、夺涡入淮,黄河下游河道已经到达了这个扇形平原的西南极限。达了这个扇形平原的西南极限。 13511351年贾鲁治河,挽河东南走由泗入淮的故道,这就年贾鲁治河,挽河东南走由泗入淮的故道,这就是是“贾鲁河贾鲁河”。 贾鲁河走向:今兰考县东曹县南商丘北砀山西贾鲁河走向:今兰考县东曹县南商丘北砀山西萧县北经徐州入泗,由泗入淮。萧县北经徐州入泗,由泗入淮。副都御史 河工河工“不在山东、河南、丰、沛,而专在徐、邳不在山东
13、、河南、丰、沛,而专在徐、邳”。潘季驯潘季驯 “束水攻沙束水攻沙”及及“蓄清刷黄蓄清刷黄”。万历七年万历七年(1579年)完成黄河两岸的遥堤以及洪泽湖以东的年)完成黄河两岸的遥堤以及洪泽湖以东的高家堰堤等治河工程,其故道大致即今地图上的淤高家堰堤等治河工程,其故道大致即今地图上的淤黄河。黄河。康熙十六年(康熙十六年(1677年)起,靳(年)起,靳(jn)辅治河,重点)辅治河,重点就放在淮阴以下至河口段上。他采取以疏浚为主的就放在淮阴以下至河口段上。他采取以疏浚为主的方针,从清江浦历云梯关至海口,方针,从清江浦历云梯关至海口,“挑川字沟挑川字沟”,把,把河床挖深。河床挖深。 18551855年(
14、清咸丰五年)河决铜瓦厢,结束了下游年(清咸丰五年)河决铜瓦厢,结束了下游660660多年由多年由淮入海的历史,回到渤海湾入海。淮入海的历史,回到渤海湾入海。翁同龢、李鸿章等代表安徽、江苏的利益,不同意堵口。山翁同龢、李鸿章等代表安徽、江苏的利益,不同意堵口。山东巡抚丁宝桢代表山东的意见,则要求堵口归故。双方争执东巡抚丁宝桢代表山东的意见,则要求堵口归故。双方争执不休,而清政府正面临太平天国革命的风暴,不休,而清政府正面临太平天国革命的风暴,“军事旁午,军事旁午,无暇顾及河工无暇顾及河工”。因而在二十年间,听任洪水在山东西南泛。因而在二十年间,听任洪水在山东西南泛滥横流,直至光绪元年(滥横流,直
15、至光绪元年(18751875年)始在全线筑堤,使全河均年)始在全线筑堤,使全河均由大清河入海,形成了今天黄河下游河道。由大清河入海,形成了今天黄河下游河道。 1962年谭其骧先生在题为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的文章中指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程度与这里的植被覆盖率直接相关,而植被情况如何又主要决于生活在这里人们的生产活动方式。 以以11.611.6亿吨作为现代侵蚀亿吨作为现代侵蚀过程中自然侵蚀的基数,过程中自然侵蚀的基数,计算出计算出11941194年年18551855年年等三个时期的人为加速侵等三个时期的人为加速侵蚀率,并指出在现代黄土蚀率,并指出在现代黄土高原侵蚀过程中自然侵蚀高原侵蚀过程中自然侵蚀占总侵蚀量占总侵蚀量22.3322.33亿吨的亿吨的51.951.9,仍占主导地位,仍占主导地位 。 黄土高原各个时期人文加速侵蚀(黄土高原各个时期人文加速侵蚀(% %) 类型年代(年)类型年代(年) 丘陵沟壑区(丘陵沟壑区(% %) 高原沟壑区(高原沟壑区(% %) 现在现在 30 30 30 30 2000 2000年前年前 18 9 18 9 4000 4000年前年前 8 2 8 2 6000 6000年前年前 2 0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快乐游乐园安全第一3篇
- 化粪池清掏业务协议3篇
- 单位授权委托书格式设计方案3篇
- 劳务分包工程安全协议书3篇
- 安全责任书液化气站3篇
- 学生考试诚信宣言3篇
- 工程合同首页
- 腈纶纤维在医疗绷带产品的开发考核试卷
- 电脑组件的未来趋势考核试卷
- 糕点行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考核试卷
- 医院培训课件:《产前准备-为顺产做准备》
- 《管理学原理》(课件)
- 长城汽车2025人才测评答案
- 幼儿园法制教育讲座
- 河道的管理和防护课件
- 绿化作业安全教育培训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知识培训
- 技能人才评价命题技术规程
- 中职不等式的试题及答案
- 深信服aES产品技术白皮书-V1.5
- 浙江省金华义乌市稠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独立作业英语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