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所得税涉及的问题总结_第1页
递延所得税涉及的问题总结_第2页
递延所得税涉及的问题总结_第3页
递延所得税涉及的问题总结_第4页
递延所得税涉及的问题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递延所得税涉及的问题之一、交易性金融资产一、交易性金融资产1、初始确认:交易性金融资产首先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全新的方法:公允价值计量,不过也开始就树立了矛盾:税法上不承认你公允价值,所以战斗从头就已经开始了。先来说说金融资产的追溯调整,因为什么?金融资产之前在短期投资中核算,现在忽然变了,对之前的短期投资要追溯调整,基本处理是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部分要调整期初留存收益。情景:一会计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到了新准则的实行,之前的短期投资账面上100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20万,最近刚赶上牛市,公允价值飙升到150,这要是记录了账面上多好看呢?税管员这个时候就来了:税管员:牛市了,手里的股票值钱了吧?少

2、不了我的所得税啊。会计说:公允价值是回升了,可是兜里没钱,股票没卖腰包里没钱啊,怎么交税呢?税管员一想也不能太过分,确实没有进腰包,做人还是要厚道一些:记住欠我的钱(150-100)*25%=12.5会计:我之前还计算减值了呢?20的减值怎么不计算呢?税管员:减值是你自己偷偷摸摸记的,还是会计估计,根本就是你自己一厢情愿,经过我的同意了吗?这事我不知道,我就知道你当初买的时候是100。会计无语了,眼前这个税管员比较厉害,会计估计确实没啥好说的。税管员给会计下了个罚单:记住,以后欠我的钱,什么时候卖了赶紧来交给我!借:未分配利润 11.25盈余公积 1.2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50-100)*

3、25%=12.5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50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20贷:短期投资 10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3盈余公积 7知识点提示:对于这种追溯调整的情况,需要按照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部分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同时需要按照公允价值,也就是新的入账价值和税法认定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递延所得税。原因在于会计上重新确认了一个账面价值,但是税法上不认可,因此所得税的计算和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就存在差异了。这里所谓的不认可也是暂时的不认可,你现在没钱可以不认可你,以后出售了有钱了傻子才不认可,所以此一时彼一时,到时候有钱了还是要乖乖交税的,这也就是递延所得税的暂时性差异的本质,本质在于“暂时”,而不

4、在于差异,所谓殊途同归就是这个道理。另外就是税法上在出售前认可计税基础,也就是历史成本问题,出售以后就认可你的钞票了呵呵。学会计论坛2、持有期间:持有期间内公允价值一般会发生变动,变动了怎么办?会计上可以做账务处理,公允价值上升也好下降也好,不亦乐乎,好不忙碌。不过税管员不懂你这些,人家是稳坐钓鱼台,撕掉一切公允价值的伪装,历史成本就是没变,所以即便是会计到税管员面前哭诉也没有用的。情景:第二个月股市大跌,会计账上的150万的股票亏了一多半剩50万了,会计上做了分录找税管员哭诉: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00会计:你看看我的账上,都会没钱了,能不能少交点税?

5、税管员:不要着急嘛,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投资是屁股决定大脑,年轻人要坐的住。你要是一天不卖了怎么会有损失呢?会计:那这次怎么办?税管员:股市本来就上上下下的很正常,这次你还不是估计的?前几天公允价值大涨的时候怎么没见你来告诉我多交点税呢?一视同仁,万一砸手里了,我让你少交一点不就完了吗?回去记账去吧,递延所得税资产,这就是你以后少交税的凭证了。于是会计做账: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50-50)*25%=25贷:所得税费用 25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上面这个分录还是有问题的。为什么?就是因为一项资产或者负债只能确认一项递延所得税,也就是说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不能同时确认,所以因为

6、资产在初始确认的时候有递延所得税负债,所以应该先转回,差额再继续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2.5递延所得税负债 12.5贷:所得税费用 (150-50)*25%=25知识点提示:公允价值变动都是会计上瞎折腾,只要你没有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税法上就认定你的价值就是原来的100,什么今天亏了明天涨了,税法上管都不管,因此形成的差异肯定是要确认递延所得税的。3、最终处置:最终处置的时候就是媳妇见公婆的时候了,秋后算账的时候到了,所以会计上中间公允价值变动折腾来折腾去还是应该按照余额结转到“投资收益”中,这个时候因为资产已经是换成钞票了,税务局可以不承认公允价值,但是不能不承认钞票,所

7、以递延所得税什么的就都该转回来了,有钱了该交税就交税,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借:所得税费用 12.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12.5借:投资收益 5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0知识点提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结转到本年利润了,为什么还要重新确认一次投资收益呢?对于这个分录,大家可以看看,两个损益科目一借一贷,对本期损益没有影响,那么这个其实就是象征意义更大了,一个就是说秋后算账,之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该有个名分了,统一作为投资收益核算,为什么?因为如果没有这个公允价值变动的伎俩,这部分也都是作为投资收益核算的,所以有了公允价值变动并不影响投资收益的本质,所以之后要追溯确认为投资收益。另外一

8、方面就是税法上这个时候也要算账了,所以会计和税法等于是殊途同归了。本期总结:递延所得税问题作为一条主线不仅串联了全书中很多知识点,同样对一项资产的整个核算流程进行了串联,按照这样的线索去学习有一种挖宝的兴奋和成就感,很多人找不到学习的方法,或者第二遍的时候学厌烦了,其实就是缺少思考的结果。递延所得税涉及的问题之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学会计论坛1、初始确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比较特殊,又是公允价值又是摊余成本,很多考生就晕菜了,为什么?关键在这个名字上。“可供出售”是可以出售也可以不出售,所以这个金融资产企业持有意图就是:企业自己也不知道!假如说不打算出售不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了吗

9、?摊余成本计量没有问题;假如说可以出售呢?那么就和交易性金融资产一样了,适用公允价值计量。正是因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种“脚踏两条船”决定了计量上也采用了两种计量方法,所以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按照公允价值入账,初始交易费用计入入账价值。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来说,同时存在两种计量方法的是债券的情况,如果是股票那么肯定就是公允价值了。初始计量没有什么难点,需要注意的是假如说购买股票的时候没有宣告发放股利,也就是说股利是含在公允价值中的,所以计入到入账价值;另外假如说购进以后宣告发放了,应该冲减投资成本,很多人不能理解,其实没有什么难点,因为是股票,买进来宣告发放了,就把购买时候不确定的股利身份给打回

10、原形了,既然这样肯定就不能在成本中呆着了。徐经长老师很强调这个企业持有意图的问题,实际上金融资产中各个资产的名字其实就说明了企业的持有意图。交易性金融资产:所谓交易性就是说为了交易,随时因为交易就出售了,所以公允价值计量最及时,直接影响当期损益;持有至到期投资:很明显到期时间那么长,要考虑时间价值,所以应该考虑实际利率问题;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顾名思义是可以出售,那么天生就是矛盾的,所以计量方法也有两种,出了名的两面派。其实如果掌握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你就掌握了所有的计量方法。进一步正式因为持有意图不同决定了会计处理的差异,交易性金融资产对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利润表还好看一些有时

11、候,好像价值升高了纳税有点天经地义,所以才有了上一场的吵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直接进入的是所有者权益,原因在于什么?在于防止上市公司操纵利润,因为持有期限长的很容易成为操纵利润的工具,这也是徐经长老师强调的会计中很多处理都是为了防止上市公司粉饰业绩设置的处理方法。2、持有期间:持有期间和递延所得税有关系的就是公允价值变动的处理,这个变动是要计入到所有者权益的。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考生觉得公允价值变动的计算没有什么头绪,因为有了摊余成本来捣乱,所以不知道该怎么计算,实际上虽然是两种计量方法,但是平常是相安无事的,大家井水不犯河水,摊余成本和公允价值基本上是老死不相往来。所以计算公允价值价值变

12、动的时候,压根就不考虑摊余成本,因为摊余成本实在太高深了,公允价值“百度”一下就知道了,所以一般就考虑上期的公允价值,直接就计算了;摊余成本就复杂多了,公允价值瞧不起它,它也还瞧不起公允价值,因为相比于比较高深的实际利率摊销的计算,公允价值的“百度”方法技术含量之低实在是无法忍受。从这角度说,公允价值计量相当于是90后,怎么随意和方便怎么来,摊余成本计量就像是70后,怎么严肃学术怎么来,相隔了几十年,两种方法从来是水火不容的。情景:会计买入可供出售股票第二个月股市又大跌,会计账上的150万的股票亏了一多半剩50万了,会计上做了分录找税管员哭诉: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00贷:可供出售金融资

13、产公允价值变动 100会计:你看看我的账上,所有者权益都快冲完了,可怜可怜我们吧!税管员: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上次交易性金融资产亏了100,利润表那么不好看我都没有让你扣?你琢磨一下这次我会让你扣吗?税管员拿出利润表:看看,利润一点影响都没有,还来跟我哭穷,该改什么干什么去。会计:那亏了怎么办?税管员:真是坐不住,股市有风险告诉过你,我就认钱,你什么时候割肉了再来找我吧!屁股决定大脑!下次公允价值涨了我也不会去烦你,行了吧。记住啊,所有者权益冲减了,也就是做做白日梦,现在亏了,先记着,以后让你少交点。于是会计做账: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50-50)*25%=25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

14、5知识点提示:公允价值变动都是会计上瞎折腾,只要你没有出售金融资产,税法上就认定你的价值就是原来的100,股市风云变幻的,成天跟着你担惊受怕可不是税务局的风格,所以税务局是“掐头去尾”,剩下的中间就是不要;税务局看人是比较准的,看你买进来多少,出去收入多少,差额就乖乖交税吧,至于中间的大起大落那是会计们关注的,税务上没有那闲工夫跟你会计一起关注股市。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公允价值变动影响的是资本公积,那么相应的递延所得税也是影响资本公积,这就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大家对这一点要考虑清楚。由此生发一下,很多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题目中告诉你,被投资单位因为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了比如100

15、,那么你按照多少来确定属于你的资本公积变动份额?你要知道的是被投资单位也需要核算递延所得税,所以这样先计入100资本公积变动,再计入100*25%的递延所得税影响,最终资本公积变化了多杀?答案是75,所以投资方就是按照75来计算自己的投资份额的。还有一个是减值的问题,减值大家知道肯定是要确认递延所得税的,应该确认多少?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还是负债呢?情景:假如说之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负债,后面公允价值下降了应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吗?会计到税务局商讨这个减值的问题:会计:最近股市成熊市了,股票是一直下跌,以后您让我少交点税,这个就是我的抵扣卷了啊,抵扣卷嘛肯定就是自己的一

16、笔钱或者是资产了,所以叫做递延所得税资产,税哥您看怎么样?税管员:你傻啊!你忘记了,你在我这里还有个借条?上个月公允价值上升了,你以后可以是要多交我税的,欠我的钱这么快就忘记了?抵扣卷还不能给你,先把我这个债还了再说,多出来的再给你抵扣卷。于是会计乖乖的县冲减了递延所得税负债,然后超过的部分确认了抵扣卷:递延所得税资产。知识点提示:一项资产或者负债只能是确定一项递延所得税,也就是上一讲说到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递延所得税负债只能是确认一个,不能两个同时确认,所以肯定是你要确认另外一个的时候,先要把另外一个给冲减了,然后超过部分才需要正常确认,这个就是有始有终的意思了。3、最终处置:最终处置的时

17、候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理差不多,同样递延所得税要处理掉,不过就是和原始计入的一样,转出也是影响的是资本公积。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投资收益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知识点提示:公允价值变动之前是计入到资本公积了,本质上金融资产还是投资,所以肯定是要计算投资收益的,因此公允价值变动的部分肯定是最终要确认为投资收益的,因此最终处置的时候要把资本公积的身份变为投资收益。这个处理实际上和交易性金融资产一个道理,所以对于可供出售来说,掌握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结转,就应该知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结转,两个要懂得相互类比;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企业持有意图不同,或者为

18、了防止上市公司操纵利润,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变动计入到了资本公积中了,而没有影响当期损益,记住这个差异就可以了。本期总结:递延所得税问题作为一条主线不仅串联了全书中很多知识点,同样对一项资产的整个核算流程进行了串联,按照这样的线索去学习有一种挖宝的兴奋和成就感,很多人找不到学习的方法,或者第二遍的时候学厌烦了,其实就是缺少思考的结果。递延所得税涉及的问题之三、投资性房地产1、初始确认:投资性房地产很多人觉得是新的内容,其实不是,之前大家都很熟悉经营租赁当地产的核算,实际上投资性房地产为建筑物的就是经营租出房地产的情况,如果这样想想,很多会计处理或者是科目那就是小菜一碟。不过初始认识投资性房地产需

19、要注意持有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这里体现的又是企业持有意图的问题,又回到了徐经长老师说的:资产类型和企业持有意图的问题,可以说企业持有意图真的解释了很多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很多人不理解会计处理原理,本质上没有从这个“持有意图”的角度去思考。学会计论坛怎么去了解企业的持有意图呢?有的人觉得那是企业的事情,我们怎么会知道?实际上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投资性房地产,顾名思义就是房地产是为了投资为目的持有的,区别于自用!投资为目的那么在乎的是投资收益,所以在历史成本计量的基础上,又多了一个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为什么不全部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呢?因为房地产有的时候公允价值是不太容易得到的,有的地方房地

20、产可能就无人问津,让谁来给你公允呢?所以原来的历史成本法还会继续用。这两种计量方法同样是彼此没有什么关系,两者也是素未谋面,一个是源远流长的顽固派,就是认为企业就应该按照历史成本计算,什么现在资产的公允价值,一概瞧不上,三天两头变化的,女人的心一样,什么时候有个谱呢?公允价值计量法则是现代改革派,充分体现市场变化,就是市场上公允价值变化了,代表你的资产价值也会变化,还守着那“仨瓜俩枣儿”的老古董有什么用?两钟方法仍然是格格不入的,所以才会有了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要追溯调整的问题,但是公允价值不能再转回成本模式了,原因就像是人的消费习惯一样,穿惯了新衣服,肯定不会再回去穿打补丁的衣服,人之

21、常情。情景:会计今天比较高兴,因为之前账面净额1000万的投资性房地产终于可以公允价值计量了,经过了一场金融危机,房地产市场转暖了,公允价值1500万,什么之前计提的减值200万都不需要了,要追溯调整了,不仅跳投资性房地产的账户,还要考虑递延所得税。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1500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200贷:投资性房地产 1000递延所得税资产 200*25%=50递延所得税负债 (1500-1000)*25%=125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72.5盈余公积 52.5分析:原来会计账面净额1000万,核算方法变更以后变为1500万,凭空多出的500万就是公允价值计量引起的价值变动,这部分变动

22、税法上不予以承认,所以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如果考虑账面价值800万,那么应纳税暂时性差异700万,转回之前的减值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0万以后,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500万。会计正洋洋得意利润表飘红呢,税管员这个时候来了,看到会计嬉皮笑脸的,估计今天的事情有戏。税管员:你看经济危机过去了,你账上跟你的脸色一样:红扑扑的,是不是多交点税啊?今年的纳税任务比较重哦,帮老弟一把吧。经过了几轮和税管员的接触,会计也变聪明了:大哥,不是我不帮你,你看前两次咱都说好了,公允价值变了,可是我兜里还是没钱啊,账上好看管什么用啊。刚给你确认了125万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怎么说也是老弟我欠你的钱啊,以后一起给

23、你。税管员:别给我画饼充饥了,你什么时候卖了才给我交税,等你这场“及时雨”到了我早就饿死了!顺便问一句:什么时候卖啊!会计:猴年马月吧!最近经济这么回暖,屁股决定大脑也是你交给我的,我还不得辛苦的持有一段时间看看情况?等等吧!税管员比较郁闷,看来次来一趟没有什么收获:这样吧,先预缴一点吧,帮助老哥我完成任务吧,就算老哥求你了!会计一想也不能太让老哥没有面子,预缴就预缴一点吧: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2、持有期间: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仍然是引起递延所得税的主要因素,这一点可以参照一下交易性金融资产,因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也是计入到了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中了!不过投资性

24、房地产毕竟是固定资产,多少还是有差别的。原因就在于税法上不承认公允价值,当然也不可能承认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了,所以会计上一厢情愿的把成本法转换为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税法上根本不认可,依然是计算折旧和摊销,所以暂时性差异就有两部分了,一个是因为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暂时性差异,这个每个人都很熟悉了;另外一个就是税法上会继续计提折旧而会计上不计提产生的差异,情景:会计上刚把1500万的投资性房地产搞定了,以后不用计算摊销和折旧了,工作量减少了很多,假如按照原来的方法还要按照十年继续摊销,公允价值计量后就天天在“百度”上搜索公允价值就行了,爱看不看那种,清闲自在,这个月公允价值变成1600了,乐滋滋的记录了

25、一笔账:借:所得税费用 (1600-1500)*25%=2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5正好税管员来了,会计迎上去:大哥,你看看,我又给你画了个饼,将来我可又欠你钱25万了哦,以后你要请我吃饭。税管员看了看账本,冷笑了一下:当我是傻子?你不止欠我这么多!工作清闲了吧,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吧!我告诉过你公允价值这个东西部靠谱,还是老老实实给我计算折旧为好,没有计算吧。你看今年本来还应该计算折旧=1000/10=100,但是你没有算,让你扣除的东西这么没有积极性,所以你以后还欠我100*25%=25万,总共是50万,想蒙我?小样儿!会计看了看眼前的税管员,谁说税管员不懂会计?简直比会计还会计呢:不愧是大哥

26、啊,又学到了一招!于是会计补记一笔:借:所得税费用 100*25%=2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5说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下,不再计提折旧和摊销,但是税法上仍然是按照一贯的方法计算摊销的,这部分差异构成了持有期间很典型的一个暂时性差异,很多学员容易忽略这部分暂时性差异。另外如果是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计提减值又是暂时性差异形成的一部分原因,不过这部分已经不再是难点了。3、资产转换:资产转换是投资性房地产核算里面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很多人搞不清楚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究竟是计入到资本公积还是当期损益。实际上这个地方也并不难,为什么?还是联想一下徐经长老师的考虑资产的类型的做法就明白

27、。所谓资产的类型和企业的持有意图是分不开的,会计处理方法也就是顺应了资产的不同类型。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中变动计入损益,所以公允价值模式向成本模式转变同样计入到当期损益;成本模式计量情况下管的是什么?就只是关注我之前的历史成本,什么公允价值压根就不考虑,那么资产转换的时候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差额是什么?也许大家还记得资产评估增值的问题,就是说这个资产昨天还不值钱,今天忽然值钱了,这个算谁的?当然是投资者的,和谁也没有关系。但是不是投资者投入的?当然不是,那只能是投资者共有的,所以计入到资本公积。还记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进入资本公积的处理吧,原因就是这么部分变动既

28、不是利润、也不是股本,那是什么?只能是资本公积了。所以可以总结出这样的规律:成本模式下的自用、存货房地产转换为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影响的是资本公积,因为虽然转换了这个评估价值变动还是在成本模式管辖的天空下发生的;如果是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那么公允价值变动部分计入哪里?因为属于公允价值计量的时候产生的,所以肯定是计入到当期损益了呵呵。知识本来是不难的,难的就是自己不去思考,老师说的每句话其实都是有很深远的寓意和启示意义的,只是大家还没有意识到。徐经长老师在金融资产章节中讲解道了很多的原则和处理准则,在以后的章节中都能用得上,希望大家多从老师

29、的话语话语中思考思考,这样注会学习才能由厚到薄。递延所得税涉及的问题之四、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之所以搁在一起学习,是因为这两个资产实在是太像了!固定资产看得见摸得着,无形资产就是这一点不好,很多东西都是差不多的,学习的时候完全可以把两个资产放在一起,知道了固定资产也就知道了无形资产。递延所得税也是,除了长的不一样,两个资产简直就是双胞胎呵呵,当然还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注意,比如说无形资产后续支出不能资本化,摊销起止时间等等,需要大家多注意一下。1、初始确认:关于初始计量方面,固定资产没有什么值得说道的,无形资产这里是个重点,主要是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的情况。原因就是说自行研发无形资产

30、税法上和会计上确认的价值不一致,形成的是暂时性差异,但是这个差异不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情景:会计终于研发成功一项无形资产,会计资本化金额100万,一看税法上认定的加计扣除50万,一看这不是暂时性差异吗?赶紧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0*25%=12.5贷:所得税费用 12.5会计赶紧去给税管员表示感谢:大哥啊,谢谢您给我们的这个优惠政策啊,又给了我12.5万的优惠券,以后少交这么多的税,请大餐是肯定的。税管员:谁给你的优惠券?这个是咱税务局给的大礼包,分期送给你,你就到时候确认损益就完了,这么早影响哪门子所得税费用啊?你说你一没有收到钱,二没有减了税,确认什么递延所得税呢?会

31、计:这么说我还是一厢情愿了?税管员:低调一点,咱这是交情,低调低调一些。年轻人要淡定!会计恍然大悟:原来之前的暂时性差异都是两家都认可的,至少都知道的,不过是明天的钱今天花了,或者是今天的钱存到明天花。这个优惠就是天上掉馅饼,好像不应该确认所得税哈。学会计论坛知识点说明:无形资产初始确认的时候,税法上允许以后会计上按照50%加计扣除来计算无形资产摊销,所以计税基础就是会计账面价值的150%,多出的这个50%部分不确认递延所得税。为什么?因为这个暂时性差异在确认的时候不影响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也就是说这个东西不在会计的监控范围内。暂时性差异的关键字一个是“差异”,另外一个是“暂时性”,差异

32、不需要解释了,谁都能看出来;关键是“暂时性”问题理解不一样,所谓暂时性就是说会计和税法处理最终会归于一致,就是时间上存在差异。但是初始确认的这个50%部分内容会计上压根就不做处理,严格来说根本不符合“暂时性”差异的本质特征,仅仅是由于计税基础的概念定义不清导致了暂时性差异范围扩大,需要特别针对无形资产这种情况进行规定。对于考生来说,记住这个规定就好了,初始确认的差异不影响递延所得税。2、持有期间: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持有期间的递延所得税问题除了减值这种情况以外,比较典型的就是因为会计和税法折旧、摊销方法不一致导致的暂时性差异。固定资产很容易出现折旧方法不一致的情况,相比之下无形资产比较少一些。情

33、景:会计对上年底购入的固定资产进行了折旧,购入的时候入账价值1000万,会计上按照五年双倍余额递减法摊销,税法上按照十年直线法摊销。会计上做好帐去报税:税管员:今年的折旧怎么是1000*2/5=400啊?不是直线法摊销吗?应该是1000/10=100才对啊。会计:我们采用的是双倍余额递减法,这个不是向您打过招呼了吗?税管员:你小子鬼精的很,是想享受过两年的优惠吧,这么像转移利润到以后年度,跟着我混什么都让你学会了。知道的太多了,队伍不好带啊!会计:今年不是还多交税了吗?您就当给我个优惠券,以后再用呗,今年您还完成任务了不是?税管员:我这是寅吃卯粮,罪过罪过啊!于是会计回去做账:借:递延所得税资

34、产 (400-100)*25%=75贷:所得税费用 75知识点说明:固定资产后续计量中很容易因为折旧方法不一致导致暂时性差异,这也是最为普遍的情况。实际上计算暂时性差异很简单,无非就是分别计算会计和税法的折旧,然后两者的差额就是暂时性差异。很多人用计税基础的方法计算,也就是计算出会计账面价值,然后计算税法计税基础,两者差额确定暂时性差异余额,需要注意的是计算出来的也是递延所得税余额,和上期比较就是当期发生额。实际上只要计算本期的会计和税法各自的折旧就可以了知道当期发生额了,而且这个也符合了暂时性差异的本质,就是找出当期的差异然后直接确认递延所得税。关于无形资产来说,持有期间同样会存在暂时性差异

35、的问题,比如说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因为前期已经说明税法上按照50%加计扣除会计上的摊销,这个差异是否确认递延所得税呢?很明显是不确认的,为什么?就是因为初始确认的时候暂时性差异都没有确认递延所得税,后面实际摊销的时候也不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这个就是打根上就不是一家人,最后肯定也不回进入一家门。确认递延所得税很奇怪,现在确认了以后肯定要转回来,自行研发无形资产很明显是转不回来的,因为很明显税法上这个一厢情愿的举动会计上并不“感冒”,人家压根连账务处理都没有,哪里来的暂时性差异问题呢?递延所得税涉及的问题之五、售后回购售后回购是个很特殊的销售行为,但是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事项很容易造成会计和税法上的

36、差异。售后回购一般情况下是为了筹钱,也就是具有融资性质,说白了就是说回购价格要高出销售价格很多,也就是支付了融资费用了;不具有融资性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会计上说的回购价格是公允价值的情况,这个时候会计和税法上都是要确认收入的。【情景】会计刚签订了一个售后回购的合同:把自己的成本80万的产品100万先卖出去,然后约定半年以后150万买回来。这个时候税管员正好上门慰问纳税人。税管员:最近忙什么呢?刚看见门口拉货走人了,看来最近生意不错啊,最近不要跟我装可怜,装穷、乃至装疯卖傻,所得税预缴可少不了你的。会计:您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我这是售后回购,现在100万卖出去了,半年后我还要150万买回来

37、。税管员摸了下会计的脑袋:脑袋没窟窿啊,怎么就脑子进水了?你是得跟我哭穷,钱都被你买水喝了。会计:我要不是因为缺钱谁干这事?最近经济不景气,银行都不借钱了,总不能出去劫道吧,所以先卖出去周转几个零花钱,到时候有钱了再买回来。税管员想了想,觉得不对:我看你还是跟我哭穷!半年给出去50万利息。为什么不弄个没有利息的呢?半年以后原价买回来,确认个收入,我也就收你25%的所得税,你的利润表还能好看一些?现在倒好,白白给别人50万利息,这不是高利贷吗?宁可交高利贷利息都不给哥们交点税,有你的小子。我要去银行问问,看你小子多给了多少利息,多出来的我可不承认啊。会计顿时无语,晴天霹雳啊!转念一想,税法确实是

38、这样处理的,不过事已至此了,无法挽回了,还不如找个关联方做个没有融资性质的售后回购,交点税还能捞点好!现在倒好,里外不是人了,售后回购害死人啊!天哪税管员生了一肚子气,去晚了一步,少了几万块所得税,郁闷啊。【知识点说明】售后回购会计上大多数情况下是作为一项融资行为处理的,按照新所得税法的规定,售后回购确实具有融资性质的,税法上和会计上处理一致,也就是承认的了会计的做法,这也体现了税法调整越来越按照新会计准则来进行了。不过这里是存在税务风险的,会计上假如说是把一项正常的销售和购进做成售后回购呢?只要售后回购的购买方代买销售方所需要的原材料就可以了,售后回购合同实际上就是正常销售和正常购进的两个合

39、同了,这种情况很明显提供了逃税的可能,税务局这些官老爷们一般也不会下来查回购的货物是不是当初销售的货物。售后回购到这个时候已经简单了很多了,不具有融资性质的,也就是到时候按照公允价值买回来,这个购买方纯粹是属于吃饱了撑的,白白让别人使用自己的资金,然后不要求一点回报,这样大公无私的情况不得不让人相信真实的销售和购进,所以这种情况会计上和税法上都是作为销售和购进两个过程来处理的,没有暂时性差异的存在。具有融资性质的售后回购,就是说很明显回购价格高于销售价格,高出的部分作为资金的利息核算了,对于这部分新税法体现了人性化的措施,承认了真实的售后回购融资行为,也就是会计和税法都不确认收入,回购价格高于

40、销售价格的部分作为利息费用核算,因此也没有暂时性差异的问题了。不过就是留下了一个税收漏洞问题。售后回购问题在原来的所得税法下是个比较复杂的销售方式,因为旧税法不承认售后回购的融资性质,作为销售和购进两个环节处理,也就是要确认收入、结转成本的,所以会形成处理差异。新税法的改变消除了这些差异,也让售后回购处理比较简单易懂。递延所得税涉及的问题之六、日后调整事项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比较复杂说实话,什么日后诉讼案件结案、资产减值、销售退回和会计差错处理。实际上不管什么情况,调整原则都是一样的,只是你要知道每种情况正确的会计处理是什么,或者是新情况下会计处理有什么变化,由此引发的系列调整是什么?捋清楚

41、了分录自然就出来了。所以日后调整事项处理的关键是对于调整前和调整后的会计处理都要知道,然后针对差异调整,理论上就是这么简单,要真正掌握还需要静心去比较。一、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情景】:会计一个月前最近签订一个销货合同,购买的人十万火急,但是由于意外没有给人家按照正常日期送货,导致了购买方重大经济损失,人家到是对会计很客气,一纸诉状递到了法院,请求赔偿法庭450万。会计打电话给购买方:我说你是不是穷疯了?张嘴就要450万?干嘛就450万?我看最多给你陪300万。购货方没有跟会计废话,直接很客气的说了句:法庭上见!会计:莫名其妙!挂我电话?谁怕谁?刚好要年中结账了,会计确认了一笔300万的预计负债:

42、借:营业外支出 300贷:预计负债 300快报税了,会计风风火火的找税管员哭穷去了:老大啊,救命啊!负债预计了300万,您老一定要给我抵税,不然哥们现金流就断了。税管员:不好意思,你说说自己都没有底气,还是预计负债,说白了就是你自己预计的呗,自己信口开河的呗。你预计彗星撞地球我也得让你抵税呢?什么时候板上钉钉了再来找我!会计灰溜溜从税务局回来,心想是啊,官司还不知道谁赢谁输呢。说这话明显没有底气,不管怎样有骨气还是好的。于是会计确认了一笔递延所得税资产: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300*25%=75贷:所得税费用 75两个月过了,法庭宣判了,说让会计赔偿400万,为了这事劳心劳力,会计都快崩溃了,老

43、板排版了,400万就400万,这点小钱不怕什么。随机老板拍板银行转账,给那帮穷疯了的。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营业外支出 100预计负债 300贷:其他应付款 400计算所得税的时候会计就犯愁了,这个到底让步让扣除啊,预祝找税管员理论一下:您看这个能不能通融通融啊,刚给了人400万,您就别往伤口上继续给我撒盐了。税管员:这个可以考虑了,兄弟不是不让你扣除,祝你之前不是预计负债吗?既然是预计的就很可能不太确定,你说怎么让我帮你?现在好了,你就是那么多,我拍板了,你扣除吧,让你少交点税。会计:还是老大好啊!欢天喜地回去调账去了。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所得税费用

44、 100*25%=25递延所得税资产 【知识点说明】预计负债要等到实际确定支付的时候才允许税前扣除所以之前在没有进入“其他应付款”之前,预计负债是不允许税前扣除的,所以形成的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谓的抵扣暂时性差异就是说当期是不允许抵扣的,以后允许税前扣除。所以大家在记忆知识点的时候要注意“顾名思义”,其实很多就直接告诉你是怎么回事了。比方说交易性金融资产,既然说明是为了交易,那么就是随时可能出售出去,所以谁还出力不讨好的计算一下实际利率、来个实际利率摊销?少点麻烦直接影响的就是当期损益了。日后诉讼案件结案要区分是不是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如果是之前的,就说明预计负债允许税前扣除影响的是报告年度

45、的所得税,而不是当年度的;假如说是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呢?那么对不起了,已经汇算清缴完毕,所有的冤屈都不能上诉了,全部通通在当年调整,所以也牛是影响当年的应缴所得税了,对于报告年度呢?形成的是个暂时性差异,也就是说这个事项的影响不能在报告年度扣除,而是在当年度扣除,很明显是暂时性差异。所以大家在理解的时候要注意思考和串联,很多知识就是这样串联起来的。二、日后资产减值日后期间发现资产减值,或者说进一步减值,这个必须是资产负债表日就已经存在的事项了,比如说日后期间发现债务人财务严重困难了,一般来说财务困难肯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资产负债表日就已经存在了,所以要对报表进行调整;假如说是日后期间下了场雷

46、雨,债务人厂子被雷劈了,财务困难了,这个事项一般不调整了,原因大家都明白了。关于减值问题,掌握进一步减值的处理就好了,意思实际上就是资产负债表日确认了减值100万,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100*255=25,后来发现财务困难了,应该确认减值200万才是对的,所以增加100万的减值,因此继续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有人说为什么不能影响应交所得税呢?其实原因是这样的:会计上计提的减值都是会计一个人信口开河,在资产没有卖出去之前,所有的减值都是不现实的,税务局看的就是最终的结果,就像是谈恋爱山盟海誓一样,会计就随便被别人的甜言蜜语冲昏头脑,税务局则是只看重后果,是骡子是马拉出去溜溜,光说不练假把式,

47、山盟海誓兑现了才叫本事。所以减值一般不让你扣除,但是以后发生了是可以扣除的,意思是什么?一方面说明这个是暂时行差异,不影响应交所得税;另外说明减值就是会计上一个人闲的没事折腾罢了,税法上压根人家就不管什么减值不减值的,所以自然不会影响到应交所得税了。所以你要问这个事项影响不影响所得税,且不管会计上怎么处理,先问问税务局怎么处理,人家说让你影响就影响然后再做账务处理。很多人不明白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的关系,实际上应交所得税是税务局说了算的,所以事项的处理要看税务局的眼色;至于递延所得税就是对于税法和会计上处理不一致的事项进行的一个折中的处理,关于递延所得税的意义可以参照之前的知识点连载。递延所

48、得税涉及的问题之七、日后调整事项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比较复杂说实话,什么日后诉讼案件结案、资产减值、销售退回和会计差错处理。实际上不管什么情况,调整原则都是一样的,只是你要知道每种情况正确的会计处理是什么,或者是新情况下会计处理有什么变化,由此引发的系列调整是什么?捋清楚了分录自然就出来了。所以日后调整事项处理的关键是对于调整前和调整后的会计处理都要知道,然后针对差异调整,理论上就是这么简单,要真正掌握还需要静心去比较。一、日后期间销售退回【情景】:会计的单位资产负债表日之前接了个大的单子,卖了1000万的产品,成本800万,老板美得屁颠屁颠的;会计一查才发现,原来这个客户信用一直都不好,欠

49、账经常是赖着不还,有钱也喜欢装穷,所以形势一片大好之下隐藏着危险,会计是如履薄冰,于是资产负债表日确认了20%的坏账准备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000*20%*25%=50贷:所得税费用 50这天正好税管员又来串门,传达有关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精神,一见会计脸上不太好看,便知道了八九分:前几天听说你一趟一趟大车往外拉货,销售不错吧。会计一脸苦相,嘴微微动了一下,税管员:我知道,又有问题,你又想跟我哭穷会计开始做不住了,想争辩两句,税管员再次抢话:这回我相信你不是装穷!确认坏账了吧,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后让你少交税没有问题。会计想解释解释,嘴刚张开,税管员插话:钱没有收到,你那客

50、户是我管辖的,据说你这批货放久了,人家可能会退货!会计听了忽然高兴了:退货好啊!这批货宁可肉烂在锅里!果然没几天,客户要求退货,之前计提的坏账什么都要冲回,另外税法上也认可销售退回,所以允许扣减所得税: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000-800)*25%=5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所得税费用 50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所得税费用 50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50【知识点说明】日后期间销售退回因为会计上和税法上处理是一样的,也就是都是冲减收入和成本,所以肯定这个事项同时影响了税法上的所得税,因此会计上要冲减应交所得税。这里其实就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冲减所得税事项的必须是该事项影响了税法的处理,影响了所得税的计算,对于考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