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中美家园共育内容比较分析_第1页
2001-中美家园共育内容比较分析_第2页
2001-中美家园共育内容比较分析_第3页
2001-中美家园共育内容比较分析_第4页
2001-中美家园共育内容比较分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01中美家园共育内容比较分析    刘书辉翟欢【摘要】为了解我国与美国家园共育活动已有研究结果,本研究收集2001-2016年中国知网和美国论文数據库中研究论文,运用内容分析法,以期为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不断促进家园共育研究发展。【关键词】中美 家园共育 内容分析法g616 a 2095-3089(2017)04-0067-022001年以来我国和美国在家园共育方面取得较多成果,既有政策性宏观指导又有实证性实践研究。我国相继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政策性文件;美国相继颁布良好开端,聪

2、明成长早期阅读优先计划2007年改进提前开端计划法0-5岁教育计划等法令。一、我国家园共育研究结果1.研究文献家园共育文献以中国知网公开发表与家园共育相关的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在文献检索条件中点击“主题”,输入“家园共育”,检索年限定2001年至2016年,期刊来源类别勾选“核心期刊”和“cssci”,最终选择与家园共育33篇文献。2.研究主题(1)家园共育概念根据已有研究“家园共育”的“家”是指幼儿家庭及所处家庭环境,“园”是指幼儿园教育人员及幼儿园环境;家园共育是幼儿园和家庭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利用丰富多样家园共育形式,家园双方共同参与活动,家长了解幼儿园保教内容、幼儿园认真听取家长意见与建议

3、等。(2)家园共育思想基础思想基础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能指导实践活动开展。已有研究涉及家园共育活动思想基础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家园共育思想、陈鹤琴家庭教育思想、布朗芬布伦纳生态学理论、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社会学互动理论、角色理论和重叠影响阈理论等。其中,纲要和布朗芬布伦纳生态学理论为主要思想基础。(3)家园共育活动影响因素家园共育活动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家长和教师对家园共育中活动认识、教师与家长在家园共育活动中角色、家园共育活动内容及家园共育制度保障等方面。已有家园共育研究中家长和幼儿园教育工作者都意识到双方合作对家长教育观念革新、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和幼儿综合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家园共育

4、活动实施过程中,由于家长和幼儿教师对家园共育认识具有片面性、家长较多关注幼儿在园真实表现、幼儿教师更多关注满足家长需求等致使家园合作工作表面化现象严重、家园合作中家庭与幼儿园责任不明确、家园共育内容缺乏系统性、缺乏行之有效家园共育保障制度等,这些不利因素严重影响家园共育活动开展实施效果。二、美国家园共育研究结果1.研究文献家园共育研究论文以美国数据库公开发表与家园共育相关论文。在文献检索条件中点击article titles,输入preschool,kindergarten and famil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检索年限定为2001年至2016年,最终

5、选择与家园共育密切相关50篇文献。家园共育论文研究分布多元化且数量分布不均,早期儿童研究季刊的论文数量所占比例最大,美国教育研究杂志、教育评估与政策分析、教育政策等论文数量较少。2.研究主题(1)家园共育概念已有研究者并未对家园共育概念进行划分和界定。美国研究者对家园共育概念有两种取向:一种倾向于家庭环境对幼儿发展影响,另一种倾向于家庭和幼儿园合作共育对幼儿相互影响。家庭环境对幼儿发展影响是指家庭环境对幼儿教育支持;家庭和幼儿园相互影响是指家长与教师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既可以使幼儿园教师得到更多来自家庭参与和支持,又可以使家长得到教师、幼儿教育机构专业指导。(2)家园共育思想基础多样化思想基础为

6、家园共育活动开展提供指导作用,家园共育已有研究涉及主要思想基础有布朗芬布伦纳生态学理论、爱普斯坦重叠影响阈理论、家庭压力理论和已有实证研究结果等。但是,家园共育研究者以已有实证研究结果为思想基础借以开拓新研究视域。(3)家庭环境对幼儿教育支持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结构、父母受教育程度、亲子关系、经济收入、家庭压力、教养方式、家庭第一语言、父母期望等。在家园共育的项目研究中,研究者关注多样化家庭环境,尤其是幼儿处于弱势家庭环境,如低收入家庭、单亲家庭、第一语言为非英语的家庭等。家庭环境对幼儿教育支持主要体现在家庭为幼儿阅读、语言、健康、情绪、幼小衔接等提供情感支持、认知环境、教育技能等方面。(4)实证

7、研究指导家园共育实践活动家园共育研究数据来源“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s program”、“early child care and youth development”、“the early childhood longitudinal study(ecls-k)kindergarten”等研究项目,采用纵向研究、实验研究等实证研究方法得出结论。家园共育研究结果对实践指导体现在:为幼儿教师指导家长提供支持策略,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能力;为幼小衔接提供幼儿阅读、语言、性格、成绩等积极研究结果,提升幼儿入学适应性;为学前教育政策制定

8、提供有效性支持,促进家园共育相关政策改革。margaret caspe研究发现家长作为教育者,父母的阅读观念、亲子阅读与幼儿的读写能力有关。家长和孩子采用(abridged-storytelling style)省略性讲故事方式,这种方式为幼儿提供更多语言交流机会,幼儿在测验时读写能力得分表现最高。susan sonnenschein研究表明阅读时情感交互对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很重要;gadsden认为,政策关注以及联邦授权和儿童早期项目联邦资金对低收入家庭参与家园共育活动以及幼儿认知和情感发展有利。三、结语通过我国和美国家园共育活动研究论文内容分析,两国研究都明确了家园共育对促进幼儿发展以及提升

9、家长育儿能力有重要作用。相比较之下,我国家园共育活动更关注利用家庭、幼儿园优势资源进行合作,关注家园共育活动影响因素,以纲要和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生态学理论为主要思想基础。美国关注的是家庭环境对幼儿教育支持,家庭和幼儿教师之间合作,以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生态学理论、爱普斯坦(epstein)重叠影响阈理论以及实证研究结果为思想基础,关注实证研究对家园共育实践活动指导作用。我国要秉持开放、借鉴、务实原则,一方面完善家园共育相关制度建设,保障家长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保障经济投入,鼓励家长和幼儿教师共同参与家园共育研究项目,在研究过程中促进家长育儿行为、合作行为的提升,在研究过程中促进幼儿教师为家长提供具体、有针对性指导措施,在研究过程中促进家园共育活动实施有效性。参考文献:1闫灵麟.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研究以禅城区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2刘爱云.h省a市幼儿园利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3margaret caspe.low-income latino mothersbook sharing styles and childrens emergent literacy development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09(24):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