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诱发视盲的研究综述_第1页
情绪诱发视盲的研究综述_第2页
情绪诱发视盲的研究综述_第3页
情绪诱发视盲的研究综述_第4页
情绪诱发视盲的研究综述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情绪诱发视盲的研究综述    瞿潇+贾磊摘 要 情绪诱发视盲是指一个与任务无关的、具有情绪唤醒性质的刺激,使人对紧接着这个刺激之后出现的事物的注意功能产生了损伤。与注意瞬脱相比,情绪诱发视盲更多地涉及注意的早期阶段,与前者有本质上的区别。情绪诱发视盲的存在使得个体在大量刺激快速呈现的背景环境下极容易产生认知判断失误,从而增加危险行为等风险。因此,研究情绪诱发视盲,一方面对各种人类功效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注意的选择机制与原理。关键词 情绪诱发视盲 认知过程 注意瞬脱:b842.6 :a doi:10.16400/

2、ki.kjdks.2016.10.077abstract the emotion-induced blindness (eib) refers to impaired awareness for items appearing soon after an irrelevant, emotionally arousing stimulus. compared with the attentional blink (ab), the eib involves more processes in the early attention stage, which has an essential di

3、fference from the ab. the eib could cause more cognitive misjudgments, and increase the risk of dangerous behaviors. hence, research on eib would promote development of ergonomics, and benefit the future study on the attention mechanisms.keywords emotion-induced blindness (eib); cognitive process; a

4、ttentional blink(ab)0 引言情绪诱发视盲(emotion-induced blindness, eib)指一个与任务无关的、具有情绪唤醒性质的刺激,使人对紧接着这个刺激之后出现的事物的注意功能产生了损伤。它会使个体在大量刺激快速呈现的背景环境下极容易产生认知判断失误,从而增加危险行为等风险。因此研究情绪诱发视盲,一方面对各种人类功效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注意的选择机制与原理,并加深我们对情绪如何影响人的行为的了解。1 情绪诱发视盲的认知本质情绪诱发视盲的发现首先来自于注意瞬脱的研究。注意瞬脱(attentional blink,ab)是中枢

5、工作记忆资源不足在刺激连续加工中的体现,是一种典型的无意识加工现象。具体而言,就是当2个刺激物t1、t2间隔很短地先后呈现时,由于注意的资源有限,t1占据了大部分资源导致无法觉察t2。之后的研究发现,如果将t1换成情绪性刺激,t2的识别正确率则会进一步下降。这种任务性情绪t1所诱发注意瞬脱强化现象,即为eib出现的典型表现。最早,情绪诱发视盲被等同于情绪性注意瞬脱。但随后的研究发现,与注意瞬脱相比,情绪诱发视盲更多地涉及注意的早期阶段,与ab有本质上的区别。首先,从时间上看,当t1与t2之间的时间间隔足够长时(800ms),情绪诱发视盲现象就会变得不明显,但总体而言,eib产生所需的刺激间间隔

6、的时间跨度大于200-500 ms。wang和most在采用垂直双rsvp范式的实验结果表明,情绪诱发视盲的产生空间在干扰图片出现后极短时间内是整个视觉空间,随后迅速缩小至干扰图片所在的区域。其次,kennedy和most专门做了实验来探讨图片的物理特性是否对情绪诱发视盲的产生有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干扰刺激为中性刺激时,rsvp的绝对差异性对目标刺激的辨别正确率有影响;当干扰刺激为情绪性刺激时,绝对差异性则对目标的辨别没有影响。这表明,情绪诱发视盲与图片物理特性无关。干扰刺激对靶剌激的影响,独立于剌激的物理特征,而是取决于情绪性干扰剌激的情绪特征。最后,在注意瞬脱中,当t1与t2相邻出现时,

7、t1不再损伤t2的识别,即lag1节省现象。而在情绪诱发视盲中,即使干扰刺激与靶刺激相邻呈现,情绪干扰也会对靶刺激的识别产生损伤。erp研究发现,eib的加工过程中存在有两个较为稳定的成分:n2和pd。其中pd 通常出现在干扰刺激呈现后的150 250ms 之间,是一种与干扰刺激的压抑有关的正成分,而n2波则可能反映了注意的参与。此外,erp数据显示,无论何种干扰项条件下都没有发现p300,说明情绪诱发视盲的发生与晚期阶段的竞争是没有关系的。2 情绪诱发视盲的认知解释在情绪诱发视盲的认知机制上,资源有限理论与注意定势理论之间存在分歧。资源有限理论认为,视知觉对非预期刺激的觉察需要一定的认知资源

8、。每个个体的认知资源总量都有限,如果主任务耗尽了个体当前所有的认知资源,那非预期刺激就得不到资源;但如果主任务并未耗尽所有的认知资源,个体就有剩余资源可以去加工非预期刺激。而注意定势理论认为,注意定势即个体对目标刺激的相关特征所产生的一定的预期或准备状态,这种注意预备状态使个体对视觉世界中的某些刺激更为敏感,促进了个体能更好地选择性注意于目标刺激,更有效地完成当前的目标任务。也就是说,两者在情绪诱发视盲是由于认知神经资源的有限性导致无法同时加工两个刺激而产生的,还是由于认知神经资源的方向性导致目标刺激没有得到足够的加工而产生的这个问题上存在分歧。不过,也有实验显示,认知神经资源的有限性与方向性

9、共同影响了情绪诱发视盲的产生。 但大多数学者都认同,不同于源自相对晚期的中央知觉加工机制受损或晚期注意资源瓶颈的注意瞬脱,情绪诱发视盲是因注意早期阶段的损伤或有限性所致。综合上述理论,我们提出的假设是,由于注意早期的资源有限,而情绪性的刺激t1(特别是负性情绪的刺激)会占用较多的资源,这使得对目标刺激t2的觉察无法得到足够的注意资源,从而产生了情绪诱发视盲;而特定的注意定势(如指导语)会使被试形成一种注意策略,有意识地避免注意受到t1的影响,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情绪诱发视盲的发生。此外,在情绪的何种内在维度加剧了情绪诱发视盲的问题上,有的学者提出唤醒度说,认为情绪的唤醒度是决定视盲现象产生的关

10、键因素,唤醒度越大,越可能诱发视盲;也有一些学者认同效价说,认为情绪诱发视盲的产生取决于情绪的效价,消极情绪促进视盲的发生,积极情绪反之;还有学者对以上两种假说均不赞同,他们发现高唤醒的积极情绪如幽默反而减少了情绪诱发视盲的产生,因而认为需要更为细致的维度划分,才能深入探讨情绪类型对视盲的影响。现有的实验证明,情绪性干扰刺激的效度与唤醒度都对情绪诱发视盲有影响,一般而言,干扰刺激的唤醒度越高,情绪诱发视盲现象越显著;负性刺激会诱发更明显的视盲现象。但在情绪诱发视盲中起调制注意系统作用的情绪因素究竟是什么,并没有足够的实验证据来证明,有待进一步研究。3 总结与展望研究情绪诱发视盲,有助于我们更好

11、地了解人类注意的选择机制与原理,特别是注意早期的选择模式。同时,对情绪诱发视盲的研究可以延伸到注意的选择性与信息加工的优先顺序方面,为注意研究提供侧面证据。目前有关情绪诱发视盲的实证研究多以行为实验为主,有少量erp实验和fmri实验,虽然获取了大量情绪诱发视盲的表现特征,但认知神经科学方面的证据略显苍白,始终无法有效地证明其工作机制或产生原理。在实验中如何有效控制被试的情绪即在干扰刺激出现前后,被试的情绪均能符合实验要求是一个在实验设计时值得考虑的问题。此外,rsvp范式中,刺激逐张播放,被试也只被要求辨认单一目标刺激。如果以连续画面(如视频)呈现刺激,或是要求被试辨认复数的目标刺激,对情绪

12、诱发视盲现象是否会有影响也值得研究。注释 most. s. t. (2013). setting sights higher: category-level attentional set modulates sustained in attentional blindness. psychological research, vol.77(2):139-146. 朱湘如,刘昌.注意瞬脱的神经机制及其理论解释.心理科学进展,2006.vol. 14(3):328-333. ciesielski. b. g., armstrong, t., zald. d. h., olatunji. b. o

13、. (2010). emotion modulation of visual attention: categoric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plos one, 5(11):e13860. wang lingling, most. s. t. (2012). temporally dynamic changes in the emotion-induced spread of target suppression abstracts. journal of vision,vol.12, 3. kennedy. b. l., most. s. t. (2013).the role of distractors categorical distinctiveness in emotion-induced blindness. journal of vision, vol.13, 1135. kennedy. b. l. (2012). emotional-induced blindness elicits no lag-1 sparing (masters thesis). univers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