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4.3《群落的结构》知识点总结_第1页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4.3《群落的结构》知识点总结_第2页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4.3《群落的结构》知识点总结_第3页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4.3《群落的结构》知识点总结_第4页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4.3《群落的结构》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4.3群落的结构知识点总结第4章 第3节群落的结构 一、群落的概念1.概念:一定区域内,所有的种群(或所有的生物)(准确记忆)2.正确理解群落的概念:(理解)“同一时间”:随时间迁移,群落内种群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一定区域”:群落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各种生物”:包括这个区域内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集合”:群落不是生物的简单聚集,而是通过生物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3.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种群群落4.种群和群落的比较比较项目种群群落区别 概念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一定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研究范围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组成单位个体(同种)种群特征种群密度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演替联系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二、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丰富度 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地位:丰富度是群落的首要特征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三、种间关系类型曲线图例特点举例互利共生相互依存,彼此有利。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大豆与根瘤菌、白蚁与鞭毛虫等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3、狼与兔青蛙与昆虫竞争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最终a种群兴旺,b种群衰败,如图a;两种生物生存能力相近,在数量上保持相对稳定,都随环境等外界因素发生周期性变化,如图b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寄生对寄生种群有利,对寄主种群有害。蛔虫与人【规律总结】1.几种种间关系曲线的判断 (1)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互利共生(2)不同步变化(此消彼长)捕食(3)看起点,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为0竞争2. 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 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

4、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3.混淆捕食与竞争竞争是不同种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并不以获取对方当食物为目的。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以下情况不属于捕食:a.一种生物以非生物为食,如牛饮水;b.一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如鲈鱼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这属于种内斗争。4.斗争与竞争的判断方法:简记为“同斗争”,“异竞争”。例如: “大鱼吃小鱼” 同种鱼种内斗争。 不同种鱼捕食。5.上述各种关系均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繁衍。从种群角度看,捕食对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都有利。四、群落的空间结构【规律总结】1.“高山植被分布”与“群落垂

5、直结构” 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群落的垂直结构强调“同一地盘”,“垂直方向”不存在横向位移。它强调的是某一区域中某群落的空间结构,高山植物从山底到山顶,其温度差异明显,分别分布着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高山草甸等不同群落,应属群落间的分布状况而不是某一群落中的垂直结构,事实上, 在每一个自然区域地段,均具自然群落,而每一个群落都有各自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如下表所示:2.几个特例:“竹林中的竹子整齐一致”不是群落的结构特征,这里的竹子属于种群范畴。水体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是由光照引起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范畴。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决定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

6、下,植物群落的这种结构应该属于水平结构。 五、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采集小动物的两种方法所用到的仪器 (1)诱虫器(a图) (诱虫器采集法)诱虫器中的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装置,它利用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使土壤动物从土样进入幼虫器下部的试管中。(也是本实验的原理) 土壤和花盆壁之间留一定空隙(为了使空气流通)酒精的作用(使小动物固定,进行防腐处理)(2)吸虫器(b图) (简易采集法)吸虫器中的纱布作用是防止将土壤小动物吸走,将其收集在试管中。 2.有关实验方法的总结 (1)估算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方法样方法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估算动物种群密度常用方法 标志重捕法 (3)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方法取样器取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