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宁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现状及对策初探_第1页
冕宁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现状及对策初探_第2页
冕宁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现状及对策初探_第3页
冕宁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现状及对策初探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冕宁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现状及对策初探    刘翠 沈荔 鲜祥菊冕宁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洲的北端,地理位置东经101°30'102°20'北纬28°3029°5'之间。国土面积665万亩,人口32万,区域内西部是长江上游雅砻江,北端是大渡河支流南桠河源头的冶勒河,中部是安宁河的源头。全县森林面积为4391943亩,其中:有林地2191168.5亩(用材林地97355.5亩、防护林1570087.5亩)、灌木林地1755870亩、疏林地102342亩、荒山荒坡102678亩。该区域

2、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安宁河下游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为此,恢复和建设好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有着及其重要的现时和历史意义。1区域环境退化现状1.1森林资源退化过去由于人们环保意识差及历史的原因,大肆砍伐森林、毁林开垦、烧牧场、乱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十分严重。到九十年代使沿安宁河、雅砻江流域及人口集居区、交通方便地区的森林被大肆破坏,目前仅留下一些采伐迹地和结构单一的残次林。除比较边远的地区尚分布有为数不多原始林外,其他地方均遭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林分的三大效益减弱,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环境质量明显下降。在70年代许多地方山清水秀是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乐园,而今却变成一片荒涼。1.2环境的退化

3、由于人们对森林资源的严重破坏、过度放牧、毁林开垦、陡坡耕作、工业三废、生活垃圾等对环境均造成严重污染。区域内安宁河、雅砻江水位极不稳定,雨季到来时节洪水成灾,旱季河水干枯,有的支流还出现季节性断流。区域内土壤退化、沙化、草地退化、湿地旱化、滑坡、泥石流、冰雹等自然灾害连年发生,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损失。2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现状冕宁县自1999年至2009年实施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已经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85000亩,荒山配套造林80000亩。整个工程建设涉及到全县37个乡镇、179个村、704个村民小组、退耕农户127659人。按照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有关政策,在实施过

4、程中有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当年的实施中有的地方未能统一整体进行规划、零星分散、土地丈量有水分、没有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有的种苗引进未按程序办、未及时抓住造林时节、造林后的管护未能落到实处等,业务部门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有的乡镇和部分群众对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认识还不够,至使工作难度大,实施后难以保证质量和成效。二000年二00一年全县退耕还林计划并栽植了四万余亩,然而基本上达不到要求,在二00二年基本上都进行了补播。当然在后续的几年工作中业务部门也加强了工作的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的责任制度,完善了奖惩,使这项工程能够顺利施行完成。3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初探3.1规划落

5、实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规划中,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尽量做到连片集中。在规划中根据地形地势、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采取林经、林果、林牧等按照生态位的原理模拟自然状态营造兼防护、生态、经济、用才为一体的林分。各施工的乡、镇人民政府要根据实际,粗划出辖区的各年度计划报有关部门统一编制总体规划。在规划时要兼顾长期、中期、短期的利益,合理安排远、近地块和难、易程度。按照先易后难,先成片后零星,先开展交通条件方便的区域,后搞边远地区的原则逐步推进实施。3.2植树造林在造林过程中,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树种,特别是应选择当地优良的乡土树种。在实施中,必须按照规划设计的要求组织开展

6、各项工作。3.2.1适地适树根据当地实际在选择树种时,必须按照“适地适树、适种源”的原则,选择生长优良的树种。当地乡土树种如:云南松、华山松、黄杉、米德杉、桤木、滇杨、核桃、花椒、板栗、柳树、青杠等都是退耕还林中可用于选择的优良的乡土树种。对引进到当地栽植了多年的树种,确实表现优良、生态和经济价值都非常突出比如:黑荆、冲天柏、刺槐、银桦等,也应大力推广。在目前选择造林树种时,应特别注意树种的抗病虫害的能力,在种苗调运中必须严格进行检疫检验,确保苗木健壮。3.2.2造林模式在实施造林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采取多林种、多方式、多类型;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草则草;大力发展多模式、复合型、多效益、全

7、方位立体式的综合林业体系。特别是在水土流逝严重、土壤贫瘠、陡坡的迎风面,必须营造林、灌、草结合的混交复合林分。3.2.3造林方式退耕还林的造林地大多分布于条件较好的地带,土壤经过长时期耕作有的变肥沃也有的变贫瘠,同时不同的坡度、坡向,水土流失的程度不同,采取的造林方式均有异。建议除退耕还林的荒山配套造林外,均应采用植苗造林,并按照有关规程的栽植密度进行栽植;荒山配套造林可根据实际,宜植苗则植苗、宜植播则植播。3.2.4组织实施退耕还林是以各级地方政府为主体负责组织实施,林业部门负责技术指导、种苗供应、检查验收等项工作,按分工各部门做好各项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在大力宣传的基础上,做好群众工作,落实好退耕地的登记造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