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导管胎儿期及出生后对照研究_第1页
动脉导管胎儿期及出生后对照研究_第2页
动脉导管胎儿期及出生后对照研究_第3页
动脉导管胎儿期及出生后对照研究_第4页
动脉导管胎儿期及出生后对照研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动脉导管胎儿期及出生后对照研究    朱福海彭维绮黄祖琳欧园【摘要】 目的:对胎儿期及出生后动脉导管未闭合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78例新生儿进行研究,对动脉导管胎儿期及出生后对照研究,分析胎儿期及出生后动脉导管未闭合的危险因素。以笔者所在医院同期动脉导管已闭合者为对照组。结果:动脉导管未闭合与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宫内窘迫及吸氧和窒息密切相关,且与肺透明膜病、败血症及呼吸衰竭也有明显相关性。结论:胎儿期及出生后动脉导管未闭合的危险因素包括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宫内窘迫及吸氧、

2、窒息、肺透明膜病、败血症及呼吸衰竭等。【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合; 危险因素; 宫内窘迫; 肺透明膜病doi:10.14033/ki.cfmr.2016.34.001 b 1674-6805(2016)34-0105-02动脉导管是胎儿期连接降主动脉峡部与左肺动脉根部之间的正常结构,在胎儿循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80%以上的肺动脉血液通过动脉导管进入降主动脉1-2。动脉导管早闭是胎儿时期的一种病理改变,可引发右心衰竭及全身水肿,严重者可导致胎儿死亡3。动脉导管未闭是新生儿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15%4。目前对胎儿期动脉导管的观察与测量报道甚少,未获得正常值范围和相应的数据。

3、至于胎儿期动脉导管内径及血流频谱峰值流速与动脉导管早闭及出生后动脉导管未闭的相关性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对胎儿期及出生后动脉导管的进行对照研究,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78例新生儿进行研究,其中男35例,女43例。有下述指标即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前区可闻及杂音;胸片提示心影增大;心率持续增快。确认为pda后纳入观察组。以笔者所在医院同期动脉导管已闭合者170例為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中所有对象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2 观察

4、指标本研究分析动脉导管未闭合与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宫内窘迫及吸氧和窒息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与肺透明膜病、败血症及呼吸衰竭的相关性。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动脉导管形态、内径与动脉导管未闭合相关性分析本研究发现动脉导管形态、内径与动脉导管未闭合有明显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 动脉导管未闭合的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及宫内窘迫因素分析研究发现动脉导管未闭合与产前使用地塞米

5、松、宫内窘迫及吸氧和窒息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 动脉导管未闭合的呼吸系统异常因素分析研究发现动脉导管未闭合与肺透明膜病、败血症及呼吸衰竭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3 讨论动脉导管是胎儿期连接降主动脉峡部与左肺动脉根部之间的正常结构,在胎儿循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80%以上的肺动脉血液通过动脉导管进入降主动脉。动脉导管早闭是胎儿时期的一种病理改变,可引发右心衰竭及全身水肿,严重者可导致胎儿死亡。动脉导管未闭是新生儿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15%。超声心动图作为无创性检查手段,具有快速、准确及可靠的特点,特

6、别适合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早期诊断,同时,它也是诊断胎儿心血管疾病首选的无创性技术,已广泛用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目前对胎儿期动脉导管的观察与测量报道甚少,未获得正常值范围和相应的数据。至于胎儿期动脉导管内径及血流频谱峰值流速与动脉导管早闭及出生后动脉导管未闭的相关性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在对胎儿期及出生后动脉导管未闭合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时发现动脉导管未闭合与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宫内窘迫及吸氧和窒息密切相关,且与肺透明膜病、败血症及呼吸衰竭也有明显相关性。因此,胎儿期及出生后动脉导管未闭合的危险因素包括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宫内窘迫及吸氧、窒息、肺透明膜病、败血症及呼吸衰竭等。动脉导管未闭合

7、与多种因素相关,且能够通过积极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在对经导管诱导闭合治疗细小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临床疗效研究时发现采用经导管诱导闭合的方法治疗细小动脉导管未闭,创伤小、无异物植入、费用低廉、疗效好,为该类特殊类型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5。在对足月新生儿动脉导管自然闭合情况的研究中也发现足月新生儿动脉导管在生后96 h后仍有自然闭合的可能,如无临床症状,无须过度干预,但应注意随访,确定其闭合情况6。在分析前列腺素e2途径与动脉导管闭合关系的研究中也发现参与pge2合成与代谢的酶,如环氧酶(coxs)、pge2合酶(pgess)和前列腺素15-羟基脱氢酶(pgdh),以及四种pge2受

8、体及该途径相关的药物在动脉导管的结构和功能维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7。在对胎儿动脉导管早闭合并右心衰1例分析时发现动脉导管早闭合与心衰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8。本研究也发现动脉导管未闭合与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宫内窘迫及吸氧和窒息密切相关,且与肺透明膜病、败血症及呼吸衰竭也有明显相关性。因此,胎儿期及出生后动脉导管未闭合的危险因素包括前使用地塞米松、宫内窘迫及吸氧、窒息、肺透明膜病、败血症及呼吸衰竭等。参考文献1 soo k w, leong m c,khalid f.recanalisation of the closed ductus arteriosus in a critically ill i

9、nfant with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j.cardiol young,2016,26(2):371-374. 2 ren y,yang b,gao x y.platelet-rich plasma closed successfully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in preterm infant: report of one casej.zhonghua er ke za zhi,2016,54(3):222-223.3 atallah j,robertson m,dyck j,et al.the survival

10、 of a newborn with an interrupted aortic arch and a closed ductus arteriosusj. congenit heart dis,2008,3(2):144-145.4 pass r h,hijazi z,hsu d t,et al.multicenter usa amplatzer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occlusion device trial:initial and one-year result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04,44(3):513-515.5劉凌,刘君,高磊,等.经导管诱导闭合治疗细小动脉导管未闭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循环杂志,2015,8(6):570-572.6王大鹏,梁梅英,李颖娜,等.足月新生儿动脉导管自然闭合情况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11(2):237-239.7范粉灵,吴静,马爱群,等.前列腺素e2途径与动脉导管闭合的关系j.生理科学进展,2009,6(1):71-74.8王凤兰,寇世和,李桂岚.胎儿动脉导管早闭合并右心衰1例分析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