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屈小斌屈小斌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第一节概述西半球共有两块大陆:北部的称北美大陆,南部的称西半球共有两块大陆:北部的称北美大陆,南部的称南美大陆,其间的狭窄的陆地南美大陆,其间的狭窄的陆地中美地峡相连,包括周围中美地峡相连,包括周围的岛屿在内统称为美洲。的岛屿在内统称为美洲。但在划分南北美洲时,在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中,其但在划分南北美洲时,在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中,其划分方法有所不同。在自然地理上的划分,习惯上是以巴划分方法有所不同。在自然地理上的划分,习惯上是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中美地峡和西印度洋群岛属于北美洲,而拿马运河为界,中美地峡和西印度洋群岛属于北美洲,而巴拿马运河以南属于
2、南美洲。巴拿马运河以南属于南美洲。在经济地理上的划分,北美洲则是指美国南部国界以在经济地理上的划分,北美洲则是指美国南部国界以北的美洲部分,包括美国,加拿大两国,以及格陵兰岛北的美洲部分,包括美国,加拿大两国,以及格陵兰岛( (丹丹) ),百慕大群岛,百慕大群岛( (英英) ),圣皮埃尔岛和密克隆岛等。而美,圣皮埃尔岛和密克隆岛等。而美洲的其它部分就划入拉丁美洲。洲的其它部分就划入拉丁美洲。一、位置一、位置、海陆位置、海陆位置 北美洲北濒北冰洋,南濒墨西哥湾,东部濒临大西洋,北美洲北濒北冰洋,南濒墨西哥湾,东部濒临大西洋,西部濒临太平洋。东北部格陵兰岛隔丹麦海峡与欧洲相望,西部濒临太平洋。东北
3、部格陵兰岛隔丹麦海峡与欧洲相望,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相对,实际上它是被三洋所环抱的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相对,实际上它是被三洋所环抱的大洲大洲 。、纬度位置、纬度位置 北美大陆东西两个极点是拉布拉多半岛上的查尔斯角北美大陆东西两个极点是拉布拉多半岛上的查尔斯角(W)和阿拉斯加半岛上的威尔士角()和阿拉斯加半岛上的威尔士角(W)。)。北美大陆的北部伸入北极圈,最北极点是布西亚半岛北美大陆的北部伸入北极圈,最北极点是布西亚半岛上的默奇森角(上的默奇森角(N),最南极点是马里亚托角),最南极点是马里亚托角(N)。)。从整个北美洲来看,北美的主体部分位于从整个北美洲来看,北美的主体部分位于3030707
4、0NN之间的范围。也就是说,其主体部分位于北温带范之间的范围。也就是说,其主体部分位于北温带范围内。但是由于它所跨经纬度都较多。所以使北美气候类围内。但是由于它所跨经纬度都较多。所以使北美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在亚欧大陆上的气候类型在北美基本上都有。型复杂多样。在亚欧大陆上的气候类型在北美基本上都有。可以把它看成是欧亚大陆气候的缩影。可以把它看成是欧亚大陆气候的缩影。二、面积与大陆轮廓二、面积与大陆轮廓、面积:北美面积、面积:北美面积 S=2422.8S=2422.8万万k k,仅次于亚、非,仅次于亚、非,居世界第三位,占世界总面积的居世界第三位,占世界总面积的16.2% 16.2% 。、轮廓、轮
5、廓 北宽南窄,主体位于北宽南窄,主体位于3030N60N60NN(7070NN)的)的中纬度,所以北美洲气候是以温带气候类型占优势。中纬度,所以北美洲气候是以温带气候类型占优势。以温哥华岛以温哥华岛哈特勒斯角画一条直线,此线以北多岛哈特勒斯角画一条直线,此线以北多岛屿与深入内地的海湾。如:格陵兰岛,加拿大北极群岛,屿与深入内地的海湾。如:格陵兰岛,加拿大北极群岛,纽芬兰岛,阿留申群岛,温哥华岛,哈德孙湾,圣劳伦斯纽芬兰岛,阿留申群岛,温哥华岛,哈德孙湾,圣劳伦斯湾。岛屿面积有湾。岛屿面积有386386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岛屿面积最大的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岛屿面积最大的一洲。在此线以南,海岸线平直。
6、一洲。在此线以南,海岸线平直。 为什么在北部多岛屿与深入大陆的海湾而南部海岸平为什么在北部多岛屿与深入大陆的海湾而南部海岸平直呢?直呢?这主要是北部受第四纪冰川刨蚀作用,第四纪以后海这主要是北部受第四纪冰川刨蚀作用,第四纪以后海平面上升,再加上第四纪新构造运动海岸沉降,故形成多平面上升,再加上第四纪新构造运动海岸沉降,故形成多岛屿与深入大陆内地的内海与海湾。岛屿与深入大陆内地的内海与海湾。 西南部没有受到冰川直接作用,在第四纪新构造运动西南部没有受到冰川直接作用,在第四纪新构造运动时,海岸又以上升为主,故形成平直的海岸类型。时,海岸又以上升为主,故形成平直的海岸类型。 三、地形三、地形(一)地
7、形的基本特征(一)地形的基本特征、地形结构呈南北三大纵列带分布、地形结构呈南北三大纵列带分布西部是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其中以落基山脉纵贯北美西西部是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其中以落基山脉纵贯北美西部。平均海拔部。平均海拔20003000m,是北美气候大屏障,也是,是北美气候大屏障,也是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总分水岭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总分水岭 。东部是较低矮的山地,即主要是阿巴拉契亚山地东部是较低矮的山地,即主要是阿巴拉契亚山地 。中部是广阔的大平原,它对气候影响也较大,在讲气候时中部是广阔的大平原,它对气候影响也较大,在讲气候时再单独讲再单独讲 。2、冰川地形广泛分布。、冰川地形广泛分布。北美在第四纪时广
8、泛受到大陆冰川的作用。冰川地形北美在第四纪时广泛受到大陆冰川的作用。冰川地形分布很广。分布很广。 在加拿大广泛分布着冰蚀地貌,美国与加拿大交界的在加拿大广泛分布着冰蚀地貌,美国与加拿大交界的地方还存在大量的冰蚀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五大湖。地方还存在大量的冰蚀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五大湖。 五大湖以南以冰碛地貌为主,大陆冰川最南可影响五大湖以南以冰碛地貌为主,大陆冰川最南可影响37N,大致与密苏里河,大致与密苏里河俄亥俄河一线相一致。俄亥俄河一线相一致。 另外,在西部山地还受到科迪勒拉山地冰川的影响,另外,在西部山地还受到科迪勒拉山地冰川的影响,山地冰川地形广布。山地冰川地形广布。地形组合区地形组
9、合区A、中部平原、中部平原中部平原是位于阿巴拉契亚山地与科迪勒拉山系之间中部平原是位于阿巴拉契亚山地与科迪勒拉山系之间的一大地形单元。纵贯大陆中央,约占全洲面积的的一大地形单元。纵贯大陆中央,约占全洲面积的3/4。全部是地盾和地台区,这里是大陆的核心,也是全洲最稳全部是地盾和地台区,这里是大陆的核心,也是全洲最稳定的部分。定的部分。 本区根据各地区地层差异,可分为以下几个单元:北本区根据各地区地层差异,可分为以下几个单元:北部加拿大高平原;拉布拉多高原;中部低位平原;西部是部加拿大高平原;拉布拉多高原;中部低位平原;西部是大平原,南部为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大平原,南部为墨西哥湾沿岸平原。1、加拿
10、大高平原和拉布拉多高原、加拿大高平原和拉布拉多高原 加拿大高平原位于加拿大中部,东与拉布拉多高原相加拿大高平原位于加拿大中部,东与拉布拉多高原相接,西接大草原,南到大湖带。拉布拉多高原位于加拿大接,西接大草原,南到大湖带。拉布拉多高原位于加拿大东部,有的自然地理学家把这两者合称为东部,有的自然地理学家把这两者合称为“劳伦西亚高地劳伦西亚高地”(也有的称劳伦辛低高原或劳伦高地)他们有一些共同特(也有的称劳伦辛低高原或劳伦高地)他们有一些共同特征。征。他们的构造基础都是加拿大地盾,在地盾上有许多他们的构造基础都是加拿大地盾,在地盾上有许多平缓的低丘,丘顶大多是圆滑的,这些低丘都是些岩层特平缓的低丘
11、,丘顶大多是圆滑的,这些低丘都是些岩层特硬部分,抗蚀能力特强硬部分,抗蚀能力特强 。在低丘之间有许多湖泊和沼泽,其间有溪水连贯,在低丘之间有许多湖泊和沼泽,其间有溪水连贯,河道和湖面成为主要交通线。河道和湖面成为主要交通线。在个别地方,水面总和与陆面差不多,被称为在个别地方,水面总和与陆面差不多,被称为“两栖两栖景观景观” 。冰蚀地貌分布较广。在这里是北美主要的大陆冰川冰蚀地貌分布较广。在这里是北美主要的大陆冰川中心,因此有许多冰蚀洼地或冰蚀湖。中心,因此有许多冰蚀洼地或冰蚀湖。加拿大高平原与拉布拉多高原的不同点在于他们的高加拿大高平原与拉布拉多高原的不同点在于他们的高度不同,在劳伦西亚高地中
12、,哈德孙湾沿岸是地势最低的度不同,在劳伦西亚高地中,哈德孙湾沿岸是地势最低的部分,海拔不足部分,海拔不足100m,向东地势渐高,到拉布拉多半岛,向东地势渐高,到拉布拉多半岛中部海拔高到中部海拔高到500m,个别地方高达,个别地方高达750m以上,在半岛东以上,在半岛东北部最高,达北部最高,达1676m,是加拿大地盾最高处。从哈德孙湾,是加拿大地盾最高处。从哈德孙湾向西南地势也逐渐增高,不过地面坡度小,到大奴湖,大向西南地势也逐渐增高,不过地面坡度小,到大奴湖,大熊湖附近也只有熊湖附近也只有300m左右。左右。 2、中部低位平原、中部低位平原 中部低位平原北到五大湖,南到墨西哥湾沿岸平原,中部低
13、位平原北到五大湖,南到墨西哥湾沿岸平原,东到阿巴拉契亚山脉,西接大草原,西边大致以东到阿巴拉契亚山脉,西接大草原,西边大致以100W为界。为界。 其构造基础是北美中部地台,岩层近于水平,地表起其构造基础是北美中部地台,岩层近于水平,地表起伏较小,大部分海拔在伏较小,大部分海拔在500m以下,但地形比较复杂。在以下,但地形比较复杂。在密苏里河密苏里河俄亥俄河一线以北以冰碛地形为主,此线以南俄亥俄河一线以北以冰碛地形为主,此线以南的密西西比河冲积平原较平坦。在东南部是田纳西的切割的密西西比河冲积平原较平坦。在东南部是田纳西的切割高地,西南部是侵蚀残丘(瓦奇塔或乌奇塔丘陵),密西高地,西南部是侵蚀残
14、丘(瓦奇塔或乌奇塔丘陵),密西西比河左岸是欧扎克高地。西比河左岸是欧扎克高地。3、大平原(大草原)、大平原(大草原) 这是一个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都很突出的辽阔地带,这是一个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都很突出的辽阔地带,西起落基山脉的山麓,东与中部低地和加拿大地盾相接,西起落基山脉的山麓,东与中部低地和加拿大地盾相接,北起马更些河三角洲,南到格兰德河流域,纵贯美国、加北起马更些河三角洲,南到格兰德河流域,纵贯美国、加拿大中部偏西,南北长达拿大中部偏西,南北长达4800km,东西宽达,东西宽达4801120km。这个平原西侧落基山麓海拔在。这个平原西侧落基山麓海拔在1700m以上以上(15001800m)
15、,东部高原在,东部高原在450m以上(以上(450500m),),地面从西向东缓慢降低,因自然景观为大草原,美国人传地面从西向东缓慢降低,因自然景观为大草原,美国人传统上把这里统上把这里 叫做大草原。叫做大草原。 从总的来讲从总的来讲这里是一个波状起伏的剥蚀平原。这里是一个波状起伏的剥蚀平原。在落基山上升过程中,河流不断下切。因此平原具有深在落基山上升过程中,河流不断下切。因此平原具有深受切割的特征。受切割的特征。平原表现出自西向东阶梯状降低的特点,比较突出的有平原表现出自西向东阶梯状降低的特点,比较突出的有二级。第一级在西部,海拔二级。第一级在西部,海拔7501000m,边缘是密苏里,边缘是
16、密苏里岩壁。第二级在东部,海拔岩壁。第二级在东部,海拔600m左右,边缘是马尼托巴左右,边缘是马尼托巴岩壁。岩壁。大平原北部因受到冰川作用,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分布大平原北部因受到冰川作用,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分布很广。很广。4、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墨西哥湾沿岸平原 墨西哥湾沿岸平原位于中部高平原与墨西哥湾之间,墨西哥湾沿岸平原位于中部高平原与墨西哥湾之间,地势低平,海拔在地势低平,海拔在150m以下,这里不仅是北美大陆最低以下,这里不仅是北美大陆最低平的部分,也是北美大陆地层的最新部分,平原中部是密平的部分,也是北美大陆地层的最新部分,平原中部是密西西比河冲积而成,在河口形成鸟爪状三角洲。冲积平原
17、西西比河冲积而成,在河口形成鸟爪状三角洲。冲积平原东西两侧是与海岸平行的丘陵,其高度虽然不大,但可长东西两侧是与海岸平行的丘陵,其高度虽然不大,但可长达达1000多多km。B、东部低山、东部低山北美东部为阿巴拉契亚山地,山地走向大致与大西洋北美东部为阿巴拉契亚山地,山地走向大致与大西洋岸平行,为东北岸平行,为东北西南向。山地南起美国亚拉巴马洲东北西南向。山地南起美国亚拉巴马洲东北部,(部,(34N),经过美国东部几个洲向北到达加拿大东),经过美国东部几个洲向北到达加拿大东南沿海,直达纽芬兰岛北部,长达南沿海,直达纽芬兰岛北部,长达3200km以上。以上。阿巴拉契亚山地地形较复杂,根据其地形特点
18、可以分阿巴拉契亚山地地形较复杂,根据其地形特点可以分为西南阿巴拉契亚和东北阿巴拉契亚两个部分。为西南阿巴拉契亚和东北阿巴拉契亚两个部分。1、西南阿巴拉契亚、西南阿巴拉契亚 西南阿巴拉契亚是指纽约(长治岛)以南的阿巴拉契西南阿巴拉契亚是指纽约(长治岛)以南的阿巴拉契亚,整个西南阿巴拉契亚地形相当复杂,从东向南可以分亚,整个西南阿巴拉契亚地形相当复杂,从东向南可以分几带:几带:沿岸平原带沿岸平原带在最东部是一条狭窄的沿岸平原,平原一般为北部较在最东部是一条狭窄的沿岸平原,平原一般为北部较窄,南部较宽,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大西洋沿岸平原。窄,南部较宽,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大西洋沿岸平原。(通常这一带
19、不包括在阿巴拉契亚山地带内,但因我们不(通常这一带不包括在阿巴拉契亚山地带内,但因我们不单独讲,所以在此合起来一下讲)。单独讲,所以在此合起来一下讲)。 皮德蒙(山麓)高原带(也称为东边台地带)皮德蒙(山麓)高原带(也称为东边台地带)这里是地表起伏平缓的台地,它是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这里是地表起伏平缓的台地,它是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东麓(所以又叫山麓地带)。它是海西褶皱构造(岩脉的东麓(所以又叫山麓地带)。它是海西褶皱构造(岩性是古老的结晶岩),经外力侵蚀呈准平原,在新生代地性是古老的结晶岩),经外力侵蚀呈准平原,在新生代地壳运动中又被重新抬升,同时伴有断裂,所以形成结晶岩壳运动中又被重新抬升,同
20、时伴有断裂,所以形成结晶岩块状台地。块状台地。台地由西向东倾斜,在台地东缘是陡岩,这些陡岩与台地由西向东倾斜,在台地东缘是陡岩,这些陡岩与沿岸平原接触地带就是著名的美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沿岸平原接触地带就是著名的美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瀑布瀑布线线”。这主要是由于,河流流到此处比降增大,河流下切。这主要是由于,河流流到此处比降增大,河流下切作用增强,急流对软硬不同的岩层发生差别侵蚀,在软岩作用增强,急流对软硬不同的岩层发生差别侵蚀,在软岩层上发生刨蚀,硬岩层形成峭壁,在重力作用下断裂崩塌,层上发生刨蚀,硬岩层形成峭壁,在重力作用下断裂崩塌,于是形成一系列瀑布。从纽约到哥伦比亚这一带水力资源于是形成一系
21、列瀑布。从纽约到哥伦比亚这一带水力资源相当丰富,距海较近,交通方便,是美国大城市集中的一相当丰富,距海较近,交通方便,是美国大城市集中的一带带 。阿巴拉契亚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皮德蒙高原以西就是阿巴拉契亚山脉中坚地带,这一皮德蒙高原以西就是阿巴拉契亚山脉中坚地带,这一带为一条崎岖连绵的山岭,南高北低,北部低于带为一条崎岖连绵的山岭,南高北低,北部低于1000m,南部在南部在1000m以上,在构造上为复背斜,屡经造山运动挤以上,在构造上为复背斜,屡经造山运动挤压,经长期侵蚀而形成的一崎岖山地。(在抗蚀力强的地压,经长期侵蚀而形成的一崎岖山地。(在抗蚀力强的地方就形成高峻的山岭)。方就形成高峻的山岭
22、)。岭谷带岭谷带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主干以西,为岭谷区,低缓平行的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主干以西,为岭谷区,低缓平行的山岭与低谷相间分布。这主要是在阿巴拉契亚运动中一系山岭与低谷相间分布。这主要是在阿巴拉契亚运动中一系列平行褶皱和冲断层,经长期侵蚀,硬岩形成山岭,软岩列平行褶皱和冲断层,经长期侵蚀,硬岩形成山岭,软岩形成谷地,岭谷相间排列,河流也发育成格状水系,在东形成谷地,岭谷相间排列,河流也发育成格状水系,在东部因格状水系较开敞,软性岩层出露也较广,故形成所谓部因格状水系较开敞,软性岩层出露也较广,故形成所谓大谷地。西部褶皱较密,岭谷相间的特征更为典型。一般大谷地。西部褶皱较密,岭谷相间的特征更为典
23、型。一般来讲,山岭海拔是来讲,山岭海拔是3001000m,谷地高只有,谷地高只有200多多m。 阿巴拉契亚高原阿巴拉契亚高原在岭谷带以西,也就是阿巴拉契亚山地最西侧为阿巴在岭谷带以西,也就是阿巴拉契亚山地最西侧为阿巴拉契亚高原,实际上它是属于海面褶皱带的山前坳陷地带,拉契亚高原,实际上它是属于海面褶皱带的山前坳陷地带,地层平缓,褶皱和缓,具有复向斜的性质。地层平缓,褶皱和缓,具有复向斜的性质。在地形上表现为起伏不大、边缘有岩壁的高原。地势在地形上表现为起伏不大、边缘有岩壁的高原。地势东高西低,海拔东高西低,海拔1000m左右,这个高原面上的河流多向西左右,这个高原面上的河流多向西流,并且把高原
24、面切割得相当破碎,有的河谷面低于高原流,并且把高原面切割得相当破碎,有的河谷面低于高原面面300450m,所以呈现出山地的景观。从阿巴拉契亚,所以呈现出山地的景观。从阿巴拉契亚高原向西,逐渐过渡到北美洲中部大平原。高原向西,逐渐过渡到北美洲中部大平原。一般把台地带和阿巴拉契亚山脉称为老阿巴拉契亚,一般把台地带和阿巴拉契亚山脉称为老阿巴拉契亚,而把岭谷带与高原称为新阿巴拉契亚。而把岭谷带与高原称为新阿巴拉契亚。 2、东北阿巴拉契亚、东北阿巴拉契亚东北阿巴拉契亚是指纽约以北的阿巴拉契亚山地,构东北阿巴拉契亚是指纽约以北的阿巴拉契亚山地,构造上属于加里东褶皱带,东北阿巴拉契亚比西南阿巴拉契造上属于加
25、里东褶皱带,东北阿巴拉契亚比西南阿巴拉契亚古老,成陆更久。深受挤压、岩浆侵入和变质作用,经亚古老,成陆更久。深受挤压、岩浆侵入和变质作用,经过长期侵蚀,成为波状起伏的高地,海拔过长期侵蚀,成为波状起伏的高地,海拔300600m,反映在次一级地貌单元上,东北阿巴拉契亚是以老阿巴拉反映在次一级地貌单元上,东北阿巴拉契亚是以老阿巴拉契亚为主,发育不如西南阿巴拉契亚完整,也就是这只相契亚为主,发育不如西南阿巴拉契亚完整,也就是这只相当于西南阿巴拉契亚的台地带和山脉。当于西南阿巴拉契亚的台地带和山脉。从总体上讲,它是一个波状起伏的高原,成陆更久,从总体上讲,它是一个波状起伏的高原,成陆更久,受到剥蚀更强
26、,地势更低。它是一系列被深谷所分割的平受到剥蚀更强,地势更低。它是一系列被深谷所分割的平顶块状山和山脉构成。此区受第四纪冰川的强烈侵蚀,有顶块状山和山脉构成。此区受第四纪冰川的强烈侵蚀,有许多冰川地形,冰蚀和冰碛地貌都有。整个阿巴拉契亚山许多冰川地形,冰蚀和冰碛地貌都有。整个阿巴拉契亚山地是由低矮的高原、山地、谷地构成的山地区。地是由低矮的高原、山地、谷地构成的山地区。 C、西部山地、西部山地西部山地属于科迪勒拉山系北段,整个山系不仅高度西部山地属于科迪勒拉山系北段,整个山系不仅高度很大,一般海拔很大,一般海拔20003000m,而且宽度也很大,在,而且宽度也很大,在8001600km,整个山
27、系由一系列山脉和山间高原、盆,整个山系由一系列山脉和山间高原、盆地、谷地组成。从整体上看,科迪勒拉山系大致可以分为地、谷地组成。从整体上看,科迪勒拉山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纵列带,即:以落基山为主体的东带;中部山间高原三个纵列带,即:以落基山为主体的东带;中部山间高原盆地带;西部太平洋沿岸山地带。盆地带;西部太平洋沿岸山地带。 、东带:、东带:北起阿拉斯加境内的布鲁克斯山脉,向南经马更些山北起阿拉斯加境内的布鲁克斯山脉,向南经马更些山脉、落基山脉,南到东马德雷山脉,西接中部山间高原盆脉、落基山脉,南到东马德雷山脉,西接中部山间高原盆地带,东邻大平原,在东带山脉中以落基山脉为主体。地带,东邻大平原,
28、在东带山脉中以落基山脉为主体。落基山脉是东带的主体,南北延伸落基山脉是东带的主体,南北延伸5000多多km,大部,大部分地区海拔分地区海拔20003000m,是北美洲地势最高的地区,是北美洲地势最高的地区,也是太平洋水系和大西洋水系的分水岭。在这里山脉高峰也是太平洋水系和大西洋水系的分水岭。在这里山脉高峰终年积雪,山坡上有茂密的针叶林,再加上有的地方有许终年积雪,山坡上有茂密的针叶林,再加上有的地方有许多的冰川、瀑布、峡谷、湖泊、温泉、火山等自然风光,多的冰川、瀑布、峡谷、湖泊、温泉、火山等自然风光,所以风景相当优美。在这里建有许多国家公园,其中最著所以风景相当优美。在这里建有许多国家公园,其
29、中最著名的是美国的黄石公园。名的是美国的黄石公园。 、西带:西带位于太平洋沿岸地区,它一共包括三列,、西带:西带位于太平洋沿岸地区,它一共包括三列,即:东、西两列山带和中部陷落带。即:东、西两列山带和中部陷落带。东部山带:东部山带:北起阿拉斯加山脉、加拿大海岸山脉、喀斯喀特山脉、北起阿拉斯加山脉、加拿大海岸山脉、喀斯喀特山脉、内华达山脉、西马德雷山脉。这一带是科迪勒拉山系成陆内华达山脉、西马德雷山脉。这一带是科迪勒拉山系成陆最早的带,主要形成于侏罗纪最早的带,主要形成于侏罗纪白垩纪初的内华达运动。白垩纪初的内华达运动。但至今地壳仍不稳定,多火山、地震。但至今地壳仍不稳定,多火山、地震。西列山带
30、:西列山带:它是指太平洋边缘山地的外侧部分,北起阿留申它是指太平洋边缘山地的外侧部分,北起阿留申山脉(这条山脉为东西走向,构成阿留申群岛,阿拉山脉(这条山脉为东西走向,构成阿留申群岛,阿拉斯加半岛的骨架),向南经亚历山大群岛、夏洛特群斯加半岛的骨架),向南经亚历山大群岛、夏洛特群岛,温哥华岛等岛屿带,再向南就是美国海岸山脉,岛,温哥华岛等岛屿带,再向南就是美国海岸山脉,南到加利福利亚半岛。南到加利福利亚半岛。这一带是科迪勒拉山系形成最晚的一带,地壳的这一带是科迪勒拉山系形成最晚的一带,地壳的升降运动和断裂运动较剧烈。升降运动和断裂运动较剧烈。中部陷落带:中部陷落带:中部陷落带位于东西两侧之间,
31、是一系列断裂谷地或中部陷落带位于东西两侧之间,是一系列断裂谷地或向斜式沉陷,地形上表现为一些海湾、谷地,或后期被沉向斜式沉陷,地形上表现为一些海湾、谷地,或后期被沉积物填充的平原。如库克湾,普杰特湾,威拉米特谷地,积物填充的平原。如库克湾,普杰特湾,威拉米特谷地,圣弗兰西斯科湾,加利福利亚谷地,加利福利亚湾。圣弗兰西斯科湾,加利福利亚谷地,加利福利亚湾。、中部山间高原盆地带:、中部山间高原盆地带:在科迪勒拉山系中带,分布着一系列山间高原或山在科迪勒拉山系中带,分布着一系列山间高原或山间盆地,从北向南依次为:育空高原,不列颠哥伦比亚间盆地,从北向南依次为:育空高原,不列颠哥伦比亚高原,哥伦比亚高
32、原,大盆地,科罗拉多高原,墨西哥高原,哥伦比亚高原,大盆地,科罗拉多高原,墨西哥高原。高原。育空高原位于布鲁克斯山脉和阿拉斯加山脉之间。育空高原位于布鲁克斯山脉和阿拉斯加山脉之间。不列颠哥伦比亚高原位于加拿大海岸山脉与落基山脉之不列颠哥伦比亚高原位于加拿大海岸山脉与落基山脉之间。间。哥伦比亚高原位于落基山脉,喀斯喀特山脉之间。哥伦比亚高原位于落基山脉,喀斯喀特山脉之间。大盆地位于落基山脉与内华达山脉之间。大盆地位于落基山脉与内华达山脉之间。科罗拉多高原位于落基山脉以西,落杉矶以东的部分。科罗拉多高原位于落基山脉以西,落杉矶以东的部分。墨西哥高原位于东,西,南马德雷山脉之间。墨西哥高原位于东,西
33、,南马德雷山脉之间。 四、四、 气候气候 气候的基本特征气候的基本特征1、 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北美主体位于北美主体位于3070N,温带占绝对优势,另外,温带占绝对优势,另外,西部是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西风受山地阻挡,只能影响西部是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西风受山地阻挡,只能影响到西部沿海狭窄地带,所以,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较小,到西部沿海狭窄地带,所以,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较小,而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占绝对优势。而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占绝对优势。 30N以南大陆收缩,所以热带气候类型所占比重也以南大陆收缩,所以热带气候类型所占比重也较小。较小。由于北美气候是以温带大陆性气
34、候为主,总的特征是由于北美气候是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总的特征是冬季寒冷,夏季暖热,年降水量适中,但以夏雨为主。冬季寒冷,夏季暖热,年降水量适中,但以夏雨为主。但是由于北美大陆不如亚欧大陆面积广大,所以大陆但是由于北美大陆不如亚欧大陆面积广大,所以大陆性不如亚洲强烈,如降水量比亚洲多,降水没有亚洲集中。性不如亚洲强烈,如降水量比亚洲多,降水没有亚洲集中。 2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北美基本上具有亚欧大陆上的各种气候类型(只是北北美基本上具有亚欧大陆上的各种气候类型(只是北美缺少典型的赤道雨林气候)美缺少典型的赤道雨林气候)在太平洋沿岸,气候类型相当于欧洲西岸到非洲西北在太平洋沿岸
35、,气候类型相当于欧洲西岸到非洲西北岸的气候,在东岸类似于亚洲东岸的气候类型,中部相当岸的气候,在东岸类似于亚洲东岸的气候类型,中部相当于中亚的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类型。于中亚的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类型。但北美的气候类型并不是亚欧大陆气候简单的重复。但北美的气候类型并不是亚欧大陆气候简单的重复。如:北美东岸不具备亚洲东岸那样典型的季风型气候,而如:北美东岸不具备亚洲东岸那样典型的季风型气候,而代之以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和热带海洋代之以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和热带海洋性气候。性气候。 3、 气候类型结构独特性气候类型结构独特性北部三种类型以纬度地带性为主:极地冰原气候,极
36、地北部三种类型以纬度地带性为主:极地冰原气候,极地长寒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长寒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东部(东部(100W以东)以纬度地带性为主:温带大陆性湿以东)以纬度地带性为主: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热带润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西部包括大平原和科迪勒拉山间地区,以经向地带性为西部包括大平原和科迪勒拉山间地区,以经向地带性为主,因居内陆,由东向西干旱性增强,气候类型以东西排列,主,因居内陆,由东向西干旱性增强,气候类型以东西排列,南北延伸,表现出非纬向地带性结构特点,(温带草原,温南北延伸,表现出非
37、纬向地带性结构特点,(温带草原,温带沙漠,高山气候等)。带沙漠,高山气候等)。在大陆西岸,是纬向地带性和非纬向地带性的综合体现。在大陆西岸,是纬向地带性和非纬向地带性的综合体现。气候类型的排列顺序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夏干气候、气候类型的排列顺序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夏干气候、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和热带干湿季气候,他们作南北延伸,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和热带干湿季气候,他们作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南北更替 。二气候成因二气候成因、位置、位置()纬度位置:北美大陆纬度从()纬度位置:北美大陆纬度从712N7159N,所跨,所跨纬度在纬度在64个纬度左右,而且具有寒、温、热带三带,所以个纬度左右,而
38、且具有寒、温、热带三带,所以具备各带的气候类型。具备各带的气候类型。()海陆位置:北美是属于一个三洋环抱的大洲,实际上,()海陆位置:北美是属于一个三洋环抱的大洲,实际上,可以把它看成四面环海,所以,它具有大陆,东、西岸和内可以把它看成四面环海,所以,它具有大陆,东、西岸和内陆的各种气候类型。陆的各种气候类型。北美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这与它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北美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这与它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轮廓:、轮廓:北美的大陆轮廓是北宽南窄,主体位于北美的大陆轮廓是北宽南窄,主体位于3070N,也就,也就是说它的主体位于温带,而是说它的主体位于温带,而30N以南的大陆急剧收缩,所以
39、南的大陆急剧收缩,所以它是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热带面积较小。以它是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热带面积较小。 、面积:、面积:北美洲面积北美洲面积2422.2万万K,与亚欧大陆面积相比要,与亚欧大陆面积相比要小得多。并且东部濒临的大西洋也比太平洋小,因此海小得多。并且东部濒临的大西洋也比太平洋小,因此海陆的热力差异比亚洲小,因此不具备典型的季风气候,陆的热力差异比亚洲小,因此不具备典型的季风气候,但东部的气候具有季风性,这是其一。但东部的气候具有季风性,这是其一。其二是由于北美面积不如亚欧大陆面积大,内陆距其二是由于北美面积不如亚欧大陆面积大,内陆距海较近,受海洋影响相对比亚洲强。所以温带干旱与半海较
40、近,受海洋影响相对比亚洲强。所以温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比亚洲小。干旱气候比亚洲小。 、洋流在西岸:在哥伦比亚河口以北(40N以北)是属于阿拉斯加暖流。40N以南是属于加利福利亚寒流。北部的暖流由于黑潮势力不如北大西洋暖流强,再加阿拉斯加半岛的限制,不能影响到高纬,而只能影响到沿岸地区。 南部的寒流,使得加利福利亚沿岸地区大气更加稳定,气候更加干旱,形成冷性多雾沙漠。 在东岸:在东岸:40N以北为拉布拉多寒流,带动一些冰块,对大陆影以北为拉布拉多寒流,带动一些冰块,对大陆影响不是很大,主要是对沿岸产生的影响,产生一些浓雾,响不是很大,主要是对沿岸产生的影响,产生一些浓雾,对航海不利。对航海不利。4
41、0N以南,墨西哥湾暖流,它是两股赤道暖流汇合而以南,墨西哥湾暖流,它是两股赤道暖流汇合而成,它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暖流,水量相当于地球上所有河成,它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暖流,水量相当于地球上所有河流水量的流水量的60倍,表层水温达倍,表层水温达26C以上。主要是在夏季影以上。主要是在夏季影响东岸,冬季由于是离岸风,暖流偏离大陆,下层冷水来响东岸,冬季由于是离岸风,暖流偏离大陆,下层冷水来补充,形成补充,形成“冷墙冷墙”,所以在冬季,西岸气温高于东岸,所以在冬季,西岸气温高于东岸,夏季刚好相反。(当然这与地形,大气环流也有很大的关夏季刚好相反。(当然这与地形,大气环流也有很大的关系)。系)。 、地形结构
42、的影响。、地形结构的影响。北美地形呈南北三大纵列带分布,其中影响最大的北美地形呈南北三大纵列带分布,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西部科迪勒拉山系。它是由几列山脉和一系列山间高是西部科迪勒拉山系。它是由几列山脉和一系列山间高原、盆地组成,不但高度大,而且宽度也很大。沿海又原、盆地组成,不但高度大,而且宽度也很大。沿海又缺乏深入大陆的海湾,因此科迪勒拉山系一方面成为极缺乏深入大陆的海湾,因此科迪勒拉山系一方面成为极地太平洋气团向东侵入的重重障碍,使温和湿润的温带地太平洋气团向东侵入的重重障碍,使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局限于海洋性气候,只局限于40N以北的西岸,处于背风位以北的西岸,处于背风位置的山间高原
43、和山间盆地已属干旱,半干旱气候。置的山间高原和山间盆地已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另一方面,又阻挡着极地加拿大气团和热带墨西哥另一方面,又阻挡着极地加拿大气团和热带墨西哥湾、大西洋气团向西侵入,使之盛行于大陆中西部。湾、大西洋气团向西侵入,使之盛行于大陆中西部。所以科迪勒拉山系的东带落基山脉就构成了大陆东、所以科迪勒拉山系的东带落基山脉就构成了大陆东、西部之间气候的重要分界线。它不仅导致降水东西部的巨西部之间气候的重要分界线。它不仅导致降水东西部的巨大差异,对气温也有一定影响。大差异,对气温也有一定影响。一般来说,落基山以西。除北纬一般来说,落基山以西。除北纬40N以北的沿海和以北的沿海和迎风山坡外
44、,年降水量均在迎风山坡外,年降水量均在500mm以下,冬季降水占优以下,冬季降水占优势,夏季少雨或干旱,冬季气温则高于同纬度东部各地。势,夏季少雨或干旱,冬季气温则高于同纬度东部各地。落基山以东,除高纬度的北部地带和紧靠落基山的大平原落基山以东,除高纬度的北部地带和紧靠落基山的大平原部分地区外,年降水量都在部分地区外,年降水量都在500mm以上,夏季降水较多以上,夏季降水较多 。中部平原地带,地势低平坦荡,又没有东西向山脉,中部平原地带,地势低平坦荡,又没有东西向山脉,南北开敞,并有哈德孙湾、五大湖、密西西比水系、墨西南北开敞,并有哈德孙湾、五大湖、密西西比水系、墨西哥湾水域相互贯通,这样的地
45、形有利于南北不同的性质的哥湾水域相互贯通,这样的地形有利于南北不同的性质的气团畅行无阻,冬季干冷的加拿大气团可以径直南下,造气团畅行无阻,冬季干冷的加拿大气团可以径直南下,造成寒潮天气,使当地气温骤降,夏季热带墨西哥湾,大西成寒潮天气,使当地气温骤降,夏季热带墨西哥湾,大西洋的暖湿气团,可自由北上,直达哈德孙湾沿岸,带来闷洋的暖湿气团,可自由北上,直达哈德孙湾沿岸,带来闷热多雨天气,中部就成了南北冷暖气团交绥,争逐的场所,热多雨天气,中部就成了南北冷暖气团交绥,争逐的场所,气旋活动频繁,冬季尤为活跃,因此中部平原天气多变,气旋活动频繁,冬季尤为活跃,因此中部平原天气多变,是北美气温和降水季节变
46、化最大,大陆性较强的地区。是北美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的地区。 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高度和宽度均不大,山脉的连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高度和宽度均不大,山脉的连续性也较差,并不构成气候的显著界线,但对局部地区的续性也较差,并不构成气候的显著界线,但对局部地区的气候仍有影响。如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北坡,冬季面迎着气候仍有影响。如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北坡,冬季面迎着经过五大湖地区略有变性的极地加拿大气团,往往形成大经过五大湖地区略有变性的极地加拿大气团,往往形成大雪,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南部,由于山地高度较大,对热带雪,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南部,由于山地高度较大,对热带墨西哥湾大西洋气团产生抬升作用,
47、形成地形雨,年降水墨西哥湾大西洋气团产生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年降水量在量在1500mm以上,为北美多雨带之一。以上,为北美多雨带之一。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 影响北美的气压活动中心主要有两个极地低压中心即影响北美的气压活动中心主要有两个极地低压中心即冰岛低压和阿留申低压、两个副热带高压中心即亚速尔高冰岛低压和阿留申低压、两个副热带高压中心即亚速尔高压和夏威夷高压,另外在大陆还有一冬高夏低的季节交替压和夏威夷高压,另外在大陆还有一冬高夏低的季节交替的气压活动中心。的气压活动中心。()冬季气压分布与各地风向和天气()冬季气压分布与各地风向和天气在冬季时,两大洋的副极地低压势力增强,两大洋副在冬季
48、时,两大洋的副极地低压势力增强,两大洋副热带高压中心南移,强度减弱,大陆上则被冷高压所笼罩,热带高压中心南移,强度减弱,大陆上则被冷高压所笼罩,其中心在西北部一带,它与两大洋副热带高压连为一体,其中心在西北部一带,它与两大洋副热带高压连为一体,其北缘呈舌状向北伸展,隔断了副极地低压系统中的阿留其北缘呈舌状向北伸展,隔断了副极地低压系统中的阿留申低压和冰岛低压。但北美大陆高压远不如亚洲的蒙古高申低压和冰岛低压。但北美大陆高压远不如亚洲的蒙古高压强大,且常受气旋活动的干扰,实际上低压和高压在不压强大,且常受气旋活动的干扰,实际上低压和高压在不断交替,天气不稳定。在这种气压配置下,决定了冬季各断交替
49、,天气不稳定。在这种气压配置下,决定了冬季各地的风向及天气状况。地的风向及天气状况。太平洋沿岸太平洋沿岸在太平洋沿岸主要以吹海风为主,但在各地有较大的在太平洋沿岸主要以吹海风为主,但在各地有较大的差别。差别。在北纬度以北:在北纬度以北:主要受西风控制,多吹西南风,主要受西风控制,多吹西南风,带动的是极地太平洋气团,并经阿拉斯加暖流的增温增湿,带动的是极地太平洋气团,并经阿拉斯加暖流的增温增湿,受西部山地的抬升带来丰沛的降水;受西部山地的抬升带来丰沛的降水;在北纬度至北纬度:在北纬度至北纬度:以吹西北风和北风为主,以吹西北风和北风为主,带动的气团为极地太平洋气团或热带太平洋气团,所以天带动的气团
50、为极地太平洋气团或热带太平洋气团,所以天气温和多雨;气温和多雨;在北纬度以南:在北纬度以南:转为东北风,带动的热带太平洋转为东北风,带动的热带太平洋气团源于副高的东缘下沉气流,所以形成多雾少雨的天气。气团源于副高的东缘下沉气流,所以形成多雾少雨的天气。东部大陆东部大陆整个大陆在冬季基本上吹陆风,各地的风向为:整个大陆在冬季基本上吹陆风,各地的风向为:在大西洋沿岸在大西洋沿岸盛行西风和西北风,皆为离岸风,带动的盛行西风和西北风,皆为离岸风,带动的是极地大陆气团,所以形成干、冷的天气,但亚洲相比,它是极地大陆气团,所以形成干、冷的天气,但亚洲相比,它的降水相对较多;的降水相对较多;大陆东南部大陆东
51、南部(密西西比河以东)另有一局部高压,故在(密西西比河以东)另有一局部高压,故在阿巴拉契亚、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之间有时吹南风和西南风,阿巴拉契亚、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之间有时吹南风和西南风,在局部的地方降水较多;在局部的地方降水较多;墨西哥湾沿岸墨西哥湾沿岸吹偏北风,带动的是极地大陆气团,降水吹偏北风,带动的是极地大陆气团,降水相对较少;相对较少;佛罗里达半岛的南部、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佛罗里达半岛的南部、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处于信风带,处于信风带,盛行东北风,在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盛行东北风,在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夏季气压分布、风向与天气()夏季气压分布、风向与天气在夏
52、季时,大陆增温,在西南部形成大陆低压中心,副在夏季时,大陆增温,在西南部形成大陆低压中心,副热带高压破裂,其中心位置向北部扩张。此时冰岛低压和阿热带高压破裂,其中心位置向北部扩张。此时冰岛低压和阿留申低压向北退缩,势力减弱。在这种气压分布形式下,东留申低压向北退缩,势力减弱。在这种气压分布形式下,东部各地的风向与冬季相反。部各地的风向与冬季相反。在太平洋沿岸在太平洋沿岸北纬度以北北纬度以北与冬季相同,仍以吹西南风、西北风为与冬季相同,仍以吹西南风、西北风为主,带动的气团仍为极地太平洋气团,降水丰沛,但气压梯主,带动的气团仍为极地太平洋气团,降水丰沛,但气压梯度不如冬季;度不如冬季;北纬度以南北
53、纬度以南,转为北风和东北风,降水稀少;,转为北风和东北风,降水稀少;在大陆东部在大陆东部整个大陆以吹海风为主,各地降水都较丰富。整个大陆以吹海风为主,各地降水都较丰富。在大西洋与墨西哥湾沿岸:在大西洋与墨西哥湾沿岸:盛行东南风;盛行东南风;大平原为南风大平原为南风;墨西哥南部和中美的太平洋沿岸墨西哥南部和中美的太平洋沿岸则吹南风和西南风,则吹南风和西南风,主要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形成的西南风。主要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形成的西南风。三气温和降水分布概况三气温和降水分布概况1、气温:、气温:冬季冬季在冬季,在冬季,1月等温线有两个突出的特点:月等温线有两个突出的特点:a、等温线分布
54、较密,说明冬季气温梯度较陡,南北温差可、等温线分布较密,说明冬季气温梯度较陡,南北温差可达达70C。如南部气温在。如南部气温在24C以上,而在格陵兰岛气温以上,而在格陵兰岛气温低达低达-44C以下。以下。b、等温线均向南弯曲,沿海气温显著高于内陆,太平洋沿、等温线均向南弯曲,沿海气温显著高于内陆,太平洋沿岸气温又高于同纬度大西洋沿岸。岸气温又高于同纬度大西洋沿岸。 在西北部等温线呈西北在西北部等温线呈西北东南走向,在太平洋沿岸几东南走向,在太平洋沿岸几乎与海岸平行乎与海岸平行 , 这与处于西风带和沿岸有暖流影响有关,这与处于西风带和沿岸有暖流影响有关,另外,地形的影响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另
55、外,地形的影响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趋向内陆,寒冷程度加强,等温线继续向东南走,到趋向内陆,寒冷程度加强,等温线继续向东南走,到密西西比河流域,等温线折向东去,再往东,等温线又转密西西比河流域,等温线折向东去,再往东,等温线又转向东北与海岸斜交,这反映了冬季大西洋对北美大陆气候向东北与海岸斜交,这反映了冬季大西洋对北美大陆气候的影响显著弱于太平洋。的影响显著弱于太平洋。以以0C等温线为例,在内陆大致与等温线为例,在内陆大致与38N纬线相当。纬线相当。在西部沿海岸线伸到阿拉斯加南岸即在西部沿海岸线伸到阿拉斯加南岸即55N处,在东部略处,在东部略作东北作东北西南走向,至西南走向,至43N左右。左
56、右。 夏季:夏季:夏季大陆普遍增温,即使在高纬地区,由于日照时间夏季大陆普遍增温,即使在高纬地区,由于日照时间长,气温也显著高于冬季,反映在长,气温也显著高于冬季,反映在7月等温线上有三个特月等温线上有三个特征:征:a、等温线分布较为稀疏,说明夏季气温梯度不如冬季大。、等温线分布较为稀疏,说明夏季气温梯度不如冬季大。b、落基山以西等温线显著向西北弯曲。在太平洋沿岸一、落基山以西等温线显著向西北弯曲。在太平洋沿岸一带,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或南北向,但往东进入到山间高带,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或南北向,但往东进入到山间高原盆地区,等温线便形成向北突出的弧形,这说明夏季太原盆地区,等温线便形成向北突出的弧
57、形,这说明夏季太平洋沿岸气温南北相差不大,这主要是加利福利亚沿岸有平洋沿岸气温南北相差不大,这主要是加利福利亚沿岸有寒流,多雾,日照不强。同时也说明太平洋沿岸气温比同寒流,多雾,日照不强。同时也说明太平洋沿岸气温比同纬度的山间高原盆地地区低得多,这主要是山间高原盆地纬度的山间高原盆地地区低得多,这主要是山间高原盆地区地处干旱和半干旱区,日照充分,受热强烈。区地处干旱和半干旱区,日照充分,受热强烈。 c、落基山以东,大致呈东西向分布,在哈德孙湾沿岸和、落基山以东,大致呈东西向分布,在哈德孙湾沿岸和五大湖一带,还微向北突出,然后又向南折回,这说明大五大湖一带,还微向北突出,然后又向南折回,这说明大
58、西洋沿岸受海洋影响,在拉布拉多,纽芬兰一带尚有寒流西洋沿岸受海洋影响,在拉布拉多,纽芬兰一带尚有寒流经过,多云雾,所以气温低于同纬度内陆,但高于太平洋经过,多云雾,所以气温低于同纬度内陆,但高于太平洋沿岸。沿岸。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从总体上讲,气温的年较差是内陆大于沿岸,尤以加从总体上讲,气温的年较差是内陆大于沿岸,尤以加拿大西北部最大,在沿海,太平洋沿岸又比在大西洋沿岸拿大西北部最大,在沿海,太平洋沿岸又比在大西洋沿岸的年较差小。的年较差小。 、降水、降水 北美降水大致以落基山脉为界:东西部有很大差别。北美降水大致以落基山脉为界:东西部有很大差别。西部:西部:落基山以西,一般年降水量在落
59、基山以西,一般年降水量在500mm以下,但在以下,但在40N以北的太平洋沿岸是一多雨带,其中以北的太平洋沿岸是一多雨带,其中50N以北的以北的加拿大和阿拉斯加沿岸濒临暖流,常年吹西风,气旋活跃,加拿大和阿拉斯加沿岸濒临暖流,常年吹西风,气旋活跃,加之沿岸山脉抬升作用,成为北美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带,加之沿岸山脉抬升作用,成为北美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带,降水量可达降水量可达3000mm以上。整个太平洋沿岸年降水量表现以上。整个太平洋沿岸年降水量表现出从北向南递减的趋势。出从北向南递减的趋势。 从西岸向东进入广大的山间高原盆地区,因处于背风从西岸向东进入广大的山间高原盆地区,因处于背风位置,地形闭塞,年降
60、水量只有位置,地形闭塞,年降水量只有250mm500mm,其中,其中大盆地和科罗拉多高原是北美干旱地区,有的地方年降水大盆地和科罗拉多高原是北美干旱地区,有的地方年降水量不足量不足50mm 。东部东部落基山以东,年降水量总的规律是由东南向西北减少,落基山以东,年降水量总的规律是由东南向西北减少,除紧靠落基山的大平原地带以及北冰洋沿岸,北极群岛和除紧靠落基山的大平原地带以及北冰洋沿岸,北极群岛和格陵兰岛等地外,一般在格陵兰岛等地外,一般在500mm以上。其中,中部平原以上。其中,中部平原为为500mm1000mm。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美国东南。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美国东南部和墨西哥湾沿岸,在部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区特色主题生鲜超市场地租赁与品牌营销合同
- 农场动物代养与农产品加工合同
-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节能改造工程进度与质量保障合同
- 幼儿园教师岗位聘用合同(幼儿园户外活动指导)
- 医疗美容行业投资分析与风险评估合同
- 商标授权与品牌跨界融合合作协议
- 网络游戏源代码保密协议及托管服务合同(含技术支持)
- 区块链数字身份认证与安全补充协议
- 短视频平台账号代运营与内容变现协议
- 葡萄酒年份品鉴与文化交流合作合同
- 诉讼文书送达地址确认书
- 一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危害评估报告
- 茶叶加工机械与设备(全套524张课件)
-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4.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及应用练习 苏教版 (共11张PPT)
- 设备机房出入登记表
- 电脑节能环保证书
- 工程质保金付款申请表格
- 建房界址四邻无争议确认表
- 肝胆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考试(题库)
- 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理论教案
- 房屋外立面改造施工组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