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命题热点提分攻略专题12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难点突破学案_第1页
2019年高考化学命题热点提分攻略专题12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难点突破学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12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全国卷年份题号考点分布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I201828201727、 10D201610D、28、26II20188201713III2018132017 11、 26、 27、 9北京卷201827天津卷20182江苏卷20182019年高考热点分析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一直是高考的热点和重点, 离提纯的工艺流程、化学实验等结合进行综合考查,也可能将其与基本理论(电离、水解、电化学、胶体 等)密切联系起来。考点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一 碳、硅及其重要化合物1 .网络构建19 年高考仍然22 .扫除易忘知识盲点(1)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硅,通常原子晶体不导电,但硅是很好

2、的半导体材料,是制作光电池的材料。Si02不导电,是制作光导纤维的材料。工业上制备粗硅,是用过量的C 和 SiO2高温下反应,由于 C 过量,生成的是 CO 而不是 CO,该反应必须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3) 氢氟酸不能用玻璃容器盛放;NaOH 溶液能用玻璃试剂瓶,但不能用玻璃塞。(4) 酸性氧化物一般能与水反应生成酸,但SiO2不溶于水;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作用,但SiO2能与 HF 反应。(5)硅酸盐大多难溶于水,常见可溶性硅酸盐是硅酸钠,其水溶液称为泡花碱或水玻璃,但却是盐溶液。硅胶(mSiO2nI-2O)是一种很好的无毒干燥剂。H2CO 的酸性大于HbSiO3的,所以有NaSiO3

3、+ CQ(少量)+-bO=bSiO3J+NatCO,但高温下NQCO+SiO2Na2SiO3+ COf也能发生,原因可以从两方面解释:硅酸盐比碳酸盐稳定;从化学平衡角度,由高沸点难挥发固体 SiQ 制得低沸点易挥发的 CQ。(7)水泥、玻璃与陶瓷是三大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碳化硅、氮化硅等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卤素及其重要化合物1 .树立物质转化思想2 .扫除易忘知识盲点NaOH弘二SiO28皿COa+H2O;Ca(HCO3)2NaOHNaOH或厶cojNaHCO-SiO,SiF.HF蟲、商 6 COhHgHC1或或H,SiO43(1) 液氯密封在钢瓶中,而氯水、次氯酸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2

4、) 1 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可能为2NA、NA或小于NA(Cl2和 HbO 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实验室制 CI2,除了用 MnO 和浓盐酸反应外, 还可以用 KMnQ KCIQ、 NaCIO 与浓盐酸反应且都不需要加 热, 女口 CIO-+C+ 2H+=Cl2T+H2Q(4) 酸性 KMnO 溶液,用的是 H2SC4酸化而不是盐酸。(5) CIO不论在酸性环境中还是在碱性环境中均能体现强氧化性,如CIO-与 SO、I、Fe2+均不能大量共存;CIO-体现水解性,因 HCIO 酸性很弱,CIO-水解显碱性,如 Fe3+ 3CIO-+ 3fO=Fe(OH34+3HCIO, 所以 CI

5、O-与 Fe3+、Al3+均不能大量共存。向 Ca(CIO)2溶液中通入 SQ 气体生成 CaSO 而不是 CaSO,其离子方程式为2丰一一Ca + 3CIO + SQ+ H2O=CaSa + CI + 2HCIO(少量 SQ)Cai+ 2CIO-+ 2SO + 2H2O=CaSO + 2CI-+ sO-+ 4H+(过量 SQ)。当 Fe 和 CI2在点燃条件下反应时,不论Fe 过量或不足,由于 CI2的强氧化性,产物一定是FeCh。(8)“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 NaCIO,漂粉精的有效成分为Ca(CIO)2。“ 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不能混合使用,其原因是 CIO-+ Cl-+ 2H+=

6、Cbf+ H2Q(9) 由于电离常数Kai(H2CO)Ka(HCIO)Ka2(H2CO),所以向 NaCIO 溶液通入 CO,不论 CO 过量还是少量均发生CO+ H2O+ CIO-=HCIOb HCO,但 CO(少)+ Ca(CIO)2+ H2O=CaC0 + 2HCIQ(10)液溴需要用水封,溴蒸气呈红棕色,液溴呈深红棕色,溴水呈橙色,溴的CCI4溶液呈橙红色。三硫及其重要化合物1 .树立物质转化思想-与品红化合与品红化合( (检验检验) )2 .扫除易忘知识盲点(1) 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硫,除了用热的NaOH 溶液,还可以用 CS,但不能用酒精。缶 firn&迥8 8 燃版燃

7、版JN逓逓SO弹上弹上H必必6 64(2) SO2使含有酚酞的 NaOH 溶液褪色,表现 SQ 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使品红溶液褪色,表现SQ 的漂白性;能使溴水、酸性 KMnO 溶液褪色,表现 SO 的还原性;SQ 与 HbS 反应,表现 SO 的氧化性;SQ 和 Cb 等体积混 合通入溶液中,漂白性不但不增强,反而消失。把 SO 气体通入 BaCl2溶液中,没有沉淀生成,但若通入NH 或加入 NaOH 溶液,或把 BaCb 改成 Ba(NQ)2均有白色沉淀生成,前两者生成BaSO 沉淀,后者生成 BaS O 沉淀。浓 HNO 和 Cu(足量)、浓 HSQ 和 Cu(足量)、浓盐酸和 MnO(足

8、量)在反应时,随反应进行,产物会发生变 化或反应停止。注意区分 Zn 和浓 H2SQ 的反应。(5)C 与浓硫酸反应产物的确定应按以下流程进行:无水CuSO 确定水T品红溶液确定SOT酸性 KMnO 溶液除去 SQT品红溶液检验 SQ 是否除净T澄清石灰水检验 CQ。四氮及其重要化合物1 .树立物质转化思想NH;/2 .扫除易忘知识盲点(1) NO 只能用排水法或气囊法收集。(2) NO2或 NO 与 C2通入水的计算中常用到 4NOF 3Q+ 2HO=4HNQ 4NO+ Q + 2H2O=4HN 两个方程式。(3) 浓 HNO 显黄色是因为溶有 NO,而工业上制备的盐酸显黄色,是因为溶有Fe

9、3*。硝酸、浓 H2SQ、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属于氧化性酸,其中HNO、HClO 见光或受热易分解。(5)强氧化性酸(如 HNQ 浓 HbSQ)与金属反应不生成 H2;金属和浓 HNO 反应一般生成 NO,而金属和稀 HNO 反应一般生成 NQ实验室制备 NH,除了用 Ca(OH)2和 NHCI 反应外,还可用浓氨水的分解(加 NaOH 固体或 CaO)制取,而检验 NhJ 须用浓 NaOH 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以确定NhJ 的存在。收集 NH 时,把一团干燥的棉花放在试管口,以防止与空气对流;收集完毕,尾气处理时,应放一团用稀硫酸浸湿的棉花放在试管口,以吸收NH。

10、(8) 铜与浓 HNO 反应在试管内就能看到红棕色的 NQ,而与稀 HNO 反应时需在试管口才能看到红棕色气体。(9) 浓盐酸和浓氨水反应有白烟生成,常用于HCI 和 NH 的相互检验。(10) NH3、HCI、SQ、NO 可用水进行喷泉实验,水溶性小的气体可用其他溶剂(如 CO 和 NaOH 溶液)进行喷泉实验。五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5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人们越来越关心环境问题。我们在享受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带来 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因一次次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受到大自然的一次次报复。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破 坏、酸雨、死鱼事件、沙尘暴等。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

11、间。作为关系 到千家万户的高考已经把环境问题列为一个重要考点。1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放射性污染、噪音污染等。2 掌握一些重要名词,如富营养化、雾霾、PM2.5、绿色化学、白色污染、光化学烟雾、酸雨、温室效应、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空气质量日报等。3 二氧化硫的污染及治理二氧化硫是空气中有害气体的罪魁祸首。当空气中SO2的含量达到百万分之零点一到百万分之一时,植物、建筑物的结构材料就会严重受损;若达到百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十时,会引起呼吸道痉挛、流泪、 咳嗽甚至死亡;若达到万分之一时,一切生命都无法存在。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 SQ 和 NO

12、的人为排放量。火力发电厂是 SQ 主要的污染源之一。目前全世界的火 力发电厂通常利用石灰石泥浆吸收尾气中的SO2生产石膏,较先进的方法是采取烟气脱硫、重油脱硫等方法。生产硫酸的工厂也是主要的污染源,硫酸工业通常采用氨吸收法。4 化学中的环保(1) 环境:大气、土地、水、矿产、森林、生物及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构成了人类生 存的环境。(2) 环保措施: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如硫酸厂尾气在排放前的回收处理、城市机动车的排气限制等。(3) 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4) 粉尘:指煤、矿石、 SiQ2等固体物料在运输、筛选、粉碎、卸料等机械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或是由风扬起 的灰尘等。破

13、坏臭氧层的物质: SQ、NQ NQ、CF2Cl2(氟利昂)等。(6) 氰化物:CN 有剧毒(电镀液中常含有),含 CN 的污水、废气会严重污染环境。(7) 汞:剧毒。 不慎洒出, 可在汞上撒上硫粉 (HgS=HgS。) 为了排除室内汞蒸气, 排风机应装在墙的下部。【典例 1】【2018 全国 1】采用 N2C5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硝化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工业中得到 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1) 1840 年 Devil 用干燥的氯气通过干燥的硝酸银,得到N2Q。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一种气体,其分子式为 _ 。6(2) F. Daniels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25C时 NQ(

14、g)分解反应:2MO血)4N0:(g) + O:(g)112N2O4(g)其中 NO 二聚为 N2O4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 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表所示(t=R时,NbQ(g)完全分解):t/min0408016026013001700oop/kPa35.840.342.5.45.949.261.262.363.11已知:2N2O5(g) = 2N2O(g)+O2(g)H=-4.4 kJ mol2NO(g) = NkC4(g)H2=-55.3 kJ mol1则反应 NbQ(g) = 2NO(g)+ ?Q(g)的H=_kJ mol-1。iF= 2xlO3xpvn(kPam.in,g

15、2研究表明,N2Q(g)分解的反应速率。t=62 min 时,测得体系中p=2.9kPa,则此时的2归_kPa, v=_kPa- min-。3若提高反应温度至 35C,则 N2C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p*(35C)_63.1 kPa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因是_。425C时 NbQ(g) =2NO(g)反应的平衡常数KP=_kPa (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计算结果保留1 位小数)。(3)对于反应 2N2Q(g)宀 4NC2(g)+O2(g) , R.A.Ogg 提出如下反应历程:第一步 N2Q-NO+NO快速平衡第二步 NO2+NOTNO+NOO慢反应第三步 NO+NO

16、3T2NQ快反应其中可近似认为第二步反应不影响第一步的平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填标号)。A.v(第一步的逆反应)v(第二步反应)B.反应的中间产物只有NOC.第二步中 NO 与 NO 的碰撞仅部分有效D.第三步反应活化能较高【答案】Q 53.1 30.0 6.0X10$大于 温度提高,体积不变,总压强提高;NO 二聚为放热反应,温7【解析】分析:( (1) )根据还原剂失去电子轻化为氧化产物判断;(2)根掳盖斯定律计算;2根据压强之比是物债的量之比计算3根据温度对圧强和平衡状态的影响分析*4根据五氧化二氮完全分解时的压强计算出二氧化氮、氧气的压强,然后再根据二氧化氮转化的方程式计算平衡时二氧

17、化氮、四氧化二氮的压强。(3)根据三步反应的特点分析判断。详解:(1)氯气在反应中得到电子作氧化剂,硝酸银中只有氧元素化合价会升高,所以氧化产物是氧气,分子式为 02;(2 已知:i、2205(g)=2NQ(g)+O2(g) H=-4.4kJ/molii、 2NO(g) = N2O4(g) H2=- 55.3kJ/mol根据盖斯定律可知i+2ii即得到NQ(g) = 2NO(g)+1/2O2(g) H = + 53.1kJ/mol ;2根据方程式可知氧气与消耗五氧化二氮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 ,又因为压强之比是物质的量之比,所以消耗五氧化二氮减少的压强是2.9kPax2= 5.8kPa,则此时

18、五氧化二氮的压强是35.8kPa 5.8kPa = 30.0kPa ,3一2一1因此此时反应速率 v= 2.0 x10 x30= 6.0 x10(kPa - min );3由于温度升高,容器容积不变,总压强提高,且二氧化氮二聚为放热反应,温度提高,平衡左移,体系物质的量增加,总压强提高,所以若提高反应温度至 35C,贝 U N2O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35C)大于63.1 kPa。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五氧化二氮完全分解时的压强是63.1kPa ,根据方程式可知完全分解时最初生成的二氧化氮的压强是 35.8kPax2= 71.6 kPa,氧气是 35.8kPa - 2= 17.9 kPa,总

19、压强应该是 71.6 kPa+17.9 kPa=89.5 kPa,平衡后压强减少了89.5 kPa 63.1kPa = 26.4kPa,所以根据方程式 2NO(g)N2O4(g)可知平衡时四氧化二氮对应的压强是26.4kPa ,二氧化氮对应的压强是71.6 kPa 26.4kPax2= 18.8kPa,则反IRQ -kPa 13.4/cPa应的平衡常数。(3) A、第一步反应快,所以第一步的逆反应速率大于第二步的逆反应速率,A 正确;B、 根据第二步和第三步可知中间产物还有NQ B 错误;度提高,平衡左移,体系物质的量增加,总压强提高13.4 AC8C、 根据第二步反应生成物中有NO 可知 N

20、O 与 NO 的碰撞仅部分有效,C 正确;D、 第三步反应快,所以第三步反应的活化能较低,D 错误。答案选 AG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反应原理,侧重于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有关分析与计算,题目难度较大。试题设计新颖,陌生感强,计算量较大,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压强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是解答的难点,注意从阿伏加德罗定律的角度去理解压强与气体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注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和表中数据的灵 活应用。也可以直接把压强看作是物质的量利用三段式计算。【典例 2】【2018 全国 2】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B. 雾

21、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 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 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答案】C【解析】分折:A 尊和霾的分散剖均是空气,B 一根據示意團分折;U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隆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利七学性贡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D 嬴肥会释放出氨气*详解:A.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是水。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固体颗粒。因此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A 正确;B. 由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转化为铵盐形成无机颗粒物,因此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B 正确;C. NH3作为反应物参加反应转化为铵盐,因此氨气不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

22、化剂,C 错误;D. 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由于氮肥会释放出氨气,因此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D 正确。答案选 C。点睛:结合示意图的转化关系明确雾霾的形成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氨气作用判断是解答的易错点。本题情9境真实,应用导向,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既可以引导考生认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 展的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又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考查要求。10【典例 3】【2018 全国 3】W X、Y、Z 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 和 Z 同族。盐 YZW 与浓盐酸反应,有黄绿色气体产生,此气体同冷烧碱溶液作用,可得到YZW

23、的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大小为 W XvYvZB. X 的氢化物水溶液酸性强于 Z 的C. Y2W2与 ZW 均含有非极性共价键D. 标准状况下 W 的单质状态与 X 的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明显是藝从黄绿鱼气休入手,根 18 其 5 碱滚液的反应,判断出YZW是什么物质,然后 代 A5P 可。详解:黄绿色气体为氯气,通入烧诙滚液,应该得到氟化钠劭 4 欠氟釀钠,所以 YZW 为 NadO,再根抿 X 和Z 同族,得到 W、X. Y、2 分别為 O、F、血 C1,A.同周期由左向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主族由上向下原子半径依次増大,所以短周期中 Na(Y)的原子 半径最大

24、,选项 A 错误*B.HCI 是强酸,HF 是弱酸,所以 X (F)的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弱于 Z ( Cl )的。选项 B 错误。C.CIO2的中心原子是 CI,分子中只存在 CI 和 O 之间的极性共价键,选项 C 错误。D.标准状况下, W 勺单质 Q 或 Q 均为气态,X 的单质 F2也是气态。选项 D 正确。点睛:本题相对比较简单,根据题目表述可以很容易判断出四个字母分别代表的元素,再代入四个选项判断即可。要注意选项 D 中,标准状况下氧气、臭氧、氟气的状态为气体。【典例 4】【2018 北京卷】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过程如下:(1)反应I:

25、2H2SQ(I)2SO(g)+2H2O(g)+O2(g)反应川:S(s)+O2(g) =SO(g) H3=-297 kJ mol反应n的热化学方程式:_“SQ 在平衡体系中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H=+551 kJ mol(2)对反应n,在某一投料比时,两种压强下,11示。1204-1-1- 1_IM 140 I 筒瑶阻忙P2_P1(填“”或“V”),得出该结论的理由是 _。(3)1可以作为水溶液中 SQ 歧化反应的催化剂,可能的催化过程如下。将 ii 补充完整。i.SQ+4I+4H+=SJ+2I2+2HQii . 12+2H2Q+_ _ _ +_ +2 I_(4)探究 i、ii 反

26、应速率与 SQ 歧化反应速率的关系,实验如下:分别将18 mL SQ2饱和溶液加入到 2 mL下列试剂中,密闭放置观察现象。(已知:丨2易溶解在 KI 溶液中)序号ABCD试剂组成10.4 molLKI1a molLKI0.2 molL1H2SQ10.2 molLH2SQ10.2 molLKI0.0002 mol I2实验现象溶液变黄,一段时间后出现浑浊溶液变黄,出现浑浊较 A 快无明显现象溶液由棕褐色很快褪 色,变成黄色, 出现 浑浊较 A快B 是 A 的对比实验,贝 U a=_2比较 A、B C,可得出的结论是 _。3实验表明,SQ 的歧化反应速率 DA,结合 i、ii 反应速率解释原因:

27、 _。【答案】3SQ(g)+2H2Q (g) =2fSQ (l)+S(s)H2二 254 kJ mol-1反应n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使反应正向移动,H2SQ 的物质的量增大,体系总物质的量减小,SQ 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SQ2SQ42-4H+0.4 I-是 SQ 歧化反应的催化剂,H+单独存在时不具有催化作用,但 川可以加快歧化反应速率反应 ii 比 i 快;D 中由反应 ii 产生的 H 使反应 i 加快13【解析】分析:(1)应用盖斯定律结合反应II分析。(2)采用定一议二予去,根据温度相同时压强与HS5物质的量分数判断。(3)依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28、反应讦反应ii消去I得总反应。(4)用控制变量法对比分析。详解:(1 )根据过程,反应 II 为 SQ 催化歧化生成 HzSQ 和 S,反应为 3SQ+2H2O=2HSQ+S。应用盖斯定律,反应 I+ 反应 III 得,2HzSQ(l)+S( s)=3SQ ( g) +2HO(g) H=AH+AH3= (+551kJ/mol ) + (-297kJ/mol )=+254kJ/mol,反应 II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SQ(g) +2H0(g) =2HSQ(l ) +S(s)AH=-254kJ/mol。(2)在横坐标上任取一点,作纵坐标的平行线,可见温度相同时,p2时 HSQ 物质的量分数大于 pi

29、时;反应 II 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H2SQ 物质的量增加,体系总物质的量减小,HSQ 物质的量分数增大;则 p2.pi。(3) 反应 II 的总反应为 3SQ+2H2O=2HSQ+S, I-可以作为水溶液中 SQ 歧化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前 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总反应-反应 i ) - 2 得,反应 ii 的离子方程式为 I2+2H2O+SQ=4H+SQ +21。(4B 是 A 的对比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B 比 A 多加了 0.2mol/LH2SQ,A 与 B 中 KI 浓度应相等,则 a=0.4。2对比 A 与 B,加入 M 可以加快 SQ 歧

30、化反应的速率;对比 B 与 C,单独 M 不能催化 SQ 的歧化反应;比较 A、B、C,可得出的结论是:I-是 SQ 歧化反应的催化剂,H+单独存在时不具有催化作用,但H+可以加快歧化反应速率。3对比 D 和 A, D 中加入 KI 的浓度小于 A, D 中多加了 12,反应 i 消耗“和 I-,反应 ii 中消耗 I2, D 中“溶 液由棕褐色很快褪色, 变成黄色,出现浑浊较 A 快”,反应速率 D A,由此可见,反应 ii 比反应 i 速率快, 反应 ii 产生 H 使 c ( H)增大,从而反应 i 加快。点睛:本题以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为载体,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

31、、化学平衡 图像的分析、方程式的书写、控制变量法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典例 5】【2018 天津】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A. 溶解度:NsbCQNaHCQB. 热稳定性:HCKPHC. 沸点:GHSHvCHsQHD. 碱性:LiQHPHA.选项 B 错误。C, GHCH 分子中肓瓮基,可以形成分子间的氢键,从而提高物质的沸点。迭项 G 正确匚D. 同周期由左向右最高愉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所臥碱性应该是:LiOHBOH)2a选项 D 错 ,口点睛:解决此类问题,一个是要熟悉各种常见的规律,比如元素周期律等;另外还

32、要注意到一些反常的规律。例如:本题的选项 A,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一般碳酸盐比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小,碳酸钙难溶,而碳酸氢钙可溶,但是碳酸钠却比碳酸氢钠溶解度大。此外,比如,碱金属由上向下单质密度增大, 但是钾反常等等。【典例 6】【2018 江苏】NQ (主要指 NO 和 NO)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有效去除大气中的NO 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1 )用水吸收 NO 的相关热化学方程式如下:L-12NO ( g) +H2O(I )HNO(aq) +HNO (aq) H=-116.1 kJ mol3HNO (aq)HNO (aq) +2NO(g) +HO(I ) H=75.9 kJ mo

33、l-1反应 3NO (g) +H2O (l ) l= 2HNO (aq) +NO( g)的 H=_kJ - mol-1。(2)用稀硝酸吸收 NO,得到 HNO 和 HNO 的混合溶液,电解该混合溶液可获得较浓的硝酸。写出电解时阳 极的电极反应式: _ 。(3)用酸性(NH2)2CC 水溶液吸收 NO,吸收过程中存在 HNO 与(NHQ2CO 生成 2 和 CO 的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在有氧条件下,新型催化剂 M 能催化 NH 与 NO 反应生成 N2。1NH 与 NO 生成 N2的反应中,当生成 1 mol N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_ mol。2将一定比例的 Q、NH 和

34、NO 的混合气体,匀速通入装有催化剂M 的反应器中反应(装置见题 20 图-1)。15反应相同时间 NO 的去除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曲线如题20 图-2 所示,在 50250C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催化冷催化冷O,还原反应器还原反应器 20图图- -】16NO 的去除率先迅速上升后上升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_;当反应温度高于 380 C【答案】(1) -136.22HNO(NH2)2CO2N2f+COf+3H2O迅速上升段是催化剂活性随温度升高增大与温度升高共同使 是温度升高引起的 NO 去除反应速率增大催化剂活性下降;NH 与 Q 反应生成了 NO【解析】分析:1) )应用盖斯罡律解答。(2)根据电解原理,阳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阳极反应为 HN6 失去电子生成 HN6。(3)HN6 与CO 反应生成恥和根擔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写出方程式7N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