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补充勘探施工总结报告_第1页
煤矿补充勘探施工总结报告_第2页
煤矿补充勘探施工总结报告_第3页
煤矿补充勘探施工总结报告_第4页
煤矿补充勘探施工总结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补充勘探 施工总结报告编制单位:地质勘探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9月21目 录一、工程概况1二、钻孔主要技术要求1三、施工工艺及方法3四、任务完成情况4五 地 质9六、水文地质16七、结论与建议20附 图星村煤矿西翼补充勘探3煤层底板等高线图星村煤矿西翼补充勘探Z5勘探线补充1号孔地质剖面图星村煤矿西翼补充勘探Z3勘探线补充3号孔地质剖面图星村煤矿西翼补充勘探Z6勘探线补充6号孔地质剖面图附 表补勘钻孔综合确定成果表 一、工程概况根据钻探、测井、抽水试验、样品化验测试等获取的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资料编制了本施工总结。工程施工及地质报告编制依据及执行标准、规范:二、钻孔主要技术要求1、钻孔位

2、置钻孔位置应由新矿地质勘探公司测量技术人员、钻机队、地质队等有关人员会同星村煤矿共同放定,当地面钻孔位置遇有铁路、公路、房屋、电力(通讯)线缆、水溏、沟渠、陡坎等建构筑物时,视具体情况,可在设计孔口坐标范围10米以内移动,移动距离超过15米的需报星村煤矿批准。地面补充勘探设计钻孔参数表 表1钻孔编号钻孔性质坐 标终孔层位终孔深度(m)预计3煤底板深度(m)XYZ1#地质孔3934148.2439490496.42+53.0过三灰后10m。137813232#地质孔3934759.4239489731.44+54.0过三灰后10m。131912643#地质孔3935071.0039489034.

3、00+53.0过三灰后10m。132312684#水文孔3935582.1039488150.88+53.0进入奥灰100m147211565#水文孔3935395.2639490061.60+54.0进入奥灰100m140010846#水文孔3933471.2039491278.86+54.0进入奥灰100m152012042、终孔层位地质钻孔设计终孔层位为三灰底板以下10米,当超过设计深度时,以设计终孔层位为准。水文钻孔设计终孔层位为奥灰100米,当超过设计深度时,以设计终孔层位为准。3、取芯要求(1)水文钻孔每个水文孔自3煤以上100m开始至奥灰之间的煤岩层进行全取芯,确认进入奥灰后每1

4、0米取芯一次。做好岩层判层记录及岩芯鉴定。岩芯采取率按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取芯率70,3煤以下大于0.5m及以上的见煤点都要有煤样控制或判层,达到最低可采厚度的煤层(0.7m)长度采取率90。(2)地质钻孔自3煤以上300m开始取芯钻进,至终孔的岩芯要取全,做好岩层判层记录及岩芯鉴定。岩芯采取率按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取芯率>70,大于0.5m及以上的见煤点都要有煤样控制或判层,达到最低可采厚度的煤层(0.7m)长度采取率90。4、取样要求水文孔3煤与奥灰之间的岩层,同一种岩性每5米取一组,不同岩性分别取样;奥灰抽水时取水样做水质分析。5、钻孔地层量取可靠岩层倾角不少于3次。6

5、、水文地质要求(1)水文钻孔全孔进行简易水文观测。仔细记录泥浆消耗量和回次水位,当全漏水时要观测近似稳定水位;钻孔终孔后对奥灰进行抽水试验。(2)地质钻孔全孔进行简易水文观测。仔细记录泥浆消耗量和回次水位,当全漏水时要观测近似稳定水位。7、孔斜终孔孔斜要达到甲级孔标准。8、封孔(1)水文钻孔作为长期观测钻孔,不封闭,但要做好孔口保护。(2)地质钻孔钻孔达到终孔层位,经验收合格后封孔。封孔段为自孔底至孔口,全孔封闭。封闭前必须用稀泥浆或清水进行冲孔,封孔水泥砂浆用新鲜500#水泥和纯净的中细砂配制,配比(重量)为水泥:砂子:水=1:1:0.70.8。采用钻具灌注法封孔,最后要进行砂浆取样检查,封

6、闭达不到设计要求必须进行补封。要有合格的封孔报告且签字齐全。三、施工工艺及方法1、施工设备本次钻探施工所用的设备为:各孔配TXB-1600型钻机,260/70型变量泥浆泵,160马力柴油机,18米钻塔,100QJ 3-340/7.5KW潜水泵等。2、施工工艺及方法岩层取芯时钻具配置:94mm人造金刚石复合片钻头+65mm加重钻铤+50mm钻杆+立轴;煤层取芯时钻具配置:73/94mm硬质合金钻头+65mm加重钻铤+50mm钻杆+立轴;扩孔时使用146mm、185mm、219mm扩孔钻头+65mm加重钻铤+50mm钻杆+立轴的钻具组合形式。形成由下至上直径逐渐缩小的塔式钻具,以保证钻孔垂直。采用

7、二次成井法。用94mm无芯钻头钻进至进入侏罗系5米。然后测井,扩孔,下套管,以隔离第四系,防止当孔内漏水时出现塌孔现象。隔离第四系后钻孔就用局部无芯或全部取芯方式施工到终孔层位。水文钻孔则对奥灰以上孔段进行第二次扩孔,扩到146mm孔径,以顺利下入108mm套管,隔离其他地层。3、抽水工艺及方法采用潜水泵抽水,三角堰测量水量,电极测量孔内水位,均采用稳定流抽水,按照非稳定流要求观测水位及水量。抽水时用套管加托盘缠止水材料方式,隔离上部非抽水段。当超过流量测井仪启动值时,则抽水段进行流量测井。四、任务完成情况1、钻孔位置钻孔的位置由星村煤矿提供,在开孔前由新矿地质勘探公司测量技术人员、钻机队、地

8、质队等有关人员会同星村煤矿共同放定,终孔前又进行了复测。6个钻孔坐标见下表:终孔深度从原地坪标高算起,坐标系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复测坐标后,1#钻孔孔口位置与设计坐标相差17.21m;2 #钻孔孔口位置与设计坐标相差183.18m(钻孔位于学校附近,施工前矿方调整),3#钻孔孔口位置与设计坐标相差2.13m,4#钻孔孔口位置与设计坐标相差8.78m,5#钻孔孔口位置与设计坐标相差25.11m,6#钻孔孔口位置与设计坐标相差54.12m(钻孔位于井筒附近,施工前矿方调整)。2、钻探工作量本次补充勘探共施工6个钻孔,其中1#、2#、3#钻孔为地质孔,终孔层位为三灰底板以下10 m; 4#、5

9、#、6#钻孔为水文孔,终孔层位为进入奥灰100m。完成总工程量8223.97m。钻孔孔深、终孔层位一览表 表3 钻孔地质孔水文孔1#2#3#4#5#6#终孔孔深(m)1269.481289.171323.111449.141383.071510.00终孔层位三灰底板13.78m三灰底板9.52m三灰底板9.55m进入奥灰101.29m进入奥灰101.55m进入奥灰103.00m3、钻孔结构及套管应用(1)1#孔0210.00m为219mm孔径,下入168×8mm套管长度至孔深度210.00m,高出地表0.40m,隔离了上部松散层;210.001269.48m,为94mm孔径。(2)2

10、#孔022.00m为219mm孔径,下入180×8mm套管长度至孔深度22.0.00m,高出地表0.30m;22.00222.37m,为219mm孔径,下入159×8mm套管长度至孔深度200.37m,高出地表0.30m,隔离了上部松散层;222.371289.17m为94mm孔径。(3)3#孔0202.45m为219mm孔径;下入159×8mm套管长度至孔深度200.37m,高出地表0.30m,隔离了上部松散层;202.451200.65m为113mm孔径;1200.651323.11 m为98mm孔径。(4)4#孔0287.10m为219mm孔径;下入180&

11、#215;8mm套管长度至孔深度286.80m,高出地表0.30m,隔离了上部松散层;287.101029.02m为146mm孔径;1029.021348.60m为133mm孔径,0196.26m下入127mm套管,196.261348.60m下入108mm套管,其中127mm套管与108mm套管抄手连接;1348.601449.14 m为98mm孔径。(5)5#孔0183.98m为245mm孔径;下入180×8mm套管长度至孔深度183.98m,高出地表0.30m,隔离了上部松散层;183.981293.05m为146mm孔径,0193.29m下入127mm套管,193.29128

12、4.04m下入108mm套管,其中127mm套管与108mm套管抄手连接;1293.051383.07m为94mm孔径。(6)6#孔0150.40m为219mm孔径;054.0m下入195mm套管,54.096.4m下入180mm套管,其中195mm套管与180mm套管抄手连接;150.401408.0m为133mm孔径, 0237.39m下入127mm套管,237.391408.07m下入108mm套管,其中127mm套管与108mm套管抄手连接;1408.01510.0m为75mm孔径。4、取芯及取样工作6个钻孔均按设计要求进行取芯及取样工作。(1)1#孔按照设计要求,自孔口开始每100m

13、取芯一次至3煤以上300m,自此开始全取芯至终孔。从1020m开始全取芯钻至1269.48m(终孔深度),段长249.48m,采取岩芯长度183.6m,平均采取率为74%。该钻孔未要求取样。(2) 2#孔按照设计要求,自孔口开始每100m取芯一次至3煤以上300m,自此开始全取芯至终孔。从960m开始全取芯钻至1289.17m(终孔深度),段长329.17m,采取岩芯长度246.88m,平均为采取率75%。该钻孔未要求取样。(3) 3#孔按照设计要求,钻孔3煤以上300m开始全取芯至终孔。本孔从954.89m开始取芯钻进至1323.11m(终孔),取芯段长337.46m,采取岩芯长度257.4

14、2m,综合采取率为76%。二煤层采取率为88%,三煤层采取率为100%,六煤层采取率为90%,均达到设计要求。(4) 4#孔按照设计要求,自孔口开始每100m取芯一次至3煤以上100m,自此开始全取芯至奥灰顶板,后每10m取一次岩芯,至过奥灰顶板100m处。从1047m开始全取芯钻至1347.85m(奥灰顶板),钻孔取芯厚度328.37m,钻孔总共采取岩芯长度278.4m,平均采取率为84%。该钻孔岩石力学性质化验岩样49个,奥灰水样1份。(5)5#孔按照设计要求,自孔口开始每100m取芯一次至3煤以上300m,自此开始全取芯至奥灰顶板,奥灰每10m取芯一次,至过奥灰顶板100m,段长413.

15、07m,采取岩芯长度306.18m,平均为采取率74%。三煤以下同种岩性每5m取一组岩石力学样品,不同种岩性分别取样,共取岩石力学样品71件,奥灰抽水水样1份。(6)6#孔按照设计要求,自孔口开始每100m取芯一次至3煤以上300m,自此开始全取芯至奥灰顶板,奥灰每10m取芯一次,至过奥灰顶板100m。非煤系取芯厚度113.93m,岩芯总长86.72m,平均采取率为76%;煤系取芯厚度239.92m,岩芯总长187.89m,平均采取率为78%。三煤以下同种岩性每5m取一组岩石力学样品,不同种岩性分别取样,共取岩石力学样品66件,奥灰抽水水样1份。5、测井工作按施工设计要求,各钻孔在取芯后扩孔前

16、即进行数字测井工作。使用渭南煤矿专用设备厂生产的TYSL3Q型数字测井仪。全孔测量了聚焦电阻率、自然伽玛、密度、声速等参数曲线,并测量了井径、井斜,采样间隔选用0.05m。所测参数曲线与各岩层的物性特征吻合较好,成果质量可靠。测井成果质量及工程质量符合测井规范的甲级标准。1号孔测井剖面深度101266.10m,长度1256.10m;2号孔测井剖面深度101282.95m,长度1272.95 m;3号孔测井剖面深度101320.95m,长度1310.95 m;4号孔测井剖面深度101439.95m,长度1429.95m;5号孔测井剖面深度101383.55m,长度1373.55m;6号孔测井剖面

17、深度101502.45m,长度1492.45m;6个钻孔累计测井长度8135.95m,占钻孔剖面长度的98.9%。6、测斜钻孔由于受地层倾角、地层软硬结构、钻探设备、钻进方法、钻具压力、地层塌孔缩径等原因影响,易造成孔斜。本次施工中采取了一系列防斜措施,如合理的钻进参数,增加加重管的数量,增加取芯岩芯管的长度等,使得两孔孔斜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各钻孔孔底测斜一览表 表4孔号测深(m)顶角(°)方位角(°)1#12654.72102#12804.072103#13204.12024#14404.52215#13804.21906#15004.9233各钻孔孔斜均满足了孔斜达到

18、甲级孔的设计要求。7、地温测量钻孔施工到终孔深度后,全孔进行了系统地温测量,地温测量见下表。 钻孔最高地温一览表 表5钻孔1#2#3#4#5#6#测深(m)126512801320144013801500最高地温()36.334.135.239.140.9539.2井温测量结果详见钻孔井温记录表。8、抽水试验按照设计要求,4#、5#、6#号钻孔分别对奥灰含水层进行了一次抽水试验,3个钻孔进行抽水时流量较小,达不到仪器启动值,因此未进行流量测井。9、钻孔封闭根据设计要求,1#、2#、3#号钻孔钻进至三灰10m后,经验收后封孔。封孔段为自孔底至孔口,全孔封闭,封至钻孔孔口返出水泥灰浆。封闭前用稀泥

19、浆或清水进行了冲孔,封孔水泥砂浆用新鲜500#水泥和纯净的中细砂配制。1#号钻孔封孔所用封闭用料(公斤) 水泥:砂子:水:12000:12000:8400;2#号钻孔封孔所用封闭用料(公斤) 水泥:砂子:水: 14000:14000:9800;3#号钻孔封孔所用封闭用料(公斤) 水泥:砂子:水: 13000:13000:9100。采用钻具灌注法封孔。3个钻孔封孔质量均合格。4#、5#、6#号钻孔未封孔,做好孔口保护后,留做长期水文观测孔。10、原始资料及其他(1)地质编录各检查孔均按设计要求对岩(土)芯进行了较为详实的地质描述,对岩(土)层进行了仔细的分层编录,确定了岩(土)层的深度、厚度和岩

20、性名称,定名确切、编录规范,符合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与测井解释吻合性好。(2)岩(土)芯保管所有岩芯取出后保存好,填写了回次岩芯票,按顺序放入岩芯箱中。岩芯取出后洗净直接放入岩芯箱中。(3)其他工作各种原始记录及表格均按要求填写,记录清楚、齐全,达到了设计要求。11、工程质量每施工完成一个钻孔后提出验收申请,由建设单位组织有关人员对钻孔进行了现场验收。经有关人员验收后,认为6个钻孔的施工达到了设计的目的,完成了设计的任务,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钻孔质量良好。根据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综合评定6个钻孔质量均为甲级。五 地 质(一)地层星村煤矿地层区划属华北区鲁西南分区济宁小区,为隐蔽式华北型

21、石炭二叠系含煤区,地层由老至新为:奥陶系(OM)、石炭系本溪组、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二叠系石盒子组黑山段、石盒子组上部、侏罗系三台组、第四系。星村煤矿地层情况一览表 表6地 层 系 统主 要 岩 性 特 征第四系(Q)上组(Q上)褐黄色的粘土、砂质粘土及中、细砂层。中组(Q中)灰绿色、黄褐色的砂质粘土和少量的粘土质砂。下组(Q下)黄褐色、灰绿色砂质粘土、粘土质砂和粘土质砂砾。上侏罗统三台组(JzS)上段灰深灰色、灰绿色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底部多为薄层砾岩。 下段暗红色、紫红色的细砂岩为主,夹少量粉砂岩、泥岩。二叠系(P)石盒子组(P1-2sh)石盒子组上部灰灰绿色中、细砂岩及灰色、灰

22、紫色、灰绿色等杂色泥岩、粉砂岩近底部有一层含铝质泥岩(相当于B层铝土岩)。石盒子组黑山段灰绿色、浅灰白色等杂色泥岩、粉砂岩及少量灰灰绿色中、细砂岩。山西组(P1s)灰色、灰白色中、细砂岩及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粉砂岩和煤层,顶部偶见紫斑。为主要含煤地层。石炭系(C)太原组(C2t)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粉砂岩为主,夹灰色砂岩、石灰岩13层、煤18层,为主要含煤地层,属海陆交互相沉积,厚度稳定。本溪组(C2b)以杂色泥岩为主,本组铁铝质泥岩发育。奥陶系(OM) 以厚层状石灰岩为主,夹白云质灰岩、泥灰岩及角砾状灰岩。本次西区补充勘探所施工的6个钻孔揭露的地层如下:(1)第四系(Q)揭露厚度174.003

23、81.15m,平均242.68m。根据岩性、物性特征,上部以由灰黄色、褐黄色的砂质粘土、粘土及砂组成,透水性好,富水性强;下部由黄褐色带灰绿色斑块的粘土、灰绿色粘土、砂质粘土及砂层组成,富水性弱至中等,局部为隔水层组。图1 松散层岩芯照片(2)侏罗系三台组(JzS)揭露厚度为568.35m740.75m,平均683.32m。本组主要由灰绿色细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组成。钙质、泥质胶结,铁泥质胶结,间夹薄层中砂岩及砂砾岩,底部为一层含铁质的砂砾岩或粗砂岩。本组与上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图2 侏罗系三台组岩芯照片(3)二叠系石盒子组(P1-2sh)揭露厚度为132.15m301.25m,平均2

24、05.96m。上部要由杂色泥岩、铝质泥岩、砂岩组成,局部往往发育一层铝质泥岩(B层铝土岩)。下部主要由灰绿色、浅灰白色砂岩和灰绿色带紫红色斑块的砂质泥岩、泥岩组成,底部砂岩具泥质包裹体,含植物化石碎屑,下部偶有煤线。 本组与上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图3 二叠系石盒子组岩芯照片(4)二叠系山西组(P1s)揭露厚度为80.45m145.50m,平均108.90m。主要由灰至灰白色的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和煤(2及3煤)组成,其中可采煤层为3煤层,2煤层局部可采,分别位于本组的中部和下部。本组与上覆地层呈整合接触。图4 二叠系山西组组岩芯照片(5)石炭系太原组(C2t)本次补勘钻孔1#、2#、3

25、#钻孔未穿透,揭露厚度14.17156.60m,平均128.53m(只计算4#、5#、6#号钻孔的平均值)。主要以灰色、深灰色、灰黑色的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粘土岩及灰色石灰岩和煤层组成。石灰岩发育有第三、五、八、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灰等,多层煤层发育,大部分为不可采煤层。本组与上覆地层呈整合接触。图5 二叠系太原组岩芯照片(5)奥陶系马家沟组(OM)本次补勘钻孔1#、2#、3#钻孔未达,4#、5#、6#揭露厚度101.07103.00m。以灰岩为主,夹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及角砾状灰岩。本组与上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图6 奥陶系马家沟组岩心照片 地层情况统计表 表7 钻 孔地

26、 层(底板深度)1#2#3#4#5#6#平均厚度(m)深度(m)厚度(m)深度(m)厚度(m)深度(m)厚度(m)深度(m)厚度(m)深度(m)厚度(m)深度(m)厚度(m)第四系(Q)174.00174.00241.55241.55232.1232.1209.55209.55217.70217.70381.15381.15242.68侏罗系(J)三台组(JzS)869.45695.45918.00676.45972.85740.75913.60704.05932.55714.85949.50568.35683.32二叠系(P)石盒子组(P1-2sh)1170.70301.251170.352

27、52.351194.50221.651045.75132.151067.20134.651143.20193.70205.96山西组(P1s)2煤断缺1193.900.691222.450.801118.411.251075.600.301176.500.633煤1209.508.01229.598.491261.608.701145.309.151102.574.491222.006.756煤1245.150.901265.820.691299.750.801180.500.901138.270.491263.670.80底界1251.1580.451275.00104.651308.731

28、14.231191.25145.501147.8080.601271.15127.95108.90石炭系(C)太原组(C2t)三灰1255.704.551279.654.651313.754.951196.305.051152.154.351276.655.50五灰1214.452.101292.050.9512煤1229.630.831164.520.34十灰1249.852.551227.735.93十三灰1295.506.351270.156.351382.154.80底界1269.48(未穿透)18.331289.1714.171323.11(未穿透)14.351347.85156.6

29、01282.00134.201407.00135.85/奥陶系(O)马家沟组(OM)1449.14(未穿透)101.291383.07(未穿透)103.321510.00(未穿透)103.00/(二)主要可采煤层及其标志层(灰岩)1、煤层本次补充勘探揭露的主要可采煤层、局部达可采煤层厚度的为2、3、6煤层。分述如下:2煤层:位于山西组中上部,下距3煤为15.4438.75m,平均27.26m。煤厚0.301.25,平均厚度0.73m。本次补勘有5个钻孔穿过本层,其中2个点可采厚度大于0.70m(3#、4#钻孔),2个点可采厚度大于0.60m(2#、6#钻孔),1个点不可采(5#),1个点断缺(

30、1#钻孔)。直接顶板为细砂岩或粉砂岩,老顶为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底板多为厚37m的砂岩,有时为粘土岩或细砂岩。2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可采。3煤:为本区主采煤层,位于山西组中下部,下距山西组底界41.6549.15m,平均45.75m。煤厚4.499.15m,平均厚度7.60m,层位稳定。本次补勘有6个孔穿过本层,6个钻孔皆揭露3煤。可采性指数为1.0。煤层结构简单,无夹矸。直接顶为细砂岩或粉砂岩,平均厚度2.3m左右;老顶为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底板为厚57m的具有清晰波状层理及生物扰动痕迹的细砂岩。3煤层属于结构简单可采煤层。6煤:位于山西组底部,上距3煤34.3048.87m,平均37.64m

31、。下距三灰约6.0010.75m,平均8.46m。煤层厚0.490.90m,平均0.76m,本次补勘有6个孔穿过本层,其中4个可采点厚度大于0.70m(1#、3#、4#、6#),1个可采点厚度大于0.60m(2#),1个点不可采(5#)。顶板多为深灰色粉砂岩岩,间接顶板多为细砂岩;底板为粉砂岩、泥岩。6煤层结构简单大部可采煤层。2、标志层(灰岩)三灰:为灰色浅灰色厚层状隐晶质灰岩,含蜓科化石,厚度较稳定,本次补勘揭露三灰厚度4.355.50m,平均4.84m。矿井发育,其上约8.46m为6煤层,其下2m左右往往发育一薄煤层,以此可区别于其它灰岩,它是3煤层和6煤层对比的主要标志。三灰在视电阻率

32、曲线、密度曲线上呈高幅值反映,在自然伽玛曲线上具低幅值,界面明显。八灰为井田内辅助对比标志层,上距三灰44.1052.05m,平均46.85m,其岩性为灰色中厚层状隐晶质灰岩,厚度有一定的变化,其下压煤14,其顶板处为煤12下层位,是其组合特征。在视电阻率曲线上呈高幅值反映,煤14在自然伽玛曲线上呈突出的高幅值反映。(三)构造本次西区补充勘探所施工的6个钻孔地层倾角1121°。 1#钻孔钻进至1180.01185.0m处揭露断层破碎带,推断为SF56-1断层在三煤层等高线平面图上向北延伸120m。1#钻孔揭露三煤底板深度为1209.50m,比设计深度浅近114.0m。推断正断层SF5

33、6倾向由近E向修改为近W向,且小厂东向斜轴部比原来设计变缓,1#钻孔附近3煤层底板等高线浅114m。其他钻孔5个钻孔未发现明显断层和褶曲,与钻孔设计资料基本吻合。6个钻孔钻进过层中未发现岩浆侵入、陷落柱等其他异常构造。六、水文地质(一)简易水文观测6个钻孔在正常的钻进过程中,进行了简易水文观测和泥浆消耗量的观测,观测次数见下表:简易水文观测和泥浆消耗量的观测次数统计表 表8观测次数观测率(%)简易水文观测简易水文观测1#19412401002#42821541003#12411241004#32629281005#28027841006#3383647100钻孔在钻进过程中,因为取芯需要,采用

34、提钻注孔方式,孔内回次水位较高,与孔口相平。钻进过程中无明显漏水层段,泥浆消耗量一般在0.010.02m3/h。(二)抽水试验本次补充勘探4#、5#、6#号钻孔各对奥灰含水层进行了一次抽水试验。1、4#钻孔抽水试验2012年8月26日7时50分(始)洗井至2012年8月26日6时20分(止),洗清。8月27日6时40分(始)至7时10分(止)下入潜水泵至165.24m,泵长4.01m,测管高出地表1.1m,潜水泵规格100QJ 3-340/7.5KW。2012年8月27日7时15分(始)观测孔内水位至2012年8月27日17时15分(止),水位稳定在62.64m。2012年8月27日17时15

35、分开始抽水至2012年8月29日13时40分停止抽水,稳定时动水位为102.47m,涌水量为0.544 L/S。2012年8月29日13时45分(始)观测恢复水位至2012年8月30日7时49分(止),恢复水位为42.53m,以稳定9个小时,最大降深为59.94m(以恢复水位计算),单位涌水量为0.0091L/S·m 。4#孔奥灰抽水试验获得的参数一览表 表9 孔号孔底深度(m)钻孔半径(m)恢复水位(m)涌水量Q(l/s)水位降深S(m)单位涌水量 q(l/s.m)渗透系数(m/d)影响半径(m)4#孔1449.140.037542.530.54759.950.00910.4536

36、127.66经计算,平均单位涌水量q= 0.009 l/s.m,为富水性弱的含水层。根据水质化验结果,水质类型为:,为SO4Ca型水。根据水质化验结果,水质类型为:根据钻探取芯及测井资料,在本抽水段内有6个含水层:深度1349.501350.00 m,厚度0.50m;深度1363.401371.80m,厚度8.40m;深度1383.271383.67m,厚度0.40m;深度1400.601411.80m,厚度11.20m;深度1430.681431.18m,厚度0.50m;深度1447.641449.14m,厚度1.5m,含水层岩性为灰岩, 合计含水层厚度22. 50m。根据抽水试验获得的数据

37、,利用承压水公式,计算渗透系数和影响半径:K=ln; R=10S0式中K为渗透系数,R为影响半径;M为含水层厚度,S0为抽水时水位降深,r0为抽水钻孔半径。经计算,渗透系数K=0.4536m/d,R=127.66m。2、5#钻孔抽水试验对奥灰段(1281.841383.07)进行抽水试验,潜水泵下至90.13m,泵长2.2m,观测点高出地面1.3m。静止水位33.18m(由孔口算起),共三个降程。第一降程稳定时动水位81.7m,降深为37.16m,涌水量Q为0.17l/s,单位涌水量q为0.0046l/sm;第二降程稳定时动水位60.85m,降深为16.31m,涌水量Q为0.08l/s,单位涌

38、水量q为0.0049l/sm;第三降程稳定时动水位49.95m,降深为5.41m,涌水量Q为0.027l/s,单位涌水量q为0.00499l/sm;观测恢复水位为44.54m。(本次抽水降深均按稳定时动水位减恢复水位计算,详细抽水时间见抽水实验记录表)5#孔奥灰抽水试验获得的参数一览表 表10 孔号孔底深度(m)钻孔半径(m)恢复水位(m)涌水量Q(l/s)水位降深S(m)单位涌水量 q(l/s.m)渗透系数(m/d)影响半径(m)5#孔1383.070.04744.540.1737.160.00460.012723.060.0816.310.00490.01189.720.0275.410.

39、004990.009582.85经计算,平均单位涌水量q= 0.00483 l/s.m,为富水性弱的含水层。根据水质化验结果,水质类型为:,为SO4Ca·Na型水。根据钻探取芯及测井资料,在本抽水段内有2个含水层:深度1300.021320.32m,厚度20.30m,岩性为灰岩;深度1347.751361.30m,厚度13.55m,岩性为灰岩。合计含水层厚度33.85m。根据抽水试验获得的数据,利用承压水公式,计算渗透系数和影响半径:K=ln; R=10S0式中K为渗透系数,R为影响半径;M为含水层厚度,S0为抽水时水位降深,r0为抽水钻孔半径。经计算,渗透系数K=0.01134m/d,R=11.888m。3、6#钻孔抽水试验2012年9月10日7点45分开始对奥灰段(14071510m)进行抽水,潜水泵下至126.12m,泵长4.01m,观测点高出地面1.6m,2012年9月12日11时50分停止抽水,稳定时动水位117.25m,并观测恢复水位至2012年9月13日4时55分,恢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