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5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第4节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学案新人教版_第1页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5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第4节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学案新人教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四节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 扣教材双层夯基I 教材梳理自主诊断两步跨越基础关 (对应学生用书第 89 页) 教材知识速填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即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 做功的过程一定伴随着能量的转化,而且能量的转化必须通过做功来实现. - - 2 .做功对应变化的能量形式 合外力的功等于物体的动能的变化. (2) 重力做功引起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 (3) 弹簧弹力做功引起弹性势能的变化. (4) 除重力和系统内弹力以外的力做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 易错判断 TL (1) 做功的过程一定会有能量转化.(V) (2) 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物体就有多少能.(X) (3) 力对物体做功

2、,物体的总能量一定增加.(X) 知识点 2 能量守恒定律 1. 内容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 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_ 2 .适用范围 能量守恒定律是贯穿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是各种自然现象中普遍适用的一条规律. 3 .表达式 A E减= E增, E初=E末. 易错判断 (1) 能量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会不断减少.(X) (2)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且现在可利用的能源有限,故必须节约能源.(V) (3) 滑动摩擦力做功时,一定会引起能量的转化.(V) 教材习题回访 考查点:对功能关系

3、理解 知识点 1 1 内容 功能关系 2 1. (粤教版必修2P89T2)(多选)平直公路上行驶中的汽车制动后滑行一段距离, 最后停下;流 星在夜空中坠落并发出明亮的光焰;降落伞在空中匀速下降;条形磁铁在下落过程中穿 过闭合线圈,线圈中产生电流上述不同现象中所包含的相同的物理过程是 ( ) A. 物体克服阻力做功 B. 物体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C. 物体势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D. 物体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答案AD 考查点: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2. (沪科版必修 2P77T5改编)上端固定的一根细线下面悬挂一摆球,摆球在空气中摆动,摆 一 动的幅度越来越小,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

4、是 ( ) A. 摆球机械能守恒 B. 总能量守恒,摆球的机械能正在减少,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 能量正在消失 D. 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答案B 考查点:功能关系的计算 3. (沪科版必修 2P55TI)(多选)某人用手将质量为 1 kg 的物体由静止向上提起 1 m,这时物 体的速度为 2 m/s , g取 10 m/s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手对物体做功 12 J B. 合外力做功 2 J C 合外力做功 12 J D.物体克服重力做功 10 J 答案ABD 教师备选 r 考查点: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4. (人教版必修 2P82T2改编)三峡水力发电站是我国最

5、大的水力发电站, 平均水位落差约 135 m,水的流量约 1.35 x 104 m3/s.船只通航需要约 3 500 m 3/s 的流量,其余流量全部用来 发电.水流冲击水轮机发电时,水流减少的机械能有 20%专化为电能. 3 (1) 按照以上数据估算,三峡发电站的发电功率是多少? (2) 设三口之家生活用电平均为 0.5 kW,如果三峡电站全部用于城市生活用电,它 大约可以满足多少个百万人口城市的生活用电? 解析(1)用于发电的水流量 Q= (1.35 x 10 4-3.5 x 103) m3/s = 1.0 x 104 m3/s4 发电功率 P= mJghx 20%RPVghx 20%R

6、P Qghx 20%R 2.7 x 10 9 W. 2.7 x 109 6 可供给用户数 n= 3= 5.4 x 10 0.5 X 10 6 人口数为 N= 3n= 16.2 x 10 故可满足 16 个百万城市的生活用电 答案(1)2.7 X 109 W (2)16 个 析考点多维突破I 基础型能力型应用型据点”定“型”灵活实用 (对应学生用书第 90 页) 考一点 对功能关系的理解及应用 几种常见功能关系的对比 各种力做功 对应能 的变化 定量天系 合力的功 动能变化 合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叫=云2 - Ed 重力的功 重力势 能变化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重力

7、势 能增加,且W=-A E=曰一丘2 弹簧弹力的功 弹性势 能变化 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少,弹力做负功,弹性势 能增加,且 皿1单=A Ep= Ep1 Ep2 只有重力、弹簧弹力 做功 不引起机 械能变化 机械能守恒A E= 0 非重力和弹力的功 机械能变化 重力和弹力之外的力做正功,物体的机械能增加, 做负功,机械能减少,且 W其他=A E 一对相互作用的滑动 摩擦力做的总功 内能变化 作用于系统的一对滑动摩擦力一定做负功,系统内 能增加Q= fs相对 题组通关 1 .(多选)悬崖跳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极限运动,需要运动员具有非凡的胆量和过硬的技 术跳水运动员进入水中后受到水的阻力而做减速

8、运动,设质量为 m的运动员刚入水时 的速度为v,水对他的阻力大小恒为 F,那么在他减速下降深度为 h的过程中,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g5 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6 A. 他的动能减少了 (F mgh 1 2 B. 他的重力势能减少了 mg,mv C. 他的机械能减少了 Fh D. 他的机械能减少了 mgh AC 合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合力做的功为 (mg- F)h,动能减少了( F mgh, A 正确;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故重力势能减小了 mgh B 错误;重力以 外的力做的功等于机械能的变化,故机械能减少了 Fh, C 正确,D 错误. 2. (2018 陕西西安联考)(多选

9、)如图 5-4-1 所示,将质量为 2m的重物悬挂在轻绳的一端, J 轻绳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 m的环,环套在竖直固定的光滑直杆上,光滑定滑轮与直杆的 距离为d.杆上的A点与定滑轮等高,杆上的 B点在A点正下方距离为d处现将环从 A C j 处由静止释放,不计一切摩擦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导学号:84370232】 fl / - f 2m 图 5-4-1 d A. 环到达B处时,重物上升的高度 h=- 2 B. 环到达B处时,环与重物的速度大小相等 - C. 环从A到B,环减少的机械能等于重物增加的机械能 4 D. 环能下降的最大高度为 3d 题眼点拨“轻绳”和“光滑直杆”说明质量为

10、 m的环下滑过程中,与重物组 f 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到达 B处”要利用环沿绳的速度分量等于重物上升的速 度. CD 环到达B处时,对环的速度进行分解,可得 v环cos 0 = v物,由 题图中几何关系可知 0 = 45,则v环=.2v物,B 错;因环从 A到B, 7 环与重物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则环减少的机械能等于重物增加的机 械能,C 对;当环到达 B处时,由题图中几何关系可得重物上升的高度 h= ( 2 1) d, A错;当环下落到最低点时, 设环下落高度为 H,由机械 能守恒有 mgH= 2mg . H2+ d2d),解得H= fd,故 D 正确.8 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11、1 对能量守恒定律的两点理解 等. 2 能量转化问题的解题思路 (1) 当涉及滑动摩擦力做功,机械能不守恒时,一般应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 解题时,首先确定初、末状态,然后分析状态变化过程中哪种形式的能量减少, 哪种形式的能量增加,求出减少的能量总和 E减和增加的能量总和 E增,最后由 E减= E增列式求解. 多维探究 考向 1 能量守恒定律的简单应用 1. 蹦极是一项既惊险又刺激的运动,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如图 5-4-2 所示,蹦极者从 P处 由静止跳下,到达 A处时弹性绳刚好伸直,继续下降到最低点 B处,B离水面还有数米距 离.蹦极者(视为质点)在其下降的整个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

12、量为 E、绳的弹性势 能的增加量为 Ea、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为 W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 5-4-2 A. 蹦极者从P到A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B. 蹦极者与绳组成的系统从 A到B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C. E1 = VW E2 D. E1+ E2= W C 下落过程中有空气阻力做功, 所以机械能不守恒,A、B 项错误;根据能量守恒, 在下落的全过程,有 E1 = Wb Ea,故 C 项正确,D 项错误. I考点(1) 某种形式的能量减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量增加, 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 等. 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 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 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 I 9 教师备选

13、如图所示,A、B C质量分别为mA= 0.7 kg , mB= 0.2 kg , nc= 0.1 kg , B为套在细 绳上的圆环,A与水平桌面的动摩擦因数 卩=0.2,另一圆环D固定在桌边外侧, 离 地面高h2= 0.3 m .当B、C从静止下降h1= 0.3 m , C穿环而过,B被D挡住,不计10 2 绳子质量和滑轮的摩擦,取 g= 10 m/s,若开始时A离桌边足够远.试求: (1) 物体C穿环瞬间的速度; (2) 物体C能否到达地面?如果能到达地面,其速度多大? 1 2 解析(1)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m+ m)ghi= 2(m+ m+ nc)vi+y mghi , (2) 设物体C

14、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 V2,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1 2 1 2 / 九、. mgh2= ( m+ nc) V2 - (m+ m)V1+u mgh2 2 2 可求得:V2 =,66 m/s,故物体C能到达地面,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 66 m/s. 10 10 考向 2 涉及弹簧(或橡皮绳)类的能量守恒问题 2. 在儿童乐园的蹦床项目中, 小孩在两根弹性绳和蹦床的协助下实现上下弹跳. 所示,某次蹦床活动中小孩静止时处于 O点,当其弹跳到最高点 最低点B,小孩可看成质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A运动到0,小孩重力势能减少量大于动能增加量 B. 从O运动到B,小孩动能减少量等于蹦床弹性势

15、能增加量 C. 从A运动到B,小孩机械能减少量小于蹦床弹性势能增加量 D. 若从 B 返回到代小孩机械能增加量等于蹦床弹性势能减少量 A 从A运动到O,小孩重力势能减少量等于动能增加量与弹性绳的弹性势能的增 加量之和,选项 A 正确;从O运动到B,小孩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弹性绳 和蹦床的弹性势能的增 可求答案(1)2、6 m/s 66 m/s 10 如图 5-4-3 A后下落可将蹦床压到 ( ) 11 加量,选项 B 错误;从A运动到B,小孩机械能减少量大于 蹦床弹性势能增加量,选项 C 错误;若从B返回到A,小孩机械能增加量等于蹦床 和弹性绳弹性势能减少量之和,选项 D 错误. 3.

16、(2018 河南名校联考)如图 5-4-4 所示,在某竖直平面内,光滑曲面 AB与水平面BC平 滑连接于B点,BC右端连接内壁光滑、半径 r = 0.2 m 的四分之一细圆管 CD管口 D端 正下方直立一根劲度系数 k = 100 N/m 的轻弹簧,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恰好与管口 D 端平齐.一个质量为 1 kg 的小球放在曲面 AB上,现从距BC的高度h= 0.6m 处静止释放 小球,它与BC间的动摩擦因数 卩=0.5,小球进入管口 C端时,它对上管壁有 FN= 2.5 mg 的作用力,通过CD后,在压缩弹簧过程中小球速度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巳=0.5 J .重 2 力加速度g取 10 m

17、/s .求: (1) 小球在C处受到的向心力大小; (2) 在压缩弹簧过程中小球的最大动能 Em; (3) 小球最终停止的位置. 【导学号:84370233】 题眼点拨“对上管壁有FN的作用力”要想到在 c点时向心力的来源;“速 度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 = 0.5 J ”要利用速度最大时小球重力等于弹簧弹力的 条件分析弹簧的形变量. 解析(1)小球进入管口 C端时,它与圆管上管壁有大小为 FN= 2.5 mg的相互作用力, 故对小球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N+ mg= Fn 解得 Fn= 35 N. (2)在压缩弹簧过程中,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 设此时小球离 D端的距离为xo,则有kx

18、o= mg 解得 X0= k = 0.1 m 2 ,亠 mvC 在C点,有Fn = r 解得 VC= 7 m/s 一 1 2 由能量守恒定律有 mg r + x0) = & + (Ekm mvC)12 弹簧的最大压缩量; (3) 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程中,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 1 2 1 2 2mglsin 0 + - 3mv0= 3mv + mgLRL 解析(1) A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力 Ff = 2 卩 1 2 解得 Hm= mg r + xo) + 2mvc_ EP= 6 J. (3)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hr 卩 mgs= 2mvC 解得B C间距离s

19、= 0.5 m 小球与弹簧作用后返回 C处动能不变,小球的动能最终消耗在与 BC水平面相互作用 的过程设小球与弹簧作用后在 BC上运动的总路程为 s,由能量守恒定律有 mgs =却 解得 s= 0.7 m 故最终小球在 BC上距离 C为 0.5 m (0.7 m 0.5 m) = 0.3 m(或距离 B端为 0.7 m 0.5 m 0.2 答案(1)35 N (2)6 J 停在BC上距离C端 0.3 m 处(或距离B端 0.2 m 处) 教师番选 如图所示,固定斜面的倾角 0 = 30,物体A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卩=, 弹簧处于原长时上端位于 绳通过轻质光滑的定滑轮连接物体 A和B,滑轮右

20、侧绳子与斜面平行, A的质量为 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斜面底端, C点.用一根不可伸长的轻 2m B的质量为m,初始时物体 A到C点的距离为L.现给A B一初速度V0gL,使 A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 B向上运动,物体 A将弹簧压缩到最短后又恰好能弹到 C g,不计空气阻力,整个过程中,轻绳始终处于伸直状态, mgcos 0,物体A向下运动到 C点的过 13 解得 v= ,v0 gL. (2)从物体A接触弹簧,将弹簧压缩到最短后又恰回到 C点,对系统应用动能定理 -14 Ff 2x= 0- 2mV v2 L 解得 x= - 2. (3) 弹簧从压缩到最短到恰好能弹到 C点的过程中,对系统根据能量守恒定

21、律可得: 2 十, 3mv 3mgL Ep+ mgx= 2mg)sin 0 + FfX 所以 Ep= FfX = - - . l - v2 L 答案(1) ,v0-gL 函-2 3mV 3mgL 考向 3 能量守恒定律与图象的结合问题 4. (多选)如图5-4-5 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初动能 Eko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 已知运动 过程中受到恒定阻力 f = kmg作用(k为常数且满足 升的最大高度.则由图可知,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E 5-4-5 A. E是最大势能,且Ei=是 丘0 B. 上升的最大高度 h=帚 mg C 落地时的动能當 BD 因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ho,由图可知其最大

22、势能 日=讦7,又& = mgho,得 k十 1 h0= k + 叭叭 A 项错误,B 项正确.由图可知,小球上升过程中克服阻力做功为 Ek0-卑,因小球所受阻力恒定,且上升和下落高度相等,则小球下落过程中克服 K+ 1 0k1).图中两条图线分别表示小球 在上升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与其上升高度之间的关系 (以地面为零势能面),ho表示上 h D.在 hi处,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相等,且 Ek0 hi= k + 2 mg Ek0 E 15 Ek0 Ek0 f E 卩 mgpos 37 (或 卩 EP= mg h+ FCos 37 ) 联立式解得 Q= 4.8 J. 答案(1)12.4 N

23、方向竖直向下 (2)2.4 m (3)小物体不会停在斜面上 4.8 J 母题迁移 母 题 迁移1 传送带问题中摩擦力做功分析| 连移2 癫滑块一木板打可题中摩擦力做功分析 迁移 1 传送带问题中摩擦力做功分析 1. 如图 5-4-7 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传送带上由静止释放, 传送带由电动机带动, 始 终保持以速度v匀速运动,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物体经过一段时间能保 持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对于物体从静止释放到相对静止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2.4 N,方向竖直向下. 19 图 5-4-7 20 1 2 A. 电动机做的功为 qmv B. 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为 mV 1 2

24、 C. 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mV D.电动机增加的功率为 卩mgv D 由能量守恒可知,电动机做的功等于物体获得的动能和由于摩擦而产生的内能, 选项 A 错误;对物体受力分析知,仅有摩擦力对物体做功,由动能定理知,其大小 1 2 应为厅mV,选项 B 错误;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功等于摩擦力与传送带对地位移的乘 2 V= mV,选项 C 错误;由功率公式知 独师备选 积,可知这个位移是物体对地位移的两倍,即 电动机增加的功率为 卩mgv选项 D 正确. 如图所示,绷紧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 0 = 30,皮带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始终 21 x 皮=Vot i = 1.6 m 在时间ti内,工件

25、相对皮带的位移 x 相=x 皮一xi= 0.8 m 在时间ti内,摩擦生热 Q=卩 mgcos 0 x 相=60 J 1 2 工件获得的动能 E= 2mv= 20 J 工件增加的势能 E= mgh= 150 J 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 W=斜云+ EP= 230 J. 答案 Hi)# (2)230 J 迁移 2 “滑块一木板”问题中摩擦力做功分析 2. (2018 衡水四调)如图 5-4-8 甲所示,质量M= 1.0 kg 的长木板A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 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 m= 1.0 kg 的小铁块 B,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卩=0.2 , m= 10 kg 的工件(可看做质点)轻轻

26、放在 皮带的底端,经过时间 1.9 s, 工件被传送到h= 1.5 m 的高处,g取 10 m/s2,求: 保持vo= 2 m/s的速率运行,现把一质量为 (1) 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2) 电动机由于传送工件多消耗的电能. 解析(1)由题图可知,皮带长 h x=k=3 m.工件速度达V0前,做匀加速运动 V0 的位移X1= V t 1= t1 2 匀速运动的位移为 X Xi= Vo( t ti) Z 解得加速运动的时间 ti = 0.8 s 加速运动的位移 xi = 0.8 m 、 Vo 2 所以加速度a = 2.5 m/s 1 解得: 3 = 、 (2)从能量守恒的观点,显然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用于增加工件的动能、 服传送带与工件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摩擦力做功产生的热量. 在时间t1内,皮带运动的位移 势能以及克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卩mgcos 0 mgsin 0 = ma 22 对铁块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 F, F大小随时间变化如图乙所示, 4 s 时撤去拉力可认为 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取重力加速度 g= 10 m/s 2.求: - 0 1 甲 乙 图 5-4-8 (1)01 s 内,A、B的加速度大小 弘、aB; B相对A滑行的最大距离 x; (3) 04 s 内,拉力做的功 W (4) 04 s 内系统产生的摩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