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师版 )_第1页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师版 )_第2页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师版 )_第3页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师版 )_第4页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师版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职高三年级语文教案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祁阳县职业中专语文组高求平【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和难点。2、了解新材料作文的特点,学会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材料。3、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步骤和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步骤和方法。2、提高材料作文的应试能力。【教学方法】析、讲、练结合。【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湖南省对口高考作文试题回放:(一)2002年2013年湖南省对口招生试题1、2002年第32题:作文(50分)材料作文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爱国华侨、亿万富翁李嘉诚先生,一次在街道上掉了1元钱在汽车下,正要弯腰拾

2、起,在一旁的环卫工人见状赶快拾起交给了他。李先生收下了1元钱,却又送给环卫工人100元。这则材料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选择一个合适的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感受、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700字。2、2003年第32题:作文(50分)材料作文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某地住着一户人家,祖父靠打猎采药为生,父亲靠伐木烧炭为生,儿子靠开荒种地为生,到了孙子就靠接待为数不多、想看看沙漠风光的游客维持生计了。 这则材料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选择一个适当的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立意自定。(2)题目自拟。(3)必须写成以议论为主的文章。(4)字迹工

3、整,卷面整洁。(5)不少于700字。3、2004年第32题:作文(50分)材料作文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作文。天堂地狱之别有一天,上帝对教士说:“来,我带你去看看地狱。”他们进入一个房间,许多人围着一口煮饭的大锅,他们又饿又痛苦,每个人都有一只汤匙,但是汤匙柄太长,所以食物没法送到嘴里。 “来,现在我带你去看看天堂。”上帝又带教士进入另一个房间,这个房间跟上一个房间一模一样,也有一大群人围着一只正在煮饭的大锅坐着,不同的是,这里的人看起来又快乐又饱足,而他们的汤匙跟刚才那群人的一样长。教士奇怪的问:“为什么同样的情形,这个房间的人快乐,而那个房间的人倍受煎熬呢?”上帝微笑着说:“难道你没有看到,

4、这个房间的人都学会了喂对方吗?” 请以“关爱与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所定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也可以不用。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700字左右;不得抄袭。4、2005年第31题:作文(40分)话题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韩国的古书,说过一个小故事。一个名叫黄喜的相国,徽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坐下来休息。瞧见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了看他,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头,牛在一旁吃草,农夫附在耳边,细声细气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头牛更好些。”黄喜很奇怪,问:“你干吧用这么小的声音说话?”农夫答

5、道:“牛虽是畜类,心和人是一样的。我要是大声地说牛好那头牛不好,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出来我的评论。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仍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很难过。” 由此,你会想到什么呢?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以“尊重”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规定的话题之内。试题中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 (2)角度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3)不得抄袭。5、2006年第31题:作文(40分)话题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一位著名的作家应邀到朋友家里作客。为了迎接客人到来,增添轻松、欢乐的气氛,主人播放流行乐曲,这位客人却捂上了耳朵

6、。主人很奇怪地说“这是流行乐曲呀!”作家说:“流行的就一定好吗?”主人说:“不好的东西怎么能流行呢?”作家反问:“流行性感冒不是很流行吗?”于是主客之间就“流行”问题展开了一番争论。对此,你一定有所感触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以“流行”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规定的话题之内,但不能抄袭。 (2)角度自定,题目自拟。 (3)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6、2007年第31题:作文 (本题40分)话题作文就个人而言,家园是生我养我的家庭、故土;就人类而言,家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家园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或许,你有一段关于家园的故事;或许,家园曾让你产生无限

7、感慨;或许,家园引发过你深入地思考有关问题。请以“家园”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注意:(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2)不能出现考生的真实姓名、校名。7、2008年第34题:作文 (本题40分)话题作文 偶像崇拜即追星,是目前的一种时尚。各行各业的明星人物成为人们心目中所选择的崇拜对象,自有其缘由。你或许有自己所崇拜的明星;或许有追逐明星的经历;或许对偶像崇拜的这种现象有着自己的思考。请以“追星”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注意: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不能出现考生的真实姓名、校名。8、2009年第34题:作文(30分)命题

8、作文请以“珍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注意: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能出现考生的真实姓名、校名9、2010年第36题:作文(30分)命题作文请以“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注意: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能出现考生的真实姓名、校名10、2011年第36题:作文(30分)命题作文请以“永远的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能出现考生的真实姓名和校名。11、2012年第24题:作文(30分)材料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30 分) 郭明义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帮助别人,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张

9、丽莉是一名普通的中学老师,在学生即将遭遇车祸的瞬间,她勇敢地冲上前去,挽救了学生,自己却失去了双腿,她被誉为“最美的老师”。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12、2013年第20题:作文(40分)-材料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 分) 哥哥11岁,弟弟4岁,小兄弟俩并排罚站。这是为什么呢?爸爸说:哥哥是因为睡觉,弟弟是因为不睡觉。看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总是应该明白自己的主要任务,做该做的事情,那样才不会犯错。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与思考,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二)

10、、试题分析:1、近12年的湖南省对口高考作文试题中就有9年考到了材料作文,其中4年考到了新材料作文,而最近2年考的都是新材料作文。2、新材料作文命题有以下特点:、材料通俗易懂,比较容易理解;、对材料有适当的解释;、要求考生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体会、感悟去立意。(三)、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提供材料或图画,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 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种热

11、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讨论下列立意哪些符合材料主旨1、要学会随遇而安。×2、善意的谎言有利于人的发展。×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4、人才成

12、长中,外界环境有时起着巨大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最佳立意5、一个人的成才,只有合适的环境还不够,成才的主体必须具有主观能动性。6、个人的成才,必须具备一种探索精神,要勇于拼搏,努力创新,百折不挠。7、你对他人的期望会间接地产生巨大的效果。 角度?最佳角度?角度不能偏离材料整体。角度是看问题的出发点。如何理解材料的角度问题?1、有几个人物,就有几个角度;2、有几个原因,就有几个角度;3、有几种情感、态度,就有几个角度;角度分优劣:主要人物,主要原因,新颖独特,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角度,贴近生活的角度,自己驾轻就熟,材料丰富的才是最佳角度。审题出现偏差的原因:1、角度理解有误;2、不能整体把握材料的内涵

13、、主旨。注意:故事型材料要抓住中心事件第二课时 一、审题常见病症: 1、脱离材料随意而为 2、朦胧感知,似是而非 3、抓一鳞而弃全鱼 4、抓现象而弃本质所以材料作文需要慎重地审题立意。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一)、叙事类材料思考:(1)这则材料有哪几个描写的对象?哪一个描写对象是材料的主角?(2)这些描写对象有哪些行为?从不同的对象行为中,你确定了什么立意? 对象? 立意?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时下浮躁的娱乐行业流行一种所谓的“炒作”,方法无奇不有,花样迭出,这种情况让人想起了挪威著名小提琴家欧雷·布尔的故事。 年轻的他在欧洲巡回演出时好评如潮,但

14、米兰著名评论家在报纸上写到:“他是一位未经正式训练的音乐家。如果他是一颗钻石的话,他还处于粗糙、未经雕琢的状态。”面对这种情况,年轻的欧雷至少有两种选择:一是置之不理,因为说他好的声音太多了;一是用时下流行的“炒作”,打官司。但是欧雷却选择了听取评论家的建议,并根据评论家的意见,苦心钻研技艺,面壁十年,终于在岁时成为世界级著名小提琴家。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从小提琴家的角度看:(1)人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2)倾听忠言,完善自我,走向成功;(3)要苦练自己的基本功,切实提高自

15、身素质。 2、从评论家的角度看: 人要敢于说真话,不管有多少人与自己的意见不同只要认为自己的是正确的,就要敢于坚持。3、从背景介绍看: 正确看待自己,认真对待别人的意见。小结:叙事类材料:把握所记叙的人、事所表现出的主旨。抓对象、抓关键语句。【学以致用(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

16、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学以致用(练习) 】 1、从年轻人的角度立意:(1)莫让小利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2)做事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墨守成规,思想僵化。2、从沉香的角度立意: 现实生活中,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十分严重,往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你是一个人才,你就不能被动的去等别人来发现你,而应该主动去实现你的价值,让自己闪闪发光。(二)、寓言故事类材

17、料阅读材料,思考:(1)这则材料描写的主要对象是谁?有哪些行为?(2)划线部分给你什么启示?这则材料的寓意是什么? 对象? 立意?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这样一个传说,说的是有这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美妙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妙的歌,曲终而命绝。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疼

18、痛的巨创来换取。它的歌声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歌唱,是世间最凄美的绝唱。这不仅仅是一种生的态度,更是一种感天动地的爱的方式。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概括主旨:赞美荆棘鸟以顽强的精神唱出最美的生命之歌。1、从鸟这方面立意:(1)超脱自身的痛苦,生命之花才美丽(2)有顽强的意志,才敢挑战生活中的荆棘(3)生命需要勇敢和顽强2、从材料的议论部分立意(1)最美好的东西需要用最疼痛的的巨创来换取(2)以生命为代价,开出美丽的生命之花,也是对生命的一种热爱寓言故事类材料把握其寓意,紧紧围绕寓意来立意。

19、如果材料中有议论性的语句,要特别注意,它往往对寓意的理解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有时甚至可以根据议论句立意。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学以致用(练习

20、) 】 1、从螃蟹的角度思考:(1)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2)接受别人好的意见(思想)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2、从青蛙的角度思考: 帮助别人(给别人提建议)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3、从全面地把握材料来思考: 误会源于错误的沟通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只蜜蜂与一只雄鹰相比,虽不起眼,可他能传播花粉从而使大自然五彩斑斓;一粒沙子与一块碧玉相比,虽然普通,但它可以垫基铺路以成就万丈高楼和平坦大道。当别人对工作漫不经心的时候,你却能守住自己的工作岗位一丝不苟,丁是丁,卯是卯,恪尽职守,而不随大流,这就是一种美德;当别人跟着感觉走,追求所谓的潇洒,你却能守住寂寞,认

21、认真真做点事,这就是一种明智;当别人对整个世界愤愤不平,满腹牢骚喋喋不休时,你却能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干一番事业,这又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而当你一旦对自己有了信心,你的人生也许就会揭开新的一页。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三)、议论性材料【典例精析】思考:(1)这则材料的论述的中心是什么?根据论述的中心你会确定什么立意?关键句: 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而当你一旦对自己有了信心,你的人生也许就会揭开新的一页。立意: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

22、己,去掉自卑、培养自尊自信,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小结:搜寻中心句,去掉原因、现象、事件等具体的内容,反复研究中心句的内涵。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材料一:清晨的公共汽车里,往往是一个让人心情压抑的地方,这里没有对话,乏有微笑,只有一张张毫无表情的脸。材料二:澳洲的位媒体记者在中国的一些地方考察了一圈,他说:“清晨,空气是那么清新,扫过水的街道湿漉漉的,没有灰尘拐起。太阳已经升上来了,金色的光辉从高楼大厦间斜射过来,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人们经过了一夜的酣睡,该精神抖擞才对,可是,如此美妙的清晨,人们的表情为什么像地球末日即将来临般严肃?”材料三:当今社会人们笑

23、容缺失的现象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一位叫流沙的作者以“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为题,对这一现象做了一些探讨。全面理解以上三则材料提供的信息,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四、“多则材料”的材料【典例精析】阅读这则材料,思考:(1)三则材料的探讨的中心话题是是什么?围绕这一问题你会想到些什么?材料一中是一种社会现象笑容缺失。材料二中是外国记者对这一现象(笑容缺失)的不解。材料三中是对这一现象(笑容缺失)的探讨。共同点:微笑的缺失。立意:让笑容回归,生活需要微笑,呼唤微笑。打开你尘封的心灵,沟通从微笑开始。四、“多则材料”的材料抓多则材料间的“关联点”有两种

24、基本思维方法:1、求同法:提供的几项材料在形式、内容上虽不相同,但在内涵上有共同性,相通性,审题时就要找出材料间的共同点。2、求异法:如果几项材料中既有正面的又有反面的,那么在审题时,首先就应找出正反材料之间的对立点,从正反材料的对比中得到启发,提炼观点,形成立意。(2007·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款300万元,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但当他自己病危住进医院经济困难时,几位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经不再

25、需要治疗了。 华南农大学生小李和同学们通过卖废品捐款给一所希望小学,但不久他被查出来患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纷纷给小李捐款,其中一位四年级女孩捐了十元,当被问到为什么把自己的压岁钱都捐出来的时候,这位小女孩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

26、160;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在资助贫困生的同时,还要让他们懂得感恩,学会帮助别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而只接受资助,不想尽任何责任,这是道德的缺失,这样的捐助没有太大的价值。两则材料都说的是资助贫困学生,第一则材料中丛飞资助的在本地已经完成学业的学生知恩不报,没有学会帮助别人。而第二则材料中受资助的小学生却懂得知恩图报,学会了帮助别人。这就告诉我们:在资助贫困生的同时,还要让他们懂得感恩,学会帮助别人,做一个有爱心的

27、人。而只接受资助,不想尽任何责任,这是道德的缺失,这样的捐助没有太大的价值。这便是作文的立意点。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A近来者赤,近墨者黑。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全面理解以上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思路点拨】这两则材料的观点是对立的。材料A说明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品质,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材料B说明人即使处在污浊的环境,也能不受污染,形成并保持高尚的思想品德,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找它们的“关联点”时两方都要注意到。这两则材料虽然是对立的,但又是统一的。即都是说人或事物与所处环境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三位年轻的海军新闻工作者在北京进行了一次特别采访,题目是:中国人,你还记得“甲午”吗?一位来自佳木斯的三十多岁的东北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