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名称: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的风险与对策研究金牌文化工作室,论文代写、修改指导:QQ 331601793 2015年1月一、选题依据(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1.1 背景对外投资是指跨国公司等国际投资主体,将其拥有的货币资本或产业资本,通过跨国界流动和营运,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90年代末期,面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为适应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各方面需要,中国政府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类所有制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推动中国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对外投资不断发展壮大。实施“走出去”战略至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得到快速发展
2、,中国企业逐渐成为全球直接投资领域的一支新生力量。目前大部分企业对外投资的特征为投资规模小,增长速度快;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行业分布广。根据国际投资市场需求结构,基于中国经济发展对海外直接投资的需要和可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对外投资逐步拓展,在主体结构、行业分布、地域流向等方面都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从今后趋势看,“十一五”期间是中国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机遇期,对外投资发展也面临着较好的内外部环境。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总量、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和外汇储备居世界前列,经济结构战略调整进程加快,形成了一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和产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稳步推进,支持和鼓
3、励“走出去”的政策措施将更加完善。从国际来看,世界经济总体处于上升期,跨国直接投资逐年回升;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们必须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从而获得更多的开放利益。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中国企业更需要以积极的态度“走出去”,研究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就具有了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2 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1)从理论意义上讲,可以丰富和发展中国对
4、外投资的探讨,发现其面临的分析,然后提出一些适合的风险管理建议,促进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2)从实践意义上讲,可以扩大出口,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带动中国经济增长。有助于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深化对外开放,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本最优配置。除此以外,对外投资还可以是我国企业充分利用入世后的机遇和权利,巩固和扩大我国对外经济援助的成果,及时了解和把握国际经贸信息与动态,有助于培养跨国经营所需人才等。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趋势1.3.1 国内研究现状陈柳钦、张谊浩(2009)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在回顾古典经济学的传统贸易理论、现代经济学的新贸易理论和战略贸易理论以及新经济地理学等理论中关于
5、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和汇总了国内关于中国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假设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利用了granger,sims,geweke和hsiao等非因果检验方法,对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进一步考察了多变量因果性检验模型的扩展和检验。最后结论是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反馈关系;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在引入外资、政府开支、劳动力投入和能源消耗多种变量后,外贸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因果联系反而有所加强。孙秀平(2012)在中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及分析、观察和评价一文中认为,在外向型
6、经济日趋发展的条件下,应注重开拓新的国际分工和交换的利益源泉,扩展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内涵。着重分析指出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中也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过分强调贸易总量和贸易顺差;评价指标过于笼统;忽视了对外贸易社会经济效益的评价及其原因并提出其修正原则。陈勇(2013)的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的中国对外贸易摩擦一文,深层次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原因、贸易摩擦实质中的利益格局和现行国际贸易体系的规则缺陷和发达国家的话语霸权等问题,揭示了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实质。1.3.2 国外研究现状 Joachim(2007)研究了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意义以及中国政府的战略等问题。Ghironi F(2
7、005),从现状、意义和投资动机等方面的研究了投向欧洲的中国投资。他认为中国的OFI虽然增长速度很快,但是仍然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水平。日本学者筑波昌之(2006)从现状和动机两方面对投往日本的中国对外投资进行了理论结合实践的分析。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乔安娜(2006)结合了中国当前的经济环境,研究发现了中国的ODI主要是获取资源,而中国ODI企业本身竞争实力很弱,技术水平低,管理体制落后,缺乏跨国经营人才,导致这些企业想通过内部市场的整合以优化资源配置。英国利兹大学商学院教授巴克利和沃斯(2006)采用了官方机构发布的对中国对外投资数据(1979-2011),通过计量分析方法,研究发现
8、了中国企业的境外直接投资活动受到国家政策和社会制度的深刻影响,所以应将母国的政策因素纳入中国对外投资理论。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2.1 研究目标 本论文预期实现以下目标: (1)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引进外资发展国内经济的基础上, 也逐步进行了对海外的投资。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对外投资的历史发展阶段和特点, 分析了影响其发展的主要问题, 并进一步提出了解决目前对外投资中存在问题的若干建议, 希望能对我国的对外投资发展起到一点借鉴作用。(2)我国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各种程度的风险,其风险强度各不相同,对企业所造成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应该通过科学的统筹规划,做出适当
9、的分析和合理的决策,有效实现境外投资风险的防控,使境外投资和经营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2.2 主要内容2.2.1 研究主要内容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相关研究做了总结,得出自己的观点,围绕所得观点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进行概述、分析。(2)其次通过搜集资料等途径准确精练的概括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现状:势头正强但存在挑战。接着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有条理的分析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作了对策研究。2.2.2 论文提纲1 绪论 1.1本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国内研究背景 1.1.2国际研究背景 1.1.3研究
10、方法及内容 2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现状与特征 2.1 世界跨国公司投资分类 2.2世界跨国公司投资现状 2.3 世界跨国公司投资特征3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概况与表现 3.1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概况 3.1.1企业对外投资市场结构 3.1.2企业对外投资市场行为 3.1.3企业对外投资市场绩效 3.1.4企业对外投资空间分布 3.2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特点表现 3.2.1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起步相对较晚 3.2.2 投资行业涉及面广但集中于少数产业 3.2.3 投资区域较广,但大多数分布在亚洲地区 3.2.4 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投资形式日趋多样化 3.2.5 跨国并购成为当前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4中国企业对
11、外投资面临的风险 4.1政治风险 4.2经济风险 4.3技术风险 4.4法律政策风险5针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存在的风险对策 5.1从国内改革方面考虑 5.2从适应国外环境方面考虑 6案例分析 6.1国有企业对外投资风险对策研究 6.2民营企业对外投资风险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3、 文献综述摘要:当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虽然处在起步期但发展迅速,并且表现出投资行业涉及广泛,投资区域遍布较广,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投资形式日趋多样化,跨国并购趋势加强,成为当前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等特点。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许多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投资主体格局不合理;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方式需要优化;投资规模小;缺少跨
12、国管理人才;缺乏总体发展战略;政府宏观规划和管理不够完善;缺乏权威的对外投资信息咨询服务体系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引导企业科学地制定自己对外投资的长期发展战略;建立支持体系;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以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大力开发和培养符合国际化要求的跨国管理人才;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和产品。关键词 对外投资;对外投资的问题;对策3.1 国外理论研究成果综述Langao(2012)等认为,之前学者大部分的研究都忽视了中国人口流动对FDI的影响。他们通过建立时间序列的计量发现,中国高科技的学生与学者的双向流动能够显著提高中国的FDI。Yeaple(2005)通过分析面板数据,发现
13、影响中国对外投资两的因素除了双边贸易额,同时也跟东道国的GDP大小与增长速度、市场大小、资源禀赋情况有着显著关系。Bernard A B, Redding S, Schott P(2007)通过研究发现,在OECD国家里,与中国FDI显著正向相关的是东道国的GDP;而非OECD,东道国的自然资源禀赋与中国FDI显著正相关,制度健全度却与中国FDI显著负相关。Joachim(2007)研究了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意义以及中国政府的战略等问题。Ghironi F(2005),从现状、意义和投资动机等方面的研究了投向欧洲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他认为中国的OFI虽然增长速度很快,但是仍然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14、和发达国家水平。 Greenaway D(2007)结合了中国当前的经济环境,研究发现了中国的ODI主要是获取资源,而中国ODI企业本身竞争实力很弱,技术水平低,管理体制落后,缺乏跨国经营人才,导致这些企业想通过内部市场的整合以优化资源配置。Head K(2003)采用了官方机构发布的对中国对外投资数据(1979-2011),通过计量分析方法,研究发现了中国企业的境外直接投资活动受到国家政策和社会制度的深刻影响,所以应将母国的政策因素纳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Antras P. Firms(2006),从现状、意义和投资动机等方面的研究了投向欧洲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他认为中国的OFI虽然增长
15、速度很快,但是仍然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水平。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大卫·李嘉图(1723-1790)的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均从不同角度认为国际贸易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产能力。而国民产出的提高意味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工人的工资也将得到提高。此外,贸易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也逐渐为人们所认同。Grossman和Helpman(1991)认为,贸易可以产生技术溢出效应。Helpman和Coe(1995)证实了这一效应。而技术能够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有利于工资的上升。3.2 国内理论研究成果综述20世纪60-70年
16、代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对外投资并且逐渐成为国际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对外投资上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投资实例,都是走在发展中国家前列的。199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至此拉开了中国大规模对外投资的序幕。近年来,一些经济实力和技术基础较强;且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在其产品市场趋于饱和的状况下,把眼睛瞄向境外,到国外寻觅商机另辟战场。 国内学者分别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主体优势投资方式、区位选择,行业选择,发展潜力、与贸易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17、对于中国ODI动因的研究,毛蕴诗在分析中国境外投资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时,认为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决策一般要从产业选择、技术选择、区位选择、时机选择和方式选择五个方面进行考虑,还要能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内部因素包括企业的经营目标和自身要素实力,外部环境包括母国和东道国的政策因素。所以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企业的跨国投资活动可分为主动型,诱发型和迫动型三种,多种因素的影响交织在一起,决定了不同企业的纷繁复杂的对外直接投资决策活动。该研究结合矩阵形式这种直观形象的数学方法很好地解释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动因和策略选择。 对于中国OFI区位选择的研究,成慧芳(20
18、13)等学者利用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中国境外投资企业的区位选择策略,认为境外投资企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要充分考虑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以及两国进出口贸易情况等决定因素,同时两国地理位置上的距离也是影响投资区位选择和流量的重要因素。这一研究成果较为形象直观,但是该模型没有考虑由东道的政治文化环境因素和我国企业投资动机等非经济因素,所以不能准确地解释现实状况。 黄玖立(2010)所著的对外贸易、地理优势与中国的地区差异一书,运用贸易理论、新经济地理学和发展经济学的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了对外贸易在中国地区差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书中首先利用包含结构转换的两国三地区一般均衡模型
19、分析贸易开放度对国内地区差异的影响。其次,考虑到贸易自由化和贸易流量的关系,又测算了中国制造业的贸易开放度。再次,基于“五普”数据实证检验了劳动力跨区域迁移和对外贸易的地理优势之间的关系。随后,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考察和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的产业布局及产业增长特征,并在区域特征和产业特征交互作用模型中分析影响中国产业布局的因素,而且尤其关注对外贸易中的地理优势和地方保护主义的作用。最后,分析了出口和地区市场规模对产业增长的作用。与以往这方面的研究相比,本书更加强调规模经济在地区差异中的作用且将空间因素纳入分析框架。关于对外投资的现状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颜凌芳、李一文、刘宏青(2011)在
20、中国对外投资的特征研究及其新变化提出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投资规模逐年增加,投资地位提高,但相对规模依旧偏小,而且在行业分布,市场进入方式和地理分布上,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刘宏、汪段泳在中国对外投资现状和特点研究:2008-2009提出中国对外投资依然保持着国内传统的过度依赖初级投资和发展模式,虽然增长高速但是发展落后,占国际市场的份额很小,以跨国并购为主要形式进行境外投资活动。对外投资的主体仍然是国企,特别是央企。中国对外投资受国内外政策性因素和宏观环境变化的影响很大。3.3 现有研究成果评述3.3.1 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 国内外理论界和实业界人士对对外投资的研究
21、与应用,已经广泛涉及经济全球化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1)对中国对外投资活动方面的研究。中国学者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的研究,大多表现为考察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主体、优势、投资方式、区位选择、行业选择、与贸易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等。关于中国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对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问题的经济学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成惠芳(2004)等通过运用TINBERGEN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题,认为中国与投资目标国的经济规模总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双边贸易量等与中国向目标国的直接投资流量成正相关,而与中国与目标国的距离与直接投资流量呈负相关。这一研究成
22、果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但是由于缺少对目标国引资政策、文化法律、社会制度和中国企业投资动机等非经济因素的考察,结果与现实存在差距。 关于中国对外投资模式。卢进勇、闫实强(2006)将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结为建立海外营销渠道投资模式;境外加工贸易投资模式;海外创立自主品牌投资模式;海外并购品牌投资模式;海外品牌输出投资模式;海外资产并购模式;海外股权并购国家战略主导投资模式;海外研发投资模式9种模式。张晓森(2007)总结出两·72·种模式,一种是以海尔为代表的“先难后易”式;另一种是以TCL为代表的“先易后难”式。影响中国对外投资的因素分析。张清津(2006)从中国传统文化的
23、角度对其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中的影响作用做了深入的分析。他在综述了众多学者从不同侧面对此类关系进行探讨的基础上,进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分析、中国人经济行为偏好分析,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观包括重个人奋斗和轻合作、民间与政府关系疏远、重财富积累和竞争意识强而制度意识弱四个方面,进而使中国传统文化在企业发展上体现为家族企业、善模仿而轻创新等现象。 (2)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乔安娜(Joanna)(2006)探讨了在几乎没有所有权优势的条件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目的。传统的对外投资理论认为企业必须具备了竞争能力、技术水平、管理经验三种优势才会进行对外投资,但是这种理论已明显不能解释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事
24、实。中国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普遍缺乏所有权优势(竞争能力、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等),因此他们侧重于资源获取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并渴望通过企业内部市场的整合达到提升竞争力的目的。作者认为中国对外投资与竞争能力、技术水平、管理经验之间不是单纯的直线关系,它们可以相互作用。英国利兹大学商学院教授巴克利(Buckley)和沃斯(Voss)(2006)利用独特的政府机构数据集,对中国对外投资数据(19792001)做了计量经济学分析。他们设计了很多经济和政治的相关变量,以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传统的投资和跨国公司理论所解释。3.3.2 研究发展态势分析关于中国对外投资面临的风险的研究,今后将
25、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投资主体以外贸企业为主,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根据企业经营性质,目前我国对外投资的主体主要有四大类: (1)外贸专业公司和大型贸易集团,以中石化、华润、五矿等专业外贸公司为代表,是我国跨国公司的先锋和主力。 (2)生产性企业或企业集团,以首钢、中治、二汽、赛格、四通、联想等大型工业企业为代表,凭借其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对外投资,虽然起步较晚,但正以较快的发展速度向海外扩张。 (3)大型金融保险、多功能服务公司。以中国银行、中信公司等为代表。这些公司资金雄厚,提供专业化服务,有良好的信誉,经营规模较大。 (4)中小型企业。主要是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等。这些
26、企业数量多,项目散,投资规模小,经营品种单一。 参考文献1Lan Gaoa,Xiaohui Liua,Huan Zoub.The role of human mobility in promoting Chinese outward FDI:Aneglected factor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2013,22(2):437-449.2 Yeaple, S.R. A Simple Model of Firm Heterogeneity, International Trade, andWages J.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
27、5,65: 1-20.3 Bernard A B, Redding S, Schott P.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Heterogeneous Firms 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07,74(1).:1-25.4Wagner Joachim. Exports and Productivity: A Survey of the Evidence fromFirm- Level Data J, The World Economy 2007,30(1): 60- 82.5 Ghironi F, Melitz M J. Intern
28、ational Trade and Macroeconomic Dynamicswith Heterogeneous Firms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5, 120:865-915.6 Greenaway D. and R.Kneller, Exporting, Firm Heterogeneity, Exporting and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J, Economic Journal, 2007, 517: 134-161.7Head K, Ries J. Heterogeneity and the FDI
29、 versus export decision ofJapanese manufacturers J. Japanese International Economies,2003(17):448-467.8 Antras P. Firms, Contracts and Trade Structure J. Quarterly Journal ofEconomics. 2006 (11 ) :1375-1418.9 Aw B, Chen X,Roberts M. Firm-level evidence on productivity differentialsand turnover in Ta
30、iwanese manufacturing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Economics,2001, 66:51-86.10 Baldwin, R.E. Heterogeneous Firms and Trade: Testable and UntestableProperties of the Melitz Model A. Working Paper, 2005,6.11 Bernard A.B. and J.B.Jensen. Exceptional Exporter Performance; Cause,Effect, or Both J. Journal of
31、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9, 47:1-25.12 Bernard A.B. and J.B.Jensen. Entry, Expansion, and Intensity in the USExport Boom,1987-1992J.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3,12(4),662-675.13黄玖立,黄静波.对外直接投资与企业生产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1(2):122-12514成慧芳,陈捍宇.美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及其后示J.世界经济研究,1999(2) :52-54.15
32、李一文.全要素生产率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分析一一基于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现代商贸T.业,2013 (11):24-2616盛强,周蓉,汤建中.上海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与区位选择J.人文地理,2000 (8):12-1517苏丽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实践和中国的战略选择D.厦门大学,2006.18唐宜红,林发勤.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对中国企业出口的适用性检验J.南开经济研究,2009(6):88-98.19田魏,余淼杰.企业生产率和企业“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基于浙江省的实证研究J.中国国际贸易研究会,2012:110-11220钱学锋,王菊蓉,黄云湖,王胜.出口与中国工业企业的生产率自我选择效应还
33、是出口学习效应J.计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2):24-2521王辰碟.出口、对外投资与生产率一一来自浙江民营企业的经验验证D.浙江大学,2011.22王庆东.专有知识、核心能力与企业的异质性J.南京大学学报,2005(3) :64-68.23吴汉洪,崔永.新国际贸易理论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比较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7):40-45.24杨瑞龙,刘刚.企业的异质性假设和企业竞争优势的内生性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1) :106-121.25尹枚.广东对外直接投资现状、问题及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06(12):124-12526余淼杰.中国的贸易自由化与制造业企业生产
34、率:来自企业层面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10:97-110.27占静.广东实施“走出去”战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6.28张天顶.出口、对外直接投资与企业的异质性研究J.南方经济,2008 (3):97-9829赵伟,李淑贞.出口与企业生产率:由实证而理论的最新拓展J.国际贸易问题,2007(7) :24-30.30赵忠秀,吕智.企业出口影响因素的研究评述一一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09(9):85-8731樊英.异质企业贸易模型的理论进展J.国际贸易问题,2006(8):124-128.32范思请.企业异质性与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D.吉林大学,2011.33古广东.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南方金融,2011 (2):24-2934何骇.全球化背景下上海企业外直接投资的动因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8 (3):124-12535洪联英,罗能生.出口、投资与企业生产率:西方贸易理论的微观新进展J.国际贸易问题,2008(7):22-26.四、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4.1 研究思路、方法与手段首先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相关研究做了总结,得出自己的观点,围绕所得观点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进行概述、分析。其次通过搜集资料等途径准确精练的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百货零售企业信息技术应用考核试卷
- 皮革服装快速原型制作考核试卷
- 稀土金属加工中的质量改进团队建设考核试卷
- 第二课堂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四全册教学课件
- 桡动脉介入手术术后护理
- 2025授权合同 代理出口合同
- 2025煤炭运输合同标准版范本
- 2025标准工厂设备维护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关于北京公寓房预定合同范本
- 上海市控江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GB/T 212-2008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 GB/T 17390-2010潜油电泵拆卸报告的编写
- GB/T 10822-2003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输送带
- 班主任工作坊活动方案
- 国开电大 管理概论 形考任务一(画组织结构图)
- 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结构设计
- 仓储装卸服务合同
- 式双钩五点安全带培训课件
- 名片设计 课件
- 钳工实操评分表(凹凸配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