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袭制的起源和确立_第1页
世袭制的起源和确立_第2页
世袭制的起源和确立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世袭制的起源和确立世袭制指的是帝位,王公贵族的爵位,官职和领地的更替, 实行父死子继, 代代相传这样一种制度。 职位通常总是同权力和 财富的继承在一起, 因此世袭制的产生和发展也就同私有制的产 生和发展息息相关。在母系氏族阶段, 氏族和部落的首领由民主选举产生, 家畜 及劳动工具等财产则归以女性计算的氏族所有, 当时无所谓世袭 制。即使到了父系氏族公社,私有制已经存在,但共同财产则归 全氏族所拥有, 而氏族成员仍有选举和撤换首长的权利。 恩格斯 指出:“在野蛮时代结束前,总是不大可能有严格的世袭制的, 因为这种世袭制是同富人和穷人在氏族内部享有完全平等权利 的秩序不相容的。我国各民族历史发展虽

2、各有具体情况和特点, 但基本都符合 恩格斯这一论断。王国维总结殷族王位继承特点说: “商之继统法, 以弟及为 主,而以子继辅之。无弟而后传子。自成汤至于帝辛 (殷纣 )三十 帝,以弟继兄者十四帝。其以子继父者,亦非兄之予,而多为弟 之子。唯沃甲崩,其兄祖辛之子祖丁立。祖丁崩,沃甲之子南庚 立。南庚崩,祖丁之子阳甲立。”这三次既非传子,也非传给同 父弟,两次是传侄,一次是传给叔伯兄弟。司马迁和王国维都怀 疑当时发生过“争立之事”, 我认为有可能通过民主的商议解决 了王位之争。王氏又说:“商人祀其先王,兄弟同礼。即先王兄 弟之未立者,其 ?Y 亦同。是未誉有嫡庶之别也”。商人又多母 多妣,祭祀众母

3、众妣,其 ?Y 亦同。既未有嫡庶之别,可见还保 留着封偶婚制, 至少是封偶婚的习俗。 “王位继承既以弟继兄为 主,传子传侄为辅,从严格意义上说,世袭制尚未完全确立,但 毕竟已处于过渡阶段。所以,殷自庚丁以后至帝辛四世,已是子 继父位,不再实行“兄终弟及”的承袭制度。周公旦曾继其兄武王即位称王。他的兄弟管叔蔡叔等不服, 于是勾结殷武庚叛乱。 周公为了避免贵族内部今后因争权夺位而 引起分裂的威胁, 规定了嫡长子继承制, 由此才确立了父子相继 的世袭制, 并为历代汉族统治者所承袭。 期间当争权夺位非常激 烈时,也出现一些特殊情况,而作为一种政治制度,一直延续到 清代,前后几达三千年,直到辛亥革命推翻

4、了清王朝,才废除了 世袭制;但还有复辟的余波,如衰世凯恢复帝制等。在某些少数 民族内部,也还有这一制度的残存。我国其他各族,历史上也有过传弟传侄的过渡阶段。如:契 丹太祖阿保机死后,在萧太后主持下,议推次子耶律德光继位, 称辽太宗。太宗死,由其长兄耶律倍之子阮继位,称世宗,这是 传侄。世宗死,由太宗长子耶律 ?Z 继位,称穆宗。穆宗死,又 由世宗次子耶律贤继位, 称景宗。自此以后。 始累代传给皇长予。金太祖阿骨打死, 虽有嫡子, 宗室贵族百官则群议拥立太祖 弟完颜晟为弟,称太宗。太宗生前,各贵族又建议预立太祖之孙 完颜擅为 ( 储翮 ) ,后继位,称熙宗。熙宗之后曾经发生过弑帝篡 位废立之事,

5、但始终未确定传子的制度,有时传弟,有时传侄, 直至金亡。蒙古成吉思汗死,诸王百官大会,遵从成吉思汗遗诏,立其 第三子窝阔台为汗, 史称太宗。所谓“诸王百官大会, 即称为“库 列尔台”的贵族会议。 即使有开国皇帝成吉思汗的遗诏, 也要经 大会认可,才得继立为汗。窝阔台死,遗命立皇孙“实勒们”为 汗。但未得贵族会议的认可, 暂由皇后“尼玛察”氏临朝执政四 年。后由诸王百官会议,另立窝阔台长子贵由为汗,史称定宗。 定宗死,由谁继位,会议未决。两年无君,暂由定宗皇后“乌拉 海额实抱太孙实勒们临朝称制。两年后,再次召开贵族会议。会 上虽有分歧意见, 但大多数赞成由托雷长子、 成吉思汗之孙蒙哥 继位的议案

6、,蒙哥遂立为汗,称宪宗。蒙哥死贵族在和林开会, 议立蒙哥八弟阿里不哥为汗。蒙哥四弟忽必烈正统兵围攻宋鄂 州,闻讯,急引兵北返至开平,也拉拢一些贵族,得到支持自行 称帝。双方因争夺汗位,爆发内战。拥立阿不里哥的贵族阿勒达 尔等战败被杀。“库列尔台”选汗制度被破坏了。自此以后,都 由忽必烈的子孙继位为帝。不过,大多是兄弟叔侄相继,期间还 发生过夺位的战争。清人关以前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同蒙古族的“库列尔 台”,有近似之处。皇太极死后,发生过由多尔衮,还是由皇太 极长子豪格继位的争议。 调解折衷的结果, 六岁的福林做了皇帝, 自顺治以后,清王朝才确立了立子的制度。父子相传的世袭制的确立。经历了一个充满复杂的矛盾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