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压配电网规划方法分析_第1页
中低压配电网规划方法分析_第2页
中低压配电网规划方法分析_第3页
中低压配电网规划方法分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低压配电网规划方法分析    黄健壮摘 要:本文从研究中低压配电网存在问题入手,围绕电缆线路、通道回数、环网设备选型、配电系统自动化、通信模式建设等层面针对项目方案编制思路进行了分析,并以某10kv配电网项目为实例,探讨了该项目的具体规划方法,以期为配电网运行效率与供电可靠性的提升提供参考价值。关键词:配电网规划;接线模式;配电自动化1  中低压配电网规划项目方案的编制思路分析1.1 中低压配电网存在问题城市化建设促使电力负荷与用电量持续攀升,由此催生过线路、设备过载、线路或设备老化等问题,对于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一定威胁。在配电

2、网规划时需预先做好电网台账数据的采集与整理工作,保障获取到电缆线路、配变设备的详细信息;通过针对采集到的线路与配变设备的电流、电压数据进行分析,用于判断电网中有无过载或重载问题、排查造成电压质量不合格的原因等,为配电网规划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信息;在此基础上,根据区域范围内的负荷增长情况与周围电网建设情况进行负荷预测,保障有效适应未来供电增长需求、减少资源浪费问题,提升配电网规划的预见性与实效性。1.2 项目方案编制思路1.2.1电缆线路接线模式配电网的常见接线模式包含辐射型、“n-1”型、双环网、多分段多联络与“n-1主备”接线模式等类型,在接线模式的选取与设计时需综合考量供电可靠性、技术经济性

3、、运维操作便捷性以及可拓展性等多重原则,保障实现配电网规划目标1。例如针对“n-1”型接线模式进行优化,运用分支断路器将原有“n-1”型接线模式调整为“2-1”接线模式,选取断路器安装在分支线路上构成环网结构,可与其他站实现互联,倘若分支线路出现故障,仅需将断路器断开进行检修,有效将停电范围缩小至1/4、避免大面积停电;倘若主干线出现故障,可利用分支线路实现负荷转供,保障供电可靠性。再如针对“n-1”主备接线模式进行优化,可通过添加分段联络开关将其调整为分段联络模式,即使在出现“n-2”故障时仍可保障正常供电,并且有效提高环网开关柜的利用效率,减少电力设施方面的成本投入,提升故障排查效率与转供

4、电操作的便捷度,具备较强的应用价值。1.2.2线路路径与通道回数基于安全高效原则进行配电线路路径的设计,注重考量区域整体布局、减少对公共道路的占用,尽量缩短线路路径与转角,减少电力传输过程中的电能损耗,并且防范短路等故障的发生。在通道回数的设计上,应考虑整体城市或区域范围内近5-10年的电气建设需求,避免短期内产生重复开挖问题。1.2.3线路截面与环网设备选型在线路截面类型的选取上,通常应保障主干线、次干线与分支线选取的截面类型较为统一,避免因截面类型过多而增加改造环节物资申购的复杂程度,或造成线路卡脖子问题。具体来说,可将电缆线路的主干线、次干线与分支线截面分别设为300、120和70;架空

5、线路的主干线、次干线与分支线则分别为240、120和70。在环网设备选型上,通常情况下需针对配电变压器、开关柜、低压设备等不同设备进行精细选型,以断路器柜为例,当前宜选取全绝缘sf6断路器柜,该设备具有全封闭性、尺寸小、维护量少等优势特征,可用于控制分支线路故障电流的开断,有效隔离故障、实现可靠供电。1.2.4自动化建设方案在配电系统自动化建设上,当前主要采用以下两种类型:其一是主站型自动化,具有设备体积小、易于改造等特点,依靠主站控制保障实现正确动作;其二是馈线自动化,可减少对主站的依赖性,自主隔离故障、恢复其他段的正常供电,并且将收集到的电气信号上传至主站,接受主站的远程遥控。以基于iec

6、61850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为例,利用iec61850信息模型可自动生成scl文件,用于统一数据结构定义、完成数据组织管理;在逻辑设备的设计上,以继电保护作为逻辑设备,以网络地址作为物理设备,并涵盖开关、断路器、电压电流表计等多个ln。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结构设计上,主要分为主站、子站与终端三个层级,其中配电主站通过主干通信系统与子站连接,配电子站通过分支通信系统与终端连接,配电终端由配变终端、开闭所终端、馈线终端及其他设备组成。在配电系统自动化的功能模块设计上,主要分为以下四个功能模块:其一是监视模块,依据状态量数值实现对配电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测;其二是控制模块,通过调节开关、变压器分接头控制

7、无功补偿、负荷平衡等;其三是保护模块,综合运用故障检测、故障点定位、故障隔离等方法保护系统正常供电;其四是管理模块,用于实现对电能供应、负荷变化的管理,提升故障排除效率、保障系统可靠运行。1.2.5通信建设方案在完成自动化建设的基础上,还需落实通信网络的配套建设。当前常用通信模式包含光纤、载波、无线三种类型,其中光纤通信具有通信传输速度快、质量高、造价成本高等特点,需基于一次线路实行成环建设,实现1供1备、全线光纤敷设,保障通信线路的可靠性。2  中低压配电网规划的具体方法探讨2.1 中低压配电网规划流程设计在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环节,首先应针对当前供电协调性进行综合评估,依据线路供

8、电能力选取挂接的配变设备,针对其负荷水平进行精确计算,在线路允许最大输送功率pl与挂接配变设备最大负荷pb的比值小于1时,即说明该配电网规划方案存在安全隐患,需设计解决方案。其次是寻求供电协调的解决方案,综合收集配电网周边线路的pl/pb值,用于进行供电能力裕度的判断,当供电能力裕度较大时,可采用负荷切改、调整分段开关等方法,实现负荷的再分配,并且重新计算比值,直至pl/pb值1为止。最后是完成用户接入方案的编制,基于就近原则进行用户周边线路比值的计算,判断供电能力裕度、确定具体接入方案,保障pl/pb值1。2.2 应用实例分析以某10kv中压配电网规划项目为例,该片区内共包含5回10kv线路

9、,由2回单环网电缆线路与3回两联络结构架空线路组成,计划将2台630kva配变设备接入现有线路中。其中a、b单环网线路的导线型号为yjv22-3×300,长期允许载流量为480a,最大负载率为50%,最大供电能力为4.16mva,年最大负载率分别为60.1%和35.6%;c、d、e两联络架空线路的导线型号为jklyj-240,长期允许载流量为480a,最大负载率为66.7%,最大供电能力为5.55mva,年最大负载率分别为46.2%、44.8%和38.5%。首先进行供电协调性评估,5回线路中仅a线路的pl/pb值1,可有效满足配变接入需求。3  结语鉴于中低压配电网在线路与设备基数等方面较主网更加复杂,因此在开展规划设计时需密切结合配电网运行特点进行线路选型、线路长度、截面类型、配变容量、自动化建设等要素的详细规划,以此提高项目投资估算的准确度,保障配变设备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整体配电网的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