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谈小学数学思维与兴趣的培养 张克忠摘 要:从小学低年级一直到高年级,一个大循环带下来,对学生的基本情况都了解于心。对他们的家庭情况,个人情况都掌握,哪有弱点,哪有难处,老师都要心中有数,对症下药。数学的好坏,关乎孩子的未来,学生在班里学习,接受我的教育,我的作用关乎他们的个人前程。我丝毫不敢麻痹大意。我把我全部的身心都交给了我的学生们。学生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的数学成绩不错。他们的人生之路更广阔更平坦。说到底,小学数学思维和兴趣的培养,离不开老师的有效引领,离不开老师的身心关怀,离不开老师的深入研究搜索。关键词:培养兴趣;打
2、牢基础;有效引导;思维形成正 文:人们都知道,数学是思维逻辑的训练,数学好的人,逻辑思维就强。逻辑性强的人做事就有条理,考虑问题就很严密。所以大部分科研人员、航天航空人员,工程设计人员等,凡是精密细致的东西,都得数学好的人去做。可见数学对思维逻辑训练的重要性。也可见学好数学多么重要。数学固然重要,可小学生并不知道数学对他们将来前途的影响。他们的理想往往被手机游戏打败,往往被动画片的精彩情节打败。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兴趣就至关重要了。笔者从教小学数学教学二十多年,对数学教学还是摸索了一些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数学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被调动
3、起来,数学成绩自然提高了。现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大家。第一、低年级学生先从兴趣抓起。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对什么都充满着好奇。对学习各种知识都有兴趣。但是如果太难,把他难住了,就会失去兴趣了。没有了兴趣动力,他们就不会去深入的学习了。不愿意学习就麻烦了。到了高年级数学难度加大,有的学生数学考不及格了,就是这个原因。所以从低年级抓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打牢基础,让学生在好奇的心理驱使下,把数学基础知识打牢。十以内加减法,乘法口诀都要背的滚瓜烂熟。高年级数学不好的同学连二年级的乘法口诀都不会背,数学成绩怎么会好?十以内加减法要在一年级时背熟用熟,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在以后的列竖式计算
4、中,计算速度很是重要。对考试应试是很有必要的。低年级的学生思维还是直观思维,背书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利用学生的这个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博闻强记始终是学生学习的法宝。那些不让学生记忆的老师,最后都会坑了学生。有些老师认为死记硬背没有效果,只要理解就行了。我始终不赞成这样的观点。脑子了不储存点东西,空空如也,拿什么去理解?根据什么来理解呢?学生记忆的法则定义那是经过多少人实践证明的真理。记住它学习才能事半功倍。这些知识点从一年级时就要抓好,抓严。到了高年级才不会看到数学题不知从哪下手。脑子里没有规则,何谈思维,怎样思维?没有熟练的记忆怎能提高运算速度。在考试中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最佳的水平。第二、
5、中年级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学生到了三年级是一道坎。三年级现象是业内公认的难题。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学习兴趣没有激发出来。到了高年级随着知识点的增多,难度加大。就更不愿意学习。并且低年级的知识大多是直观思维形式。而到三四年级开始接触抽象思维模式,一些图形、应用题、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很多都是抽象难懂的问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始显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重要起来。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习惯的培养应该加强。怎样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我是这样做的:1.在低年级兴趣培养的基础上,保持数学兴趣不减。2.从基础抓起,一开始不搞难题,给学生一些基础题,进行数学习惯的训练。把数学公式定义运用的熟练,三四年级时
6、期,数学四则混合运算,乘法的分配率,结合律,小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不是有难度,而是很繁琐。所以多进行运算题的训练,简便方法的训练,对学生大有裨益。训练学生细致耐心,安下心来学习,克服粗心大意,克服烦躁心理,让学生爱上数学,爱上学习。为此我准备了一些口算题卡让学生经常训练一下。我所带的班级数学成绩及格率达到100%,优秀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学生努力学习的结果,我只是起到引导作用。第三、高年级学生知识点要串联到了高年级,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点更多了,抽象思维题就更多了。五六年级的体积、表面积,认识几个面,正反比例,行程问题,植树问题,追击问题,水池进水出水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
7、需要抽象思维能力解决。图形体积表面积这些问题公式要记牢,要会灵活运用。求图形面积就要灵活运用那些图形公式定义性质等。像工程问题,工作效率问题,行程问题,这些也有公式,三者的数量关系要弄清,知道其中两项就能求出其中一项。工作总量就是工作时间乘以工作效率。这些高年级的问题,其实在中年级都已经接触。把这些知识点串联一起,形成一个知识链。从前一直推到后。解方程问题有些同学总是搞不明白,其实只要搞懂其中的数量关系就能轻松解决。我给学生举个例子,我说:5x+10=20,求x是多少。就是先知道5x是个加数。求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去另一个加数。20-10=5x,5x=10,到这一步就又变成求一个因数了。求一个因数等于积除以另一个因数。x=10÷5,x=2.这些公式定义从二年级到高年级都能贯穿。在小数、整数、百分数、分数等解方程计算中都可以使用这个定义。无外乎换成减数、被减数、除数、被除数等数量关系。但万变不离其中。基本方法,基本定义弄熟,基本没什么难题。从小学低年级一直到高年级,一个大循环带下来,对学生的基本情况都了解于心。对他们的家庭情况,个人情况都掌握,哪有弱点,哪有难处,老师都要心中有数,对症下药。数学的好坏,关乎孩子的未来,学生在班里学习,接受我的教育,我的作用关乎他们的个人前程。我丝毫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