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300期货套期保值有效性分析_第1页
沪深300期货套期保值有效性分析_第2页
沪深300期货套期保值有效性分析_第3页
沪深300期货套期保值有效性分析_第4页
沪深300期货套期保值有效性分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沪深300期货套期保值有效性分析    【摘要】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伴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长期存在,其中的非系统性风险投资者可以通过多样性的组合投资得到分散,但是对系统性风险的降低却只能通过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为了更好地防范系统性风险对证券市场造成的影响,2010年4月16日,我国诞生了第一只股指期货沪深300股指期货,这一金融工具的出现开启了我国证券的双边市场。本文利用2016年01月04日到2016年12月30日中沪深300和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收盘价,计算得到现货和期货两个市场的收益率,并且借助ols模型、b-var模型、tgarch模型

2、,根据这三种模型的分析结果,2016年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比率高于80%,其套期保值的绩效也大于83%,并且依据tgarch模型分析的绩效是最高的,为88.54%。因而,本文认为沪深300股指期货是种较为有效的金融衍生工具,可以协助投资者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关键词】沪深300股指期货 套期保值 tgarch模型一、导论(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之际,西方各国普遍面臨着石油危机,各国的经济活动受到了严重影响,股市的价格开始大幅波动,股市风险也日益显著。在这一背景下,为了满足迫切需要保持资产价值的投资者的诉求,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于1982年2月率先推出世界上第一份股票

3、指数期货合约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合约。在2010年4月16日,证监会推出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只股指期货沪深300股指期。沪深300的推行,可以有效地应对由于证券市场的不完善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较高的局面,为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价格下跌的情况下提供了盈利的可能性,同时也为众多投资者意图规避由于股票市场的不完善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本文从沪深300指数与沪深300股指期货的相关数据出发,首先计算沪深300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比率,其次计算其套期保值绩效,试图协助投资者在进行套期保值的时候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规避。(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keynes和hicks(1930)提出了

4、传统套期保值理论,其认为套期保值就是投资者以规避风险为目的从事的一系列金融活动,期货市场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投资者转移系统性风险。johnson和ederington借鉴了马可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提出了现代套期保值理论。他们认为投资者在交易中也仍会面对基差风险,所以它需要构造一个资产组合,包括期货资产和现货资产在内。ederington(1970)提出ols模型确定套期保值比率。engle和granger在arch模型(1987)的基础上提出协整思想,为非平稳时间序列的提供建模方式?譹?訛。2.国内研究现状。学者们对我国套期保值的研究层出不穷。2012年,熊雷在沪深300股指期货最优套

5、期套期保值的实证研究中指出,期货市场的确可以协助投资者规避现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当投资者期望风险收益最大化的时候可以用ecm模型或者ecm-garch模型。李由鑫(2012)在分析期货和现货两市场数据之后,认为var-garch模型在各种模型中的套期保值效率最高。丁敬转(2011)在分析了ols模型,b-var模型,ecm模型,garch模型和ecm-garch五种模型之后,发现ecm-garch模型套期保值效果最佳,高达95.42%。梁权熙(2011)以白糖期货为例,采用ols模型、b-var模型和ecm模型,从组合投资方差最小化分析,得到期货市场的确发挥转移系统性风险的作用,并且认为ecm

6、模型效果最佳。(三)研究思路本文基于股指期货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套期保值的基础,结合2016年沪深300和沪深300股指期货的相关数据,并且借助ols模型、b-var模型和tgarch三种模型,得出沪深300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比率和绩效,最后并对所得出的套期保值比率和绩效稍作分析和评价。所以本文研究总共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是对套期保值进行阐述。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首先对本文所选用的三种模型和样本数据的选择进行简要介绍,并且利用三种模型对沪深300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得出2016年的套期保值比率。第四部分是对第三部

7、分中所得出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有效性进行相关分析,并分析本文所存在的不足性。二、套期保值所谓套期保值,就是对冲期货和现货两个市场的风险水平,中和其盈亏程度,争取最终达到总盈亏为0的状态,从而有效地规避了市场系统性风险?譺?訛。基差,简言之就是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之间的差额。用公式表示就是:基差=现货价格-期货价格理论而言,随着期货交割月份的临近,期货的价格应该与现货价格趋于一致,这就是期货市场可以用来对现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的理论依据。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使得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并不能完全等同,这时候就会出现基差0的情况。这种基差的不确定性就会给投资者带来相应的风险。这种风险其实就是基差

8、风险。基差风险可以直接影响了投资者套期保值的最终效果。对于买入套期保值者而言,他们希望的是用期货市场的盈利来弥补现货市场可能遇到的损失,所以基差的走弱,对于他们是喜闻乐见的。基差走弱代表期货市场的价格上涨幅度大于现场市场价格上涨幅度,或者是期货市场价格下跌幅度小于现货市场价格下跌幅度,无论哪种情形下,买入套期保值者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盈亏状况总是盈利幅度大于亏损额度。相反,如果基差走强,代表期货市场上的价格增幅小于现货市场的增幅,亦或是期货市场价格的跌幅大于现货市场。这时候的买入套期保值者就会面临亏损额度大于其盈利水平,造成两个市场相抵后仍有亏损的局面。 对于卖出套期保值者而言,其盈亏分析与买

9、入套期保值者相反。在基差走弱的时候,他们的盈利能力小于其亏损状态,在其结束套期保值行为后仍会遭受损失。如果基差持续走强,他们的盈利在抵补了亏损之后仍有剩余,在结束套期保值之后呈现的是盈利状态。套期保值绩效的基本思路是将经过套期保值后的组合收益的方差与未经过套期保值的现货收益方差进行对比,分析其降低程度,其降低的幅度越大,证明其套期保值绩效越高?譻?訛。我们将未经过套期保值的现货组合对数收益率记为rs,其方差记为var(rs)。我们将由期货和现货组合起来进行套期保值的组合记为ht,ht=rs+ft,是套期保值比率。所以经过套期保值的产品组合ht的方差可以记为var(ht),var(ht)=var

10、(rs)+2var(ft)+2cov(rs,ft),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到,套期保值绩效。四、结论本文利用ols模型,b-var模型,tgarch模型,分別研究2016年间沪深300股指期货对沪深300指数的套期保值效果,最终得到以下结论:套期保值比率和套期保值绩效从小到大为b-var模型、ols模型和tgarch模型。因此,从套期保值比率方面讲,所有这三种模型计算出来的值都在80%之上,继而我们可以认为期货和现货的收益的相关性较高,投资者在投资时面临的基差风险可以被认为是比较低的。单独来看,在这三种模型的估计的套期保值比率中,b-var模型估计的值最低,而tgarch模型估算出的最高。从套期保值

11、绩效方面而言,该数值越接近1,我们可以认为其套期保值的有效性越强,如果套期保值绩效为1,那就是完全的套期保值。从上述3个模型的套期保值绩效而言,其套期保值的绩效都大于80%,这表明投资者在进行套保之后,可以规避现货市场上80%以上的风险,这也证明了期货套期保值的功能。根据2016年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数据,tgarch模型的套期保值绩效最高,为88.54%。但是本文研究也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首先由于本文所选取的样本容量可能并不充分,由此计算的结果或许会与实际数值有偏差;其次是期货套期保值行为需要较为充裕的资金。在实际的金融活动中,投资者会因为资金的集资成本、市场的流动性和其他机会成本而对套期保

12、值策略有所改变,这样的改变就会对套期保值效果产生影响,这一点是本文所没有考虑到的因素。注释?譹?訛参见fractional cointegration and futures hedgingj.the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1999(19):457-474 by lien,d.and tse.y.k.?譺?訛来源于the theory of hedging and speculation in commodity futures by leland l.johnson.?譻?訛来自于陈茜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比率(2013).?譼?訛来源于金融计量学张宗新(中国金融出

13、版社).?譽?訛来源于金融计量学张宗新(中国金融出版社).?譾?訛来源于金融计量学张宗新(中国金融出版社)第214页.?譿?訛来源于我国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有效性实证研究梁权熙.参考文献1lien,d.and tse.y.k. fractional cointegration and futures hedgingj.the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1999(19): 457-474.2johnson l.the theory of hedging and speculation in commodity futures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60 27(3):139-151.3张亮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