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曙光(育才)中学高二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亳州市曙光(育才)中学高二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徽省亳州市曙光(育才)中学高二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在一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如下反应: a(g)+2b(g) 2c(g),反应达到平衡时,若混合气体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 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的转化率为:(    ) a40%           b50%        

2、0;  c60%           d70%参考答案:a略2. 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3、;              a碘升华                           b溴蒸汽被木炭吸附          

4、           chaci溶化                         dhci气体溶于水参考答案:d3. 第iia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a原子半径      

5、60;   b电子层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参考答案:d略4. 在k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2al3+3so42+3ba2+ 6oh- 3baso4 +2 al(oh)3 bal3+2so42+2ba2+ 3oh- 2baso4 + al(oh)3cal3+ + 3alo2-+ 6h2o 4al(oh)3d

6、4al3+7so42+7ba2+ 14oh- 7baso4 + 2alo2-+ 4h2o+2al(oh)3参考答案:ad5. 下列说法比较合理的是()a果汁喝起来味美香甜,痛快解渴,因为它的营养成分要比水果含量高b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主要是根据食物的口感和味觉来识别的c经常从事长跑训练的运动员,应多吃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因为这样有利于血红蛋白的合成,维持正常的血红蛋白水平,预防缺铁性贫血d早晨起床后没有胃口,食欲不振,因此早餐可以少吃一些或不吃参考答案:c略6. 允许用一种试剂鉴别溴苯、苯和乙酸,最好选用a.naoh溶液      &#

7、160; b.agno3     c.蒸馏水        d.乙醇参考答案:c7. 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a 对硝基甲苯的结构简式:   b. ch4 分子的球棍模型:c. 醛基的电子式:               d. 葡萄糖的最简式(实验式):ch2

8、o参考答案:d8. 已知25时,agcl 的溶度积ksp=1.8×10-1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饱和agcl 水溶液中加入盐酸,ksp值变大b.agno3 溶液与nacl 溶液混合后的溶液中,一定有c(ag+)=c( cl )c.温度一定时,当溶液中c(ag+)×c( cl )=ksp,此溶液为氯化银的饱和溶液d 将固体agcl 加入到较浓的ki 溶液中,部分agcl会转化为agi ,所以 agcl的溶解度小于agi参考答案:c略9. 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a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b由c(石墨)c(金刚石)h=+119kj?mol1可知

9、,石墨比金刚石稳定c在稀溶液中:h+ohh2oh=57.3kj?mol1,若将含1molch3cooh的醋酸溶液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kjd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h=+285.8 kj?mol1参考答案:b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硫蒸气变化为硫固体为放热过程;b、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c、ch3cooh为弱酸,电离时吸热;d、2g氢气燃烧放热285.8kj,4g氢气燃烧放热应更多解答:解:a、硫蒸气变化为硫固体为放热过程

10、,则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在氧气中分别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硫蒸气多,故a错误;b、石墨比金刚石能量低,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故b正确;c、醋酸为弱电解质,电离吸热,所以将含1 mol ch3cooh的稀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故c错误;d、2g氢气燃烧放热285.8kj,4g氢气燃烧放热应为2×285.8kj=571.6kj,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焓变与反应条件的关系、中和热、能量越低越稳定、热化学方程式中焓变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10.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5.5

11、g kcl固体b在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量取20. 00 ml待测naoh溶液用20ml量筒c将干燥的ph试纸浸入某溶液一会儿后取出,与标准比色卡比较以测定该溶液的ph d配制0.1 mol·l1的硫酸溶液时,将量取的浓硫酸放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释参考答案:a略11. 为了减少大气污染,许多城市推广清洁燃料,目前使用的清洁燃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压缩天然气,另一类是液化石油气,这两类燃料的主要成分是        a碳水化合物     b碳氢化合物   

12、  c氢气         d醇类参考答案:b略12. 某物质的分子式为cxhyoz,取该物质ag在足量的o2中充分燃烧后,将产物全部通入过量的na2o2中,若na2o2固体的质量增加了bg,并且ab,则x、y、z必须满足的关系是axz              bx=y=z        

13、0; cx=z             dxz参考答案:a略13. 下列物质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   (  )         a、nacl          b、mgcl2        &

14、#160; c、h2o2          d、naoh参考答案:d略14. 已知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晶体,其晶胞如图所示,则下面表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正确的是a、zxy3       b、zx2y6        c、zx4y8        d、zx8y12  参考答案:d略15.

15、 1,2,3一三苯基环丙烷的3个苯基可以分布在环丙烷环平面的上下,因此有如下2个异构体。是苯基,环用键线表示。c、h原子都未画出据此,可判断1,2,3,4,5一五氯环戊烷(假定五个碳原子也处于同一平面上)的异构体数是a4         b5         c 6         d 7参考答案:a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

16、,共10分)16. (8分)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各取了的一元酸(他们所取的酸可能是不同的),分别向其中滴加的一元碱(他们所用的碱也可能是不同的),在滴加过程中不断测定混合液的ph,下表是测得的部分数据。 测定溶液的ph   加入碱溶液的体积甲乙丙丁19.98 4.37.74.320.007.07.08.75.320.029.7  10.0请回答下列问题:(1)向酸溶液中滴加碱溶液时,盛装碱溶液所用的仪器是_。(2)滴定操作图示正确的是_    _(填编号)。(3)四位同学所选用的酸溶液ph最大

17、的是_(在甲、乙、丙、丁中选填)。(4)请计算甲同学在滴入碱溶液时,溶液的ph约为_(保留一位小数,可用对数形式表示)。(5)若以上酸碱用于中和滴定,试给出选用指示剂的建议(填在表格中) 甲丙建议选用的指示剂  参考答案:(1)碱式滴定管(1分) (2)b(1分)(3)丙(2分)(4)4.3(或5-lg5)(2分)(5) 甲丙建议选用的指示剂甲基橙或甲基红或酚酞酚酞(2分)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物质和条件已略去)。a、b、d是无色气体,g是红棕色气体,c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1

18、)d的化学式为    。          (2)a的电子式为    。(3)写出e与g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写出f与铝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1)no(1分)(2)(1分)(3)3no2+h2o=2h+2no+no(2分)18. 在1.0 l密闭容器中放入0.10 mola(g),在一定温度进行如下反应应:a(g)b(g)c(g)   h =+85.1kj·mol1反应

19、时间(t)与容器内气体总压强(p)的数据见下表:时间t/h0124816202530总压强p/100kpa4.915.586.327.318.549.509.529.539.53回答下列问题:(1)欲提高a的平衡转化率,应采取的措施为                             。(2)由总压强p和起始压强

20、p0计算反应物a的转化率(a)的表达式为          。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_     ,列式并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k                   。(3)由总压强p和起始压强p0表示反应体系的总物质的量n总和反应物a的物质的量n(a),n总=     

21、60;   mol,n(a)=       mol。下表为反应物a浓度与反应时间的数据,计算a=                。  反应时间t/h04816c(a)/(mol·l-1)0.10a0.0260.0065分析该反应中反应反应物的浓度c(a)变化与时间间隔(t)的规律,得出的结论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