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山水田园诗四首1330_第1页
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山水田园诗四首1330_第2页
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山水田园诗四首1330_第3页
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山水田园诗四首1330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山水田园诗四首测试题2019.91, 阅读柳宗元的钴鉧潭西小丘记,完成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 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 “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 “止四百。 ”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

2、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鄂、杜,则贵游之土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1对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殆不可数 ( 几乎 )B余怜而售之 ( 卖)C以效兹丘之下 ( 呈现 )D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 ( 满)2比较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兹丘之胜 , 致之沣、镐、鄂、杜,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B 唐氏之弃地,货

3、而不售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C是其果有遭乎!其可怪也欤!D 若牛马之饮于溪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下列各项对文章和作者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把一个普通的小丘,描绘得异常生动。“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 若熊罴之登于山”,那些无知的奇石,一经作者这样地勾画,仿佛各自都具有了血肉灵魂。B柳宗元借 “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即小丘被弃, 曲折地表现了自己受到排斥打击、久贬不迁的悲愤。他对小丘之美的被发现表示欣慰,寄寓了他的难言之隐, 正如清人何焯所说: “兹丘犹有遭, 逐客所以羡而贺也,言表殊不自得耳。 ”(义门读书记)C这篇优美的散文,语言形象生动,比喻新颖贴切,将景物的状貌神

4、韵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D柳宗元,字子厚。他的散文与韩愈齐名, 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并称为 “唐宋八大家 ”。因为曾在河东、 柳州任职,所以人称 “柳河东”或“柳柳州 ”。2,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题。子曰: “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子贡曰: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夏说: “小人之过也必文。 ”陈司败问: “昭公知礼乎? “孔子曰: “知礼。 ”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 “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巫马期以告。子曰: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子曰: “君子耻其言而

5、过其行。 ”( 1)翻译下列句子: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答:。君而知礼,孰不知礼?答:。(2) 对于人之 “过”,孔子发表了哪些观点?请分条简要说明 .答: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赵绰字士倬,河东人也。性质直刚毅。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稍以明干见知,为内史中士。隋文帝为丞相,知其清正,引为录事参军。文帝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每有奏谳,正色侃然,渐见礼重。上以盗贼不禁,将重其法,绰进谏曰:“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上欣然纳之,因谓曰:“若更有闻见,宜数言之。 ”迁大理少卿。刑部侍郎辛亶尝衣绯裈,俗云利官,上以为厌蛊,将斩之,绰曰: “据法不当死

6、,臣不敢奉诏。”上怒甚,谓曰: “卿异辛亶而不自惜也? ”命左仆射高颎将绰斩之。绰曰: “陛下宁可杀臣,不可杀辛亶。 ”至朝堂, 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 “竟如何? ”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 ”上拂衣入,良久乃释之。明日,谢绰,劳勉之,赐物三百段。时上禁行恶钱,有二人在市以恶钱易好者,武候执以闻,上悉令斩之。绰谏曰: “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 ”上曰: “不关卿事。 ” 绰曰:“陛下不以臣愚暗, 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 ”上曰:“撼大木不动者,当退。 ”对曰: “臣望感天心,何论动木! ”上复曰: “啜羹者,热则置之。天子之威,欲相挫邪? ”绰拜而益前,呵之不肯退。上遂入。

7、书侍御史柳彧复上奏切谏,上乃止。上以绰有诚直之心,每引入阁中,或遇上与皇后同榻,即呼绰坐,评论得失。 注 裈( kn):裤子。厌蛊:一种用咒符来害人的巫术。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擢:提拔B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坐:通 “座”,座位C知其清正,引为录事参军引:荐举D啜羹者,热则置之置:搁置,放下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是()A知其清正,引为录事参军其信然邪?其梦邪?祭十二郎文B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固疑余之不乐也超然台记C正色侃然,渐见礼重赏不酬劳,以老见疏毛颖传D绰拜而益前,呵之不肯退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柳子厚墓志铭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

8、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赵绰初任法官时,就因政绩出色,正气凛然,受到了隋文帝的礼遇尊重;任大理少卿后,更因诚实正直被隋文帝赏识,受到了可以不拘宫廷礼仪的恩遇。B 隋文帝因偷盗抢掠难以禁止,想要改变刑法,加重处罚,但赵绰主张法令不可失去,隋文帝欣然接受,并称赞他比自己更有见识,要他以后多多进言。C 赵绰极力维护法律的公正,在隋文帝执意要杀一个没犯大罪的官员时,他强行劝谏,几乎招杀身之祸,但即使临刑之际,他仍坚持己见,不惜一死。D 隋文帝处置案件往往任由己意,并屡被赵绰的力谏激怒。隋文帝呵斥他,威胁他,甚至于要处死他,但最终都还是认可了赵绰的意见。 4,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9、哀公问曰: “何为则民服? ”孔子对曰: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孟子曰: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对曰: “然。”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译: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译:( 2)根据以上两段内容,简要谈谈孔孟二人认为国君应如何施政。答:5, 阅读下列一则语段,回答问题。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 “愿车马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

10、曰: “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 “愿闻子之志。”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 伐:夸耀施:宣扬 . 翻译句子:( 1)盍各言尔志。_(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_ . 这段文字反映了什么思想?请结合原文简述。答:_6, 阅读的文言文,完成答司马谏议书【注】王安石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11、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注】司马谏议:即司马光(字君实),当时任右谏议大夫,曾写信

12、指责作者的变法举措。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冀君实或见恕也冀:希望B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恤:体恤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特:只是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区区:愚笨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故今具道所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 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夫夷以近,则游者众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必得以约契以报太子翻译下列句子(1)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2)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文中的第段针对司马光斥,作者先是指出的历史事实来表明7, 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的观点进行驳,接着引用盘庚东迁。蜗角之争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

13、,君知之乎? ”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君曰: “噫!其虚言与? ”曰: “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 ”君曰: “无穷。 ”曰: “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 ”君曰: “然。 ”曰: “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 ”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节选自庄子·杂篇·则阳)【注】戴晋人:魏国的贤人。通达:人迹所及之地。梁:指魏国都城大梁。在庄子看来, 蜗角之争争的是什么?从这则寓言我们可得到什么启发?答:8, 阅读

14、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1) 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2) “总为浮云能蔽日 ”-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9,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篷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独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 作者在蜀,曾一度任南郑(今陕西汉中)军职,不久改调成都参议官,投闲置散,抱负难展,失意之

15、极,因咏啼鹃以抒怀抱。1.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2. 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就其中一点作简要分析。答:_1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 “听筝 ”,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 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答:( 2)有人说颈联中 “独”与“空”勘称诗人炼字的典范, 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答:测试题答案1, 1. B(售:买)2.C(C其 都是语气副词, 译为 “的确、实在、确实 ”A

16、凭借 / 用B 表转折/ 表修饰 D取独 / 代词 这)3.D(柳宗元没有在河东任职,因为他是河东人,所以称他为“柳河东 ”)文言文参考译文:寻到西山以后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探行二百步,又探得了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流急水深处筑有垒土阻水,开缺张网的鱼梁。梁上有个小土丘,丘上生长着竹子树木,丘石或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破土而起,竞相形成奇奇怪怪形状的,几乎数都数不清;有的倾侧堆垒而趋下,就像牛马在溪边饮水;有的又猛然前突,似乎较量着争向上行,就像熊罴在山上攀登。这小丘小得不足一亩,似乎可以装进袖子里去一般。我向小丘的主人打听情况,他回答说:“这是唐姓某家废弃的土地, 标价出售却卖不出去。

17、” 我又问地价多少,答道: “仅仅四百两银子。 ”我同情小丘的不遇而买下了它。当时,李深源、元克己与我同游,都十分高兴,以为是意想不到的收获。于是就又取来了一应用具,铲除败草,砍掉杂树,燃起了熊熊大火焚烧去一切荒秽。(顿时),佳好的树木似乎挺立起来,秀美的竹林也因而浮露,奇峭的山石更分外显突。由竹木山石间望出去,只见远山高峙,云气飘浮,溪水流淙,鸟兽在自由自在地游玩;万物都和乐怡畅地运技献能,而呈现在这小丘之下。铺席展枕躺在丘上,山水清凉明爽的景状来与双目相亲,瀯瀯的流水之声又传入耳际,悠远空阔的天空与精神相通。深沉至静的大道与心灵相合。我不满十天中却得到了二处胜景,即使是古时喜嗜风景的人,也

18、未必能有此幸运啊!唉,凭着这小丘的美景,如果放到长安附近沣、镐、鄂、杜等地,那末爱好游乐的贵族人士竞相争购的,将逐日增价一千两,也愈来愈不能购得。现在弃置在这永州,农人渔夫相经过而看不起它,求价仅四百两,却多年卖不出去,而我与深源、克己偏偏喜爱并获得了它。这难道是确实有所谓遭际遇合吗?我将得丘经过书写在石上, 用来庆贺与小丘的遇合。2, (1)我还没见过看到自身的错误而能发自内心自我责备的人。如果鲁君算是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2) 人都会犯错;一般人大都见过而不能自责,而君子能见过就改;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却千方百计地加以掩饰;言过其实是可耻的。3, B(坐:犯法) C(A他;表选择

19、的连词, “是 还是 ”B 他;取独 C 被 D 下拜;授予 )B(“法令不可失去 ”不对,“并称赞他比自己更有见识”不合原意, “若更有闻见 ”应为 “如果再见到什么情况及听到什么说法 ”即“若再有所见所闻”之意)4, (1)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或者译为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位于正直无私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百姓归附于仁政,如同水的流向下游,百兽的奔向旷野一样。”( 2)孔子和孟子都希望统治者能够施行仁政。孔子认为统治者要善于要选拔正直之人,孟子的主张是要统治者得民心。(意思对即可)5, .(1) 为什么不说说你们个人的愿望

20、呢?(重点:盍尔志)( 2)使老人能享受安乐,使朋友能够互相信任,使孩子们得到关怀养护。(重点:安信怀). “仁”的思想结合文章具体阐述 “仁”的内涵:克己复礼或自我修养; 爱人或关怀他人。 6, 答案: D 衷心答案: D(来,表目的。 A项表原因,表凭借; B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用在定语后置句, “的”;C项表转折 “却”,表承接 “那么”)( 1)所以现在向您详细说明推行新法的原因,希望也许能得到您的谅解。(2)至于有很多怨恨和诽谤,那我本来早就料到会这样的。答案:变法使天下怨谤,变法招致士大夫怨谤的原因,自己要坚持变法的决心。(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安石启:昨天承蒙您来信

21、指教。 我认为,我和您往来相好的时间很长了,但商讨政事却常常合不来, 这是因为我们所采取的政治主张不同的缘故。如果硬要辨解,恐怕最后也未必能听得进去,所以过去只是简单地给您回封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辨白。但又再三想到您很看重我,在书信往来中,我不应草率,所以现在向您详细说明推行新法的原因,希望也许能得到您的谅解。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尤其在于名和实的关系问题。名实弄明白了,天下的道理也就清楚了。 现在您来信指教,认为我越权惹事搜刮钱财拒绝批评,因此遭到天下人的怨恨和诽谤。我却认为受皇上的委托,研究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加以商讨修订,然后交给专职的官吏去执行,不能叫作越权;推行先王实行过的政事,兴利除弊

22、,不能叫作惹事;为国家理财,不能叫作搜刮钱财; 驳斥邪说,责问坏人,不能叫作拒绝批评。至于有很多怨恨和诽谤,那我本来早就料到会这样的。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已经不是一天了,士大夫大多数以不忧虑国家大事随波逐流讨好众人为上。皇帝要想改变这种状况,而我不考虑反对派的多少,要出力帮助皇帝对抗这些人,那么大家怎么能不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老百姓都怨恨,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而已。盘庚并不因为有人埋怨就改变自己的计划。 这因为他是考虑了是否合理才行动的,认为做得对因而就没有什么可后悔的。如果您责备我任职很久而没有能帮助皇帝大有作为,以造福于人民。那么,我承认自己的罪过;如果说现在应当什么事情都不做,墨守成规而已,那我就不敢领教了。没有机会见面,我不胜衷心仰慕之至。7,蝇头小(微)利。在大千世界中,我们都是很渺小的,不必为蝇头小利争战,应珍惜生命。评分要点:第一个答案得4分;启发占 4分,如有其他合理的见解也可以参考译文戴晋人对魏惠王说: “有一种叫作蜗牛的东西,君王知道吗?”魏惠王说: “知道。 ”戴晋人说: “有在蜗牛的左触角上建立国家的,名字叫作触氏;有在蜗牛的右触角上建立国家的,名字叫作蛮氏。两国经常因为争夺土地而掀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