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门诊楼建筑的交通组织研究_第1页
高层门诊楼建筑的交通组织研究_第2页
高层门诊楼建筑的交通组织研究_第3页
高层门诊楼建筑的交通组织研究_第4页
高层门诊楼建筑的交通组织研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层门诊楼建筑的交通组织研究    【摘要】该文章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的门诊医技楼设计布局为例,对高层门诊建筑的交通组织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相关探讨研究,详细分析了该医院院区交通情况、场地布局、总平面设计以及新建门诊楼内部交通设计等相关内容,希望为以后相关设计师设计该类型的建筑提供粗浅的借鉴和参考。【关键词】高层门诊建筑;内部交通;交通组织;流线设计1、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带动了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高层建筑的规模和数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同时大中型医院的规模也都在逐渐的扩大,但是由于原有院区场地的限制,很多医院新建项目均要根据场地

2、情况向高层建筑发展,即使医院中的门诊楼也不例外。对于高层医疗建筑而言,设计好医疗流线和建筑内部交通的关系,实现高层医疗建筑内部交通的高效运行,是我们所有医疗建筑设计师的职责所在。2、高效的交通组织可改善病人就医感受,提高医护效率在高层医疗建筑的设计中,组织好高层建筑内部、外部的水平、垂直交通是设计任务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设计的交通系统在实际运行中便利与否是医院“以人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最直接体现,也直接决定医院的医疗效率。门诊就诊人员在医院内一般需进行咨询、挂号、等候、就诊、缴费、检查、化验、复诊等多个流程。按目前常规大型医院布局:门诊、医技、住院分开设置,门诊就诊人员需要在门诊楼咨询、挂号、等

3、候、就诊,在医技楼缴费、检查、化验、等候取得检查结果后再回门诊楼复诊,加之医院标识系统错综复杂,需要多处打听寻找相应就诊、检查位置,就诊人员需要楼栋之间、楼层之间往返多次,加上医护人员往返,洁物,污物流线交织,就出现了目前医院门诊人流拥挤混乱的情况。综合上述因素,只有通过将就诊区域更明确、就诊流线更简化、检查位置更便捷、导视系统更优化等多方面的设计,才可以改善目前门诊人流拥挤、混乱的情况,改善病人就医感受,提高医护效率。3、湘雅三医院门诊医技楼设计实践3.1工程所在场地及交通组织情况3.1.1地理位置及场地现状本项目场地位于长沙市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院区东南角,湘雅三医院西边毗邻中南大学湘雅医学

4、院,东至岳华路,南至桐梓坡路,北至银双路。现状基本为空地,交通较方便,地理位置较优越。3.1.2院区道路系统及交通情况场地利用院区内部现有道路形成周边环路,同时可向后区延伸至医技区、住院区。使全院交通形成南北贯通的几条并行通道,院区地面及病房楼地下室设置大量停车位,满足医院停车位要求。3.2院区功能分区门诊医技楼位于医院的医疗区东南侧,通过空中连廊可与西侧的危急重症中心,北侧的医技区有便捷的联系,可充分协同整个院区共享医疗功能,符合整个院区一心和三区相结合的规划结构。3.3建筑方案功能布局3.3.1门诊医技楼方案本项目设计充分考虑门诊功能的需求,将门诊及与门诊功能最为密切的医技功能整合在一栋建

5、筑内,并考虑新建门诊医技楼与已有的北侧健康管理中心、西侧老门急诊楼的联系,利用空中平台与这两栋既有建筑连通。确保院区形成高度可达的通行系统。后续建设规划将西侧老门急诊楼改造成急诊危重症中心,与北侧医技楼、肾病中心、放療中心共同组成整个医院的医技区。3.3.2建筑内部水平交通组织(1)入口分布及流线组织情况本项目结合院区内部道路及地下室设计实现完备的人车分流设计、车辆落客组织和前后院区交通解决方案。前院区单向循环,打通院内拥堵,避免进出车流交叉;在本项目西侧设置了车辆临时落客区,利用地下室出入口车道进行下地库车辆和出院区车辆的分流。方便车辆快捷落客、出入院区。入口分布及流线组织如下图1所示。(2

6、)步行系统人流主要沿南侧桐梓坡路广场进入门诊大厅,由地铁6号线(湘雅三医院站)可直达院区西侧广场。通过预留接口,可在将来将地下室与地铁站平层对接,方便行人直接可达。步行系统图2所示。(3)院区内部联通系统通过新建联通平台联系老门急诊楼与健康管理中心,将前院区建筑完全紧密结合在一起,并能顺利通往中部医技区,形成系统、便捷、高效的医疗运作综合路径,院内联通连廊如下图3所示。(4)门诊标准层流线系统门诊医技楼布局采用矩形构型。楼内设置多个核心垂直交通、通过两条横向的医疗街分成南侧、中部、北侧三个标准诊室、医技单元,形成门诊模块、公共交通模块、医技模块构成的基本格局。病人从西侧自动扶梯、电梯经过医疗街

7、可达各门诊模块、医技模块;医护人员可从东南角医护电梯通过医护走廊到达各门诊模块、医技模块;污物从东北角污物电梯送走,洁物电梯与医护电梯共用。门诊标准层流线如下图4所示。3.3.3建筑内部垂直交通组织(1)竖向交通设施因本项目场地狭小,单层面积只有约3600平方米,导致门诊功能楼层已达10层。垂直层次上低区以大型设备、常用医技科室为主,中区以门诊诊区为主,高区为门诊手术及留观区,按脏器进行科室布置,缩短病人就诊流线并将对应医技科室临近布置。通过计算,在高达10层门诊功能的高层建筑中,仅通过垂直电梯无法满足楼层间人流运送要求(后述“垂直电梯与自动扶梯运送能力计算说明”)。为满足楼层间人流运送要求,

8、本项目主楼共设置了两组自动扶梯及四个交通核。门诊楼层间大部分人流运送通过扶梯解决。四个交通核平均分布于建筑四个端部,其中西侧两个交通核共设六台病床梯,为门诊提供无障碍垂直交通。东北侧交通核配置有一台污梯,东南侧交通核配置有两台医梯兼洁物电梯;每个交通核均设置一部疏散楼梯。电梯、扶梯系统示意图如图5所示。(2)关于垂直电梯与自动扶梯运送能力计算说明1)常规每台自动扶梯理论运送能力c的计算式如下:c=3600×k×v/0.4式中:c理论运送能力,人/h;k系数;v额定速度,m/s。系数k与自动扶梯的梯级宽度相关,国内自动扶梯的规格按照梯级宽度一般有600mm、800mm、100

9、0mm三种规格,相对应地k取值为1、1.5、2。k的含义就是在600mm梯级理论上可以站立1人,800mm梯级上可以站立1.5人,1000mm梯级上可以站立2人。自动扶梯额定速度一般有0.5m/s、0.65m/s、0.75m/s 三种。一台梯级宽800mm,速度0.5m/s的常规扶梯的运送能力为6750人/h。2)电梯运送能力计算如下:按照每台1.6t/21人病床电梯考虑,速度1.0m/s,层层停靠,每层停靠时间15s(停靠、开门、关门、再启动的总时间),提升高度50m,1-12层往返时间为(50+15x12)x2=460s,运送人数42人,单台电梯运送能力为3600/460x42328人/小

10、时/台,按照设置六台电梯的总量,则总运送能力为328x6=1968人/小时。1)本项目为门诊医技楼存在如下几点特殊性:a.本项目为门急诊医技楼,就诊人员在建筑中需进行包括挂号、等候、就诊、缴费、检查、化验、复诊等多个流程。人员在不同楼层往返次数将达到3次(挂号就诊、取药、离开)至5次(挂号就诊、检查、复查、取药、离开),本项目按平均每人来回乘坐4次自动扶梯计算。故本项目高峰期每小时使用扶梯人数为:【5000(门诊就诊人数)+5000(陪护人数)+2500(医护人数)】×2(按4次往返计算)×0.6÷2(60%以上就诊发生在上午的2个小时内)=7500人;b.因医院

11、环境的特殊性,本项目扶梯梯级宽度为800mm,相应公式中“k值”取值采用1.0(800mm梯级上站1人更符合医院使用环境)。c.因医院使用人群部分存在行动不便的特殊情况,且使用人群存在有与周边人群保持一定距离等特殊心理要求,扶梯运送效率低于常规自动扶梯;本次计算按常规自动扶梯运送能力的百分之八十五计算(公式中增加扶梯运送效率系数a=0.85)。根据以上三点特殊性,本项目一台自动扶梯运送能力计算如下:c=3600×k×v/0.4×a(扶梯运送效率系数)=3600×1.0×0.5/0.4×0.85=3825人/h/台。高峰期每小时使用扶梯人数为7500人。本项目按一组扶梯设置运送能力为3825人/h/台无法满足要求,按只设置六台病人电梯不设置扶梯运送能力为1968人/h,更不满足要求。固本项目采用设置两组自动扶梯与电梯组合的形式,以满足门诊人流垂直运送的使用要求。结语:设计高层门诊楼建筑交通组织工作,建筑设计师的设计重点是要完善项目的水平和垂直的交通系统,使其不仅可以实现医疗实际中的交通顺畅通行,还可以改善就医感受、提高医护效率。这种情况就需要建筑设计师对施工项目以及各医疗区域特点的深入了解,并结合实际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