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例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变化分析_第1页
126例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变化分析_第2页
126例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变化分析_第3页
126例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变化分析_第4页
126例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变化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26例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变化分析    刘存毅+赵文辉【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心电图异常的表现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经ct证实的126例acvd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心电图表现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26例acvd患者心电图异常率65.1%(82/126),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异常率(90.0%)较脑出血(70.6%)和脑梗塞患者(64.6%)高;心电图异常者中,1种心电图异常者37例(45.1%),2种及以上者45例(54.9%);心电图异常者死亡率(13.4%)较心电图正常者(2.3%)高;2种及以

2、上心电图异常者死亡率(22.2%)较1种心电图异常者(2.7%)高。结论:acvd患者心电图异常率较高且形式多样,可作为病情预后的参考。【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异常;预后急性脑血管病(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acvd)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病死率高1;由于大脑受损引起儿茶酚胺的大量分泌,通过神经体液等机制影响心肌功能,出现心电图的改变2。2013年1月-2014年3月我科收治126例acvd患者,对上述患者入院时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acvd患者心电图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126例患者中男66例,女60例,年龄4

3、393岁,平均64.3岁。脑梗塞99例,脑出血1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均于入院时或入院24小时内经过颅脑ct明确诊断。采用日本光电1250p心电图仪,在入院2小时内行常规同步12导联描记。结果12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心电图异常82例,异常率65.1%;异常表现包括:st段改变、st-t改变、t波变化、u波异常、q-t间期延长、左室肥厚、左室高电压、窦性心动过缓/过速、房早/室早、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束支阻滞等。其中脑出血17例中异常者12例,异常率70.6%;脑梗塞99例中异常者64例,异常率64.6%;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中异常者9例,异常率90.0%。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异常率

4、较高(p<0.05)。讨论根据已有研究,acvd患者出现心电图改变的机制复杂,包括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等释放过多,心肌自律性及以异位起搏点兴奋性增强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对心脏的调控作用异常等3。本研究发现,acvd患者中心电图异常率较高,为65.1%(82/126),按病因分,以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异常率最高(90.0%),其实是脑出血(70.6%),脑梗塞者异常率(64.6%)稍低。这与毛宇光等的报道相近,其统计所得三种疾病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80.0%、70.6%和50.8%。心电图异常者中,2种及以上异常患者比例稍高(54.9%vs45.1%),与颉卫东等报道的

5、54%的比例相近4。从预后看,死亡患者中心电图异常率为91.7%(11/12),远高于存活组的异常率(62.3%,71/114);死亡患者中2种及以上心电图异常率(22.2%,10/45)较1种心电图异常者异常率(2.7%,1/37)高;从病因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死亡率(50.0%,5/10)远较脑出血(6.1%,6/99)、脑梗塞患者(5.9%,1/17)高,这也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心电图异常率较高相一致。因此,心电图异常情况与病情严重程度明显正相关,可以用于预后评估。综上,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异常率较高且表现形式多样,心电图异常者尤其是伴有2种及以上心电异常者多预后不佳,应加强心电监控,必

6、要时可行24小时监控,区分该异常是由原心脏疾患引起还是acvd所致,及时处理异常情况,进一步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参考文献1galea j,brough d.the role of inflammation and interleukin-1 in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j inflamm res,2013,6:121-128.2liu q,ding y,yan p,et al.electrocardiographic abnormalities in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cta neuroch

7、ir suppl,2011,111:353-356.3毛宇光,沈青.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变化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2):3659-3660.4颉卫东,尤明丽.300例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改变分析j.中华实用医药,2011,6(29):95-96.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心电图异常的表现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经ct证实的126例acvd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心电图表现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26例acvd患者心电图异常率65.1%(82/126),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异常率(90.0%)较脑出血(70.6%)和脑梗塞

8、患者(64.6%)高;心电图异常者中,1种心电图异常者37例(45.1%),2种及以上者45例(54.9%);心电图异常者死亡率(13.4%)较心电图正常者(2.3%)高;2种及以上心电图异常者死亡率(22.2%)较1种心电图异常者(2.7%)高。结论:acvd患者心电图异常率较高且形式多样,可作为病情预后的参考。【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异常;预后急性脑血管病(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acvd)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病死率高1;由于大脑受损引起儿茶酚胺的大量分泌,通过神经体液等机制影响心肌功能,出现心电图的改变2。2013年1月-2014年3月我科收治

9、126例acvd患者,对上述患者入院时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acvd患者心电图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126例患者中男66例,女60例,年龄4393岁,平均64.3岁。脑梗塞99例,脑出血1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均于入院时或入院24小时内经过颅脑ct明确诊断。采用日本光电1250p心电图仪,在入院2小时内行常规同步12导联描记。结果12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心电图异常82例,异常率65.1%;异常表现包括:st段改变、st-t改变、t波变化、u波异常、q-t间期延长、左室肥厚、左室高电压、窦性心动过缓/过速、房早/室早、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束

10、支阻滞等。其中脑出血17例中异常者12例,异常率70.6%;脑梗塞99例中异常者64例,异常率64.6%;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中异常者9例,异常率90.0%。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异常率较高(p<0.05)。讨论根据已有研究,acvd患者出现心电图改变的机制复杂,包括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等释放过多,心肌自律性及以异位起搏点兴奋性增强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对心脏的调控作用异常等3。本研究发现,acvd患者中心电图异常率较高,为65.1%(82/126),按病因分,以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异常率最高(90.0%),其实是脑出血(70.6%),脑梗塞者异常率(64.6%)稍低。这与毛宇光

11、等的报道相近,其统计所得三种疾病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80.0%、70.6%和50.8%。心电图异常者中,2种及以上异常患者比例稍高(54.9%vs45.1%),与颉卫东等报道的54%的比例相近4。从预后看,死亡患者中心电图异常率为91.7%(11/12),远高于存活组的异常率(62.3%,71/114);死亡患者中2种及以上心电图异常率(22.2%,10/45)较1种心电图异常者异常率(2.7%,1/37)高;从病因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死亡率(50.0%,5/10)远较脑出血(6.1%,6/99)、脑梗塞患者(5.9%,1/17)高,这也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心电图异常率较高相一致。因此,心电

12、图异常情况与病情严重程度明显正相关,可以用于预后评估。综上,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异常率较高且表现形式多样,心电图异常者尤其是伴有2种及以上心电异常者多预后不佳,应加强心电监控,必要时可行24小时监控,区分该异常是由原心脏疾患引起还是acvd所致,及时处理异常情况,进一步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参考文献1galea j,brough d.the role of inflammation and interleukin-1 in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j inflamm res,2013,6:121-128.2liu q,ding y,yan p,et al

13、.electrocardiographic abnormalities in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cta neurochir suppl,2011,111:353-356.3毛宇光,沈青.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变化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2):3659-3660.4颉卫东,尤明丽.300例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改变分析j.中华实用医药,2011,6(29):95-96.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心电图异常的表现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经ct证实的126例acvd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

14、顾性分析,分析心电图表现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26例acvd患者心电图异常率65.1%(82/126),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异常率(90.0%)较脑出血(70.6%)和脑梗塞患者(64.6%)高;心电图异常者中,1种心电图异常者37例(45.1%),2种及以上者45例(54.9%);心电图异常者死亡率(13.4%)较心电图正常者(2.3%)高;2种及以上心电图异常者死亡率(22.2%)较1种心电图异常者(2.7%)高。结论:acvd患者心电图异常率较高且形式多样,可作为病情预后的参考。【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异常;预后急性脑血管病(acute cerebrovascular di

15、sease,acvd)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病死率高1;由于大脑受损引起儿茶酚胺的大量分泌,通过神经体液等机制影响心肌功能,出现心电图的改变2。2013年1月-2014年3月我科收治126例acvd患者,对上述患者入院时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acvd患者心电图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126例患者中男66例,女60例,年龄4393岁,平均64.3岁。脑梗塞99例,脑出血1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均于入院时或入院24小时内经过颅脑ct明确诊断。采用日本光电1250p心电图仪,在入院2小时内行常规同步12导联描记。结果12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心电图异常82例

16、,异常率65.1%;异常表现包括:st段改变、st-t改变、t波变化、u波异常、q-t间期延长、左室肥厚、左室高电压、窦性心动过缓/过速、房早/室早、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束支阻滞等。其中脑出血17例中异常者12例,异常率70.6%;脑梗塞99例中异常者64例,异常率64.6%;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中异常者9例,异常率90.0%。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异常率较高(p<0.05)。讨论根据已有研究,acvd患者出现心电图改变的机制复杂,包括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等释放过多,心肌自律性及以异位起搏点兴奋性增强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对心脏的调控作用异常等3。本研究发现,acvd

17、患者中心电图异常率较高,为65.1%(82/126),按病因分,以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异常率最高(90.0%),其实是脑出血(70.6%),脑梗塞者异常率(64.6%)稍低。这与毛宇光等的报道相近,其统计所得三种疾病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80.0%、70.6%和50.8%。心电图异常者中,2种及以上异常患者比例稍高(54.9%vs45.1%),与颉卫东等报道的54%的比例相近4。从预后看,死亡患者中心电图异常率为91.7%(11/12),远高于存活组的异常率(62.3%,71/114);死亡患者中2种及以上心电图异常率(22.2%,10/45)较1种心电图异常者异常率(2.7%,1/37)高;从

18、病因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死亡率(50.0%,5/10)远较脑出血(6.1%,6/99)、脑梗塞患者(5.9%,1/17)高,这也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心电图异常率较高相一致。因此,心电图异常情况与病情严重程度明显正相关,可以用于预后评估。综上,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异常率较高且表现形式多样,心电图异常者尤其是伴有2种及以上心电异常者多预后不佳,应加强心电监控,必要时可行24小时监控,区分该异常是由原心脏疾患引起还是acvd所致,及时处理异常情况,进一步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参考文献1galea j,brough d.the role of inflammation and interleukin-1 in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j inflamm r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