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7.9营口地区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_第1页
2012.7.9营口地区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_第2页
2012.7.9营口地区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_第3页
2012.7.9营口地区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_第4页
2012.7.9营口地区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2.7.9”营口地区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王焕 张晶 谭昕等摘要利用常规观测、数值预报、卫星雷达、加密自动站等资料,从环流形势、物理量、中尺度分析等方面对2012年7月9日营口地区大暴雨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中,贝湖冷槽南下与河套低潮合并,配合槽前暖湿气流,同时有华北气旋东北上,各个天气系统相互作用有利于大暴雨发生;水汽输送条件较好、冷暖空气交汇时间长、辐合上升运动明显是这次降水的特征;此次过程降水主要是雨层云性降水,反射率回波以片状回波为主,强度分布均匀,边缘模糊;降水过程中期有较强的对流性回波发展,径向速

2、度较一致。关键词强对流;环流形势;物理量;中尺度s161.6a0517-6611(2015)31-155-02大部分的暴雨天气都是由强对流产生的,而强对流天气又是气象预报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对流性天气往往产生的机制复杂,发展比较迅速,因降水时段集中、强度大、造成的灾害也同样较大,因此对于此类天气的预报经验总结显得异常重要。2012年7月9日营口地区出现区域性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过程,此次强降水为入汛以来首次全省性区域暴雨天气,降雨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笔者在此以天气预报员的实际工作角度作为出发点,应用各类数值产品资料以及短时临近预报的卫星雷达资料、加密自动站雨情和实况资料,对此次连续性的强对流降

3、水过程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等进行系统详细的分析,探讨降水的产生機制,为提高降水预报的准确率以及今后更好的预报服务提供一些可行性经验。1天气实况7月9日23:0011日05:00营口全区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最大雨量出现在大石桥汤池,为224 mm,其中营口市63 mm、大石桥80 mm、盖州81 mm、开发区(熊岳)54 mm。此次强降水为入汛以来首次全省性区域暴雨天气,降雨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2环流形势分析2.1500 hpa 环流形势9日20:0010日20:00 500 hpa,欧亚中高纬为两槽一脊型,贝湖为一阻断高压脊,脊前不断有弱冷空气经贝湖南下至内蒙东部,且推动内蒙高空槽不断东

4、南方向移动到辽西地区,东槽逐步加深1,从河套北部缓慢移动到东北西部,之后稳定少动,营口地区由偏西气流转入槽前西南气流,且槽前气流不断增强。2.2700 hpa 环流形势对应于500 hpa高空槽,9日20:0010日20:00贝加尔湖和内蒙之间700 hpa高空槽逐步加深2,河套东部有切变产生且不断东移北上,与东南下的高空槽相遇且合并,系统加强成为低涡,且系统稳定,移动缓慢。低涡前部有很强的偏西南到偏东南气流成为稳定的水汽输送带,且营口地区位于低涡前顶部的倒槽气流辐合区。2.3850 hpa 环流形势随着高空低涡的建立,9日20:0010日20:00 850 hpa槽前东南急流也逐步加强,低空

5、激流建立,源源不断将能量、水汽向辽宁上空输送,除了有明显的风速辐合,在850 hpa还有明显的风向辐合,暴雨出现在低空急流顶部的风速辐合区、冷暖空气交汇处3。高空低涡持续时间较长,降水时间较长4,累计雨量达到暴雨过程。2.4地面形势分析10日02:00和20:00地面图(图1)发现,华北南部有低涡形成且不断加强,从山东半岛南部向东北方向移动到渤海中部,且维持时间较长,受其影响营口地区降水时间延长、雨量加大。3物理量诊断分析3.1动力条件9日20:0010日20:00,500 hpa有正涡度中心东移发展加强,与500 hpa槽区加强合并相对应,有利于系统加强加深;700和850 hpa风场演变可

6、知,低空急流且不断加强,源源不断将能量、水汽向辽宁上空输送,除了有明显的风速辐合,还有明显的风向辐合,暴雨出现在低空急流顶部的风速辐合区。急流轴附近的水平切变和垂直切变引起动力不稳定,有利于暴雨的发展5。3.2热力条件9日20:0010日20:00,内蒙古东部演变为低涡,冷暖空气交汇于辽宁南部地区;低涡前部有西南低空急流(18 m/s)向营口地区输送暖湿气流,使垂直方向的温湿层结结构发生变化,构成对流不稳定。3.3水汽条件在实际暴雨过程中,降水停止时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并没有明显减小,表明产生暴雨的水汽来自雨区之外。因此在考察水汽条件时,必须考察表征水汽的输送、水汽辐合的物理量,即水汽通量散度。此

7、次暴雨过程中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分别对应低空急流顶部,随着急流逐渐靠近并形成风向、风速的辐合区,配合水汽通道的水汽输送,水汽通量辐合区与暴雨区对应关系较好。4中尺度分析4.1卫星云图分析9日20:0010日20:00,在较强的水汽输送作用下,营口地区上空维持较强的层状云系,为层结性降水,同时持续时间长,且位置稳定6。4.2雷达回波分析4.2.1反射率因子。此次过程降水主要为雨层云性降水,反射率回波以片状回波为主,强度分布均匀,边缘模糊;降水过程中期有较强的对流性回波发展,且距离营口本站很近(图2),产生了较强的雷暴天气。4.2.2径向速度场。此次过程雨层云回波,径向速度较一致,回波主体自东南向

8、西北移动7。暴雨发生主要时段雷达径向速度场大尺度连续性层状云降水特征明显,零径向速度线为大致东西走向,连续并呈“s”型(图3),即风向随高度顺4.2.33 h累积降水。这次降水时间长,但降水量时间分布相对均匀8,强度不是很强。降水过程后期有局部的对流性回波发展。5小结(1)贝湖冷槽南下与河套低槽合并,配合槽前暖湿气流,同时有华北气旋向东北方向移动,低涡系统稳定少动,高空急流维持时间较长,使得降水时间延长,是出现这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2)水汽输送条件较好、冷暖空气交汇时间长、辐合上升运动明显是这次降水的特征。(3)此次过程降水主要为雨层云性降水,反射率回波以片状回波为主,强度分布均匀,边

9、缘模糊。降水过程中期有较强的对流性回波发展,且距离营口本站很近,径向速度较一致,回波主体自东南向西北移动,产生了较强的雷暴天气。(4)卫星云图、雷达、加密自动站资料的综合应用对强降水发生前的临近预报起着关键性作用;在今后的预报服务工作中应着力加强其应用技术的研究;各种数值预报产品的结论往往有较大差异,在实际应用时应该密切结合天气实况和当地预报的经验,做好数值预报产品的解释应用工作。参考文献1 chang c p,krishnamnti t n.monsoon meterology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60-93.2 郭其蘊.东亚夏季风强

10、度指数及其变化的分析j.地理学报,1983,38(3):207-217.3 丁一汇.天气动力学中的诊断分析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46-47.4 叶笃正,黄荣辉.长江黄河流域旱涝规律和成因研究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6:61-93.5 zeng q c,zhang b l,liang y l,et al.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a case studyj.proc indian natri sci acad,1994,60(1):81-96.6 huang r h.the east asia/pacific pattern teleconnection of summer circulation and climate anomaly in east asiaj.acta meterological sinica,1992,6(1):25-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