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实用教案_第1页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实用教案_第2页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实用教案_第3页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实用教案_第4页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实用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农本思想 农为根本即农业(nngy)是决定性的生产部门 战国时期形成了重农轻商的思想 以重农轻商思想为特色的农本政策3 水利水利(shul)基础建设思想基础建设思想 水利水利(shul)是农业社会的基础是农业社会的基础产业产业 “河工河工”思想和思想和“漕河漕河”思想思想2 工商业思想工商业思想 抑商思想抑商思想 扶持官营扶持官营(un yn)工商业,抑制民工商业,抑制民间工商业发展的思想间工商业发展的思想第三章 第一节中国产业经济学的思想渊源第1页/共21页第一页,共22页。农为根本 人们经济生活的物质需求主要依靠农业,统治阶级实施其政治统治的物质基础也是农业。对农业的重视(zhngsh

2、)是自然的。从有关文献记载来看,春秋及其以前社会对当时的商业的态度是肯定的,并无明显的重农抑商倾向,当时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对商业活动没有过多干预。 第三章 第一节第2页/共21页第二页,共22页。重农轻商的思想 战国初期李悝从重农角度提出“农是国之本,农伤则国贫”的观点; 商勒、苟况、韩非等人明确提出了“农本工商未”的口号; 战国时期土地的私有化和自由买卖已经出现,给商业资本向土地投入开辟了途径,而商业资本向土地投资最初必然是对自耕农进行兼并,就势必(shb)造成军事官僚实体赖以进行的军事兼并的物质基础发生动摇。因此,为了保证兼并战争的顺利进行,地主阶级便在传统重农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重本抑末

3、的理论,从此偏重农业的农本政策开始确立。第三章 第一节第3页/共21页第三页,共22页。农本政策(zhngc) 农本政策(zhngc),体现的是一种产业结构政策(zhngc),即如何看待农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及相应的国家政策(zhngc)。农业实际上成了整个中国封建时期的“支柱产业”。农本思想的目的是维护农业的再生产,在政策(zhngc)上就要保证农业有充分的劳动人手,农业人口不能随意向其他行业转移。 历来的农本政策(zhngc),其目标是如何将尽可能多的社会劳动人手固定在土地上,具体是要实现劳动人手与土地资源的合理结合,故调整人、地结合的比例就成为土地政策(zhngc)思想的重要内容。 为达

4、到农本思想目标的具体政策(zhngc)大致有土地政策(zhngc)、赋役政策(zhngc)和人口政策(zhngc)三类。 第三章 第一节第4页/共21页第四页,共22页。抑商思想 伴随农本(nn bn)思想提出和依此实施政策的同时,抑商思想和政策即已开始提出和实施。但封建政府推行抑商政策并不是说其认为工商业是“末技”,是不重要的,而是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而推行的政策。因为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必然造成商人势力的增大,导致土地兼并加剧,从而破坏小农经济的生存基础,对封建王朝的统治构成威胁,因此重农抑商就成为各个封建王朝的基本国策。 第三章 第一节第5页/共21页第五页,共22页。第三章 第一节扶持官营工

5、商业,抑制民间工商业 扶持官营工商业的思想,即国家专营或专卖的政策。 与对官营工商业极力扶持相对(xingdu)应就是对民间工商业的抑制。中央政府决不会放任民间工商业自由成长为一支能与之抗衡的经济力量,否则对其一元化的封建专制统治是一种极大的威胁。故对封建国家来说,其理想目标就是既允许它存在,但同时又将它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处于永远依附于国家的地位。 第6页/共21页第六页,共22页。第三章 第一节“河工”思想和“漕河” 水利思想以其关注的对象和具体内容而言,大致可分为“河工”思想和漕河思想。 自秦汉以来,历代都城先为关中,后移洛阳、开封、北京,多在北方之地,一切时政皆赖漕河运输接济,故对增运水

6、道(shudo)的维护整洁自然成了国家的首要政策。 而治理河工则以保漕为中心的思想也日趋明显,到明清时,治理黄河的首要目标就是为了保证南北运河的畅通。 第7页/共21页第七页,共22页。 综上所述,中国封建时期自秦汉封建大一统的国家政权(zhngqun)体制建立以后,就已经具有了具有现代产业经济学特征的经济思想,在实践中,已开始了对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直接干涉和控制,其赖以进行的相应政策就是农本政策、工商业政策和水利建设政策。 从现代的观点来看,这反映了一种产业结构政策的思想,而在工商业政策中则更闪烁着产业组织政策的思想,即扶持官商、国家垄断经营和抑制私商。可见,产业经济学的思想渊源在中国是十分

7、久长的。 第三章 第一节第8页/共21页第八页,共22页。第三章 第二节1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是最基础的理论(lln)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产业经济学的理论(lln)基础2 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中许多产业经济学中许多(xdu)原理源于微观经济学原理源于微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的相关理论 产业经济学广泛吸收宏观经济学中的方法和成产业经济学广泛吸收宏观经济学中的方法和成果果3 邓小平产业经济思想邓小平产业经济思想 市场经济思想市场经济思想 农业思想农业思想 产产业布局思想业布局思想 产业结构和产业关联产业结构和产业关联(gunlin)思想思想 产产业发展思想业发展思

8、想 对外开放思想对外开放思想第9页/共21页第九页,共22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我们研究、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理论、商品经济和垄断与竞争理论、社会再生产和关系的理论等,不仅是指导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产业经济分析和制定产业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而且还是构成(guchng)社会主义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第三章 第二节第10页/共21页第十页,共22页。 尤其(yuq)是产业组织理论主要借鉴和吸收了微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末由美国的梅森和贝恩创立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中的市场结构理论源于微

9、观经济学中的市场理论;企业行为理论源于微观经济学中的厂商理论和均衡价格理论;经济绩效理论综合反映了微观经济学中消费和生产的优选行为理论和分配理论等。 第三章 第二节第11页/共21页第十一页,共22页。 产业关联理论也广泛吸收了宏观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和理论成果(chnggu)。例如投入产出分析理论受启于微观经济学中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同时也引进了宏观经济学中凯恩斯的“国民收入理论”关于最终产品总值与国民收入相等的观点。 第三章 第二节第12页/共21页第十二页,共22页。市场经济思想 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贡献,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石,对中国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的变迁具有

10、深刻影响。 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的精髓之一,是他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方面的理论创新。他提出“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把计划经济(jhu jngj)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1992年南巡讲话更使人们茅塞顿开。 第三章 第二节第13页/共21页第十三页,共22页。农业思想 邓小平从世界经济(jngj)发展实践中认识到,发达的农业是发达国家的共同特征,因此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国情出发,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jngj)的基础”、“农民没有积极性,国家就发展不起来”等,这些思想是制定农业政策的基础。 第三章 第二节第14页/共21页第十四页,共22页。

11、产业布局思想 邓小平明确支持首先在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再通过联营和市场的传递作用,带动内地企业的外向型发展。 这一发展战略的宗旨,是利用发达国家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化的机遇,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首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国际经贸合作,加速(ji s)资本积累。在此基础上,积极引进高新技术成果,实现跳跃式发展,促进沿海地区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沿海地区发展起来之后,通过要素转移,实现全国的对外开放与共同发展。 第三章 第二节第15页/共21页第十五页,共22页。产业结构和产业关联思想 邓小平曾经尖锐地指出,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要采取有力措施,实

12、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因此,我国确定了调整产业结构的基本方针是:大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关于产业关联,他认为,如果没有发达的农业,就没有发达的工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工业发展要为农业服务、支援(zhyun)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 第三章 第二节第16页/共21页第十六页,共22页。产业发展思想 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对产业发展的任务、条件(tiojin)和对策比了一系列战略构想。 他强调产业发展需要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尺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调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改造企业;教育是基础等。 第三章 第二节

13、第17页/共21页第十七页,共22页。第三章 第二节对外开放思想(sxing) 对外开放思想(sxing)是邓小平经济思想(sxing)的精华部分之一,它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实践都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第18页/共21页第十八页,共22页。第三章 第三节1 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yunyun)及发展2 产业结构理论的渊源(yunyun)及发展 3 产业关联理论的渊源(yunyun)及发展 现代(xindi)产业经济学的理论第19页/共21页第十九页,共22页。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产业经济学的思想渊源,明确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熟悉现代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内容(nirng)。 本章重点: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本章(bn zhn)内容总结内容(nirng)总结第20页/共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