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应力弧垂分析_第1页
导线应力弧垂分析_第2页
导线应力弧垂分析_第3页
导线应力弧垂分析_第4页
导线应力弧垂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导线应力弧垂分析导线的比载导线应力的概念悬点等高时导线弧垂、线长和应力关系悬挂点不等高时导线的应力与弧垂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导线的状态方程临界档距最大弧垂的计算及判断导线应力、弧垂计算步骤导线的机械特性曲线内容提要及要求本章是全书的重点,主要是系统地介绍导线力学计算原理。通过学习要求掌 握导线力学、几何基本关系和悬链线方程的建立;掌握临界档距的概念和控制气 象条件判别方法;掌握导线状态方程的用途和任意气象条件下导线最低点应力的 计算步骤;掌握代表档距的概念和连续档导线力学计算方法;了解导线机械物理 特性曲线的制作过程并明确它在线路设计中的应用。第一节导线的比载作用在导线上的机械荷载有自重、

2、冰重和风压,这些荷载可能是不均匀的, 但为了便丁计算,一般按沿导线均匀分布考虑。在导线计算中,常把导线受到的 机械荷载用比载表示。:厂由丁导线具有不同的截面,因此仅用单位长度的重量不宜分析它的受力情 况。此外比载同样是欠量,其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同。所以比载是指导线单位 长度、单位截面积上的荷载,常用的比载共有七种,计算公式如下:1. 自重比载导线本身重量所造成的比载称为自重比载,按下式计算$(2-1)式中:gi 一导线的自重比载,N/m.mm2;m0每公里导线的质量,kg/km ;S一导线截面积,mm2。2. 冰重比载导线覆冰时,由丁冰重产生的比载称为冰重比载,假设冰层沿导线均匀分布 并成为

3、一个空心圆柱体,如图2- 1所示,冰重比载可按下式计算:S(2-2)式中:g2导线的冰重比载,N/m.mm2;b覆冰厚度,mm;d一导线直径,mm;S一导线截面积,mm2。图2-1覆冰的圆柱体设覆冰圆筒体积为:V=汗*螳街广瑚/+卧1广冬£取覆冰密度伊09*10或妒,则冰重比载为:% = 9& g匚V加耿竺业xl尸3. 导线自重和冰重总比载导线自重和冰重总比载等丁二者之和,即g3= gi+g2(2-3)式中:g3导线自重和冰重比载总比载,N/m.mm2。4. 无冰时风压比载无冰时作用在导线上每平方毫米的风压荷载称为无冰时风压比载,可按下式计算:(2-3)Q6L25顽护 孔=式

4、中:g4无冰时风压比载,N/m.mm2;C风载体系数,当导线直径d< 17mm时,0=1.2;当导线直径d> 17mm时,0=1.1;v设计风速,m/s;d一导线直径,mm;S一导线截面积,mm2;+风速不均匀系数,采用表2- 1所列数值。表2- 1各种风速下的风速不均匀系数a设计风速(m/s)20以下20-3030-3535以上a1.00.850.750.70作用在导线上的风压(风荷载)是由空气运动所引起的,表现为气流的动能 所决定,这个动能的大小除与风速大小有关外还与空气的容重和重力加速度有 关。由物理学中证明,每立万米的空气动能(乂称速度头)表小美系为:'3,其中q

5、一速度头(N/m2) ,v风速(m/s) , m空气质量(kg/m3),当考虑 一般情况下,假定在标准大气压、平均气温、干燥空气等环境条件下,则每立方 米的空气动能为p=1=9,3x = 06125? 216实际上速度头还只是个理论风压,而作用在导线或避$线上的横方向的风压 力要用下式计算:£ w 地汕'队虎0筝06125护)击8式中:Ph一迎风面承受的横向风荷载(N)。式中引出几个系数是考虑线 路受到风压的实际可能情况,如已说明的风速不均匀系数a和风载体型系数C等。另外,K表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若考虑杆塔平均高度为15m时则取1; 9表示风向与线路方向的火角,若假定风向与导

6、线轴向垂直时,贝U0= 90° F表示受风的平面面积(m2),设导线直径为d(mm),导线长度为L (m),则F=dLX 10-3。由此分析则导线的风压计算式为:已=硕成。6惭)相应无冰时风压比载为:切5. 覆冰时的风压比载覆冰导线每平方毫米的风压荷载称为覆冰风压比载,此时受风面增大,有效直径为(d+2b),可按下式计算:0,6125dQ2&1ft_,氏X1°(2-5) 2式中:g5覆冰风压比载,N/m.mm ;C一风载体型系数,取0=1.2;6. 无冰有风时的综合比载无冰有风时,导线上作用着垂直方向的比载为gi和水平方向的比载为g4,按向量合成可得综合比载为g6,

7、如图2-2所示:f&giM图2-2无冰有风综合比载则g6称为无冰有风时的综合比载,可按下式计算:g广&"妒(2-6)式中,g6一无冰有风时的综合比载,N/m.mm2。7. 有冰有风时的综合比载导线覆冰有风时,综合比载g7为垂直比载g3和覆冰风压比载g5向量和,如 图2 -3所示,gj图2-3覆冰有风综合比载可按下式计算:+(2-6)式中g7 一有冰有风时的综合比载,N/m.mm2。以上讲了 7种比载,它们各代表了不同的含义,而这个不同是针对不同气象条 件而言的,在以后导线力学计算时则必须明确这些比载的下标数字的意义。例2-1有一条架空线路通过W类气象区,所用导线为LG

8、J 120/20型,试计算导线的各种比载。解:首先由书中附录查出导线LGJ 120/20型的规格参数为:计算直径 d=15.07mm,铝、钢两部分组成的总截面积 S=134.49mm2,单位长度导线质量 m0=466.8kg/km。由表1-8查出W类气象区的气象条件为:覆冰厚度为b=5mm,覆冰时风速V=10m/s,最大风速V=25m/s,雷电过电压风速 V=10m/s,内过电压时风速 V=15m/s。 下面分别计算各种比载。(1) 自重比载g:3gi=9.80665 m0/S 103=9.80665 M66.8/134.49 D0-3=34.04 X0-3N/m.mm2(2) 覆冰比载g2:

9、g2(5)=27.728 b(d+b)/S 10-3=27.728 >5(15.07+5)/134.49 10-3=20.69 X0-3N/m.mm2(3) 垂直比载g3:g3(5)=gi+g2(5)=54.73 10-3N/m.mm2(4) 无冰时风压比载g4:由表2-1查出当风速为2030m/s时,a =0.85当风速为20m/s以下时,o=1.0,风载体形系数C=1.2,由公式钮广。囱逐那加讨计算g4(10)=0.6128 1.0 1.2 102/134.49 t5.07 10-3 =8.24 W-3N/m.mm2g4(i5)=0.6128 1.0 1.2 152/134.49 t

10、5.07 10-3=18.54 10-3N/m.mm2g4(25)=0.6128 1.0 1.2 252/134.49 t5.07 10-3=43.77 10-3N/m.mm2(5) 覆冰时风压比载g5:由表1-2查出a =1.0已知C=1.2, WJgt=0.6l 2iKaCd + 2b)v2/SxlO'3g5(5,10)=0.6128 1.0 4.2(15.07+2 5*>102/S >10-3=13.71 10-3N/m.mm2(6) 无冰时综合比载g6:几种风速下的比载由公式g =倔*田了计算,分别为闻 =J4.042 + 8.242 x 10 3=35.02X10

11、-3 WS*2 :§6(15) = O42 + 18J42xIQ'3二38. 76 X IO'Ww hW? _知= J裂 04*+4377、10-3二55.45X10T海i (7) 覆冰时综合比载g7:倒5,10)=血疽+gE=J54.抒 +13.7f X1°T=56. 42 X 10 3 Zn!m mm2 -当重力加速度采用9.8值计算时,其结果只是微小差别。第二节导线应力的概念字体大小 小中大悬:挂丁两基杆塔之间的一档导线,在导线自重、冰重和风压等荷载作用下, 任一横截面上均有一内力存在。根据材料力学中应力的定义可知,导线应力是指导线单位横 截面积上的内

12、力。因导线上作用的荷载是沿导线长度均匀分布的, 所以一档导线中各点的应 力是不相等的,且导线上某点应力的方向与导线悬挂曲线该点的切线方向相同,从而可知, 一档导线中其导线最低点应力的方向是水平的。.收听音频所以,在导线应力、弧垂分析中,除特别指明外,导线应力都是指档内导线 最低点的水平应力,常用 00表示。关丁悬挂丁两基杆塔之间的一档导线, 其弧垂与应力的关系,我们知道:弧 垂越大,则导线的应力越小;反之,弧垂越小,应力越大。因此,从导线强度安 全角度考虑,应加大导线弧垂,从而减小应力,以提高安全系数。在档距相但是,若片面地强调增大弧垂,则为保证带电线的对地安全距离, 同的条件下,则必须增加杆

13、高,或在相同杆高条件下缩小档距, 结果使线路基建 投资成倍增加。同时,在线间距离不变的条件下,增大弧垂也就增加了运行中发 生混线事故的机会。实际上安全和经济是一对矛盾的关系,为此我们的处理方法是:在导线机械 强度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减小弧垂,从而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导线的机械强度, 乂降低了杆塔高度。导线的机械强度允许的最大应力称为最大允许应力,用(max表示。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规定,导线和避富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丁2.5。所以,导线的最大允许应力为:(7 1 = J "£3(2-8)式中cmax一导线最低点的最大允许应力,MPa;Tcal 一导线的计算拉断力,N;S

14、一导线的计算面积,ccai 一导线的计算破坏应力,MPa;2.5导线最小允许安全系数。在一条线路的设计、施工过程中,一般说我们应考虑导线在各种气象条件中, 当出现最大应力时的应力恰好等丁导线的最大允许应力,即可以满足技术要求。 但是由丁地形或孤立档等条件限制,有时必须把最大应力控制在比最大允许应力 小的某一水平上以确保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即安全系数K >2.5。因此,我们把设计时所取定的最大应力气象条件时导线应力的最大使用值称最大使用应力,用cmax表小,贝U :CT =写皿 KS K (2-9)式中omax一导线最低点的最大使用应力,MPa;K一导线强度安全系数。由此可知,当K=2.5时

15、,有Omax= (max,这时,我们称导线按正常应力 架设;当K>2.5时,贝U,这时omax< (maxl ,我们称导线按松弛应力架设。导 线的最大使用应力是导线的控制应力之一,后边还要进行讨论。工程中,一般导线安全系数均取 2.5,但变电所进出线档的导线最大使用应 力常是受变电所进出线构架的最大允许应力控制的;对档距较小的其他孤立档, 导线最大使用应力则往往是受紧线施工时的允许过牵引长度控制;对个别地形高差很大的耐张段,导线最大使用应力乂受导线悬挂点应力控制。这些情况下,导线安全系数均大丁 2.5的,为松弛应力架设。导线的应力是随气象条件变化的,导线最低点在最大应力气象条件时的

16、应力 为最大使用应力,则其他气象条件时应力必小丁最大使用应力。第三节悬点等高时导线弧垂、线长和应力关系字体大小 小中大二、平抛物线方程平抛物线方程是悬链线方程的简化形式之一。它是假设作用在导线弧长上的 荷载沿导线在x轴上的投影均匀分布而推出的,在这一假设下,图 2-6中导线所受垂直 荷载变成 收听音频G = gSx,tga =即用直线代替弧长,从而使积分简化,由此导出平面抛物方程为2%(2-17)相应导线的弧长方程式为:L 二 x史 6%(2-18)实际上式(2-17)是式(2-14)取前一项的结果,式(2-18)是式(2-16)取前两项的结果,这恰说明它是悬链线方程的近似表达式。当悬挂点高差

17、h/ < 10对,用平抛物线方程进行导线力学计算,可以符合工 程精度要求。三、悬挂点等高时导线的应力、弧垂与线长(一)导线的弧垂将导线悬挂曲线上任意一点至两悬挂点连线在铅直方向上的距离称为该点的弧垂。一般所说的弧垂,均指档内最大弧垂 (除了特别说明外)1. 最大弧垂计算如图2-7所示的悬点等高情况。将式(2-13)中的x以2代入,则得最大弧垂f的精确计算公式(悬链线式)如下g 气 g(219)式中:f一导线的最大弧垂,m; 一水平导线最低点应力,MPa ;g一导线的比载,N/m.mm2;/ 一档距,m。同理,在实际工程中当弧垂与档距之比< 10%寸,可将式(2-17)中的x以代入&

18、quot;2 ,得最大弧垂的近似计算公式(平面抛物线计算式):(2-20)式(2-20)在线路设计中会经常用到。2. 任意一点的弧垂计算如图2-7所示,图2-7悬:线等高时弧垂任意一点的弧垂可表小为:fx=fy利用悬链线方程进行计算,可将式(2-13)和式(2-19)代入上式,经整理得:工=冬曲普E产)=2四(s子顷日)三 -L'l-5一r -j. -C'l (2-21)式中勺、勺一导线任一点D(x,y)到悬挂点A、B的水平距离;若利用平抛物线方程,可将式(2-17)和式(2-20)进行计算,得到任意一点弧垂 的近似计算式:(2-22)/嚎-彖噎GF(二)导线的应力1. 导线的

19、受力特点由丁将导线视为柔索,则导线在任一点仅承受切向张力。因导线不同点处由 丁其自身重量不同,则切向张力也是不同的,即导线的张力随导线的长度而变化。但在线路设计中我们主要关心两个特殊点的受力情况:一是导线最低点受 力;二是导线悬:挂点受力。导线的受力特点,由图2-6的受力三角形分析,导线在任一点受到的张力大小均可以分解为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两个分力,其特点是: 导线最低点处只承受水平张力,而垂直张力为零; 导线任一点水平张力就等丁导线最低点的张力; 导线任一点张力的垂直分量等丁该点到导线最低点之间导线上荷载(G)。2. 导线上任意一点的应力如图2-6所示,导线悬挂点等高时,其导线的应力计算如下。

20、根据前述的导线受力条件,导线在任一点的张力 Tx为:妙=编2+(8匝)2(2 23)要消去不定量弧长Lx,用导线其它已知数据表示,则由式(2-13)和式(2-15), 即悬链线方程和弧长方程可以导出:gg方程两边同乘以(gS)2得:仗+四)气"-(翌4)七伽顶=财菖(2-24)将方程式(2-24)代入式(2-23)中,且对应项相等关系,可得:"豚+ /S(2 25)则得导线上任意一点处的轴向应力为:3二论+倒(2-26)此为导线应力计算中的重要公式,它表明导线任一点的应力等丁导线最低点 的应力再加上该点纵坐标与比载的乘积,且是个代数和。根据式(2-23)还可以得到导线轴向应

21、力的另一种计算公式,即:+ 爆顼即由受力三角形关系除以S直接得到,它表示导线任一点应力等丁其最低点 的应力和此点到最低点问导线上单位面积荷载的欠量和。其形式还可以表示为:V / cosa(2 27)式中aF线任一点切线方向与x轴的火角。式(2-26)和式(2-27)是计算导线 应力的常用公式。3. 导线悬挂点的应力导线悬挂点的轴向应力 g根据式(2-26)和式(2-27)可得到4四+h£2+衣或式中符号意义同前。4. 一档线长在不同气象条件下,作用在导线上的荷载不同,这还将引起导线的伸长或收 缩,因此线长L也是一个变化量。尽管线路设计中很少直接用到这个量,但线 路计算的诸多公式大都与

22、它有关。根据式(2-15),导线最低点至任一点的曲线弧长为:Lt = skxg %悬挂点等高时,令x=" 代入上式得到半档线长,则一档线长为:&2%(2-29)式中L一悬点等高时一档线长,m。一档线长展开成级数表达式费丝+毛+24% 1920%(2-30)在档距/不太大时,可取上式中前两项作为一档线长的平抛物线近似公式24%(2-31)乂可写成£ =岸(四沪以+业3 初)1 蜀(2 32)第四节悬挂点不等高时导线的应力与弧垂字体大小 小中大 一、导线的斜抛物线方程导线悬垂曲线的悬链线方程是假定荷载沿导线曲线孤长的均匀分布导出的, 是精确的计算方法。工程计算中,在满足

23、计算精度要求的情况下, 可以采用较简单的近似 计算方法。前述的平抛抛物方程是简化计算形式之一,但它用丁悬挂点不等高且高差较大的 情况进行计算可能会造成较大误差。II.收听音频为此,乂引出了悬垂曲线的斜抛物线方程式,用丁悬挂点不等高时的近似计 算公式。斜抛物线方程的假设条件为:作用在导线上的荷载沿悬挂点连线 AB均匀分 布,即用斜线代替弧长,如图2-8所示。这一假设与荷载沿弧长均匀分布有些 差别,但实际上一档内导线弧长与线段 AB的长度相差很小,因此这样的假设可 以符合精度要求。图2-8悬挂点不等高示意图,图中诸多符号的含义后边另作说明。y在上述假设下,导线OD段的受力情况如图2-9所示。此时垂

24、直荷重的弧 长Lx换成了 x/cos砂,这相当丁把水平距离x折算到斜线上。图2-9 OD段的受力图根据静力学平衡条件,y轴向受力代数和为cowc。冲对上式进行积分,并根据所选的坐标系确定积分常数为零, 可得到导线悬垂 曲线的斜抛物线方程为:y =2% COW(2-33)式中甲一高差角;其他符号意义同前。1实际上,式(2- 33)与式(217)相比差个顽关系,但相对丁式(2- 13)在应用丁计算中仍然简明得多。dL据弧长微分式的关系代入可得斜抛物线方程下的弧长方程为(取前两项)L =x+ 己z' 6bjco/伊二、导线最低点到悬:挂点的距离此时是在讨论悬挂点不等高情况下的导线力学及几何关

25、系。为此我们通过分 析导线最低点到悬挂点之间的两种距离,即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的几何关系,来 导出使用斜抛物线方程下的导线应力、 孤垂及线长的计算公式。如图2-8所示, 将坐标原点选在导线最低点,显然,随着坐标原点的不同,方程的表达式也有所 不同。1. 水平距离用斜抛物线方程计算时,由式(2-33)可知导线最低点到悬挂点之间的水平 距离和垂直距离的关系为归(2- 35)式中月"8一最低点到悬挂点的垂直距离,m;、盘、'。一最低点到悬挂点的水平距离,m;其他符号意义同前。悬:挂点的高差:入=厂方= 电我Q2% cos 伊其中档距皿+盘,且高差与档距关系有,"二炫9以及倒

26、,则联立求解上二式得1 hcos> I 2 gl 2 7d/1 COS? 11 * A、z(2-36)(2-37)其中上式中f一档内导线最大弧垂(见后证明)。另外'游是个代数量,据坐标关系,悬挂点 B在导线最低点。的左侧时,它为负值导线最低点至档距中央距离为腐斗一只一必穿=冬叩2 2 g g(2-38)2. 垂直距离将式(2-36)、式(2-37)分别代入式(2-34)、式(2-35)可得川=也TQ+与二 3二厂 ,¥(2-39)哗=&方=,(1一4空:"(2-40)二、悬挂点不等局时的最大弧垂在悬挂点不等高的一档导线上作一条辅助线平行丁 AB,且与导

27、线相切丁 D点,显然相切点的弧垂一定是档内的最大弧垂。 通过证明可知最大弧垂处丁档距 的中央。用抛物线方程确定导线上任一点D(x,y)点的弧垂fx,则在图2 8中C'点和A点的高差为:瓦=6明=(A -力;="二 % (A f “ g弧ft fx为心亏游F击M叫w说不打'A(2-41)式中口、如一导线上任一点D(x,y)到导线悬:挂点A、B的水平距离;其它符号意义同前。确定档内最大孤垂的另一方法是对导线上任一点弧垂的函数求导并令其为r= sing o箜.0零(极值法),即对式(2-41)求导,且dx ,解出显然其结果就是导线最低点到档距中央的水平距离。由此得出结论:导

28、线悬挂点等高时,档内最大孤垂一定在档距中央;而导线悬挂点不等高时,档内最大孤垂仍在档距中央。但注意若用悬链线方程推证,则悬挂点不等高时,最大孤垂 并不真正在档距中央处,证明略。最大弧垂出现在档距中央,即 L = 时,代入式(2-41)中,得到最大弧垂计算式为£女 cosp(2-42)四、导线的应力导线上任意一点的轴向应力为如s 伊(2-43)悬挂点A的应力为(2-44)悬挂点B的应力为:S 二任 + 2鱼 cosp(2-45)五、一档线长悬挂点不等高,一档线长用斜抛物线方程计算时, 其精度不高,因此工程中 采用悬链线方程导出的线长方程近似式作为斜抛物线线长的计算公式 (证明略), 即

29、£_ I乎 COS0以、"i".(2-46)第五节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字体大小 小中大一、水平档距和水平荷载在线路设计中,对导线进行力学计算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一是确定导线应力 大小,以保证导线受力不超过允许值;二是确定杆塔受到导线及避$线的作用力,以验算 其强度是否满足要求。杆塔的荷载主要包括导线和避富线的作用结果,以及还有风速、覆冰和绝缘子申的作用。就作用方向讲,这些荷载乂分为垂直荷载、横向水平荷载和纵向水 平荷载三种。>1收听音频为了搞活每基杆塔会承受多长导线及避$线上的荷载,则引出了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的概念。悬挂丁杆塔上的一档导线,由丁风压作用而引起的

30、水平荷载将由两侧杆塔承 担。风压水平荷载是沿线长均布的荷载, 在平抛物线近似计算中,我们假定一档 导线长等丁档距,若设每米长导线上的风压荷载为 P,则AB档导线上风压荷载: 如图2-10所示:贝U为丑=夙,由AB两杆塔平均承担;AC档导线上的风压荷载为旦=P、 由AC两杆塔平均承担。图2-10 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如上图所示:此时对A杆塔来说,所要承担的总风压荷载为2 22(2-47)式中P一每米导线上的风压荷载 N/m;L一杆塔的水平档距,m;、£一计算杆塔前后两侧档距,m;P一导线传递给杆塔的风压荷载,N。因此我们可知,某杆塔的水平档距就是该杆两侧档距之和的算术平均值。它表示有多长

31、导线的水平荷载作用在某杆塔上。水平档距是用来计算导线传递给杆 塔的水平荷载的。严格说来,悬挂点不等高时杆塔的水平档距计算式为4 = -(-+-)*(L+q)2 cos cos 2只是悬挂点接近等高时,一般用式2 2/其中单位长度导线上的风压荷载p,根据比载的定义可按下述方法确定,当计算气象条件为有风无冰时,比 载取g4,则p=g4S;当计算气象条件为有风有冰时,比载取 g5,则p=g5S,因此导线传递给杆塔 的水平荷载为:无冰时 p=gA (2-48)有冰时 P-Sh (2 49)式中S一导线截面积,mm2。二、垂直档距和垂直荷载如图2-10所示,Oi、02分别为档和档内导线的最低点,L档内导

32、线的垂 直荷载(自重、冰重荷载)由B、A两杆塔承担,且以Oi点划分,即BOi段导 线上的垂直荷载由B杆承担,OiA段导线上的垂直荷载由A杆承担。同理,A02 段导线上的垂直荷载由A杆承担,O2C段导线上的垂直荷载由C杆承担。G = gSL* + gSL峪在平抛物线近似计算中,设线长等丁档距,即(2-50)式中G一导线传递给杆塔的垂直荷载,N ;g导线的垂直比载,N/m.mm2;Ll、计算杆塔的一侧垂直档距分量,m ;一计算杆塔的垂直档距,m ;S一导线截面积,。由图2-10可以看出,计算垂直档距就是计算杆塔两侧档导线最低点Oi、O2之间的水平距离,由式(2-50)可知,导线传递给杆塔的垂直荷载

33、与垂直档距成正 比。其中妇四乙mi、m2分别为£档和£档中导线最低点对档距中点的偏移值,由式 (2-38)可/曰*1 m,结合图2-10中所示最低点偏移方向,A杆塔的垂直档距为$ T -l7 -Al b由 4i+y+富+云-司H+泠章)综合考虑各种高差情况,可得垂直档距的一般计算为/ +色(土牛 ±§)(2-51)式中g、00计算气象条件时导线的比载和应力,N/m.mm2; MPa ;hi、h2一计算杆塔导线悬点与前后两侧导线悬点问高差,m。垂直档距,表示了有多长导线的垂直荷载作用在某杆塔上。式(2-51)括号中正负的选取原则:以计算杆塔导线悬点高为基准

34、,分别观测前后两侧导线悬点,如 对方悬:点低取正,对方悬:点高取负。式(2-50)中导线垂直比载g应按计算条件选取,如计算气象条件无冰,比载 取gi,有冰,比载取g3,而式(2-51)中导线比载g为计算气象条件时综合比载。垂直档距是随气象条件变化的,所以对同一悬点,所受垂直力大小是变化的, 甚至可能在某一气象条件受下压力作用,而当气象条件变化后,在另一气象条件 则可能受上拔力作用。【例2-2】某一条110KV输电线路,导线为LGJ150/25型,导线截面积为 S=173.11mmi ,线路中某杆塔前后两档布置如图 2-11所示,图2-11 例2-2示意图导线在自重和大风气象条件时导线的比载分别

35、为g1 = 34.047 X0-3 N/m.mm2;g4= 44.954 X0-3 N/m.mm2; g& = 56.392 X0-3 N/m.mm2。试求:(1)若导线在大风气象条件时应力 oo=120MPa, B杆塔的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各为多大?作用丁悬:点B的水平力和垂直力各为多大?(2)当导线应力为多大时,B杆塔垂直档距为正值?解:水平档距L 200+ 240 e、 担=")垂直档距? T +火±近±近) = 220 + (-_L-21)* " g 456.392x10'200 240= -42.45(m)水平力p = g网=44

36、.954 xlOx 173.11x220 = 1712.04( V)垂直力”&既= 3447xl x10'jx173,1 1x(-4245) = -250.2(AOB悬:点两侧ft直档距分量分别为200120x8-5-= = 14.83(m)以1 2 56.392x10x200F A 2401 20 x 20ew 、= 57,33(x11)馆 2 夙 256.392 xW3x 240所以,这时垂直力计算结果为负值,说明方向向上,即悬点 B受上拔力作按式(2-50)和图2-11所示情况,要求>0,即虫+四,S/200+20/240',I匚导线应力在此可以看到,在比载

37、不变时,对丁低悬:点,垂直档距随应力增加而减小, 反之,对高悬点则垂直档距随应力增加而增大。 确切地说,垂直档距随气象条件色变化是由应力和比载的比值 &决定的,对低悬点,在&最大的气象条件时垂直档距最小,对高悬:点为,在 &最大的气象条件时垂直档距最大。 第六节导线的状态方程字体大小 小中大前边我们介绍了导线悬垂曲线方程以及导线的应力、弧垂和有关几何量的各种公式, 但不难发现在这些关系式中都含有一个共同量为00,即导线最低点的水平应力。显然只 有00经确定,其它各量才能确定,因此 C0是导线力学计算中最关键的一个参 量。由于 £.收听音频气象条件变化时,架空线

38、所受温度和荷载也发生变化,相应其水平应力00和弧垂f也随着变化。为此要确定00大小,则必须要研究气象条件(或称状态)变化时,导线的应力会怎样的变化关系,因而引出了状态方程,即导线内的水平应力随气象条件 的变化规律可用导线状态方程来描述。一、导线在孤立档距中的状态方程(一)导线的线长变化导线的线长变化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温度改变使导线热胀冷缩;二是应力改变使导线产生弹性变形。而这两个因素都是由气象条件所决定的(比载和温度),为此我们利用线长 变化来确定气象条件与导线应力之间变化规律。1. 温度变化引起线长的变化设导线原长为L,当温度变化由ti变为t2时,变化量为 t=2-ti,使导线伸 长为 L

39、,相对伸长率为£ = L/L依据线膨胀系数关系有,£ =a2-ti)= a 4 t则 L= a ,t顷导线长度变化为:Lt=L+A L=(1+ a t)Utt是温度变化引起导线长度变化关系。2. 应力变化引起线长的变化假定在弹性变形内,则导线应力与变形之间符合虎克定律, 设应力变化量为 g使导线伸长为相对伸长率为£= L/L据虎克定律b =E关系,则有AZ = sLi ,、八,E,其导线长度变化为:,此是应力变化引起导线长度变化关系。(二)状态方程的建立如= £+!项+这里状态亦指导线承受什么气象条件,导线在不同状态下与其应力之间的变 化关系,即为状态方

40、程。设已知导线在温度tm,比载为gm,应力为0M时的线长为Lm,称m状态, 而气象条件变化后,设温度为tn,比载为gn,应力为防时的线长为Ln,称n状显然前后两种状态下,Ln冬Im,这是由丁弹性变形和热膨胀变形的共同影响 结果,则Lm与Ln两足如下关系二一土 一厂'(2-52)将上式展开为L = 1(1+ aiii + A<r + a= I + I Cociit + Act + aAtAcr)1由丁E两者乘积后数量级很小,略去上式尾项后得血+事 a)(2-53)仿”* 曰 Af = t f A tj = v 一八*将改变量代入上式则为4 = 4 +4戒X)+昂 f)利用式(2 3

41、1)线长公式,m,n两状态下分别为£ =/ + Jjr_24己(2-54)(2-55)代入得34o+成上撮+神)如E由丁式中右边尾项数值较小,假定令 A ='代入,整理后得(2-56)式中:gm 一初始气象条件下的比载,N/m.mm2;gn待求气象条件下的比载,N/m.mm2 ;tm一初始气象条件下的温度,C;tn待求气象条件下的温度,C;cm一在温度tm和比载gm时的应力,MPa; cn一在温度 和比载 时的应力,MPa;a-线温度线膨胀系数,1/C;E一导线的弹性系数,MPa;/一档距,m。式(2-56)为架空线在悬挂点等高时的状态方程,如果温度为 tm,比载为gm 时的

42、导线应力cm为已知,可按式(2-56)求出温度为tn,比载为gn时的导线应力On 状态方程是导线力学计算中的重要工具。为了便丁计算,通常将方程式中的各物理量组合成系数,令24只"” m (2-57)8-飞厂(2-58)则式(2-56)状态方程变为如下形式ff2H(t7n+X)=3(2-59)式(2-59)为三次方程,其常用的解法有试算法和迭代法。试计算法比较简便, 但精度低;迭代法计算量大,但精度高,适合用计算机运算。书中式(2- 60)为牛顿迭代公式,略。这里强调:式(2-56)是状态方程的基本形式,它的结构我们必须熟悉,在 以后的导线力学计算中会经常使用到它。二、连续档距的代表档

43、距及状态方程式(2-56)状态方程式,是按悬挂点等高的一个孤立档距推出的。但在实际工程中,一个耐张段往往包含多个不同的档距,如,即一个耐张段中由若干个档距集合构成的档距,称为连续档距。实际上,在架空线路设计中我们经 常遇到的是连续档的情况。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连续档导线的受力具有什么特点。通常线路施工时是按一个耐张段对各档导线共同紧线的,紧线之后各直线杆的悬垂绝缘子申均处丁铅直的平衡位置, 此现象表明悬垂绝缘子申两侧的拉力是 相等的,或说各档导线的水平应力是相同的。 如果连续档中各档线长一致,以及 悬挂点均等高,那么当气象条件变化后,则各档导线应力将会按相同的规律变化, 其结果是各档导线的水平应

44、力仍相等。此时绝缘子申仍处丁铅直平衡位置,相应 各档导线悬挂点的位置亦不变。各档的档距长短也不变。由此分析表明连续档导 线的应力随气象条件变化规律就如同一个孤立档的情况一样,这时连续档的力学分析完全可以仿效孤立档的力学计算那样进行。 但实际上,由丁地形条件的限制, 连续档的各档长度及悬点高度并不完全相同。 因此当气象条件变化后,各档导线 水平应力并不是完全相等的。结果引起绝缘子申顺线路方向发生偏移,导致相应导线悬挂点位置发生位 移,进而使各档的档距也发生了改变。由此得出连续档的两个特点为:1. 连续档各档导线应力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应力是变化量;2. 连续档导线悬挂点位置不固定,档距也是变化量。综上所述,当气象条件改变后,连续档的应力和档距都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