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梁启超的“美术人”说与当代育人实践 一梁启超在美术与生活(1922年8月13日梁氏在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演讲稿)一文中创造性的提出了“美术人”这一概念,他认为:“人类固然不能人人都做供给美术的美术家,然而不可不个个都做享用美术的美术人!”1 “美术”一词是由近代日本以汉字意译过来的,在当时“美术”这一概念是包含音乐和诗
2、歌在内的所有艺术。“美术人”这一?g语是梁启超创造的,是对其前期“新民”的进一步发展,其创造这一概念是为了“专要和不懂美术的人讲美术”2,因为梁启超确信,“美是人类生活一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之最要者,倘若在生活全内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出,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3在这里梁启超尤为强调了“美”的重要性,他把“美”作为人类生活的必要条件和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这种“美”主要是一种精神与情韵,强调的是情感陶养、人格美化、趣味升华,通过生活实践塑造审美人格,提升生命境界,建构生命的内在精神。对于“美术人”的概念,金雅教授认为,“首先,美术人是具有审美能力的人。其次,美术人是能够创造领略生活之美及其趣
3、味的人。第三,美术人是人本来就该具有的面貌,是本真的人和理想的人的统一。美术人以趣味为本。”4同时钱中文教授也谈到:“这美术人明确是指懂得和享受美术的人,是懂得享受包括文学在内的各种艺术形式、具有审美能力的人,审美的人。”5由此看来,“美术人”就是以趣味为核心,具备领略艺术之趣与生活之美的审美能力和趣味人格,并且能够将趣味置于生命本体的高度上去践履现实生存的审美的人。梁启超的“美术人”说并不局限于表层含义,而是把艺术与审美进一步提到了人的生活与人生的层面,凸显了“美术人”所蕴含着的生命内在精神。如钱中文教授所说,“美术人传承了中外人生论哲学思想,把人生内化为人的生存趣味,进而把生存趣味内化为人
4、的审美趣味,一种与生命的内在精神和理想契合的人,一种生命的高级本然意义上的自由的新民。”6维新运动失败后,梁启超深感要想改造国民性,必先从国民的精神入手,但在当时,大多数中国人“总以为美术是一种奢侈品,从不肯和布帛菽粟一样看待,认为生活必需品之一”7,致使人的审美本能变得麻木,缺乏对于生活的热情与活力,所以梁启超认为“中国人生活之不能向上,大半由此。”8为此梁启超提出,“今日的中国,一方面要多出些供给美术的美术家,一方面要普及养成享用美术的美术人。”9对于梁启超来说,美术教育的两个根本性的任务在于:一、培养能够进行艺术创作的“美术家”。二、培养具有审美能力及趣味的人生境界的“美术人”,在这里,
5、美已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让“美术”以“平民化”的姿态走进了普通大众的现实生活。二在梁启超看来,“美术人”是一种生命本然意义上的理想中的人,诚如金雅教授所说:“美术人是梁启超式的人生论美育理想在中国现代文化语境中的一种创构,也是梁氏生活的艺术化理想在人身上的一种构型。”10所以要成为一个“美术人”,必须对国民进行“情感教育”和“趣味教育”,即通过情感陶养与趣味升华来完善现代人格的塑造,实现“美术人”的终极目标。情感教育是趣味教育的根基,也是实现趣味教育的前提条件。梁启超认为,情感教育和趣味教育既要通过对普通大众进行艺术教育来实现,也应落实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情感教育的作用重在“提情养心”,而趣
6、味教育的作用旨在“立趣育人”,唯有这样,“美术人”的培育才能得以实现。在梁启超看来,情感具有最本质的意义,知育和意育的践行,无不需要情感对人的内在推动力,情感教育对于“美术人”的培养至关重要。梁启超力倡的情感教育,就是要通过艺术这一“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11,培养一种饱满的生活态度与健康完满的审美人格,从而保持对于人生的活力、进取心与审美能力。梁启超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艺术作品具有强烈的情感感染力,为此,梁启超把艺术审美看作是情感教育的基本途径。在梁启超看来,情感是趣味人格建构和趣味精神得以实现的原动力。理性对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情感却能最大限度的激发人的潜能,使人能够全心全意地投
7、入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所以梁启超认为,情感的性质是本能的也是超本能的,是现在的又是超现在的。他说:“我们想入到生命之奥,把我的思想行为和我的生命迸合为一;把我的生命和宇宙和众生迸合为一;除却通过情感这一个关门,别无他路。”12由此看来,梁启超对于情感尤为推崇,他认为情感对于人的人生境界的超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梁启超提出了情感教育:“古来大宗教家大教育家,都最注意情感的陶养。老实说,是把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13梁启超强调,“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伏淘汰下去。”14在梁启超看来,情感虽是常人生来皆备的,但情感本身却有美善丑恶之分。丑恶的情感若时
8、常迸发,甚至会造成可怕的后果,所以必须对情感进行陶养,使情感得到净化,由此也突出了情感教育对于养成“美术人”的重要性,即通过情感教育把日常情感引的深、引的高,从而提情养心,将人的思想行为与生命实践迸合为一。梁启超说情感教育的“工夫做得一分,便是人类一分的进步。”15梁启超之所以如此重视情感教育,强调艺术对于情感教育的决定作用以及重视艺术家的责任与修养,一方面突出了其“启蒙新民”的爱国理想,另一方面也旨在借助艺术审美,来培养人们积极健康的情感价值取向,激发人对于生活的内在热情,从而实现人人都是“美术人”的理想,不仅实现了对于国民趣味人格的塑造,也成就了其艺术的人生。诚如金雅教授所言:“梁启超的情
9、感教育并非要人陷于一己私情之中,也不是让人用情感来排斥理性,更不是要人沉入艺术耽于幻想。他的情感教育实质上也就是人生教育,是从情感向人生,从艺术与美通向人生。”16 对于“美术人”的培养,梁启超所主张的情感教育实则是趣味教育的基础,金雅教授认为:“梁启超以趣为情立杆,主张高趣乃美情之内核。而艺术的价值既在于表情移情,使个体的真情得到传达与沟通;也在于提情炼情,使个体的真情往高洁纯挚提挈。”17在梁启超看来,情感是趣味的条件也是趣味的实质。但是“趣味固然是情感,但是并非凡情感都是趣味。趣味其实是最具有行为驱动力量和内外融通功能,并因之使人生充满意义和愉悦、使生活显得合理的情感。”18梁式的趣味教
10、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借助艺术和审美,激发人自身对于生活的热情和生命的活力,强调责任心与兴味的统一,健全和完善审美人格,提升人生境界,最终实现“生活的艺术化”。梁启超所倡导的趣味教育旨在提升和锻炼人的审美能力,培养高尚趣味,并将这种趣味的人生态度运用到对于现实生活的实践上来,最终实现真善美相谐的趣味人格建构,这种具备趣味人格的人,实则就是“美术人”。梁启超说:“审美本能,是我们人人都有的。但感觉器官不常用或不会用,久而久之,麻木了。一个人麻木,那人便成了没趣的人。一民族麻木,那民族便成了没趣的民族。美术的功用,在把这种麻木状态恢复过来,令没趣变为有趣。”19在这里,梁启超把审美本能与“趣”紧密联系起
11、来,认为“趣”是审美本能的基本要素。但是不同的主体对趣味诱发的程度有所差别,主要取决于感觉器官的敏锐度,感觉器官敏则趣味增,感觉器官钝则趣味减;诱发机缘多则趣味强,诱发机缘少则趣味弱。因此,要想成为“美术人”,就要通过音乐、文学、美术等美育实践,把“坏掉了的爱美的胃口,替他复原,令他常常吸受趣味的营养,以维持增进自己的生活康健”,从而成为一个“有趣的人”。20由此看来,梁启超所谓的“趣”,不仅包括艺术之趣味,还包括生活之趣味。正如他所言“问人类生活于什么?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生活于趣味。”21 “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趣味丧掉,生活便成了无意义。”22所以趣味并不单指审美活动,梁启超还将其拓展到
12、例如劳作、游戏、艺术、学问在内的一切生活乃至人生领域。梁启超认为趣味教育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促发和引导,而不应是强制性的灌输,梁启超提出如“注射式”的教育、课目太多、把学问当手段等几种方式,其结果都是将教育之趣味完全丧掉。梁启超指出:“教育家最要紧的教学生知道为学问而学问,为活动而活动。所有学问,所有活动,都是目的,不是手段。”23为学问而学问,为劳动而劳动,不仅是一种责任心的体现,更强调了趣味精神对于主体行为的巨大推动作用。梁启超认为,趣味应该是责任心与兴味的统一。他说:“我半生来拿责任心和兴味这两样事情做我生活粮食,我觉得于我很是合宜。”24正如郑玉明教授所言:“梁启超后期思考趣味人生问题,关
13、注“美术人”的养成,目的在于思考如何使人被迫承担人生责任(特别是对国家民族的责任)的痛苦转化为自觉履行的兴趣。”25梁启超倡导通过趣味教育来培育“美术人”,就是要培养普通大众积极饱满的生活态度,让国民能够以唯美的眼光看待生活,能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体悟人生乐趣,最终建构起健康完整的趣味人格,实现“生活的艺术化”的人生理想。梁启超的趣味教育不仅仅只是一种教育的方法与手段,而是教育的本质,其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文化中的“知行合一”论,强调生命力的健动,主张精神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从艺术之“趣”到人生之“趣”,实现培养“美术人”的终极目标。三在当时激荡变革的历史时期,“美术人”说对于当时虚伪落后的封建伦理道
14、德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同时也起到了人性启蒙的作用。笔者认为,在科技日新月异、生活节奏加快的当今社会,“美?g人”说对于弥补大众在精神生活上的缺失同样意义深远。叶朗教授谈到:“当今世界存在的众多问题中,有三个问题十分突出:一个是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失衡,一个是人的内心生活的失衡,一个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26这三大问题现如今依旧有迹可循,困扰着人们的身心发展。20世纪以来,中西方现代工业文明迅猛发展,使得生产力不断提高,物质财富持续增长,与此同时,技术文明也加剧了异己力量的产生,人们长期处于拜金主义盛行、科学理性膨胀、自然生态恶化、精神疾患蔓延等“非美”状态中,实现“诗意地栖居”,是当今社会
15、对于美育的强烈吁求。在中国现代文化语境下,梁启超的“美术人”说更凸显出其对于当代育人实践的重要作用。首先,“美术人”尤为重视情感教育对于现代中国人的情感陶冶和情感净化起到了重要作用。现代中国人正处在信仰严重缺失的时代,“单向度的人”依旧存在,审美本能逐渐麻木,在物质生活中纸醉金迷,在精神生活中流离失所,生活变得乏味无趣,焦虑感、空虚感充斥人心,悲观厌世等消极情绪得不到净化,人们逐渐丧掉了对于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热情,使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严重失衡。所以,“美术人”说所力倡的情感教育,正是教人激发那颗审美麻木的心,涤除内心的负面情绪,使人以审美的眼光去品鉴艺术、观察生活、享受人生。其次,“美术人”
16、力倡的趣味教育对于当代人知情意相谐的趣味人格塑造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当今信息时代,大众文化快速发展,使得庸俗无趣的艺术泛滥成灾,知情意在人性中被割裂,出现严重的结构失衡,这种失衡对健全完善的人格培养尤为不利,使人追名逐利,计较得失成败。“美术人”所强调的趣味教育,就是要培养人的高尚趣味,通过长期不断的艺术审美活动,潜移默化的培育趣味人格,用趣味去践履现实生存,实现生活的艺术化、情趣化。再次,“美术人”说所倡导的情感教育和趣味教育不仅能够使人的审美能力得到砥砺,同时使现代人实现了“责任心”与“兴味”相统一的趣味主义人生态度,把“无所为而为”的精神融于生活实践,对于实现“生活的艺术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蒋励等“无国界医生”主动去往战争频仍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医疗援助,让无数病患重获健康,把救治伤员的责任心与对事业的趣味统一起来,践行到生活实践,实现了人生境界的升华。梁启超的“美术人”说则倡导通过对国民进行情感陶养、人格美化、趣味升华,最终建构起知情意和谐统一的审美人格,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由此来看,梁启超的“美术人”说所蕴含的美育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学校教育而言仍然任重而道远。 李岚清同志指出:“美育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27此外曾繁仁教授认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鄂州职业大学《国际贸易函电》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2030旅游饭店行业市场细分与差异化竞争研究报告
-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给排水管道工程》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标准)车保协议书
- 2025-2030年乌木行业并购重组机会及投融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 抗洪思政课课件
-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中学语文教学设计基础》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电子商务安全与管理》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初等数论理论教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生活垃圾焚烧技术
- 产后及哺乳期心理护理讲课件
- 2025年新疆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
- 私募基金档案管理制度
- 伊利集团晋升管理制度
- 地下通道水泵房管理制度
- 溺水患者急救培训
- 洗涤厂设备管理制度
- 2026版步步高大一轮高考数学复习讲义第十章 §10.1 计数原理与排列组合含答案
- 人力公司营销策划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军工线缆行业市场发展潜力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 铅冶炼厂面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