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分型治疗胃脘痛的疗效观察_第1页
中医药分型治疗胃脘痛的疗效观察_第2页
中医药分型治疗胃脘痛的疗效观察_第3页
中医药分型治疗胃脘痛的疗效观察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医药分型治疗胃脘痛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中医辨证治疗胃脘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胃脘痛患者80例,采取随机分组为观察组40例采用中医辩证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

2、察组用药起效时间和用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观察组无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胃脘痛,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控制症状,缩短病程,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关键词】胃脘痛;辨证治疗;临床疗效胃炎系指各种原因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胃黏膜的炎性改变。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临床上一般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两大类,是临床常见多发病。男女皆可发病,尤以中老年人居多1。现对胃脘痛患者给予中医辩证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胃脘痛患者80例,采取随机分组为观察组40例采用中医辩证治疗,对照

3、组4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40例,其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44.5±5.5岁;病程最短2.5个月,最长36年,平均病程7.5±2.5年。对照组患者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2577岁,平均年龄45.0±4.0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38年,平均病程6.5±2.5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奥美拉唑,口服,每次20mg,每日1次,连续2周为1疗程,连续应用24疗程,有hp感染者给予阿莫西林0.5 g, 2次/日,甲硝唑 0.3

4、 g,3次/日。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治疗:寒邪客胃证 胃痛暴作,恶寒喜暖 ,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温胃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加减2。高良姜10g,香附 10g,吴茱萸3g ,干姜6g, 广木香6g,陈皮6g,枳壳10g,神曲10g,甘草6g。肝气犯胃证 胃脘胀痛,攻撑作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嗳气、矢气则舒,遇烦恼忧思则痛或痛甚,苔薄白,脉弦。疏肝理气, 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g,白芍 10g,川芎6g ,香附 10g,陈皮6g,枳壳10g,木香6g,川楝子10g,延胡索10g,旋覆花10g,(包)郁金10g,甘草6g。瘀血停滞证

5、 胃脘痛如针刺,似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痛时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活血化瘀,和胃止痛。失笑散合丹参饮。五灵脂10g,蒲黄10g,丹参15g,檀香3g,当归10g,炒大黄6g,砂仁6g ,延胡索 10g,枳壳10g,郁金10g,甘草 6g。胃阴虚证 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能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神疲乏力,口渴喜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滋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加减。沙参15g,麦冬15g,生地15g,枸杞10g,当归10g,川楝子10g,白芍10g,佛手10g,甘草10g。脾胃虚寒 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食后痛缓,劳累或

6、受凉后发作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补气温中。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15g,茯苓 15g,白术 10g,白芍 10g,吴茱萸3g ,桂枝6g,干姜6g ,法夏10g,生姜6g ,大枣 3枚。1.3 疗效评判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半年以上不复发,各项辅助检查结果正常。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半年以上不复发,辅助检查明显好转,炎症呈局限性。无效:临床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检查结果无变化或加重3。1.4 统计方法 对两组数据应用 软件进行处理,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 和 表示,采用t和x2检验;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表示为 。2 结果2.1对两组患者

7、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40例,痊愈 20例(50.0%),好转17例(42.5%),无效3例(7.5%),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40例,痊愈15例(37.5%),好转19例(47.5%),无效6例(15.0%),总有效率为85.0%;观察组患者痊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痊愈率为37.5%,总有效率为85.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 对两组患者用药、起效时间进行对比 其中对照组40例,起效时间(3.75±1.45)天,用药时间(27.86±4.32)天;观察组患者40例,起效时间(2.

8、66±1.29)天,用药时间(24.45±2.25)天;观察组用药起效时间和用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对两组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5例,其中头晕2例,头痛2例,恶心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2.5%;观察组无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两组差异明显 。3 讨论胃脘痛,又称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证。多因寒热,饮食失调,情志劳倦,阴阳气血不足,气滞血瘀等使胃失和降所致。胃脘痛病位在胃,与肝脾有关,虽病因有种种不同,但发病机理总

9、属不通则痛。胃脘痛初起,多在气分,迁延日久,则入血分,久痛入络,络脉损破,则可见呕血或黑便4。对胃脘痛的治疗,补而不效多实,愈疏愈剧多虚。痛胀得嗳则舒为气有余;脘闷食后为甚,气胀作坠为气不足。呃逆嗳噫,气逆于胃;胀及胸胁少腹,气滞于肝;脘痞腹胀,多脾虛气滞。胃主和降,故胃气以下行为顺。有些患者脘痞嗳噫,气闷不舒而疼痛并不明显,此乃胃粘膜有炎性病灶之佐证,炎症大多有肿胀之感,形伤气也,治宜消解以消炎退肿,肿消则胀自解,其中偏于虚者,则症见空腹时脘痞嗳噫,得食反而胀减, 则又宜甘润养胃。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痊愈率、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者痊愈率和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优于照组。观察组用药起效时间和用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无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总之,中医辨证治疗胃脘痛,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控制症状,缩短病程,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参考文献1 水正, 沈克俊, 柳鸿志. 中医药分型治疗胃脘痛104例疗效观察j.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3, 19(2):15-15.2 关晓晖. 中医药治疗胃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