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测量教材_第1页
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测量教材_第2页
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测量教材_第3页
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测量教材_第4页
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测量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测量教材线路工程测量学习目标:1 了解线路工程测基本概念;2 理解偏角法和坐标法测设圆曲线;3 掌握勘测阶段和施工阶段的主要测量工作。线路”是指道路工程以及给水管、排水管、电力线、通讯线及各种工业管道等的总称。在这些线路工程的勘测设计和施工阶段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线路工程测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不断扩大,城市建设中的线路工程也要不断地进行发展建设。这些线路工程的测量工作主要内容有:1 收集规划设计区域内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平面图和断面图资料,收集沿线水文、地 质以及控制点等有关资料。2 根据工程要求,利用已有地形图,结合现场勘察,在中小比例尺图上确定规划路线 走向、编制比较方

2、案等初步设计。3 .根据设计方案在实地标出线路的基本走向,沿着基本走向进行控制测量,包括平面 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4 结合线路工程的需要,沿着基本走向测绘带状地形图或平面图,在指定地点测绘地 形图。5 根据定线设计把线路中心线上的各类点位测设到实地,称为中线测量。中线测量包 括线路起止点、转折点、曲线主点和线路中心里程桩、加桩等的测量工作。6 根据工程需要测绘线路纵断面图和横断面图。7 根据线路工程的详细设计进行施工测量。工程竣工后,对照工程实体测绘竣工平面 图和断面图。(一)线路平面控制测量线路平面控制测量的形式以 GPS卫星测量为主,等级一般为 D、E级;在布设网点时 应充分考虑测图和

3、施工测量的特点,重要地段每1km左右、一般地段12 km必须有一对GPS点相互通视;各控制网点应非常稳定,便于使用和加密;布网时应尽量采用边连接, 若条件较好时可以采用点连接;有关其它要求详见GPS测量规范及规程等。(二)线路高程控制测量平原和丘陵地区的高程控制测量以水准测量为主,山区则以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为 主,等级一般为三、四等;在大沟谷和大河流的两侧、在穿越铁路和高等级公路附近、在越 岭的坡脚和垭口附近等处均应设立等级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为12 km。若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必须进行精度预计,确定点间的平均边长,以保证布点按平 均边长要求进行;确定距离、竖直角、仪器高、觇标高的测量精度

4、及测回数,以保证在同等 距离条件下三角高程的高差测量精度等同于水准测量的精度。(三)带状地形图的测绘GPS( RTK )测量目前测绘带状地形图的主要方法有: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和用全站仪、 的方法等;成图均利用软件进行数字成图。在测绘带状地形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地形图的走向与线路的纵向必须一致,测绘的宽度不得小于规定的距离;2 对线路区域内的各种地上、地下管线和公路、铁路、通讯线、电力线等必须测绘; 地下管线必须测量埋深,注明管径、管材等;悬空管线等必须测量净高;3 对线路经由的大沟谷、河流等必须测绘沟岸、河岸、河流的水崖线和最高洪水位、 沟谷的谷底等;4 对线路经由的田地、树林等,必须测绘不

5、同类别、不同性质的地类界,并要注明性质(如旱田、水田、澡泽地、经济林、苗莆等),若林地必须注明树林的平 均高度;5 出图原则要求图边与线路的纵向一致,接边按对应的方格网进行接图等。线路的定测或详测就是要将图纸上设计(初步设计或终审设计)好的线路位置测设于实 地,并沿线路中线方向进行纵、横断面测量等。若设计在个别地段存在有严重缺陷,必须提交报告,进行变更设计。(一)线路中线的测设无论何种线路,对于中线的测设原则上分为线路交点的测设和线路中线的测设这两个阶 段。其中,对于公路、铁路线路中线的测设又分为直线段、曲线段中线的测设。1 线路交点的测设与偏角测设(1 )线路交点与偏角图9-1线路交点与偏角

6、线路交点:线路方向发生改变,两方向线的交点即为线路的交点,通常用JD表示。线路偏角:线路现行进方向偏离原行进方向的水平夹角,偏离原行进方向右侧的称为右 偏角,左侧的称为左偏角。(2 )线路交点的测设测设依据:依据线路交点的设计坐标(图解或设计给定)或给定线路的分段长度及线路 偏角,测设交点。测设方法:目前多采用 RTK实时定点或全站仪坐标法测设。测设完后,需要再精确测 定交点的坐标。(3 )偏角测量若用RTK方法精确测定交点的坐标后,可利用测定的坐标进行解算偏角;若用全站仪 测设交点,一般应在交点测设完后,立即进行水平角测量(一测回),然后解算偏角。2 线路中线的测设本节主要为直线段测设,有关

7、曲线段测设见第三节中。直线段一般每2050m 测设一点,测设后以木桩标示点位,并用里程代以点号,如点 号为DK10 + 350.00 表示其距离线路起点的里程为10350.00m。距离为规定距离整倍数的为整桩。一般用 RTK或全站仪坐标法测设。若线路经由田地、林地、各类管线、道路、河流、沟谷等地,必须在交汇处及其重要特 征点(如河堤、河岸、谷底等)处设立加桩(见图 9-2 )。*57 = X$ + TZOZ 日1乂返 X$ + T cos $ IX翠=+ E cos $二Vj© +应血爲图9-2线路示意图(二)线路纵断面图测绘线路纵断面测量就是要利用基平测量的高程点及成果,沿着线路的

8、中线方向测定各中桩点的地面高程,并绘制纵断面图。纵断面测量方法:主要为工程水准测量方法(工程中又称为视线高法)和光电测距三角 高程法。1 .工程水准测量方法工程水准测量方法实际上是水准测量方法与视线高法的结合,即对于水准点与转点、转点与转点间用水准测量方法,而在一站内用视线高法测定各中桩点的地面高程。见图9-3。2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与工程水准测量方法基本相同,只是对于长距离测量时必须考虑球气差,要加此项改正。图9-3水准法测量纵断面另外,测站点若为非水准点时必须进行直、反觇观测,其高差较差应符合限差要求。每 日测量前必须检测竖盘指标差i,对中桩点竖直角观测一般为单镜位观测

9、等。线路纵断面图实际上是线路沿中线方向的剖面图,即:以线路中线为横轴、以高程为纵轴展绘各中桩点的地面高程,并将相邻点用直线或光滑的曲线进行连接,如图9-4所示。BM2r; I4.MK-?ST露T-wft-TVGT8Ts:¥w -t:AT I IET呛非脚i加n*2:L m图9-4线路纵断面图横轴比例尺与地形图的比例尺一致,一般为1/1000 或1/2000 ,起点为线路的起点,中桩点依据其里程展绘。纵轴比例尺视情况而定,通常为横轴比例尺的110倍,且每幅图的纵轴起点可以依据幅内中桩点的高程确定,但一般均为5m或10 m的整倍数。每幅图内必须注明纵、横向比例尺及在纵轴上注明整百米或整十

10、米的高程,除此之外,在纵断面图上还必须标注其它相关的主要信息。(三)线路横断面图测绘线路横断面即指垂直于线路中线方向的断面。并非所有的中桩点都要测横断面,一般整 桩点均要测,除此之外,重要地段的加桩点、横断面较复杂的加桩点也要测横断面。横断面的宽度视要求和断面情况而定,高等级公路和铁路单向宽度一般为50150 m,一般公路和管线、送变电线路等为2050 m。线路横断面测量的方法主要有:水准仪法(适用于平坦地区)、经纬仪法、花杆皮尺法(适用于低精度断面测量)、全站仪测量法、RTK测量方法等。在测量时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1 横断面方向必须垂直于中线方向;2 以线路前进方向为准分左、右两侧,有关数据

11、必须记录清楚是左侧的,还是右侧的;断面编号为中桩点号;3 对于不在横断面上且又近于横断面上的地物、重要地形点也必须测定,列入断面点;横轴、以高程为纵轴展绘断面点的地面高程,并将相邻点用直线或光滑的曲线进行连接。纵轴、横轴比例尺一致,一般为1/100或1/200,编号为中桩点里程号。绘图时中桩点居中,分别依比例尺展绘左侧、右侧断面点,再用直线或光滑曲线连接。见图9-5。图9-5线路横断面图(四)土石方工程量计算横断面图画好后,经路基设计,现在透明纸上按与横断面图相同的比例尺分别绘制出路 堑、路堤和半填半挖的路基设计线称为标准断面图,然后按纵断面图上该中桩的设计高程把标准断面图套到该实测的横断面图

12、上,俗称套帽子”也可将路基断面设计线直接画在横断图上, 绘制成路基断面图。 图9-6所示为半填半挖 的路基断面图,通过计算断面图的填、 挖断面面积及相邻中桩间的距离, 便可以计算出施工 的土石方量。1 .横断面面积的计算路基填、挖面积,就是横断面图上原地面线与路基设计线所包围的面积。横断面面积一 般为不规则的几何图形,计算方法有积距法、几何图形法、求积仪法、坐标法和方格法等。 常用的有积距法和几何图形法,现做简单介绍:(1 )积距法积距法是单位横宽 b把横断面划分为若干个梯形和三角形条块,见图9-7 ,则每一个小条块的近似面积等于其平均高度hi乘以横距bi,断面积总和等于各条面积的总和,即图9

13、-7积距法计算横断面面积通常横断面图都是测绘在方格纸上,一般可取粗线间距1cm为单位,如测图比例尺为1:500,则单位横距b即为5m,按上式即可求得断面面积。平均高差总和 Shi可用 卡规”求得,如填挖断面较大时,可改用纸条,即用厘米方格纸 折成在条作为量尺量得。该法计算迅速,简单方便,可直接得出填挖面积。(2 )几何图形法 几何图形法是当横断面地面较规则时,可分成几个规则的几何图形, 如三角形、梯形或矩形等,然后分别计算面积,即可得出总面积值。另外,计算横断面面积 时,应注意:将填方面积At和挖方面积Aw分别计算;计算挖方面积时,边沟在一定条件下是定值,故边沟面积可单独计算出直接加在挖方面积

14、内,而不必连同挖方面积一并卡积距;横断面面积计算取值到0.1mm 2,算出后可填写在横断面图上,以便计算土石方量。2 .路基土石方量计算(1 )通常为计算方便,一般均采用平均断面法,并近似采用下式,即、4 分别为相邻两桩号的断面面 (9-2 )式中,二.:一 ,-:.1' -积;L 相邻两桩间距离(2)当加=切+("4=和出相差很大时,所求体积则与棱柱体更为接近,可按下式计算:式中,(9-3)4乂4 + 九仏(1+4 =佃-)-巧+2山二佃 _d)-_c)+gAf比例系数图9-8填挖过度地段土方计算相邻断面尬= ("b)+(c-小二(q-d)-0-c)、&

15、的距离(3 )对于填挖过渡地段(见图 9-8 )为精确计算其土石方体积,应确定其中挖方或填方面积正好为零的断面位置。设 零填断面 At到零挖断面Aw的距离,则此路段锥体的体积为L为从i2 F 严sin() 5* Hf2c 2c 4 专 384 0? 込 J)二 1-二+善丁2c384c+(9-4当道路的方向发生改变时,需要用曲线予以连接。 容之一。曲线按性质分类:平曲线、纵曲线。平曲线按形式分类:圆曲线、缓和曲线、复曲线、 型曲线等,见图 9-9。曲线测设是道路工程测量最主要的内反向曲线、回头曲线、卵型曲线、凸图9-9常见平曲线纵曲线按形式分类:圆曲线、抛物线等。平曲线测设的主要方法:偏角法、

16、切线支距法(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全站仪坐标法、GPS RTK测设法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曲线测设方法是偏角法、全站仪坐标法和GPSRTK测设法。竖曲线测设的主要方法:水准法、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其中以水准法为主,若用光电 测距三角高程法时对部分点位要用水准法予以检查。本节主要叙述单圆曲线测设、缓和曲线测设和具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测设,竖曲线测设 见第四节,其他曲线测设可参阅其他相关教程手册。单圆曲线简称圆曲线,若按常规方法测设,通常分两步进行,即:圆曲线主点(起控制 作用的点)的测设和曲线细部点的测设。(一)圆曲线要素及计算见图9-10,圆曲线的半径 R、偏角a切线长T、曲线长L、外矢距E、切曲

17、差q,通 称为圆曲线要素。图9-10 圆曲线R、 a是已知数据。R是在线路设计中按线路等级及地形条件等因素选定的,a是线路定测时测定的。其余元素按下列关系式计算,即:"-1_ -(9-5 )例:a= 10° 25'、R= 800 m,则可计算出:T = 72.92 m、L = 145.45 m、E = 3.32 m、q = 0.39 m。(二)圆曲线主点及主点里程的计算见图9-10,圆曲线的主点为:直圆点 -ZY、曲中点-QZ、圆直点-YZ。各主点里程的计算:各主点里程依据交点( JD)的里程计算。设交点里程为 JD DK,则各主点的里程为:ZYDK = JDDKT

18、'QZDK = ZKDK + L/2(9-6 )YZDK = ZYDKL JDDK +7(检核)例:JD里程为DK 11+295.78,其它数据同例1,则可计算出各主点的里程为:ZY DK = JD DK 11+295.78-72.92= ZY DK 11+222.86QZ DK = ZY DK 11+222.86+72.72= QZ DK 11+295.58YZ DK = ZY DK 11+222.86+145.45= YZ DK 11+368.31检核 YZDK = JD DK 11+295.78+72.92-0.39= YZ DK 11+368.31(三)圆曲线主点的测设见图9-

19、11,测设圆曲线各主点的步骤如下:1 .在交点JD安置仪器,以线路方向(转点桩或交点桩)定向,即确定切线方向;2 .从JD点起沿视线方向量分别取切线长T,确定ZY点和YZ点;3 后视YZ点,用正、倒分中法正拨(右偏)或反拨(左偏)90 ° a/2 (图中的B角)定出分中点视线方向;4 .沿分中点视线方向量取外矢距E,确定QZ点。图9-11圆曲线主点测设(四)圆曲线细部点的测设圆曲线细部点的测设方法较多,有:偏角法、切线支距法、弦线偏距法、弦线支距法、 割线法、全站仪坐标测设法、RTK坐标测设法等,本节主要讲授偏角法、切线支距法和坐标法1 .偏角法偏角法实质是角度与距离交会的一种方法。

20、如图9-12所示。(1 )测设元素:给定的点间距I (以直代曲的长度)、曲线点的偏角S i。Si(以度为单位)的计算公式如下:-:-7-'-二丄'-二二(9-7 )式中,li i点至ZY点间的曲线弧长。由于曲线半径R较大,相邻两个测设点间的弧长所对的圆心角较小,使得弦长(测设时ZY图9-12圆曲线细部点测设所以,实际测设时均以弦长代替弧长。(2 )测设步骤(见图 9-12 ) 在ZY点整置仪器,照准交点 JD,度盘置0 ; 拨角$ (注意:正拨角,还是反拨角),延视线方向量取长I,确定1点,钉木桩并以小钉标志点位; 拨角从已测设的1点开始,量长I,其端点恰与视线相交,确定 2点

21、,钉入木 桩并以小钉标志点位; 按上方法进行其它各点的测设,直至QZ点(QZ点也要按此方法放出, 用以检查测设质量及调整其它各点);(3 )检查与调整(见图 9-13)由于测设时各种误差的累积,致使详细测设时的曲中点-QZ '与主点测设时的 QZ点不重合,其距离称为曲线测设的闭合差f。f沿QZ点切线方向的分量称为纵向闭合差fx ,其相对允许值为1/2000 ; f沿QZ点向径方向的分量称为横向闭合差fy,其允许值为±10 cm。若测设满足上述精度要求,则对各点按与距离成正比例关系进行点位调整;否则,应对测设点进行检查,修正粗差点和错误点。调整的步骤如下: 确定调整方向:与 Q

22、Z '(细部测设)至 QZ (主点测设)的方向一致; 确定调整量:调整量按与距离成正比例分配。上面述及的方法为整桩法,各点测设完后一定要注意补齐百米桩。补设百米桩可直接依 据测设的邻近点及里程内插。如ZY DK11+368.22,点间距为20 m。若整桩法第1点为DK 11+388.22 、第2点为DK 11+408.22 ,各点调整后需要补设百米桩DK11+400 。为防止丢失百米桩,也可采用湊整方法,即对测设的第1点进行里程湊整,但湊整距离9-14 。不得大于规定的点间距,各点测设方法同整桩法。见图ZY图9-14圆曲线细部点测设如上例,若采用湊整方法测设,则第1点里程应湊整为 DK

23、 11+380.22 ,其偏角按对应弧长11 = 11.78 m计算,其它点以1 = 20 m弧长为基准计算。2 切线支距法切线支距法:建立以 ZY点(或YZ点)为原点,以切线方向(指向 JD点)为x轴、 向径方向为y轴的独立直角坐标系, 并依据点间距I计算各测设点的独立直角坐标, 再用支 距法实际测设各点位的方法 ,见图9 15。这种方法为实现由全站仪、RTK进行坐标放样提供了坐标转换模型基础。E图9-15切线支距法1 )测设元素:由给定的点间距I (以直代曲的长度),计算各测设点的坐标x、y,即:X; = /? sin卜升=夙印(9-8 )2 )测设步骤(见图 9 16 )(1 )在ZY点

24、整置仪器,照准 JD点确定切线方向,沿此方向依次量取x1、x2、得点T、2'、,并临时标定之;(2) 分别在垂足点 T、2'、整置仪器,照准JD点拨直角,并沿对应视线方向量 取y1、y2、,得测设点1、2、,钉入木桩并以小钉标志点位;(3) 曲线细部点测设结束,应对点间距予以检查,使其点位误差合乎要求,否则, 对误差超限点位,应予重新测设、调整;(4 )在确认各点位正确后,若有百米桩未测设,需要用其邻近的曲线细部点,用直线 内插的方法测设,并分别钉入点位桩与标志桩。图9-16切线支距法测设示意图3 .坐标法坐标法的测设数据主要是计算圆曲线主点和细部点的坐标,然后根据控制点和细部

25、点的坐标,利用全站仪或 GPS RTK即可测设,不需要计算测设数据。下面介绍圆曲线主点和 细部点坐标的计算方法。(1 )圆曲线主点坐标计算以图9-15所示为例,根据路线交点JD及转点ZDi、ZD2的坐标,反算出切线ZDi J D的方位角为01,按路线的转角,推算出切线 JDtZD2的方位角02 = 91 + ,分角线J DtQZ的方位角03 =01 + 90° + /2 ,根据JD点的坐标及方位角 01、02、03和切线长T、 矢距E,计算出ZY和YZ的坐标,其公式为:*57 = X血 + TCOS 日 丫駅心+丁血q 北返 X+ Tcos q(9-9 )图9-17坐标法测设圆曲线X

26、翠Xjq + E cos $ 丫弹-Yjq + 5 sin ”(2 )圆曲线细部点坐标的计算根据图中第一条切线的方位角01及偏角yPi点的方位角0Pi ( 0Pi= 01 + Y),再根据弦长为:(Yi=/2 ),可知圆曲线起点 ZY至细部点Ci和ZY的坐标计算细部点的坐标,其公式(9-10 )三、缓和曲线测设故在圆曲线上要用外侧超高的方法克服离 半径愈小离心力愈大,外侧超高也 外侧超高应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在等级R (或由R渐变到)的曲线目前,我国公路、铁路通常车辆由直线进入圆曲线行驶时会产生离心力, 心力。离心力的大小与行车速度、曲线半径等因素有关, 应愈大。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和延长车辆使用寿

27、命等, 线路中,通常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插入一段半径由渐变到 缓和曲线。缓和曲线可以是螺旋线、三次抛物线等空间曲线。 用螺旋线作为缓和曲线。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的曲率半径p为:S_AC AF(9-11 )当I为缓和曲线全长Is时,p= R,则:(9-12 )有关,目前我国公路采用式(7 14 ),常数C与车速V(km/h)二(9-13 )那么缓和曲线长Is为:图9-18缓和曲线示意图(二)切线角(或偏向角)公式HYRZHdldf(9-18 )图9-19缓和曲线计算示意图见图9 19。对于微分弧段 dl有:d dl P u(9-15 )(9-16 )当l=ls时,切线角为:(9-17)(三)缓和曲线的

28、参数方程建立如图9 19所示的独立直角系。对于微分弧段dl的分量dx、dy有:dy - dl sin 4(9-19 )因B是小量,故对sin B、cos 3进行级数展开得:i2 F 严Sm(2c = £ 4&t+384Qcj - d r I9 cosC)=1 +r2/&2 更 4/F F 严匕/ N 4&3 3840?广 /* 广应)二1-二(9-20 )2c爺 4/将上式代至(9 20 )式得: r 丰a t4加臥 3456/?*/!FS I7-4閔(9-22)(R+p)taii(a 2)IsHZE+p而内移圆曲线,可采用移动圆心或缩短半径的方法来实现。我国

29、在公路、铁路的曲线测设中,通常采用内移圆心的方法,见图9 20。jr j ji 'j | I I ' j一 + 対6 刃宮 3366Ris)式即为缓和曲线的参数方程,特别地当l=ls时缓和曲线终四、具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综合曲线)测设当圆曲线两端插入缓和曲线后,圆曲线应内移一段距离,才能使缓和曲线与直线衔接。图9-20综合曲线(一)具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主点及曲线元素1 .主点(见图 9 20 )有直缓点一ZH、缓圆点一HY、曲中点一QZ、圆缓点一YH、缓直点一HZ这5个主 点。2缓和曲线参数缓和曲线的切线增量m、曲线内移值p及缓和曲线的切线角 3 0°p = y(f

30、-RQ-c卜(9-23 )(9-24 )3 .曲线元素(见图 9 20 )有曲线偏角 a圆曲线半径R、缓和曲线长一Is这3个已知元素和切线长一T、曲线长L、外矢距E、切曲差q这4个推算元素。T = w + ( + 戸)tan 2L = R180E =(农+p) see-R2q = 2T-L(9-25 )4 .主点里程(见图 9 20 )ZHDK=JD DK - T, HY DK=ZH DK + Is , QZ DK=ZH DK + L/2,HZ DK=ZH DK + L, HZDK=JD DK + T - q (检核)YH DK=HZ DK - ls , YH DK=QZ DK + (L-2l

31、s)/2(检核)(二)曲线主点的测设测设步骤(见图 9 20 ):1 在JD点置仪,分别照准切线上的直线转点桩或交点桩,并沿视线方向量取切线 长T,确定ZH点和HZ点,并予以标定;2 .以HZ点定向,正倒分中法拨角 (180 ° - a )/2 (右偏正拨、左偏反拨)确定外矢距方向,沿分中方向量取外矢距长E,并标定QZ点;3 .在ZH点(或HZ点)置仪,照准 JD点,沿视线方向量取长 x0定点;4 .在所确定点处置仪,以JD点定向,向曲线方向拨直角,沿视线方向量取长yO ,标定HY点(或YH点)。(三)曲线细部点的测设1 .偏角法测设(1 )测设元素缓和曲线点间距为I,圆曲线点间距为

32、lc。缓和曲线上任意一点i和圆曲线上任意一点I的偏角为:& = arctan = - 再6盹(9-26)(2 )测设步骤对缓和曲线、圆曲线细部点的定位、调整方法同单圆曲线的偏角法测设,此处略。注:在确定HY点处圆曲线的切线时,倒镜以 ZH点定向,度盘配置 30 3 0,纵转望远镜为正镜,当读数为 0° 00' 00"时视线的方向即为切线方向。2 切线支距法测设(1)测设元素缓和曲线点间距为I,圆曲线点间距为lc。建立以ZH(或HY)点为原点、以指向JD点方向为x轴、垂直x轴并指向曲线内侧的 方向为y轴的独立直角坐标系,缓和曲线上任一点i和圆曲线上任一点I的坐

33、标为:(9-28 )(9-29 )2R图9-22偏角法测设示意图第四节道路施工测量道路施工测量的主要工作包括:恢复道路中线,测设施工控制桩、路基边桩,竖曲线测 设,路面和路拱测设,竣工测量。从道路勘测,经过工程设计到开始施工这段时间里,往往有一部分中线桩点被碰动或丢 失。为了确保路线中线位置的正确无误,施工前,应进行一次复核测量,将已经丢失或碰动过的交点桩、里程桩等恢复和校正好,其方法与中线测量基本相同,只不过恢复中线测量是局部性的工作。由于路线中线桩在施工中要被挖掉或堆埋,为了在施工中控制中线位置,需要在不易受 施工破坏、便于引测、易于保存桩位的地方测设施工控制桩,其方法如下:(一)平行线法

34、平行线法是在设计的路基宽度以外,测设两排平行于中线的施工控制桩,如图9-23所示。控制桩的间距一般取 1020m 。平行线法多用于地势平坦、直线段较长的道路。-料边线IIIJIlliKl+200KH22OKI+240KI £60.i . 1 M备 l-I IIIItIIIiiI1堵边线i14ii-、施T控制丨图9-23平行线法(二)延长线法延长线法是在道路转折处的延长线上,以及曲线中点至交点的延长线上测设施工控制 桩,如图9-24所示。图9-24延长线法每条延长线上应设置两个以上的控制桩,量出其间距及与交点的距离,做好记录,据此 恢复中线交点。延长线法多用于地势起伏较大、直线段较短的

35、道路。路基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即填方路基(称为路堤,如图9-25 a所示)、挖方路基(称路基边桩测设,就是把设计路基的边坡与原地面相交的点测设出来,在地面上钉设木桩(称为边桩),作为路基测设的依据。边桩的测设方法如下:(一)图解法在线路工程设计时,地形横断面及设计标准断面都已绘制在横断面图上,边桩的位置可 用图解法求得,即在横断面图上量取中线桩至边桩的距离,然后到实地在横断面方向上用卷尺量出其位置。(二)解析法解析法是通过计算求得中线桩至边桩的距离。在平地和山区计算和测设的方法不同。1 平坦地段,路堤和路堑边桩计算(图9-25 ):路堤边桩至中线桩的距离为:-1- - (9-30 )路堑边桩至中

36、线桩的距离为:一丄(9-31 )式中,B 路基设计宽度1/ m 路基边坡坡度h 填土高度或挖土深度S路堑边沟顶宽2 .山坡地段路基边桩测设图9-26为倾斜地面路基横断面示意图,则由图可知左、右边桩距中桩的距离为:爼-曲utan 爲-唇£ 一遙£(9-32)i1:4. IBm/A, Y,<设廿线i i;«i屮 i a图9-26山坡地段路基边桩的测设式中,B、m、S均为设计时确定,因此I左、I右随h左、h右而变,而二、,为左、“汇红上互=血歹+比二? sin o_A cos 喝右边桩地面与路基设计高程的高差,由于边桩位置是待定的,故I左、I右均不能事先确定。在实

37、际测设工作中,是沿着横断面方向,采用逐渐趋近法测设边桩。如图9-19所示,设路基宽度为8m,路堑边沟顶宽度为 2m,中心桩挖深为 4m,边坡坡度为1:1 ,测设步骤如 下:(1 )估计边桩位置根据地形情况,估计左边桩处地面比中桩地面低1米,即丄=(4-1 )= 3m,则代入式(9-32 )得左边桩的近似距离L = B/2+S+m-h = 8/2+2+1x3=9.0(砧在实地沿横断面方向往左侧量9m,在地面上定出1点。(2 )实测高差用水准仪实测1点与中桩之高差为1.5m,贝U 1点距中桩之平距应为AC.丽此值比初次估算值小,故正确的边桩位置应在1点的内侧。(3 )重估边桩位置正确的边桩位置应在

38、距离中桩8.59 m之间,重新估计边桩距离为 8.8米,在地面上定出2点。(4 )重测高差测出2点与中桩的实际高差为 1.2m,则2点与中桩之平距应为L =5/2+S+?w= 8/2+2+H2.8 = 8.8()此值与估计值相符,故 2点即为左侧边桩位置。在线路的纵坡变更处,为了满足视距的要求和行车平稳,在竖直面内用圆曲线将两段纵 坡连接起来,这种曲线叫竖曲线,如图9-27所示。图9-27 竖曲线测设竖曲线时,根据路线纵断面图设计中所设计的竖曲线半径R和相邻坡道的坡度珂£ =:2R 2,计算测设数据。竖曲线元素的计算可用平曲线的计算公式:(9-33 )由于竖曲线的坡度转折角二很小,计

39、算公式可简化为tan a/2 超 ap于=1/2曲严J 厶二盹-鮎).因此(9-34 )对于E值也可按下面的近似公式计算:因为 DF 沁 CD 二 E, 11A0F s CAF,则” 一,因此:D_AC AF口 一二. (9-35 )有因为.-J 丄1得二(9-36 )同理,可导出竖曲线中间各点按直角坐标法测设的纵距(即标高改正值)计算式:(9-37 )上式中I值在凹形竖曲线中为正值,在凸形竖曲线中为负值。(一)路面测设在铺设公路路面时,应先测设路槽。方法如下:从最近的水准点出发,用水准仪测出各桩的路基设计标高,然后在路基的中线上按施工用钢尺或仪器由高程桩(M)沿横断面方向左、右各量路槽宽带的

40、一半,定出路槽边桩A、B,使其桩顶高程为铺设路面的设计标高。在A、B、M桩设立一小木桩,使其桩顶高程为路槽的设计标高,即可开挖路槽。(二)路拱测设路拱是为了使行车稳定,有利于路面排水,使路中间按一定的曲线形式加高,多采用抛 物线或圆曲线,并向两侧倾斜而形成的拱。1 抛物线形式的路拱测设先由路面宽度B和横坡i计算出路拱高度f。然后计算中桩左右两侧0.1 B、0.2 B、0.3B、0.4 B、0.5 B各点处的加高值。八壮/2(9-38)2p B图9-29抛物线型路拱测设测设方法为从中桩沿横断面左右两侧 0.1 B、0.2 B、0.3 B、0.4 B、0.5 B处打木桩,使 桩顶高程为计算出的值。

41、图9-30圆曲线型路拱测设L为圆曲线长度,一般为 2.0m,则R= L/i。,即圆曲线半径路拱横坡的倒数。然后按厂T21rE ; R2R 2-JL n式计算出路拱高和外矢距。(9-39)依据路面宽度和路拱横坡计算出圆曲线半径、路拱高、外矢距,根据上述参数制作路拱 模板进行测设。在路基土石方工程完工之后,铺设之前应当进行线路竣工测量。它的任务是最后确定道路中线位置,作为铺设的依据;同时检查路基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它的内容包括中线测量、高程测量和横断面测量。(一)中线测量首先根据护桩将主要控制点恢复到路基上,进行道路中线贯通测量,在有桥梁、隧道等的地方应从桥粱、隧道的线路中线向两端引测贯通。

42、贯通测量后的中线位置,应符合路基宽度和建筑物接近限界的要求;同时中线控制桩和交点桩应固桩。对于曲线地段,应定出交点,重新测量转向角值;当新测角值与原来转向角之差在限值 范围内时,仍采用原来的资料; 测角精度与复测时相同。曲线的控制点应进行检查,曲线的切线长、外矢距等检查误差在 1 / 2000以内时,仍用原桩点;曲线横向闭合差不应大于5cm。中线上,直线地段每 50 m、曲线地般每20 m测设一桩;道岔中心、变坡点、桥涵中心 等处均需钉设加桩。(二)高程测量竣工测量时,应将水准点移设到稳固的建筑物上,或埋设永久性混凝土水准点;其间距 不应大于2 km ;其精度与定测时要求相同;全线高程必须统一

43、,消灭因采用不同高程基准 而产生的断高”中桩高程按复测方法进行,路基高程与设计高程之差不应超过5 cm。(三)横断面测量主要检查路基宽度、侧沟的深度,宽度与设计值之差不得大于5 cm,若不符合要求且误差超限者应进行整修。线路”是指道路工程以及给水管、排水管、电力线、通讯线及各种工业管道等的总称。 在这些线路工程的勘测设计和施工阶段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线路工程测量。在勘测设计阶段的测量包括线路控制测量和带状地形图测绘与线路定测。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带状地形图多测绘1 : 2000的地形图;线路定测包括中线测量、纵断面测绘、横断面测绘。土石方计算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曲线测设包括

44、曲线要素计算、曲线主点测设和细部点测设。目前常用的测设方法为偏角 法和坐标法。一般采用全站仪和GPS RTK测设。道路施工测量的主要工作包括:恢复道路中线,测设施工控制桩、路基边桩,竖曲线测 设,路面和路拱测设,竣工测量。1 线路工程的测量工作主要内容有哪些?2 .线路中线测量的主要工作有哪些?3 线路的加桩包括哪些?4圆曲线的主点和测设元素是什么?5 公路勘测规范规定,平曲线上中桩宜采用的敷设方法有哪些?6 路线纵断面测量的任务是什么?7 横断面的测量常用的方法有哪些?8 道路施工测量的主要工作包括哪些?桥梁、隧道工程施工测量学习目标1 掌握桥梁、隧道控制测量的常用方法;2 了解桥梁、隧道施

45、工测量的内容;明确桥梁、隧道施工测量的原理及使用的仪器既与普通测量相同,又区别于普通测量。桥梁按其跨径长度一般分为特大型桥、大型桥、中型桥、小型桥和涵洞五类,见表10-1。桥梁施工测量的方法及精度要求随桥梁轴线长度、桥梁结构而定,主要内容包括平面控 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墩台定位、轴线测设等。表10-1桥梁涵洞按垮径分类桥涵分类多孔跨径总长L (m )单孔垮径长L ( m )特大桥L> 500L> 100大桥100WL<50040WL中桥3020WL<40小桥8W LW 305< L<20涵洞L<8L<5桥位平面控制测量的目的是测定桥轴线长度并据

46、此进行墩、台的放样,也可用于施工过 程中的变形监测。平面控制测量可根据现场及设备情况采用导线测量、三角测量和GPS测量。三角网的几种布设形式如图10-1所示,图中点画线为桥轴线,控制点尽可能使桥的轴线作为三角形的一个边,如不能,也应将桥轴线的两个端点纳入网内,以间接计算桥轴线长度,从而提高桥轴线的测量精度。桥位三角网的布设,力求图形简单,除满足三角测量本身的要求外,还要求控制点选在 不被水淹、不受施工干扰的地方,便于交会桥、墩,其交会角不宜太大或太小。基线应与桥 梁中线近似垂直,其长度一般不小于桥轴线长度的0.7倍,困难地段也不应小于 0.5倍。在控制点上要埋设标石及刻有“+”字的金属中心标志

47、,如兼作高程控制点,则中心标志的顶部宜做成半球形。图10-1桥位三角网形式10-2所示。控制网可采用测角网、测边网或边角网。采用边角网时宜测定两条基线;采用测边网时 宜测量所有的边长,不测角;边角网则要测量边长和角度。一般来说,在边、角精度互相匹 配的条件下,边角网的精度较高。中型桥位三角网主要技术要求如表表10-2 桥位三角网精度表等测角中桥轴线相基线相对数等控制桩最大间误差对中中误桥轴闭级基线J1J2J6距离()误差差线合差(m)()1/130001/26000一 >5000±1.034±3.512-00_ 20005001/14000-三±1.81/7

48、000023±7.0912-00E 1000200四±2.51/40000 1/80000l (3)2 (4)±9.069120五 5001000±5.01/20000 1/40000(2)(3)±15.0469六 200500±10.01/10000 1/20000(1 )(2)±30.0246七 <200±20.01/50001/10000(1 )(1 )±60.0-24方向观测法测回桥轴线的三角形丈量测回数桥位的高程控制测量,般在路线基平时就已经建立,施工阶段只需要复测和加密。000 m以上的

49、特大型桥梁应该采用三等水准测量,2000 m以下的桥梁采用四等水准测量。当跨河视线较长或前后视距相差悬殊时,水准尺上读数精度将会降低,水准仪的i角误差和地球曲率、大气折光的影响将会增加,这时可采用跨河水准测量的方法或光电高程测量 方法。(一)跨河水准测量的方法如用两台精度相同的水准仪同时作对向观测,两岸测站点和立尺点布置如图10-2 所示的对称图形,图中 A、B为立尺点,C、D为测站点,要求 AD与BC距离基本相等,AC 与BD距离基本相等,且 AC和BD不小于10 m。图10-2 跨河水准测量用两台水准仪作同时对向观测时, C站先测本岸A点尺上读数得ai,后测对岸B点尺 上读数24次,取其平

50、均数得 bi,其高差为hi=ai-bi,此时在D站上,同样先测本岸 B 点尺上读数得b2,后测对岸A点尺上读数24次,取其平均数得a2,其高差为h2=a2-b2。 取hi和h2的平均数,完成一个测回,一般进行 4个测回。(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如有电子全站仪,则可以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的测量方法。即在河的两岸布置1、2两个水准点,在1点安置全站仪,在 2点安置棱镜,分别量取仪器和棱镜高。全站仪照准棱 镜中心,测得1、2两点间的高差。由于视距较长且穿过水面,高差的测定会受到地球曲率 和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但是大气状况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很大的变化,故可以采用对向观测的方法,即在1点观测完毕将全站仪与

51、棱镜位置对调,用同样的方法再进行一次测量,取 对向观测高差的平均值作为1、2两点间的高差。桥梁墩、台定位测量是桥梁施工测量中的关键性工作。水中桥墩基础施工定位,采用方 向交会法,这是由于水中桥墩基础一般采用浮运法施工,目标处于浮动中的不稳定状态,在其上无法使仪器稳定。在已稳固的墩台基础上定位时,可以采用直接丈量法、方向交会法和极坐标法。(一)直接丈量法在无水的河滩上或水面较窄钢尺可以跨越时,可用直接丈量法。根据图纸计算出各段距 离,测设前要检定钢尺,按精密量距方法进行。一般从桥的轴线一端开始,测设出墩、台中 心,并附合到轴线的另一端以便校核。在不得已时可以从两端向中间测设。若在限差之内, 则按

52、各段测设的距离在测设点位上打好木桩,同时在桩上钉一小钉进行标记。直接丈量定位必须丈量两次以上作为校核,当误差不超过2 cm时,认为满足要求。(二)方向交会法如果桥墩所在位置的河水较深,无法直接丈量时,可采用方向交会法测设。如图10-3所示,AB为桥轴线,C、D为桥梁平面控制网中的控制点,Pi点为第i个桥墩设计的中心位置(待测设的点)。在 C、A、D三点上各安置一台 DJ2或DJ1经纬仪,A点上的经纬仪照 准B点,定出桥轴线方向; C、D两点上的经纬仪均先照准 A点,并分别根据 R点的设计 坐标和控制点坐标计算出控制点上的应测设角度,定出交会方向线。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 从C、A、D三点指来的三

53、条方向线一般不会正好交会于一点,而是形成误差三角形P1P2P3。如果误差三角形在桥轴线上的边长P1P3对于墩底定位不超过 25 mm,对于墩顶定位不超过15 mm,则从P2向AB作垂线P2R, Pi即为桥墩中心。在桥墩施工中,随着桥墩的逐 渐筑高,桥墩中心的放样工作需要重复进行,而且要迅速和准确。 为此,在第一次求得正确的桥墩中心位置 Pi后,将CPi和DPi方向线延长到对岸,设立固定的瞄准标志C'、D',如图10-4所示。以后每次作方向交会法放样时,从C、D点直接瞄准C '、D'点,即可恢复对Pi点的交会方向。图10-3 方向交会图10-4 固定瞄准标志实践表明,交会精度与交会角CPiD有关,当交会角在 60 °120 °时,测量精度较高。故在选择基线和布网时应考虑使交会角在60° 120° ,在实在达不到的情况下也应不小于30。且不大于150 °,超出这个范围时可以用加设交会用的控制点或设置辅助点的办法解决。(三)极坐标法如果有全站仪或测距仪,待放样的点位上可以安置棱镜,且测距仪或全站仪与棱镜或反 光镜可以通视,则可用极坐标法放样桥墩中心位置。做法是先算出欲放样墩台的中心坐标, 求出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