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讲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及胎儿期的发展一、遗传对发展的影响最基本的遗传单位基因在受精卵的细胞核中有46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都是由成千上万的化学节段组成,这些 化学节段又称之为基因,是最基本的遗传单位。基因是发展的遗传蓝图,不可改变的由一 代传给下一代。每条染色体由dna分子组成,基因实际上是dna的一个片断。基因能做些什么在基本的生化层面上,基因控制氨基酸合成,以形成酶和其他蛋白质基因控制细胞的分化口有些基因负责调节发展的步调和时间环境因素会影响基因携带的信息如何表现基因表达显性隐性遗传:显性遗传,如黑发,卷发,面部酒窝,皮色素正常,厚唇;隐性遗传, 如金发,直发,无酒窝,白化病,薄唇,近视
2、。共显性,如ab血型等。性连锁性遗传,如色盲,血友病,肌肉营养障碍症等。多基因遗传,如身高、智力等。染色体异常对发展产生的影响性染色体异常口有些男性生来带有一个多余的x染色体(xxy型)一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或y染色 体(xyy型)一超雄性综合症;有些女性遗传一个单一的x染色体(xo型)一脱纳氏综合症,或多一个、两个甚至三个 x染色体(xxx型、xxxx型、xxxxx型)一超雌性综合症 脆性x染色体综合症常染色体异常唐氏综合症(21三体综合症):一种染色体异常,由于存在着一个额外的第21号染色体 而引起;有这种综合症的人有特殊的身体外貌特征,并且呈中度到严重的智力低下。染色体异常的原因母亲年龄
3、过大口一种条件基因阻碍叶酸的新陈代谢父亲吸烟、酗酒,置身于重复x射线环境中基因异常对发展产生的影响由遗传带来的基因异常由基因突变带来的基因异常遗传异常的胎儿检查羊水诊断法绒毛膜抽样检测法超声波诊断dna扫描技术(期待在未来10年内进行临床运用)对遗传疾病的治疗如苯丙酮尿症的饮食治疗如脱纳氏综合症或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的激素治疗胎儿期的治疗微生物基因疗法将成为可能遗传对行为的影响行为受遗传与环境的共同影响研究遗传作用的方法选择性繁殖(老鼠走迷宫)家庭研究(不同亲缘关系的人在某心理属性上的相似程度)评估基因和环境的作用基因影响非共享的环境影响与共享的环境影响遗传对智力成绩的影响中度可遗传性,随着儿童
4、的成熟基因对个体在智力上的差异起更大作用遗传对人格的影响中度可遗传性,环境影响带来的人格差异来自非共享经验;不同的遗传基因并不并不完全 导致髙度个性化的独特环境 遗传对行为障碍和精神疾病的作用所有精神疾病都有遗传基础(酗酒、犯罪、多动、抑郁),但经历诱发过程,一般人群9% (精神分裂)二、胎儿的发展胎儿生长的阶段胚种期(02周)胚胎期(38周)胎儿期(938周)三、胎儿期发展的环境母亲自身特点对胎儿的影响母亲的先天条件:遗传基因、身高、体重等 母亲的孕期的营养 母亲的情绪母亲的年龄:高龄一35岁以上,低龄一 15岁以下母亲疾病对胎儿的影响风疹弓形体病梅毒淋病外生殖器疱疹糖尿病肝炎药物、烟酒等对
5、胎儿的影响 反应停 性激素胎儿酒精综合症吸烟减慢胎儿的新陈代谢和正常发育环境危害对胎儿的影响辐射化学污染!1!生产过程对新生儿发展的影响生产和分娩过程中的因素药物因素:止痛剂、麻醉剂、引发和增强子宫收缩的药物助产器的使用:助产钳、真空抽取器出生并发症对新生儿发展的影响缺氧症引起的原因:臀位分娩、胎盘提前脱离、产妇使用麻醉、黏液卡住新生儿的喉咙、rh不兼容性 造成的影响:若呼吸停止34分钟会带来永久性的大脑损伤若轻微缺氧,不会产生长期的显著影响低体重:体重低于2500克,一种是早产儿,另一种是足月小样儿引发原因:母亲吸烟、酗酒、营养不良、多胞胎等造成的影响:可能活不过一年,或表现出某些脑损伤儿童
6、期体形瘦小,学习困难,常伴随行为问题、智商低早产造成的影响:早产儿最大困难是呼吸,呼吸窘迫综合症(婴儿肺部缺乏保护性的表面活性物质) 早产儿隔离箱 出生一对新生儿身体的评价心率,呼吸力,应激反射力,肌肉张力,肤色第四章婴儿心理的发展(一)新生儿对生活的准备原始反射:作用一神经系统正常发展的指标巴宾基斯反射:反应一当足底被抚摸时会张开并弯曲脚趾;发展时间一8个月至1岁时消 失;抓握反射:反应一弯曲手指去抓接触手心的物体;发展时间一3、4个月之内消失,被自 主性抓握取代;摩罗反射:反应一巨大声响或头部位置的突然变化导致婴儿向外甩胳膊,背呈弓形,然后 两胳膊并拢,好像去抓什么东西;发展时间一胳膊动作
7、和背部弓形变化在46个月消失, 但惊吓反射保留终生;游泳反射:反应一浸入水中时四肢划动,屏住呼吸,使身体浮在水面;发展时间一46个 月消失;行走反射:反应一身体直立,脚触平面,向前移步;发展时间一若没有锻炼,8周后消失。 (一)新生儿对生活的准备 新生儿的状态 觉醒状态有规律睡眠,89小时/每天不规律睡眠,89小时/每天瞌睡,0.53小时/每天警觉性安静,23小时/每天警觉性活跃,13小时/每天啼哭,13小时/每天睡眠状态的变化出生第2周第6周,睡1416小时/每天,时间相对缩短第3个月第7个月,睡觉时间主要在晚上,白天只需小睡23次/每天出生第2周第1个月或第2个月,婴儿睡眠时间中至少有一半
8、是处于快速眼动睡眠之中, 即不规律睡眠之中;但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在出生后稳步减少,出生6个月时,它占总睡眠 的25%30%自主刺激理论:认为婴儿期的快速眼动睡眠是一种自我刺激形式,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的 发展。啼哭啼哭的功能啼哭传递婴儿痛苦、感觉不适的信息啼哭可以帮助对婴儿的诊断(如早产儿、大脑受损伤的新生儿的哭声与健康婴儿的对比) 啼哭的发展变化出生后3个月哭得最频繁,之后啼哭减少抚慰烦躁婴儿的方法喂食、换尿布、抚摸、摇晃、给予连续的、有节奏的刺激等成为一名敏感的养护者(二)婴儿生理发展及其心理学意义1. 婴儿大脑的发展大脑形态的发展脑重与头围出生时,脑重350400克,是成人的25%; 6个月
9、时,脑重是成人的50%;3岁时,脑重已接近成人;此后发展速度缓慢,至15岁时脑重达成人水平;出生时,头围34cm,是成人的60%; 10岁时,头围52cm,接近成人;新生儿中存在的小头畸形(小于32cm,或3岁后仍小于45cm)、巨头畸形(超过37cm) 大脑皮质胎儿6、7个月时,脑的基本结构就已具备;2岁时脑及其各部分比例接近成人,白质已 基本髓鞘化 大脑机能的发展 脑电图5个月时,脑电逐渐皮质化,伴随产生皮质下抑制,是婴儿脑电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 13岁期间,脑电活动逐渐成熟皮质中枢嬰儿大脑发展遵循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占优势大脑单侧化大脑单侧化,就是在其大脑某个半球建立特定
10、功能的过程。如右利手婴儿的左半球具有语 言优势,逻辑思维优势,右半球具有形象思维、空间思维优势 后天环境影响与婴儿脑的发展脑的可塑性:脑的大小和功能受后天经验的影响和制约,如早期经验,早期营养 脑的修复性:对婴儿脑损伤,可以通过某种类似学习的过程而获得一定程度的修复,如5 岁前大脑任何一侧的损伤都不会导致永久性的语言功能的丧失2. 婴儿身体各部分的发展身高体重骨骼肌肉3. 婴儿动作的发展动作发展的一般进程行走动作的发展首尾律手动作的发展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影响动作发展的因素(1)成熟的作用(2)练习的作用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预先成熟论”与“可能成熟论”之争关于结
11、构与功能之间关系的争论;口“预先成熟论”认为,运动经验只是加速或提前了心理发展,动作发展促进心理的发展 “助长论”;“可能成熟论”认为,运动经验是心理发展的必要前提,动作发展诱导心理的发展”诱 导论”;总的来说,动作在婴儿心理发展中既有诱导作用,又有促进作用。(三)婴儿期的感知觉发展一、婴儿研究的基本方法1. 知觉偏爱法用于研究婴儿视觉偏好的观察仓 (三)婴儿期的感知觉发展研究婴儿的视觉及视觉发展的一种方法。呈现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刺激物,观察婴儿注视各 刺激物时间的长短,被长时间注视的刺激物即为婴儿偏爱的对象。该方法的逻辑假定:看同样的两个物体须花同样长的时间,看不同的物体所花时间就不相 同,这
12、样可以从婴儿注视两样不同物体所花时间是否相同来判断婴儿能否辨别形状、颜色, 他们喜欢看什么,不喜欢看什么。该方法可用于对婴儿视敏度、颜色视觉、形状知觉等的研究。2. 生理测量法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生理测量法是指根据婴儿面临刺激物的前后,其生理特征测量结 果的变化情况来推断婴儿是否对外在刺激具有感知能力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生理指标为:心率、呼吸、肌肉的紧张程度等。目前常用的生理测量法还有诱发电位法。3.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这是研究婴儿感知觉的一种方法。给婴儿反复呈现同一个刺激,当刺激物连续呈现若干次 后,婴儿对刺激物就不再注意,即习惯化。若变换新的刺激物呈现给婴儿,则重新引起婴 儿的注意,即去习惯
13、化。常用指标:注视时间、心率、吮吸频率等。该方法可用于测量婴儿的感觉分辨能力、注意力、记忆力等。4. 髙振幅吮吸法这是一种通过观察婴儿吮吸奶嘴的频率和强度的变化,来对婴儿知觉能力水平进行评估的 方法。该方法的前提假设:婴儿具有改变吮吸奶嘴的频率和强度,以保持对有趣事物的兴趣的能 力。二、婴儿的感觉发展1. 视觉发展视敏度研究表明,新生儿的视敏度是成人的20/600左右;对于非常小的婴儿来说, 在任何距离的事物看起来都会非常模糊;2. 听觉发展婴儿对声音的反应对语言的反应听觉丧失的后果(中耳炎的影响)3. 味觉发展对甜食的偏爱4. 嗅觉发展对母亲气味的辨认5. 触觉发展对抚摸、疼痛、冷热的反应三
14、、婴儿的视知觉1. 婴儿早期图案知觉形状偏好婴儿早期图案知觉一 对比性偏好2. 婴儿后期图案知觉对物体的整体知觉四、婴儿的空间知觉1. 大小恒常性2. 深度知觉一一视崖实验gibson & walk设计的视崖装置6个月半月大及更大婴儿的反应2个月婴儿的反应(三)婴儿期的感知觉发展3. 运动发展与深度知觉运动发展提供的经验改变了婴儿对深度的理解(会爬行婴儿与同龄但不会爬行婴儿的对 比l自主爬行的婴儿更会利用空间标志确定自己与外界环境的关系。dina bai & bennet bertenthal(1992)关于 78 个月婴儿的一项研究。4. 婴儿跨通道知觉的发展各种感觉的整合视
15、-触不一致研究。(虚拟肥皂泡实验)视听不一致研究。(妈妈的所处位置与声音来源不匹配研究)跨通道知觉的发展所谓跨通道知觉,指的是能够根据一种感觉特征确认另一感觉通道所熟悉的刺激物或刺激 形式的能力。视-听跨通道知觉。(4个月婴儿听火车声音与看到火车行走画面的研究)(四)婴儿期注意、记忆和学习的发生发展一、婴儿注意的发展选择性注意的出现注意持久性的增强二、婴儿记忆的发展胎儿末期就有了记忆,出生后表现出再认能力对熟悉环境中的内容和亲身参与的活动记忆力更强 1岁后出现符号表征使婴儿语词逻辑记忆能力的产生成为可能 延迟模仿的产生标志婴儿表象记忆和再现能力的初步成熟三、婴儿学习的发生发展胎儿末期,胎儿就具
16、有了学习能力习惯化是婴儿早期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形式,也是记忆发生的标志 通过操作性条件作用进行学习 如引发抚养者关注 通过观察和模仿进行学习如3周婴儿模仿成人撇嘴、吐舌头,2岁婴儿学习刷牙等(五)婴儿言语的发j一、言语发展理论1. 习得论(或经验论)的观点斯金纳:成人选择性的强化塑造了儿童的言语 班杜拉补充:聆听和模仿年龄长者获得言语知识2. 先天论的观点口乔姆斯基:人类有言语获得装置(包含普遍语法)斯洛宾:人类有语言制造能力种属特异性、大脑语言区域和敏感期3. 交互作用的观点(生物、认知与环境作用)同一种属共同的成长体验同样方式言语二、个体言语发生、发展的几个阶段1. 前言语阶段习得语言之前
17、一般指从婴儿出生到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产生之前的这一时期(012个月)。言语知觉的发展出生后一周内能区分人的声音与其它声音1012个月能辨别母语中的各种音素语音的发展(1) 0-3月简单发音阶段基本韵母发音(2)4-8月连续音节阶段声母出现,连续性增加(3)9-12月学话萌芽阶段 前言语交流的发展前言语交流的目的性9个月婴儿原始祈使(为了获得:交错注视、更正交流失败的信息、工具性姿态的仪式 化)和原始陈述(为了交流:呈示和给与)前言语交流的指代性指示是前言语交流指代性的典型表现前言语交流的约定性婴儿主要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仪式化)和模仿进行言语约定性的学习2. 以词代句阶段婴儿说出单个词
18、,用这个词代表一句话的意思2岁左右,婴儿创造出成人单词的简化版(儿化语言)婴儿通过快速映射(fast-mapping)过程习得单词词语使用中的普遍错误(过度泛化和扩展不足)3. 电报句阶段从单词句到简单句1921个月“词语爆炸”现象,平均每月掌握25个新词2223个月说出第一批“双词句”2030个月基本掌握语法3岁时,婴儿成为一个“谈话者”体现了语用与交流的功能三、语言发展需要环境怎样与孩子说话口与孩子共同活动,与孩子轮流说话采用儿童定向的言语,变化说话的音调提示孩子语言中的错误,示范正确的表达与孩子进行交谈(六)婴儿的气质一、传统的气质类型 兴奋型胆汁质活泼型多血质安静型粘液质弱型抑郁质二、
19、巴浦洛夫对气质类型的划分巴甫洛夫根据这三个特性,确定了髙级神经活动 的四种基本类型:1、强而不平衡类型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阳性 条件反射比阴性条件反射容易形成。它易兴奋、易怒 而难以控制,又叫兴奋型。2、强、平衡而灵活的类型反应灵敏,外表活泼,能很快适应迅速变化的环境,又叫活泼型。3、强、平衡而不灵活的类型较易形成条件反射,但不易改造。它坚韧而行动迟缓,又叫安静型。4、弱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都很弱,灵活性低,阳性条件反射和阴性条件反射的形成都很慢,接受不了强刺激,但有较高的感受性,是一种胆小而神经质的类型,又叫抑制型。三、托马斯-切斯对婴儿气质类型的划分(包括9个方面:活动性、生理机能的规律
20、性、对新环境或人的接受的准备性、适应变化能力、对声光等刺激的敏感性、心境、反应强度、注意力的分散、注意的广度和持久性)1容易型(40%左右)2.困难型(10%左右)3迟缓型(逐渐热情)(15%左右)4. 其他类型四、儿童早期的气质表现活动性、激动性和反应性五、婴儿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可变性主要受社会环境(后天教养)的影响六、气质对早期教养和发展的意义婴儿气质对父母的影响对不同气质类型婴儿的教养(取决于两者拟合程度)(七)婴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一、婴儿情绪的发生和分化情绪发生时间婴儿出生时就有情绪表现婴儿情绪的分化最初的情绪逐渐分化,如出现社会性微笑;依恋、惊吓等 初生
21、婴儿情绪的特点 口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关 具有先天性二、基本情绪发展 (-*)笑1. 自发的笑(0-5周):抚摸、看感兴趣的东西等2. 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3.5个月):区分人和非社会性刺激3. 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5个月以后):分别熟悉的脸和其他人的脸(二)哭哭的类型:引起哭的原因不同,哭的方式也不同(三)恐惧1. 本能的恐惧2. 与知觉经验相联系的恐惧3. 怕生4. 预测性恐惧三、婴儿的依恋(一)依恋的含义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 重要标志。(二)依恋的发展(bowlby & ainsworth 等 的研究)1. 无
22、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03月):未对任何人产生偏爱2. 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对养育者更为偏爱3. 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3岁):形成专门的对养育者的依恋(三)依恋的类型(ainsworth等通过陌生情境法对1218个月婴儿进行的研究)1. 安全型依恋(70%, 起时探索,分离时不安,再相见时很快接触)2. 抗拒(矛盾)型依恋(10%, 起时焦虑、不愿探索,分离时忧伤,再相见时不满、试图 留在母亲身边,但对母亲接触反抗)3. 回(躲)避型依恋(20%, 起时不探索,不对分离忧伤,避免与母亲接触)(四)依恋行为对认知发展的影响ainsworth等的研究发现:安全性依恋的婴儿在探索环
23、境的过程中表现出更多的积极 性和独立性,使得他们有更多机会与客观世界发生相互作用,促进社会适应能力和认知能 力的提高。snwfe所做的一项5年追踪研究(12个月5岁)(安全依恋和非安全依恋儿童会形成不 同的社会和情绪模式)母亲对婴儿信号的敏锐性婴儿的安全依恋'婴儿独自探索行为的増加婴儿认知能力的提高四、婴儿期同伴交往的发展1. 以客体为中心阶段:交往主要集中在玩具或物品上2. 简单交往阶段:能对同伴行为作出反应,并企图控制同伴3. 互补性交往阶段:相互间模仿,能做合作性游戏第五讲幼儿心理的发展(一)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大脑结构的发展脑电波的变化显示,幼儿大脑各区成熟的程序是:枕叶颞叶顶叶
24、额叶大脑单侧化的形成左右半球优势(5岁儿童)优势手(dominant hand,1.5-5 岁形成)皮质抑制机能蓬勃发展从4岁起,内机制蓬勃发展,皮质对皮下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增强(二)幼儿的游戏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一、游戏的理论1. 经典游戏理论(1)复演说(霍尔)(2)精力过剩说(斯宾塞:消耗精力的最好形式)(3)娱乐说(提扎鲁斯和彪勒:放松的需要和快乐的满足)(4)生活准备说(游戏练习说,格罗斯)(5)成熟说(拜敦代克,与生活准备说相对立,认为游戏是幼儿运动一般特点和欲望获 得自由、适应和重复的表现)2. 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弗洛伊德的观点(补偿说或发泄论,唯乐原则)埃里克森的观点(掌握论
25、,帮助自我ego对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协调和整合)3. 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皮亚杰的观点(通过同化作用来改变现实,以满足自我在情感方面的需要)4. 觉醒-寻求理论(个体为维持和寻求最佳觉醒水平,而控制环境刺激输入量,游戏的目的 是调节环境刺激量)5. 元交际理论(游戏是元交际:双方识别理解对方表现的含义)6. 我国的游戏理论游戏是适合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方法,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 式二、游戏的本质和特征1. 游戏是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1)游戏是一种社会性需要(2)游戏内容来自其周围的现实生活(3)游戏同社会生活条件有密切联系2. 游
26、戏是一种具有多种心理成分组成的综合性活动,具有虚构性、兴趣性、愉悦性和具体性 游戏的主要成分(1)想象(2)直接的兴趣和愉快的情绪(3)动作和言语三、幼儿游戏的发展1. 从社会性发展角度分 无所用心的行为 袖手旁观的行为 独自游戏(出生头2年)平行或并行游戏(4岁)联合或分享游戏(幼儿晚期) 合作游戏2. 从游戏具体内容分 从游戏主题看(1)无主(2)有简单主题,但不稳定(3)有明确而稳定的主题从游戏替代物上看 (1)用与实物相似的替代物(2)用与实物相似性较低的替代物(3)不依赖于实物(三)幼儿言语的发展一、词汇的发展1. 词汇数量迅速增加2. 词类范围不断扩大(1)词的类型逐渐扩大幼儿掌握
27、各类词的顺序: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一虚词(连词、介词、助词、语 气词)(2)词的内容丰富和深化3. 词义理解逐渐确切和加深,使用更恰当积极词汇増长造词现象二、言语表达能力的提髙1. 语法结构(1)句子的结构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整到完整,从松散到严谨(2)句子类型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3)从无修饰语到有修饰语(4)句子长度从短到长2. 言语表达方式(1)从对话言语过渡到独白言语(2)从情景言语过渡到连贯言语3. 言语表达的特点顺序性完整性逻辑性)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一、幼儿注意能力的发展1. 注意的持久性增长(中枢神经系统成熟)2. 注意转移能力不断増长3. 注意的计划性增加(6.5岁比4、5
28、随更有计划性)注意力缺损多动症(adhd)(占儿童的3%-5%)主要症状:冲动,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对发展的影响:因各种不适宜行为而被教师和学生疏远,社会生活和学习困难,多会退学, 在以后的生活中适应困难,年轻人频繁变动工作或失业,易婚姻破裂、交通肇事和违法行 为,以及更多的人格问题或情绪障碍治疗:药物(利他林或哌甲酯缓释剂)、认知和行为疗法二、幼儿记忆能力的发展1. 记忆容量的増加再认和再现2. 记忆方式的发展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正在发展形象记忆(运动、情绪、狭义形象)为主,语词逻辑记忆(以概念、判断、推理为内容) 正在发展(比例,前者大于后者;速度,后者大于前者)自传式记忆出现(重要事件)
29、意义记忆效果优于机械记忆效果4岁以后不再以机械记忆为主3. 记忆策略和元记忆的形成复述策略、组织策略的运用;元记忆的定义:个体对自身记忆和记忆过程的知识。元记忆知识包括:有关记忆主体的知识;有关记忆任务的知识;有关记忆策略的知识。4. 幼儿记忆的特点完整性差、易混淆、容易受暗示三、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1. 幼儿思维的一般特点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主要特点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拼图实验:小班做后才说出来,中班边做边说, 大班能做前说出)2. 皮亚杰关于前运算阶段个体思维发展的特点3. 幼儿几种思维能力的发展概念发展(1)幼儿概念的特点(概念在概括的基础上形成)概括
30、的内容比较贫乏口概括的特征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多以功用性定义概括的内涵往往不精确。(2)幼儿概念的发展实物概念的内容基本上代表他们所熟悉的某个或某些事物;口在概括水平上指出某些实物的比较突出的特征,特别是功用上的特征;能指出某一实物若干特征的总和;初步掌握某一实物概念的本质特征。例:幼儿对死亡概念的认知 死亡的含义不可逆性:一旦活的东西死后,它不能再生必然性:一切生命最终都会死亡,死亡是生命最终的自然规律功能丧失性:所有活的功能,包括思想、感觉、运动和身体在死亡后都停止运行情绪性:死亡是件令人伤心的事避免安慰性的解释产生的误导幼儿对死亡概念认知的三个水平(张向葵等人的观点)水平一:对死亡特征
31、的四个维度认识不清水平二:能够理解死亡的特征,但表现出自我中心意识和情感色彩水平三:对死亡特征四个维度的认知达到较髙水平判断与推理能力的发展(1)分类 不能分类分类标准不稳定按生活情境分按功能和本质特点分类(2)因果推理(接近率、优先率、协同率)(3)排序问题的推理 数学能力的发展(1)口头计数(2)数与物的对应(3)加法与减法的萌芽(五)幼儿个性社会性的发展一、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1. 自我概念从生理特征到情绪态度的自我认识2. 自我评价从轻信成人到独立评价从笼统到细致从外部行为到内心品质从主观到客观3. 自我情绪体验从与生理需要相联系到社会性情绪体验二、幼儿道德的发展道德定义:帮助个体明辨是
32、非并由此表现相应行为的原则或观念。个体会对表现出合乎道德的行为感到自豪,及对相反行为的不偷快的情绪体验。发展心理学家关注的道德的成分:认知成分(关注对是非概念的界定和对对行为作出决定)情绪或情感(体验)成分(与正确或错误行为有关的感受,能激发道德观念和行为的情感) 意志(受一定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影响,自觉地运用智力和体力克服困难完成预定道德 目标,以实现一定道德动机的心理活动过程)行为成分(符合或违背道德观念的行为)道德发展的理论精神分析的理论强调情感成分(本我、自我、超我的力量竞争)自豪、内疚、羞愧等情感是道德行为重要的潜在决定因素,道德原则内化是道德成熟过程 中的关键步骤弗洛伊德的俄狄浦
33、斯道德观(3-6岁,对该观点要扬弃)新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抚养者的积极反应、帮助和引导使孩子对父母形成安全型依恋, 使婴幼儿更能够表现出忠诚的服从)行为主义与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行为成分 榜样的重要性技能和能力的获得认知发展的理论强调认知成分儿童对不同情境做出判断认识道德规则的重要性幼儿期的道德发展皮亚杰对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划分(关注道德规则与道德决策)前道德阶段(4、5岁以前)他律道德阶段(4、5岁8、9岁)自律道德阶段(9、10岁开始)科尔伯格的阶段划分(前习俗水平以个人需要判断道德,习俗水平以法律和规章 判断道德,后习俗水平必须维护每个人的价值、尊严和权利;每一水平有分为两个阶 段)三
34、、幼儿的攻击行为(侵犯行为)1. 攻击行为的含义指的是针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包括身体侵犯、言语攻击,对别人权利的侵 犯。2. 攻击行为的分类工具性攻击指向渴望得到的东西,以伤害他人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敌意性攻击指向人,旨在伤害他人3. 攻击行为的理论精神分析学派观点:人追求死亡的本能是敌意、攻击性冲动产生的根源;生态学(习性学)派观点:人有基本的攻击本能,攻击本能是进化的结果;新行为主义学派观点:挫折攻击;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1)攻击行为的获得(2)攻击行为的保持 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自我保护(如,面对不恰当的惩罚)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强调认知在攻击行为中的作用(受到挫折和挑衅
35、后的反应不仅仅依赖于情境中的社会线 索,还依赖于儿童对这种信息的加工和解释;反应步骤:编码线索、揭示线索、建构目标、 产生解决策略、评价策略、实施反应)攻击性儿童认知加工的特点攻击性儿童对敌意性线索表现出有偏向的注意攻击性儿童对他人行为的解释中存在归因偏见攻击性儿童的行为反应搜索和问题解决策略上存在缺陷攻击性儿童对攻击行为的后果抱乐观的期待4. 攻击行为的发展 (1)起因的变化口物品和空间争夺社会事件(2)攻击类型的变化攻击类型的比率小班中班大班工具性攻击735251敌意性攻击3648795. 影响攻击行为的社会因素主要是来自家庭(强制性家庭环境孕育攻击和不良行为)、社会(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阿拉
36、 佩什人和卡布什人,美国)的影响6. 攻击行为的控制不向孩子的强制行为妥协面对态度强硬的孩子,不要让自己的控制行为升级运用“隔离”控制儿童的强制行为建立积分制度,制定行为准则社会赞许和积极关注四、幼儿的性别角色认同和性别化1. 概念性别角色:社会为男性和女性群体限定的行为规范。性别认同:对自身性别的意识。性别角色认同:性别角色发展的方式。明确自身性别,掌握该性别群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过程。性别化:个体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并获得社会期望的、符合其相应性别的动机、价值和心理行为特征的过程。2. 性别角色标准的获得说出性别获得性别角色标准3. 性别化的理论生物社会理论(生理和社会因素交互地决定着个
37、体的行为和较色偏好;关键影响因素:性 腺的确定和发育,早期社会标签18个月到3岁是性别认同的关键时期,以及性别角色 社会化和文化影响)精神分析理论(3-6岁被压抑的俄狄浦斯与伊莱克特情节,及其演变)社会学习理论(两种途径:直接教导即分化强化,鼓励和奖赏、惩罚或组织;观察学习) 认知理论(对性别特征的了解提供了个体被社会影响的可能性;儿童是社会化的过程的积 极参与者。即先建立稳定的性别认同,然后再使自己像一个男孩或者女孩,这与精神分析 和社会学习理论正好相反。理解经历3个过程:3岁基本认同、稍后稳定理解、5-7岁恒常 性理解。之后社会化。即充分理解触发了性别特征的形成。)五、幼儿的情绪发展1.
38、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能说出情绪的原因(描述因果关系)理解思维与情绪的关系(思考快乐的事可能变得快乐)解释和预测他人感受的能力2. 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情绪调节策略继续发展(转移注意,想象美好事请,做出积极解释)(从婴儿阶段就有了 情绪调节的策略,如离开引起不愉快的物体,不断吮吸)六、幼儿的同伴交往1. 同伴关系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满足个体归属、爱及尊重的需要提供学习他人反应的机会同伴是幼儿(包括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同伴是幼儿(包括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一个来源2. 同伴交往的发展无社会活动(旁观他人游戏、单独游戏)平行游戏(在其他儿童附近,用相近的方式游戏)社会互动(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3.
39、父母对早期同伴交往的影响对幼儿行为风格的影响(亲社会性与同伴冲突)对幼儿交往知识的影响对幼儿交往信心的影响(六)幼儿的心理理论一、心理理论的概念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就是个体对他人心理状态以及他人行为与其心理状态的关系 的推理或认知。通过心理理论,个体可以对他人的行为做出解释。错误信念任务(探究儿童能否不受自己关于某一客体位置的错误信念的影响,而能正确预 测他人行为的能力)(改变位置任务:放巧克力;意外内容任务:糖果盒内放铅笔。3岁不 能完成,5岁可以)this is sally. sally has a basketanne cakes the rr arble out o
40、f the basket anc puts it rnco the box.now saily comes back. she wanes co play with he- marble.vhere vzill she look for her rr arble?sally has a marble.snlly goes out fo- n walkshe pucs die m.irhle into her baskel二、心理理论的发展1. 四岁以前儿童对他人心理状态的认知对物理客体(实际情况)和心理客体(人的表征)的区分 理解看见和知道之间的关系 对他人行为的预测2. 四岁以后儿童对他人心
41、理知识的发展能够洞察到的心理状态的嵌入数量会增加。一级信念:他人拥有某个信念(4岁)二级信念:他人认为另一个人拥有某个信念(6-7岁)三、心理理论与说谎研究说谎与欺骗要依靠心理理论 24岁幼儿的欺骗策略 拒绝给予证据 毁坏证据在没有毁坏证据的情景下制造假信息 毁坏证据并制造假信息 说谎第六讲小学儿童心理的发展(或学龄儿童期,儿童期)学习为主导活动,并促进心理过程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呈现4个特点: 心理,尤其是智力和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发展体现协调性;心理发展呈开放性(不复杂、单纯直率);可塑性较大一、小学儿童的学习(一)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1. 狭义学习的一般特点(广义:经验获得及行为变化,如幼儿
42、的学习;狭义:在学校中的 学习)认知或认识活动越过直接经验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学习动机是学习或认知活动的动力学习过程是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提高思维品质水平的过程2. 学习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责任感、义务感,意志力得到培养和锻炼,这些对儿童的个性发展有 重要意义在掌握知识经验的过程中,儿童心理活动的内容发生变化,心理过程也发生变化(心理 活动的有意性和自觉性发展起来,思维活动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发展社会交往技能,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形成并发展各种良好 品德3. 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1)成就动机(克服
43、困难,取得优异成绩的意愿)的缘起 婴儿的支配动机逐渐进化为学龄儿童的成就动机儿童对自己的表现具备评价标准,这是成就动机的核心能力,为此stipek等人(1992) 做了系列研究发现,成就情境下,儿童对自己表现的评价经历了 3个阶段:阶段1:支配偷悦(2岁前)阶段2:寻求赞许(2岁左右)阶段3:标准应用(3岁左右)(2)家庭对支配动机和儿童成就的影响口依恋质量(好奇心、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信等)家庭环境刺激的丰富性(促进寻求和征服挑战的意志)对孩子进行独立性、自主性的训练(父母仍然要充当脚手架的作用、成就训练、表扬批 评和惩罚)(3)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特点 动机多种多样动机分层次,成系统,有主导性
44、动机(为好分数,不落后,为表扬或奖励;未完成任务, 为校争光(小学);为前途、理想、出路、幸福;为国家、社会和人类)动机的变化性强4. 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口深化(过程和外部活动到内容和结果3年级);分化(3年级,不稳定);抽象化; 专门化(中年级逐渐脱离游戏);广泛化5. 小学儿童的学习态度(评价和行为倾向,小学是学习态度初步形成的时期)对教师的态度(低年级无选择信任,中髙年级有选择)对集体的态度对作业的态度对评分的态度(受父母教师对分数的影响)(二)小学儿童的学习障碍(learningdi$adilitie$)1. 学习障碍(kirk,1963):能听且无明显的智力缺陷,但行为与心理表现出相
45、当的偏差, 以致无法良好地适应家庭生活,且在学校中无法靠一般的教育方法有效学习。学习障碍的四个基本特征:差异性(实际行为与期望行为)缺陷性(行动障碍)集中性(表现集中于学习、思考、说话、阅读、写作、拼写或算数等领域)排除性(不由听力、视力、普通的心理发育迟缓、情绪问题或缺乏学习机会所引起)2. 学习障碍的症状医学界多动症特殊能力发育迟缓(阅读、运算)发育迟缓(因疾病引起的衰弱状态:学习易疲劳、不专心、记忆下降;或发育动作型: 入学过渡时间长、易疲劳、成绩普遍低下)品行障碍(说谎、偷窃行为、逃学、亲子关系差)从心理学角度包括3个方面感知、思维和语言方面存在障碍(视觉记忆受损、空间定向障碍、听觉辨
46、别能力很差、 信息加工过程有障碍、缺乏应变能力、各方面的语言障碍)口行为、情绪和社会性方面存在障碍(注意涣散活动过度、行动不灵活、情绪不稳、自我 概念差自我评价较低、人际关系较差)其他方面的问题,如发育迟缓(骨龄较小)、品行问题等3. 学习障碍的鉴定鉴别与评定是矫正的第一步,包括5个步骤:确定是特殊性、普遍性或仅是可能对特殊问题行为表现进行分析 探索可能存在的生理、环境或心理的相关因素提出诊断假设提出矫正课程计划诊断方法智力测验及成绩评定(儿童韦氏智力量表)语言能力检查(失语及发音困难,丹弗发音甄别测验)感知觉、运动检查(推测大脑半球功能有无障碍,哈里斯大脑优势测验)教育诊断(确定学习困难之处
47、,儿童青少年诊断会谈)4. 学习障碍儿童的预防与矫治预防措施避免可能造成损伤的因素(出生损伤、营养、疾病和外商)注意儿童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康人格关心儿童的学习,及早提供帮助矫治措施特殊教育行为矫正(任务训练,能力训练注意、语言、辨别力、思维、记忆,能力-任务训练前 两者的结合)二、小学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一)儿童注意力的发展 注意稳定性的变化小学儿童注意稳定性比幼儿有了明显的提髙(如,课程设置)学龄期和青少年初期,个体注意力的稳定性呈明显的、逐渐提高趋势(7-10岁20分钟, 10-12岁25分钟,12岁以上30分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中枢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如网状结构的髓鞘化使用 策略对
48、注意进行调节2. 注意计划性策略的发展 口小学儿童搜集信息逐渐更具计划性和系统性 经典研究(比较两幅图片的差异)结果 4、5岁幼儿缺乏计划性,只进行部分比较6.5岁以上的儿童会一对一的进行比较,具有计划性和系统性 小学儿童在寻找丢失的东西时表现与幼儿不同3. 选择性注意的发展:忽视明显无关信息 miller & weiss(1981)的研究7岁、10岁、13岁的儿童 记忆动物玩具的摆放位置,但玩具和室内用品放在一起 要求被试回忆玩具摆放位置时的结果 要求被试回忆玩具和什么用品放在一起时的结果 4.注意力缺损多动症(adhd)adhd的三个主要症状:冲动、注意力不集中、多动adhd对学习
49、和生活的影响adhd的成因对adhd的干预:兴奋性药物、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对adhd的干预目前仍然存在很大困难(二)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学会使用规则的能力“发现不寻常”的实验任务>5岁前的孩子要完成任务必须有指导语去发现规则>5岁后,6岁的孩子不需指导语,轻松完成任务,自己发现规则选择适当规则的能力:抑制控制能力的发展多重规则间转换的任务,如颜色、形状的匹配>3岁孩子能描述规则但不能遵循>4、5岁孩子能够选择和遵循规则类比推理(也称类推,以相似关系为基础,即c:? ”,如“狗和小狗正如猫和”,)能力在儿童期逐渐发展,并以外显的形式表现出来(鸟:鸟巢:狗:?,选项:狗
50、窝,骨头,猫, 小狗;结果:4岁59%, 5岁66%, 9岁94%)元认知知识(指导)在儿童类比推理中的重要作用元认知三成份: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其中元认知知识包括对认知主体 的知识、对认知客体的知识和对认知策略的知识。如,把一个球形糖快移到一个手够不着的碗中的类比问题。(三)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1.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我国学者朱智贤的研究)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过渡存在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小学四年级);小学儿童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目的、过程、材料与结果、品质差异性、自我 监控与调节),这个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51、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平衡性,表现在思维的对象、学科颂域 与教材方面(如,数学整体发展快,历史慢,分数概念和运算慢)。2. 小学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概括能力的发展直观形象水平(7-8岁)形象抽象水平(840岁)初步本质抽象水平(只是初步接近科学概括)(1042岁)比较能力的发展(找出异同点)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多个及关系,从直接感知到运用语言而形成的表象分类能力的发展一级概念(6岁一半,2年级熟悉具体事物字词,9岁90%),二级概念(8岁一半,中高 年级才能达到)3、4年级是字词概念分类的转折点b3年级一次分类,4年级出现组合分析分类、5年级明显发展3. 小学儿童概念
52、的发展概念逐步深刻化表现方面:不理解、原词造句、具体实例、直观特征、重要属性、实际功用、种属关系、正确定义概念逐步丰富化概念逐步系统化4. 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思维品质:是思维发生和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它体现了每个个体的思维水平 和能力的差异。思维品质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培养儿童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儿童思维与能力的突破口。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三、小学儿童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一)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主体对自身的意识,对机体及状态、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 对心理活动的意识自我观念、评价、体验、监督、调节、控制,自尊心,自豪感)1. 自我概念(自我意识的一种认知活动形式)的发展特点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描述(低年级,姓名、年龄、性别、住址身体及活动特征)到比较 抽象的心理术语的描述(高年级,品质、人际关系、动机)在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络直播调光台租赁及集成服务合同
- 知识产权保护与授权合作合同
- 数据要素流通与信用体系建设合作协议
- 国际跨区域房地产投资合作管理服务合同
- 线上线下融合商场摊位产权分割与电商运营合同
- 《数值分析》课件
- 《二年级美术上册课件-动漫创作》
- 《TMR型立磨介绍》课件
- 八年级上册美术《第1课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课件
- 2025年安全生产知识竞赛题题库及答案(共100题)
- CT图像的主要伪影
-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浙教版新)
- 2024年涤纶FDY油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形形色色的人》习作教学课件
- RhD抗原阴性孕产妇血液安全管理专家共识
- 2023年辽宁营口中考满分作文《你是我成长中的榜样》
- YYT 0316-2003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 病例汇报课件(完整版)
- “互联网+护理服务”探索与实践
- 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民法典系列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