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鉴赏曲十八_第1页
阅读与鉴赏曲十八_第2页
阅读与鉴赏曲十八_第3页
阅读与鉴赏曲十八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阅读与鉴赏曲十八语文 2018.1考试时长12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题。(11 分)【中吕】红绣鞋·客况宋方壶雨潇潇一帘风劲,昏惨惨半点灯明。地炉 无火拨残星。薄设设衾剩铁,孤另另枕如冰。我却是怎支吾 今夜冷?【注】地炉:挖地为坑的火炉,坑中熏火以取暖。支吾:本义为“抗拒,抵触”,引申为“应付,挨过”。1作者不说 “半点灯明昏惨惨,”而说 “昏惨惨半点灯明”,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5分)2“薄设设衾剩铁,孤另另枕如冰”两句,虽未出现思乡、思亲的字眼,但思乡、思亲之情却浸透在

2、字里行间。请谈谈你的看法。(6 分)【答案】1通过语序的倒装,突出了灯烛被风吹得欲明欲灭、昏昏惨惨的情景,而且能与上下句构成对仗,使句子押韵、工整。2明写主人公在旅店中形单影只,衾冷胜铁、枕冷如冰的凄寒苦楚,暗写了其对与家中亲人合衾共枕而身心温暖的想念。【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昏惨惨半点灯明”,从句式上来说,属于倒装句,强调的是“半点灯明”,其表达效果,应从内容和句式结构上来答。在内容上,将“半点灯明”放在后面,能起到突出其被风吹的昏暗欲灭的情景;从句式结构上,与上文“雨潇潇一帘风劲”和下文“薄设设衾剩铁”等句构成对仗工整、押韵,给人以音律美。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

3、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试卷第 1 页,总 11 页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句意,抓住关键词分析。“薄”“铁”“孤”“冰”等词语写出了主人公旅途中的凄寒苦楚,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的环境,而想到了与家人在一起时的温暖情形,由此可得出主人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 8 分)【中吕】朝天曲张养浩柳堤,竹溪,日影筛金翠。杖藜徐步近钓矶。看鸥鹭闲游戏。农父渔翁,贪营活计,不知他在图画里。对这般景致,坐的,便无酒也令人醉。3简析 “日影筛金翠 ”一句中 “筛”字的妙处。(3 分)4结合全曲,简要分析曲中表

4、达的情感。( 4 分)【答案】3“筛 ”,是 “用筛子过东西”的意思, 它很好地将阳光透过树叶的空隙,照在地上铺金撒翠的样子表现了出来,使画面活泼而富有生气。(另外,诗中暗藏了一个比喻:树林如筛。从比喻的角度去赏析,也可以。)4作者通过对 “柳堤 ”“竹溪 ”“鸥鹭 ”“农父渔翁 ”等乡村景物与人物的描写及最后一句的议论,表达对田园自然风光的热爱及寄情田园、山水的闲适隐逸生活的情怀。(意对即可)【解析】3试题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炼字题,就是通过关键字把握意境。炼字,一般是词类活用,或者运用了修辞手法,做题时首先应该指出这点,再从景与情两方面说明其效果,比如动静结合,化静为动,化意为象,化

5、无形为有形,化无情为有情,化平淡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变简单为多样等。【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 炼字题提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 2这首诗词中的哪个字是诗眼(词眼)?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或与其它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答题步骤一、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释义)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景)有明显手法一定要指出步骤三、点出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意境、感情) 。该题中考核动词“筛 ”,应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4试题分析:本

6、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直接抒情的,抓情感词,抓议论句。间接抒情的,抓意象(人物、 事件、景物、 器物),通过意象揣摩情感。如果是以景衬情,试卷第 2 页,总 11 页要分清是正衬,还是反衬。用了典故的,要注意区分是正用,还是反用。【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易错警示】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比如本题,从题干中就可以看出,应抓住全诗品味情感;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

7、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如本题中“闲 ”起到了暗示的作用。四是要把握诗歌中的意象。5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题。(13 分)沉醉东风·渔父白朴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下列对这首小令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开头两句选用“黄”“白”“绿”“红”这样色彩鲜明的字眼,展现了渔父生活环境的优美,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B小令中的渔父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能以在秋江上自在来去、心地单纯的白鹭沙鸥为友,让人感到其心灵世界的洁净美好。C“烟波钓叟”就是诗人在这首小令中着力表现的渔父,因为渔父不识字,

8、没文化,所以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D这首小令语言平实自然,风格清新质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像白鹭沙鸥那样生活自由自在、行动无拘无束的渔父形象。与“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所表现的意境相近的两项是(4 分)A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C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D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杜牧怅诗)E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天净沙·秋)有人认为, “钓叟”是小令作者白朴用以自比的形象,这和下面“链接材料”中柳宗元以“蓑笠翁”自比是一样的。请问:我们可以从“钓叟”和“蓑笠翁”身上看到

9、两作者怎样的相同情怀与不同情怀?(5 分)试卷第 3 页,总 11 页【链接材料】江 雪注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注:本诗为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所作。这首小令的作者白朴是 “元曲四大家之一”,有人为另外三大家中的一位编了一则谜语,谜面是:“自称铜豌豆, 刚硬不一般, 剧中诉冤情, 雪下六月天。 ”谜底是。( 1 分)【答案】 C AE相同情怀远离世事(远离纷扰、 远离尘嚣、 不满于现实) ,崇尚自然 (钟情自然、寄情山水)。(1 分)不同情怀白朴有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于淡泊宁静、 崇尚逍遥自在生活的情怀;(2分)柳宗元虽孤寂郁愤,但却仍有着清高而孤傲的情怀。(2 分

10、)评分建议:按要点给分。关汉卿( 1 分)【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C 项,“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理解不正确,应理解为:渔父虽然不识字,但他自在美好的生活足以让人间的万户侯羡慕。所以选C。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诗歌意境的分析能力。可根据诗句所营造的意境氛围判断,题干中两句诗的意境优美恬适,AE 两项的诗句体现出意境优美恬淡,BCD体现出的是凄凉惆怅的意境。所以选AE。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鉴赏情感的能力。可在整体感知两首诗歌大意,结合着诗歌注

11、释,抓住关键词体会。白朴一诗通过优美恬淡的景物描写,与“白鹭沙鸥”为友表达了自己远离尘世、甘于淡泊逍遥、钟情自然的情怀;柳宗元在诗句中描写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独自垂钓的情形,以此表达自己被贬官后的孤寂愤懑、清高孤傲情怀。因此二者在远离尘世、亲近自然方面是相同的;但前者是甘愿的,后者依然有清高孤傲的情怀,这是二者的不同之处。试卷第 4 页,总 11 页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元曲四大家中的作家及作品内容及谜语中的关键词展开联想,由“豆”可联想到“窦”,由“冤情”看联想到“冤”,再根据“六月飞雪”,可联

12、想到关汉卿的“窦娥冤”。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题目。(8 分)殿前欢·对菊自叹(张养浩)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10“可怜”二字是诗歌的线索,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8 分)【答案】 1 2 句先写怜秋,借写秋雨疏,西楼暗,营造一种伤感的氛围,把诗歌整体统一在“自叹”的基调之中。( 2 分)34 句写怜花, 写重阳过后, 菊花遭到秋雨,黄花零落,减尽风流的衰败景象。( 2 分) 5 6 7 句作者借助对比写人自怜。诗人面对零落的菊花,不禁以物我相比,而且自觉比菊还要羞

13、愧三分,憔悴三分,比零落的菊花还要可怜。( 2 分) 8 9 句写花怜人,借“花不语”和“花替人愁”托情于物,写本已可怜的落花反而还在哀怜我,替我愁,更衬出我的愁绪之深。抒写了自己苦闷失意,落寞哀伤之情。( 2 分)【解析】试题分析: 解答此题, 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注意紧扣题目中 “线索” 一词,逐句分析全诗时如何体现“可怜”之意、抒写“可怜”之处,又是怎样表达“可怜”之情的。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山坡羊·骊山怀古【元】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

14、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7请简析这首小令的艺术表现手法。(5 分)8张养浩在另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换,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请分析这首小令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了什么样的主旨的?(6 分)试卷第 5 页,总 11 页【答案】7( 5 分)用典。前两句“骊山四顾,阿房一炬,”用了阿房宫赋中的典故,回顾骊山的历史,曾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当时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都已不复存在。反问。“当时奢侈今何处”一句中,作者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

15、下文“只见草萧疏,水萦纡。”借景抒情。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两句是说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的流淌。草的萧索,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借古讽今。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国直到汉楚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 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 元朝统治者在夺得政权之后更奢侈挥霍无度,全然不顾国库空虚社会经济急待调整。对比。“赢,都变做了土; 输,都变做了土。”全曲两句在对比中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无论输赢,奢侈的宫殿最后都会归于死亡,“

16、都变做了土”,我们可以看作者这是对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王朝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任意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8( 6 分)这首小令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作者辛辣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政权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伴随着各个王朝的兴亡交替,是无休无止的破坏,无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都化为灰烬。【解析】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手法。题干问的是“这首小令的艺术表现手法”,所以要关注每一句。开头三句“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回顾骊山的历史

17、,曾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 当时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都已不复存在,杜牧在 阿房宫赋 中说:“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故此处使用了典故。诗人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使用反问,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只见草萧疏,水萦纡。”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的流淌。草的萧索,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这里借景抒情。第六七句说:“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到如今,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试卷第 6 页,总 11 页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强直到汉楚之争

18、, 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这句结尾句式相同的两句是说无论输赢,奢侈的宫殿最后都会归于死亡,“都变做了土”,作者使用对比的手法对封建王朝社会历史的规律性做了概括。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8试题分析:本题在题干中已经给以了提示“张养浩在另一首曲子中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换,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由此可以知道, 考生应重点关注本曲的最后两句“赢,都变做了土; 输,都变做了土” ,而输和赢的对象都是统治者,由此可以确定角

19、度,这首小令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6 分)双调·蟾宫曲自乐 元 孙周卿草团标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选自太平乐府)【注】草团标:茅屋。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9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 分)10“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

20、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 分)【答案】9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意思对即可。)10(第一问) 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 ;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第二问)反衬出山间的幽静。(意思对即可。)【解析】9试卷第 7 页,总 11 页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运用的效果。在这首诗歌中, 作者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采用白描写法,每一个意象之前都冠以“山”这一定语,赋以山的特征;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也是一种渲染,

21、通过这样的反复或说渲染,作者意在传递山之于作者的生活、情感的影响。多次出现“山”,增强了节奏感,每个“山”都有不同的意义,并不雷同。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一个问题的难点在于“扫山云”。“扫山云”是指掠过山头的云,云动影生,惊动了栖息的鸦鸟;“月出惊山鸟”中的“惊”是因为月光的作用使鸟产生错觉。前句鸟因形(或影)而惊,后句鸟因光而惊,二者是有差别的。动态的东西包含形与质,具体来说包括动作、声音、光线等的变化,只要考虑到这一点,答出以动衬静这一表达技巧不是难事。另外,在一般诗文中,山村大多是静的,这些动

22、态的东西往往会增加山村的灵动性,也可以更明显地衬托出山村的幽静。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问题。蟾宫曲阿鲁威理征衣鞍马匆匆。又在关山,鹧鸪声中。三叠阳关,一杯鲁酒 ,逆旅新丰 。看五陵 无树起风,笑长安却误英雄。云树濛濛,春水东流,有似愁浓。注释:鲁酒:春秋时鲁国所酿酒,味薄。逆旅新丰:唐代名臣马周未做官时客游长安,住在新丰旅舍中,受尽店主白眼。逆旅,旅舍。新丰,在今陕西临潼县东。五陵:西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均在长安一带。11这首元曲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曲意简要赏析。(5 分)12本曲结

23、尾写道“有似愁浓”,试结合全曲,具体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发“浓愁”的。(6分)【答案】11( 1)鞍马、关山、鹧鸪,交代了旅途中的环境;(2)行色匆匆的长途跋涉中,鹧鸪声声,渲染凄凉的气氛,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3)鞍马倥偬,关山重重,已使人劳顿,鹧鸪的叫声更是旅人愁绪的象征,抒发了作者的羁旅之愁和身不由己的悲哀。(作用 3 分,答出一点给1 分,结合意象意境分析出2 点给 2 分)12作者对旅途中的愁情描述很有层次。(1)“又在关山闻鹧鸪”,作者触景生情,写出自己漂泊无定、孤寂无依之愁。(2)“一杯鲁酒”,作者借酒消愁而愁情更浓。试卷第 8 页,总 11 页( 3)“逆旅新丰” ,“笑长安却误

24、英雄”运用马周客乡受辱的典故, 写出了自己落魄、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无奈。( 4)“云树濛濛,春水东流,有似愁浓”,运用比喻,用有形之物状无形之情, 化虚为实, 写出愁情之浓。( 4 点中答出任意 3 点并结合词句分析,就可得满分。)【解析】11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必须知道在古诗中景和情的关系。一般来说,正如王国维先生指出的那样,古诗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所用的景物描写都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这支元曲也是一样。上阕写了鞍马、关山、鹧鸪等景物,交代了旅途中的环境;还写了长途跋涉中的鹧鸪声声,渲染了凄凉的气氛,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抒发了作者的羁旅之愁和身不由己的悲哀。答题时必须既写景物,又答

25、作用,还要结合意象意境分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抓住题目中“怎样抒发浓愁”一语,从分析诗歌的思路入手,以具体诗句为例进行分析,既指出所用的修辞方法,又分析其作用。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二、句子默写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五十弦翻塞外声。( 2)辛苦遭逢起一经,。( 3),不拘一格降人材。( 4),吟鞭东指即天涯。( 5)山河表里潼关路。, 伤心秦汉经行处。( 6),小桥流水人家。【答案】 八百里分麾下炙干戈寥落四周星我劝天公重抖擞浩荡离愁白日斜望西都,意踌躇枯藤老树昏鸦【解析】试题分析: 此类“名句默写”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麾、炙、寥、擞、斜、鸦。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试卷第 9 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