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设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中 国 矿 业 大 学本科生毕业设计 姓 名:学 号: 学 院:应用技术学院 专 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05?1班 设计题目: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设计 专 题: 指导教师:职 称: 摘 要 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是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并依托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及图形显示技术等将变电所集控制、测量及现代综合管理等功能集为一体的综合自动化系统。 与常规的监控系统相比,运行人员通过主控室的人机接口装置便可实现对整个变电所运行数据的监控与记录,并将有关信息通过远动设备向各级调度中心传送,运行可靠性大大提高,综合效
2、益显著。 本论文针现场实际存在的问题和当前变电站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及变电所监控的特殊工艺,提出了分层监控的计算机解决方案。使用的是组态软件Intouch,论文介绍了组态软件的基本特点及一些使用要求。 讲述了设计监控界面的详细步骤及制作中的注意事项,对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也进行了选择和设计。关键词:组态软件Intouch; 监控系统;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ABSTRACT Substation's computer supervision system is ecological design of object oriented and relies on computer techniqu
3、e,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modern control technique, graphic display technique, which gathers control, measure and modern comprehensive manage into one comprehensive automation Compares with the conventional supervisory system, operator can make monitoring and noting of the whole substation
4、 by human-computer interface device of main monitoring house, and transmit relative information to all levels attempering center, running dependability improves greatly and comprehensive benefit is marked The present paper needle scene actual existence question and the current transformer substation
5、 supervisory system development tendency and the transformer substation monitoring special craft, proposed the lamination monitoring computer solution.In- troduced in the configuration software design monitoring contact surface manufacture detailed step and the manufactur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6、 have also carried on the choice and the design to the control system hardware disposition.Key words: Configuration software Intouch; Supervisory system; Transformer- substation synthesis automation目 录1 绪 论11.1 发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意义11.2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过程21.3课题来源及课题内容42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概述52.1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基本原理52.2 变电
7、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形式72.2.1集中式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72.2.2 分层分布结构集中组屏的变电所综合自动系统82.2.3 新型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102.3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系统要求及功能122.4 小结133 变电所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133.1变电所总体布置和监控要求133.1.1系统原一次侧规模简介13 3.1.2变电站监控系统的基本要求及设计原则143.1.2系统体系结构15 3.2 变电所监控系统组态软件153.2.1 组态软件概述153.2.2监控组态软件的选择173.2.3Intouch的开发环境193.3 小结214 组态软件的功能实现224.1软件的组态224.
8、1.1 创建窗口224.1.2 使用图像和位图234.1.3 使用文本对象254.1.4 创建动画链接264.1.5 使用线条和轮廓274.2 使用向导284.3 标记名字典294.3.1 标记名类型304.3.2定义新的标记名324.4 实时趋势和历史趋势334.4.1 实时趋势344.5 报警/事件364.5.1 报警的特点364.5.2 报警系统的实现374.5.3 报警数据存储404.5.4标记名报警配置424.6 脚本程序的实现434.6.1脚本的类型434.6.2脚本程序的实现444.7小结485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实现485.1改造后的35KV变电所485.2站控层495.
9、2.1 监控界面的功能495.2.2监控系统功能的实现525.3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625.3.1站控层625.3.2 通信层645.3.3间隔层685.4 间隔层设计705.5 本章小结70总 结72参考文献74翻译部分75英文原文75中文译文861 绪 论 随着我国电力建设的发展和城市、农村电网的改造及现代化矿井建设的需要,变电所数量的不断增加,变电所在供电系统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如何提高供电的质量和可靠性,以及供电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提高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10、。1.1 发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意义 变电所是电力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作用是变换电压、交换功率和汇集、分配电能。变电所中的电气部分通常被分为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属于一次设备的有不同电压等级的电力设备,包括电力变压器、母线、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避雷器等。有些变电站中还由要满足无功平衡、系统稳定和限制过电压等要求,装有同步调相机、并联电抗器、静止补偿装置、串联补偿装置等。 为了保证变电所电气设备安全、可靠、经济运行,装有一系列的辅助电气设备,如监视测量仪表、控制及信号器具、继电保护装置、自动装置等,上述这些设备被称为二次设备。 常规变电所的二次系统主要由继电保护、就地监控
11、、远动装置、录波装置等组成。在实际应用中,是按继电保护、远动、就地监控、测量、录波等功能组织的,相应的就有保护屏、控制屏、录波屏、中央信号屏等。每一个一次设备,都与这些屏有关,因而,每个设备的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都需要分别引到这些屏上;同样,断路器的跳、合闸操作回路,也需要连到保护、控制屏、远动屏及其他自动装置屏上。此外,对同一个一次设备,与之相应就的各二次设备(屏)之间,保护与远动设备之间都有许多连线。由于各设备安装在不同地点,因而变电所内电缆错综复杂。由于常规变电所的上述情况,决定了常规变电所存在着不少缺点: 1.传统二次设备、继电保护、自动和远动装置等大多采取电磁型或小规模集成电路,缺乏
12、自检和自诊断能力,其结构复杂、可靠性低。 2.二次设备主要依赖大量电缆,通过触点、模拟信号来交换信息,信息量小、灵活性差、可靠性低。 由于上述两个原因,传统变电所占地面积大、使用电缆多,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负担重,二次设备冗余配置多。远动功能不够完善,提供给调度控制中心的信息量少、精度差,且变电所内自动控制和调节手段不全,缺乏协调和配合力量,难以满足电网实时监测和控制的要求。 而变电所作为整个电网中的一个节点,担负着电能传输、分配的监测、控制和管理的任务。在电网统一指挥和协调下,电网各节点( 如变电所、发电厂)具体实施和保障电网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是电网自动系统的一个重要组
13、成部分。作为变电所自动系统,应该确保实现以下要求: 1.检测电网故障,尽快隔离故障部分。 2.采集变电所运行实时信息,对变电所运行进行监视、计量和控制。 3.采集一次设备状态数据,供维护一次设备参考。 4.实现当地后备控制和紧急控制。 5.确保通信要求。 因此,要求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高效、实时、可靠,对变电站内设备进行统一监测、管理、协调和控制。同时,又必须与电网系统进行实时、有效的信息交换、共享,优化电网操作,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并为电网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留下了空间。1.2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过程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是80年代才开始应用的一个新课题。常规变
14、电所的二次部分主要由继电保护、故障录波、就地监控和远动装置所组成。 在微处理器应用之前,这些装置不仅功能不同,实现的原理和技术也不同,80年代由于微处理器的普遍应用,因而长期以来形成了不同的专业和相应的技术管理部门。这些装置都开始采用微机技术而成为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微机监控和微机远动装置。这些微机型的装置尽管功能不同,其硬件配置都大体相同,除微机系统本身外,无非是对各种模拟量的数据采集,以及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并且装置所采集的量和要控制的对象还有许多是共同的,因而显得设备重复,互连复杂。很自然的就提出了用综合自动化来优化设计全微机化的变电所二次部分。从控制、测量、信号及遥信角度考虑,要求微机控
15、制管理的集中性越高越好,数据事件信息的集中度、实时性越高越好,但从保护动作特性和快速维护角度来考虑,要求微机管理的独立性、物理空间单一性越明确越好,即微机出现故障时,影响面越小越好。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特点是:远动、保护、监控、安全自动装置和经济自动装置融为一体:控制集中、布置分散;控制方案灵活,由用户自行设计;硬件标准化;简化了变电站的运行操作。综合自动化系统对一些功能分散的过程,实行集中监视和控制。即以分散的控制适应分散的过程对象,以集中的监视、操作和管理达到掌握全局的目的。随着自动控制装置的和被控设备可靠性的提高,变电所的控制可由就地操作过渡到远方操作和自动操作。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方
16、式的特征,就是将站内当地监控功能SCANDA信号采集、远动功能以及数字保护信息结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以全微机化的新型二次设备取代传统的机电式的二次设备,用不同模块化软件实现机电式设备的各种功能,用计算机局部网络通信来替代大量信号的连接,通过人机设备,实现变电所的综合自动化管理、监视、测量、控制及打印记录等功能。由此取消了传统的集中控制屏。 目前,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迅速,已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各项新技术的发展为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实现奠定了技术基础。目前,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广泛使用的新技术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1.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DSP技
17、术的应用,使得随一次设备布置的分散式测控单元很快发展起来,而且还提供了强有力的功能综合优化手段,如电压、功率和电能的测量,可以直接从输电线路、变压器等设备上直接交流采样,通过DSP得出各相电流、电压的数字波形,经过分析计算不仅可计算出各相电流、相电压的基波和谐波有效值,以及各相有功、无功、电压主、在功电量等测量的实时数据,还能进一步计算出功率因数入、频率以及零序、负序参数等值,并和有关的输入、输出触点一起集成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数字通信设备的发展应用,大大提高了通信系统的通信容量和可靠。同时,通信技术中光纤通信技术正在迅速取代金属电缆和同轴电缆,并用于远距离通信和
18、短距离大容量信息的传输。光纤通信除具有频带宽、信道多和衰减小的特点外,还具有抗强电磁干扰的最大优点。由于光纤通信实际上几乎不受电磁干扰、浪涌、暂态分量和各端间地位差的影响,非常适用于变电站强电磁干扰的环境,是保护和监控装置最佳的通信信道。.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局域网(LAN)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成为一种潮流。由于它们能很好地满足电力系统一些特殊要求,因此该项技术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显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有机结合,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正朝着功能综合化,结构微机化,操作监视屏幕化,运行智能化的
19、方向发展,这必将使综合自动化系统进入新的起点。从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来看,它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的提高变电所的自动化水平,利用计算机来代替人的手工操作,最终实现变电所无人值班。 本课题来源于比德矿35KV变电所增容改造工程,研究对象为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微机监控系统。 比德矿35KV变电所采用的CBZ-8000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是许继电气股分在广泛征求电力系统用户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当前国内外厂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己多年来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产品设计的丰富经验,开发的新一代变电所自动化系统。 CBZ-8000变电所自动化系统基于Windows2000操作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
20、分层分布式设计思想,间隔层的设备直接通过以太网与上层进行通讯,系统设计遵循国际标准IEC 60870-5-103,IEC 60870-5-104传输规约,安全可靠性和开放性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包括微机监控系统与微机继电保护系统两大部分,监控系统主要完成变电站内设备运行状态的信息采集、处理,从而实现监视控制与管理。微机保护系统主要根据采集到的系统运行参数,通过故障分析,从电网中迅速切除设备和线路。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建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本文主要针对35KV变电所在增容改造的过程中,变电所的供电系统情况及有关要求。研究讨论了分层分布式35KV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
21、并着重研究在CBZ-8000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础,如何利用Intouch组态软件建立与实现微机监控系统。本文主要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实现的目标如下:1.分析当前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研究现状,提出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其能实现的功能。2.分析分层分布体系结构系统各层的功能及实现方式 。3.分析对实时监控系统的要求和其应具有的功能 。3.学习工业组态软件?Intouch,了解其作用及其能实现的功能,实现上位机监控软件的开发。4.利用Intoch组态软件完成主监控界面的绘制,实现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实时监控。2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概述2.1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基本原理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是将
22、变电所的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仪表、控制系统、信号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远动装置)经过功能组合和优化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全变电站电气设备输配电线路的自动控制、自动监视、测量和保护,以及实现与运行和调度通信相关的综合性自动化功能。变电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多台微型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自动化系统,替代了常规的控制设备、远动设备、信号设备和测量监视仪表。用微机保护装置替代了由分列元件组成的继电保护屏,取消了常规的控制屏、远动屏和中央信号系统,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高科技在变电所的综合应用,变电所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可以采
23、集到比较齐全的数据和信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计算能力和逻辑判断功能,方便地监视和控制变电站内各种设备的运行和操作。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功能综合化、系统结构微机化、测量显示数字化、操作监视屏幕化、运行管理智能化等特点。简言之,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是集保护、测量、控制、远运等为一体通过数字通信及网络技术来实现信息共享的一套微机化的二次设备及系统。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各技术密集,多种专业技术相互交叉、相互配合的系统。它是建立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它综合了变电所内除一次设备和交、直流电源以外的全部二次设备。微机监控子系统综合了原来的仪表屏、操作屏、模拟屏和变送器柜
24、、远动装置、中央信号系统等功能;微机保护子系统代替子电磁式或晶体管式的保护装置;微机保护子系统和监控系统相结合,综合了故障录波、故障测距、无功电压调节和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等子系统的功能。2.结构分布、分层化 综合自动化系统是一个分布式系统,其中微机保护、数据采集和控制以及其他智能设备等子系统都是按分布式结构设计的,每个子系统可能有多个 CPU同时并列运行,以实现变电站自动化的所有功能,这样一个由庞大的CPU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高度协调的有机综合(集成)系统。这样的综全系统往往有几十个甚至更多的CPU同时并列运行,以实现变电站自动化的所有功能。另外,按照变电站物理位置和各子系统功能分工的不同,
25、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总体结构又按分层原则来组织。典型的分层原则是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分为两层,即变电层和间隔层,也可分为三层,即变电站层、通信层、和间隔层。由此可构成分散(分布)式综合自动化系统。 变电所实现综合自动化后,不论是有人值班还是无人值班,操作人员不是在变电所内就是在主控室或调度室,面对彩色显示器,对变电站的设备和输电线路进行全方位的监视与操作。常规庞大的模拟屏被显示器屏幕上的实时主接线画面取代;常规的在断路器安装处或控制屏进行的跳、合闸操作,被显示器屏幕上的鼠标操作或键盘操作所取代;常规的光字牌报警信号,被显示器屏幕画面闪烁和文字提示或语言报警所取代,即通过计算机的显示器屏幕显示,可以监
26、视全变电站的实时运行情况和对各开关设备进行操作控制。4.通信系统网络化、光缆化 计算机局域网络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及光纤通信技术在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得到普遍应用。因此,系统具有较高的抗电磁干扰的能力,能够实现高速数据传送、满足实时性要求,容易扩展,可靠性大提高,而且大大简化了常规变电站繁杂的各种电缆连接,方便施工。 智能化不仅表现在常规的自动化功能上,如自动报警、自动报表、电压无功自动调节、小电流接地选 线、事故判别与处理方面,还表现在能够在线自诊断,并不断将诊断的结果送往远方的主控端。这是区别与常规二系统的重要特征。简而言之,常规二次系统只能监测一次设备,而本身的故障必须靠维护人员去检查、去发现
27、;而综合自动化系统不仅能监测一次设备,还能每时每刻检测自己是否有故障,充分体现了其智能性。综合自动化系统打破了传统二次系统各专业界限和设备划分原则,改变了常规保护装置不能与调度中心通信的缺陷。 长期以来,变电所采用指针式仪表作为测量仪器,其准确度低、读数不方便。采用微机监控系统后,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测量手段,常规指针式仪表全被显示器上的数字显示所代替,直观、明了。而原来的人工抄表记录则完全由打印、报表所代替。这不仅减轻了值班人员的劳动,而且提高了测量精确度和管理的科学性。 正是由于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的上述明显特征,使其发展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因此,变电所综合自动化将成为今后新建变电主导技术,
28、同时也是变电所改造的首选产品。2.2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形式 从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过程来看,其结构形式有集中式、分层分布式、分散集中式、完全分散分布式;从安装物理位置上来划分有集中组屏、分层组屏和分散在一次设备间隔上安装等形式。 集中式结构的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指采用不同档次的计算机,扩展其外围接口电路,集中采集变电所的模拟量、开关量和数字量等信息,集中进行计算与处理,分别完成微机监控、微机保护和一些自动控制等功能,集中结构也并非指由一台计算机完成保护、监控等全部功能。多数集中式结构的微机保护、微机监控和与调度等通信的功能也是由不同的微机完成的,只是每台微机承担的任务多一些。
29、例如监控机要负担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开关操作、人机联系等多项任务;担任微机保护的计算机,可能一台微机要负责几回低压线路的保护等。这种结构形式主要出现在变电所系统问世的初期,如图2-1所示。 这种结构形式是按变电所的规模配置相应容量、功能的微机保护装置和监控主机及数据采集系统,它们安装在变电所主控室内。主变压器、各种进出线路及所内所有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经电缆传关到主控制室的保护装置或监控计算机上,并与调度中心的主计算机进行数据通信。当地监控计算机完成当地显示、控制和制表打印等功能。集中式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缺点是 1.台计算机的功能较集中,如果一台计算机出故障,影响面大,因此必须采用双机并联运行的结
30、构才能提高可靠性。 2.中式结构,软件复杂,修改工作量大,调试难度大。 3.态不灵活,对不同主接线或规模不同的变电所,软、硬件都必须另行设计,工作量大,因此影响了批量生产,不利于推广。 4.集中式保护与长期以来采用一对一的常规保护相比,不直观、不符合运行和维护人员的习惯,调试和维护不方便,程序设计麻烦。 因此,集中式综合自动化系统,适合于小型变电所的新建或改造。2.2.2 分层分布结构集中组屏的变电所综合自动系统 随着微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单片机的性能价格比越来越高,给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使研制者有条件将微机保护单元和数据采集单
31、元按一次回路进行设计。所谓分布式结构,是在结构上采用主从CPU协同工作方式,各功能模块之间采用网络技术或串行方式实现数据通信,多CPU系统提高了处理并行多发事件的能力、解决了集中式结构独立CPU计算处理的瓶颈问题,方便系统扩展和维护,局部故障不影响其他模块正常运行。 按照IE61850变电所通信网络和系统协议,变电所能通信体系分为三层:变电站层、间隔层、设备层:这就是所谓的分层式结构。在变电所综合自动系统中,通常把继电保护、自动重合闸、故障录波、故障测距等功能综合在一起的装置称为保护单元,而把测量和控制功能综合在一起的装置称为保护单元,两者通称为间隔单元。设备层主要是指变电所内的变压器和断路器
32、、隔离开关及辅助触点,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等一次设备,图2-2是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分层构示意图 间隔层按一次设备组织,一般按断路器的间隔划分,包括测量、控制和继电保护部分。测量、控制部分负责单元的测量、监视、断路器的操作控制和连锁及事件顺序记录等;保护部分负责该单元线路或变压器或电容器的保护、各种录波等。因此,间隔层本身是由各种不同的单元装置组成,这些独立的单元装置直接通过总线接到变电站层。 变电所层由一台或多台微机组成,这种微机操作简单方便、界面汉化。2.中、小型变电所的分层分布式集中组屏结构 分层分布式系统集中组屏结构是把整套综合自动化系统 按其功能组装成多个屏(或称柜),例如主变压
33、器保护屏(柜)、线路保护屏、数据采集屏、出中屏等。一般来说,这些屏都集中安装在主控室中,我们把这种结构称为“分布集中式结构”,其系统结构如图2-3所示: 图2-3所示的系统采用按功能划分的分布式多CPU系统,每个功能单元基本上由一个CPU组成,也有一个功能单元由多个CPU完成的,例如主变压器保护,在主保护和多种后保护,因此由2个或2个以上CPU完成不同的保护功能,这种按功能设计的分散模块化结构具有软件相对简单、调试维护方便、组态灵活、系统整体可靠性高等特点。 由图2-3可知,在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上,采取分层(级)管理的模式,即各保护功能单元由保护管理机直接管理。一台保护管理机可以管理多个单元
34、模块。它们之间可以采用总连接,如RS-485总线、CAN总线等;而交流采样,由数采控制机负责管理;开关屏和控制屏分别处理开入/开出的信息。保护管理机和数采控制机以及控制处理机等是处于单元层的第二层结构。正常运行时,保护管理机监视各保护单元的工作情况,一旦发现某一保护单元本身工作不正常,立即报告监控机,并报告调度中心。如果某一保护单元有保护动作信息,也通过保护管理机,将保护动作信息送往监控机,再送往调度中心。调度中心或监控机也可通过保护管理机下达修改保护定值等命令。数采控制机和开关量采集处理机则将数采单元 和开关单元采集的数据和开关状态送给监控机和送往调度中心,并接受由调度或监控机下达的命令。总
35、之,这第二层管理机的作用是可明显减轻监控机的负担,协助监控承担对间隔层的管理。 变电所的监控主机或称上位机,通过局域网络与保护管理机和数采控制机以及控制处理机通信。监控机在无人值班变电站,主要负责与调度中心的通信,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RTU的功能,完成四遥的任务;在有人值班的变电站,除了仍然负责与调度中心通信外,还负责人机联系,使综合自动化系统通过监控机完成当地显示、制表打印、开关操作等功能。 用于大型变电所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则在变电站管理层可能没有通信控制机,专门负责与调度中心通信,并设有工程师机,负责软件开发与管理功能,另外在功能间隔层可能还有各种录波装置等。2.2.3 新型的综合自动
36、化系统结构 分散分布式与集中相结合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目前国内外最为流行、结构最为合理的、比较先进的一种综合自动化系统。它是采用“面向对象”即面向电气一次回路中各数据或电气间隔(如一条出线、一台变压器、一组电容器等)的方法进行设计的,间隔层中各数据采集、监控单元和保护单元做在一起,设计在同一机箱中,并将这种机箱就地分散安装在开关柜上或其他一次设备附近。这样各间隔单元的设备相互独立,仅通过光纤或电缆网络由站控机对它们进行管理和交换信息,这是将功能分布和物理分散两者有机结合的结果。通常,能在间隔层内完成的功能一般不依赖通信网络,如保护功能本身不依赖于通信网络,这就是分散式结构。 而完全分散式的综
37、合自动化系统结构是另一种正在发展的新技术,硬件结构为完全分散式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是指变压器、断路器、母线等一次主设备为安装单位,将保护、控制、输入/输出、闭锁等单元就地分散安装在主设备的开关柜上,安装在主控制室的主控单元通过现场总线与分散的单元进行通信,主控单元通过网络与监控主机联系,其结构示意图如图2-4所示。 这种完全分散式结构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实现模式上强分为两种:一种是保护相对独立、测量和控制合二为一;另一种是保护、测量是、控制完全合一,实现变电所自动化的高度综合。 目前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和结构都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全分散式的结构一定是今后发展的方向,主要是因为: 1.分层分散式
38、的自动化系统有突出的优点。 2.随着新设备、新技术的进展如电-光传感器和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 原来只能集中组屏的高压线路保护装置和主变压器保护也可以考虑安装于高压设备附近,并利用是益发展的光纤技术和局域网技术,将这些分散在开关柜的保护和集成功能模块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全分散化的综合自动化系统,这变电所实现高水平、高可靠性和低造价的无人值班创造更有利的技术条件。2.3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系统要求及功能 根据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特点,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1.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与其它自动化系统间应有接口。变电所内反映系统运行状况的实时信息应能通过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采集并传送
39、到调度自动化系统,调度中心要向变电所发遥控和遥调命令以及修改各种定值。都要求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与其它自动化系统建立通信. 2.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应能采集多种类型的信息。包括:正常运行和操作时供操作人员了解的一些稳态信息,它反映的是工频量的有效值,采样周期相对较长;继电保护,用于事故分析和故障检测需要的暂态信息,它反映的是工频量的波形变化和瞬时值,其中含有负序、零序和高次谐波分量,采样频率和精度高;另外,还有一些温度、瓦斯、压力、流量等信号。 3.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应能简化运行操作。通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简化控制命令,识别必要条件从而实现闭锁、连续和顺序等协调操作,减少误操作,加速和简化
40、事故处理,提高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应能灵活地改变控制策略。由于一次设备或二次设备的变更,运行方式发生变化,需要改变操作规则和保护配置方案等。 5.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某些环节故障对变电站进行有效控制的影响程度要小。设计控制方案应顾及某个环节失效而自动采取相应对策,允许人工干预。 6.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应具有先进性。基本功能应能满足现场提出的检测、控制及通信的要求,在确定功能时要结合需要与可能两个方面,在技术容许的条件下力求达到先进水平,充分发挥微机的作用和潜力。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 1.微机保护功能包括馈线保护、母线保护、变压器保护、备用电源自投
41、等等。这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首要实现的功能,对于保证变电站正常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2.数据采集包括状态量、模拟量和脉冲量的采集。状态量包括断路器的状态、隔离开关的状态和接地刀闸的状态。模拟量包括各段母线的各相电压,各进线出线回路的电流值、功率值、频率与相位等电量参数以及变压器的瓦斯值、温度、压力等非电量参数。脉冲量指的是电度量的采集。 3.事故记录和故障录波事故记录包括保护动作的序列记录SOE(Sequence of event)开关跳合记录,时间分辨率一般都是毫秒级。当出现电网故障时(如接地短路故障),能记录故障前后的一段时间的电流、电压波形,供事故分析。 4.远方整定保护定值对各种微机保护
42、装置,可在当地或者远方设置一组或多组保护定值,并可在当地或者远方显示、切换整定值。 5.控制和操作可对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分、合进行操作,对变压器分接头进行调节控制,对电容器组进行切换。 6.与远方调度中心通信实现远动装置的常规遥测、遥信、遥控功能,即将采集的模拟量、状态量以及脉冲量实时的传送到调度中心,并接受上级调度中心的控制和调节操作命令。若有事故发生,如发生开关变位事故或数字量越限时则插入优先发送,及时向调度中心报警。此外还将故障录波和其它继电保护信息送往调度中心,同时接受调度中心发来的修改继电保护整定值的修改命令等。2.4 小结 本结介绍了变电所综合化系统的基本概念、特征、结构体系、以及
43、对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系统要求和功能。3 变电所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3.1.1系统原一次侧规模简介 比德矿35KV变电所高压侧电压为35KV,低压侧为6KV一个电压等级。35KV侧采用3回35KV电源进线,单母线接线方式,每段母线设PT装置1组,母线联络开关1台,变电所有3台变压器, 1#变压器容量12500KVA,2#、3#变压器容量为6300KVA。 系统低压6KV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3回6KV出线分别连接到3个6KV母线段,其中1段为正常运行段,2、3段为备用段。每段设PT装置1台、6KV母线联络开关2台、馈线32回、无功补偿电容器2组、所用变1台、消弧线圈2路、电抗器2路。 变电
44、站系统主接线见图3-1: 图3-1变电所系统主接线示意图 比德矿35KV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负责对上述一次系统进行保护和监控。 变电所自动化系统应充分考虑系统用于进行变电所监控的环境,所采用的技术应满足安全性、可靠性、先进性、实用性的原则。而监控系统应可以使值班人员把握安全控制、事故处理的主动性,减少和避免误操作、误判,应用微机系统完成一次设备监视、控制、数据采集、事件顺序记录和屏显、打印功能,提高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减少变配电损失。 变电所监控系统的基本要求有:实时性系统对事件及时作出响应的能力、系统在所要求的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的能力、连续运行的可靠性、维护方便快捷、信息采集和输出技术先进、
45、人机交流方便、通信可靠、信息处理和控制算法先进等。 比德矿35KV变电所监控系统的站控层设备包括主控单元和当地后台监控系统,主控单元采用集中组屏方式安装,布置在变电所主控室内。间隔层的测控设备由电气单元组屏的I/O测控部件组成,具有交流采样、测量、防误闭锁、同期检测、就地断路器紧急操作和单接线图状态及测量数字显示等功能,对全所运行设备的信息进行采集、转换、处理和传送。间隔层设备包括35kV线路及母线、主变压器、6KV馈线的保护和测控设备,间隔层设备完全按一次设备中的回路间隔配置间隔层保护测控单元设备。35kV和主变压器的保护设备和测控设备为各自独立配置,采用单独组屏方式,同主控单元以及当地后台
46、系统一起安装在主控室。间隔层的低压侧6KV设备采用保护测控一体化单元,直接分散安装在开关柜上,并通过数据通信的方式直接接入到自动化系统中。 站控层通信系统的设备可以是双以太网、单以太网,通信介质可以是光纤或网络电缆线,以完成相互之间的通信。本次设计的CBZ-8000系统间隔层设备与主控单元之间采用RS485通信接口连接,进行信息、数据交换,实现计算机监控以及继电保护等功能,通信媒介为非屏蔽双绞线UTP,通信规约为IEC 60870-5-103,IEC 60870-5-104传输规约,主控单元通过以太网接口与当地后台监控系统、集控中心、远方调度控制中心通信,进行信息、数据交换,采用TCP/IP通
47、信协议,光纤组网。后台监控系统亦布置在主控室内,配置两台操作员工作站并列运行,互为热备用。所有的信息数据均存放在工作站的数据库中,通过权限设置任一台工作站都可将采集来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运算、分类和处理,并可进行功能组态、软件设置及网络管理。同时对变电所全部一次设备及二次设备进行监视、测量、记录并处理各种信息,对变电所的主要电气设备实现远方控制。 CBZ-8000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基于Windows2000操作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分层分布式设计思想,纵向分为站控层和间隔层(从整体上分为三层,即变电站层、通信层和间隔层),主要由保护测控单元、通信控制单元及监控系统组成。 比德矿35KV变电所CBZ-
48、8000变电所监控系统采用分散方式分层布置,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系统结构,系统分为三层:现场间隔层、前置主控单元层、监控管理层计算机后台系统,其中前置主控单元层和管理层均属于站控层。系统三层之间相互独立。3.2 变电所监控系统组态软件3.2.1 组态软件概述 “组态”是伴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在控制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把软件模块化,对象化,便于工程人员调用,从而获得目标工程项目的监控和控制软件系统。这种开发环境就是“组态软件。” 然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站控层监控组态软件的开发属于工控组态的范畴。所谓工控组态是由图形、报表、元件及数据库组成,并能够与外部设备相连进行通信,交换数据的统一系
49、统。其由驱动软件和硬件设备两部分构成。结合计算机技术,驱动软件一般包含直观丰富的操作界面。一方面,用户根据需要进行一定的操作,施发指令,通讯设备收集和整理外部所要控制对象的信息,在组态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之后,以报表、统计图等直观的形式传达给用户,这样用户达到了了解控制对象情况的目的。另一方面,用户依据所了解到的情况,再通过组态软件控制外部设备的运行。 “组态”的概念是伴随着集散型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System, DCS的出现开始被广大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人员熟知的。由于每套DCS都是比较通用的控制系统,可以应用到很多领域,为了使用户在不需要编代码的情况下,便可生成适合
50、自己需求的应用系统,每个DCS厂商在DCS中都预装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而其中的应用软件,实际上就是组态软件,但一直没人给出明确的定义,只是将使用这种应用软件生成日标应用系统的过程称为“组态”。 组态的概念最早来自英文Configuration,含义是使用软件工具对计算机及软件的各种资进行配置,达到使算机或软件按照预选设置,自动执行特定任务,满足使用者要求的组态软件是面向监控与数据采集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CADA的软件平台工具,具有丰富的设置项目,使用灵活,功能强大。组态软件最早出现时,HMI HumanMachine Int
51、erface或MMI Man Machine Interface是其主要内涵,具主要是解决人机图形界面问题。随着它的快速发展,实时数据库、实时控制、SCADA、通信及联网、开放数据接口设备的广泛支持已成为它的主要内容。 组态软件主要的组成包括:图形界而系统、实时数据库系统、第三方程序接口组件、控制功能组件。组态软件的主要特点: 1.时多任务。组态软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时多任务。例如,数据采集与输出、数据处理与算法实现、图形显示及人机对话、实时数据的存储、检索管理、实时通信等多个任务在同一台计算机上同时运行。 2.高可靠性。高可靠性是工业自动化软件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组态软件利用冗余技术构成双机乃至多机备用系统,从而获得很高的可靠性技术指标。 3.延续性和可扩充性,用通用组态软件开发的应用程序,当现场包括硬件设备或系统结构或用户需求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河南陆军第八十三集团军医院招聘3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福建漳州长运高中招聘21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广东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李立教授团队博士后招聘1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广东佛山市顺德区乐从第一实验学校临聘教师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湖南株洲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选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广西北部湾大学招聘高层次人才53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河北秦皇岛市北兴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招聘派遣制人员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年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招聘城镇公益性岗位2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湖南长沙浏阳市审计局人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招聘博士研究生64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GB/T 45845.1-2025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整合运营框架第1部分:全生命周期业务协同管理指南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作文及范文
- 2025至2030中国智能卡行业市场深度调研报告
- 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情境教学实践探索
-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 古诗三首 雪梅 教学课件
- TSG Z7005-2015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 核准规则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试题库附答案(完整版)参考答案详解
- 儿童超重或肥胖的规范化诊断与评估(2024)解读课件
- GB/T 45333-2025类金刚石薄膜球盘法测试类金刚石薄膜的摩擦磨损性能
- 2025年生猪屠宰兽医卫生检疫人员考试题(附答案)
- 中小企业培训体系建设与优化方案探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