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及命名_第1页
10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及命名_第2页
10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及命名_第3页
10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及命名_第4页
10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及命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章内容提要本章内容提要1 生物界的分类生物界的分类2 微生物的分类学微生物的分类学3 分类单元和分类名词分类单元和分类名词4 微生物的命名微生物的命名5 进化指针的选择进化指针的选择6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7 微生物的分类系统微生物的分类系统教学提示教学提示:*重点掌握各分类单元名称、微生物命名原则*了解微生物的进化地位和分类系统。*难点是分类学的名词术语和常见常用微生物的拉丁文学名,但又是必须掌握的。要求掌握的较重要的常见常用微生物共约30个学名,希望同学们认真领会、记忆,这是回避不了的,是微生物学学习的基本功。1、生物界的分类地球上的物种估计大约有2002

2、00万种万种,其中微生物超过10万种,而且其数目还在不断增加。(因已知微生物仅10%,已开发利用的是已知的1%。)在生物进化历史过程中演化形成生在生物进化历史过程中演化形成生物种类和种群的多样性。物种类和种群的多样性。生物分类生物分类就是通过研究生物的就是通过研究生物的系统发育系统发育及其及其进化历史进化历史,揭,揭示各类生物的示各类生物的多样性多样性及其及其系统发生关系系统发生关系,编制分类系统,编制分类系统,还原生物的自然历史位置。还原生物的自然历史位置。高等动植物分类化石资料、形态学、比较胚胎学较正确反映其系统发育微生物分类的难题:微生物分类的难题:绝大部分微生物个体小、形态简单、易受环

3、境影绝大部分微生物个体小、形态简单、易受环境影响而变异、缺少有性繁殖过程、缺乏化石资料。响而变异、缺少有性繁殖过程、缺乏化石资料。生物分类的二种基本原则生物分类的二种基本原则:a a)根据)根据表型特征表型特征(phenotype)(phenotype)的相似程度的相似程度分群归分群归类,这种表型分类重在应用,不涉及生物进化或类,这种表型分类重在应用,不涉及生物进化或不以反映生物亲缘关系为目标;不以反映生物亲缘关系为目标;b b)按照生物)按照生物系统发育相关性水平系统发育相关性水平来分群归类,其目标来分群归类,其目标是探寻各种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建立反映生物系统是探寻各种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

4、建立反映生物系统发育的分类系统。发育的分类系统。 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在认识发展过程的不在认识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存在对生物分同阶段存在对生物分类的不同观点。类的不同观点。 如:二界系统、三界如:二界系统、三界系统、四界系统、系统、四界系统、五五界系统界系统、六界系统和、六界系统和三原界系统三原界系统直至直至三域三域学说学说.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 三原界系统是三原界系统是1978年由年由r.h.whittaker和和l.margulis提出的。提出的。所有生物存在一个共同祖先,由它分三条进化路线,就形成了三个原界:古细菌(archaebacteria)原界、真

5、细菌(eubacteria)原界、真核生物(eucaryotes)原界.内共生学说内共生学说主要是l. margulis的贡献.l. margulis 的真核细胞共生起源假说的真核细胞共生起源假说 三原界系统利用利用16s rrna建立建立分子进化树分子进化树的美国科学家的美国科学家 carl woese 16s rrna分子计时器(分子计时器(molecular chronometers)或分子尺、或分子尺、或进化钟(或进化钟(evolutionary clock) 三域学说的建立三域学说的建立三域学说三域学说(three domains theory)(three domains theo

6、ry)及其及其 生物进化谱系树生物进化谱系树三域三域: 细菌域细菌域(bacteria)古生菌域古生菌域(archaea)真核生物域真核生物域(eukarya)人类对微生物的认识人类对微生物的认识水平是生物界级水平是生物界级 分类的核心分类的核心微生物的进化地位:微生物的进化地位:通过放射性元素的计时技术,测得地球年龄约有通过放射性元素的计时技术,测得地球年龄约有45-46亿亿年。从最古老的微生物化石叠层岩中发现,类似细菌的年。从最古老的微生物化石叠层岩中发现,类似细菌的生物在约生物在约35亿年前就已出现,此时地球开始由亿年前就已出现,此时地球开始由化学进化化学进化转入到转入到生物进化生物进化

7、阶段(此时为阶段(此时为单极生态系单极生态系,最早出现的,最早出现的生命形态主要是古生菌);生命形态主要是古生菌);发现蓝细菌类原核生物是在发现蓝细菌类原核生物是在21亿年前亿年前,此时已进化到此时已进化到双极双极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并且地球大气开始由无氧变成有氧,并且开,并且地球大气开始由无氧变成有氧,并且开始有了阻挡紫外线的臭氧层,之后出现真核微生物;始有了阻挡紫外线的臭氧层,之后出现真核微生物;大约大约6亿年前,水圈中出现了后生动物(摄食消费者),亿年前,水圈中出现了后生动物(摄食消费者),至此已形成了至此已形成了三极生态系三极生态系;之后出现由;之后出现由“鱼鱼陆生生陆生生物物两栖类两栖

8、类爬行类爬行类”的进化趋势,的进化趋势,人类诞生至今不过人类诞生至今不过300万年。万年。有人认为,如果把地球年龄比喻为一年的话,则微生物诞生的时间是在3月20日左右,人类出现的时间是12月31日下午7时左右,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微生物是一切生物(包括人类)的“老前辈”。2、微生物分类学、微生物分类学经典分类学:按微生物经典分类学:按微生物表型特征分类表型特征分类微生物系统学:微生物系统学:按亲缘关系和进按亲缘关系和进化规律分类化规律分类表型特征:形态学、生理生化学、生态学等,推断微生物的系统发育。表型特征结合分子水平上的基因型特征(如16s rrna),探讨微生物进化地位、系统发育关系并进

9、行分类鉴定。微生物分类学的三个任务:分类、鉴定及命名微生物分类学的三个任务:分类、鉴定及命名分类分类是根据微生物的相似性和亲缘关系,将微生物归入不同的分类类群。是根据微生物的相似性和亲缘关系,将微生物归入不同的分类类群。鉴定鉴定是确定一个新的分离物属于已经确认的哪个分类类群的过程。是确定一个新的分离物属于已经确认的哪个分类类群的过程。命名命名是根据国际命名法规给每一微生物类群及种类以科学的名称。是根据国际命名法规给每一微生物类群及种类以科学的名称。以啤酒酵母为例,它在分类学上的地位是:以啤酒酵母为例,它在分类学上的地位是: 界界(kindom(kindom) ):真菌界:真菌界 门门(phyl

10、lum(phyllum) ):真菌门:真菌门 纲纲(class)(class):子囊菌纲:子囊菌纲 目目(order)(order):内孢霉目:内孢霉目 科科(family)(family):内孢霉科:内孢霉科 属属(genus)(genus):酵母属:酵母属 种种(species)(species):啤酒酵母:啤酒酵母3 3、微生物的分类单元和分类学名词、微生物的分类单元和分类学名词界、门、纲、目、科、属、界、门、纲、目、科、属、种种七级单元七级单元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元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元每一分类单元后可有若干辅助单元,如亚门、亚纲、亚目、亚科等每一分类单元后可有若干辅助单元,如亚门、亚纲、

11、亚目、亚科等种(种(speciesspecies):是一个基本分类单位;是一大群:是一个基本分类单位;是一大群表型特征表型特征高度高度相似、相似、亲缘关系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极其接近,与同属同属内其他种有内其他种有明显差别明显差别的一大的一大群群菌株菌株的总称。的总称。菌株(菌株(strainstrain): : 表示表示任何任何由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的纯种群体纯种群体及其及其一切后代一切后代(起源于共同祖先并保持祖先特性的(起源于共同祖先并保持祖先特性的一组纯种后代群)。因此,一种微生物的一组纯种后代群)。因此,一种微生物的每一不同来源每一不同来源的纯

12、培的纯培养物均可称为该养物均可称为该菌种菌种的一个的一个菌株菌株。菌株强调的是。菌株强调的是遗传型遗传型纯的谱纯的谱系系. .以以 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大肠埃希氏杆菌的2 2个菌株为例:个菌株为例:escherichia coliescherichia coli k12 k12 和和 escherichia coli escherichia coli -157:h7-157:h7“菌株菌株”的数量是无限的;的数量是无限的;“种种”的数量应该是有限的。的数量应该是有限的。菌株名称表示法:紧随学名后,可随意命名。菌株名称表示法:紧随学名后,可随意命名。种是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菌株是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单位

13、,种是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菌株是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单位,因为因为同一菌种的不同菌株同一菌种的不同菌株在产酶等代谢物的在产酶等代谢物的种类或产量种类或产量上会有很大的上会有很大的不同和差别!不同和差别!模式种:模式种:在微生物中,一个在微生物中,一个种种只能用该种内的一个只能用该种内的一个典型典型菌株菌株(type strain)当其具体代表,此即)当其具体代表,此即该该种种的模式种(的模式种(type species )。)。例如:例如:两歧双歧杆菌的大量菌株中,只有两歧双歧杆菌的大量菌株中,只有“atcc29521”菌菌株才是模式种株才是模式种亚种亚种( (subspeciessubspeci

14、es)或)或变种变种(variety)(variety):种内细分时所用单元。种内细分时所用单元。当某一个种内的某一菌株存在少数当某一个种内的某一菌株存在少数明显而稳定的变异明显而稳定的变异特征特征与模式种不同,而此差异又不足以当作命名新种的依据时,与模式种不同,而此差异又不足以当作命名新种的依据时,可以将这些菌株细分成小的分类单元可以将这些菌株细分成小的分类单元亚种。亚种。变种是亚种的同义词,因变种是亚种的同义词,因“变种变种”一词易引起词义上的混一词易引起词义上的混淆,从淆,从19761976年后,已废除使用变种一词。年后,已废除使用变种一词。如:如:e.colie.coli k12 k1

15、2(野生型)培养时是不需要添加氨基酸的,(野生型)培养时是不需要添加氨基酸的,而实验室变异后,可从而实验室变异后,可从k12k12菌株获得某种氨基酸的缺陷型菌株获得某种氨基酸的缺陷型菌株,此即菌株,此即e.colie.coli k12 k12的一个亚种。的一个亚种。 型型(form): 亚种以下的细分,仅作若干变异型的后缀使用亚种以下的细分,仅作若干变异型的后缀使用.当同种或同亚种内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分为新当同种或同亚种内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分为新的亚种时,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型。的亚种时,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型。例如:按抗原特征的差异分为不同的血清型;另有形态例如:按抗原特征的差异

16、分为不同的血清型;另有形态变异型、致病变异型等变异型、致病变异型等纯培养纯培养(物物):在微生物学中在微生物学中,在人为规定的条件下培养、繁殖得到的微在人为规定的条件下培养、繁殖得到的微生物群体称作培养物(生物群体称作培养物(culture),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称作纯培养物(养物称作纯培养物(pure culture).在实际工作中,纯在实际工作中,纯培养常以试管斜面或试管液体形式存在培养常以试管斜面或试管液体形式存在.上述名词中,菌株、亚种、变种、型、纯培养上述名词中,菌株、亚种、变种、型、纯培养(物)等都物)等都不具有分类学地位,只有种及其以上的分类单元才具不具有分类

17、学地位,只有种及其以上的分类单元才具有正式分类学地位。有正式分类学地位。学名学名微生物的科学名称,是按照微生物的科学名称,是按照“国际命名法规国际命名法规”进行命名进行命名并受到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通用名称。学名由拉丁词或拉丁化的外并受到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通用名称。学名由拉丁词或拉丁化的外来词组成。学名的命名主要用来词组成。学名的命名主要用双名法双名法,少数情况下用三名法少数情况下用三名法。双名法双名法: 学名学名= =属名属名+ +种加词种加词 + +(首次定名人)首次定名人)+ +现定名人现定名人+ +定名年份定名年份属名属名:表示微生物的:表示微生物的主要特征,首字母大写主要特征,首字母大写。

18、由微生物构造、形。由微生物构造、形态或科学家姓氏等词经拉丁化后而成。态或科学家姓氏等词经拉丁化后而成。 种加词种加词:表示微生物:表示微生物次要特征次要特征,首字母小写。可由微生物产的色首字母小写。可由微生物产的色素或其形状、来源或科学家姓名等词拉丁化而成。素或其形状、来源或科学家姓名等词拉丁化而成。4 4、微生物的命名、微生物的命名必要必要,需用,需用斜体斜体表示表示可省略可省略. .用用正体正体表示表示微生物的名字有俗名和学名两种。如:微生物的名字有俗名和学名两种。如: 红色面包霉红色面包霉粗糙脉孢霉粗糙脉孢霉 绿脓杆菌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例:大肠埃希氏杆菌例:大肠埃希氏杆菌

19、escherichia coli (migula)castellani et chalmers 1919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rosenbach 1884 枯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关于微生物的新种新分离到并鉴定过的、从未记载过的微生物 新种命名:按国际命名法规进行命名,并在规定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而且应在其学名后附上“sp. nov”符号。例如:corynebacterium pekinense sp. nov as1.299 当泛指某一属微生物而不特指该属中某一具体种当泛指某一属微生物而不特指该属中某一具体

20、种时,或者还未确定种名时,可在属名后加时,或者还未确定种名时,可在属名后加sp.或或ssp.(分别代表(分别代表species 缩写的单数和复数形式)缩写的单数和复数形式)(用(用正体字正体字打印)表示打印)表示. 例如:例如: saccharomyces sp. 表示酿酒酵母属中的一表示酿酒酵母属中的一(某某)个种。个种。 saccharomyces spp. 表示酿酒酵母属中的一表示酿酒酵母属中的一(某某)些种。些种。菌株名称菌株名称在种名后面自行加上数字、地名或符号等,如:在种名后面自行加上数字、地名或符号等,如: bacillus subtilis as1.389 as=academi

21、a sinicabacillus subtilis bf7658 bf=北纺北纺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atcc824 丙酮丁醇梭菌丙酮丁醇梭菌atcc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美国模式菌种保藏中心美国模式菌种保藏中心 当文章中前面已出现过某学名后面再出现时,可将后出现的属当文章中前面已出现过某学名后面再出现时,可将后出现的属名简写成名简写成1-31-3个字母。个字母。 如:bacillus subtilis as1.398 b. subtilis bf7658 bac. brevis 短芽孢杆菌短芽孢杆菌 escherich

22、ia coli b 大肠杆菌b株 bacillus subtilis as1.398 枯草芽孢杆菌as1.398菌株 as1.* academia sinica(中科院)对(中科院)对细菌类细菌类的编号的编号 as2.* 酵母类酵母类 as3.* 霉菌类霉菌类 as4.* 放线菌类放线菌类 例:s. cerevisiae的常用菌株有:as2.173 一株葡萄酒酵母as2.375 一株面包酵母as2.393 一株酒精酵母as2.14 一株啤酒酵母as2.4 另一株啤酒酵母as2.346 一株果酒酵母三名法:用于对三名法:用于对亚种的命名亚种的命名,这时在属名和,这时在属名和种名后加写一个种名后加

23、写一个subsp (排正体),然后再附排正体),然后再附上亚种名称(排斜体)。上亚种名称(排斜体)。 如:如: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galleria 苏云金芽孢杆菌腊螟亚种苏云金芽孢杆菌腊螟亚种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少量的化石资料、行为习性,等等表型特征:5、 进化指征的选择:b)形态特征在不同类群中进化速度差异很大,仅根据形态推断进化关系往往不准确;缺点:a)由于微生物可利用的形态特征少,很难把所有生物放在同一水平上进行比较;蛋白质、rna和dna序列进化变化的显著特点是进化速率相对恒定,也就是说,分子序列进化的改变量(氨基酸或核苷酸替换数氨基酸或核苷

24、酸替换数或替换百分率或替换百分率)与分子进化的时间成正比。生物大分子作为进化标尺依据a)在两群生物中,如果同一种分子的序列差异很大时,进化距离远,进化过程中很早就分支了。b)如果两群生物同一来源的大分子的序列基本相同或相似性很大,处在同一进化水平上。大量的资料表明:功能重要的大分子、或者大分子中功能重要的区域,比功能不重要的分子或分子区域进化变化速度低。rna作为进化的指征16s rrna被普遍公认为是一把好的谱系分析的“分子尺”或“分子计时器” :1)rrna具有重要且恒定的生理功能;2)在16srrna分子中,既含有高度保守的序列区域,又有中度保守和高度变化的序列区域,因而它适用于进化距离

25、不同的各类生物亲缘关系的研究;3)16srrna分子量大小适中,便于序列分析;4)rrna在细胞中含量大(约占细胞中rna的90%),也易于提取;5)16srrna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真核生物中其同真核生物中其同源分子是源分子是18srrna18srrna)。因此它可以作为测量各类生物进化的工具。eubacteria (真细菌界)archaebacteria (古细菌界) eukarya (真核生物界)carl woese利用16srrna建立分子进化树微生物(病毒)细菌(bacteria)古生菌(archaea)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非细胞型细胞型原核

26、微生物真核微生物(eukarya)古生菌在进化谱系上与真细菌及真核生物相互并列,且与后者关系更近,而其细胞构造却与真细菌较为接近,同属于原核生物。三域学说受到的挑战:三域学说受到的挑战:随着微生物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对随着微生物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对woese的学说提出了了质疑:的学说提出了了质疑:1) 16srrna或18srrna的分子进化很难代表整个基因组的分子进化;2)已知许多真核生物的基因组和其表达的功能蛋白不象woese所说的接近古细菌,而是更接近于真细菌; 等等但是,但是, woese学说的意义学说的意义并不在于目前所取得的某些并不在于目前所取

27、得的某些结论,更重要的是它为进一步探讨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结论,更重要的是它为进一步探讨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认识、研究和开发微生物资源提出了新的思路,使我认识、研究和开发微生物资源提出了新的思路,使我们看到了揭开生命起源和进化之谜的曙光。们看到了揭开生命起源和进化之谜的曙光。6 6、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形态学特征形态学特征、生理学特征、生理学特征、 生态学特征生态学特征6.1 生物分类的传统指标:形态学特征培养特征、培养特征、运动性等等运动性等等特殊的细胞结构、特殊的细胞结构、细胞形态及其染色特性、细胞形态及其染色特性、是微生物分类和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a)易于观

28、察和比较,尤其是真核微生物和具有特殊 形态结构的细菌;b)许多形态学特征依赖于多基因的表达,具有相对 的稳定性;生理生化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与微生物的酶和调节蛋白质的本质和活性直接相关;与微生物的酶和调节蛋白质的本质和活性直接相关;代谢产物等代谢产物等营养类型;营养类型;与氧的关系;与氧的关系;对温度的适应性;对温度的适应性;对对phph的适应性;的适应性;对渗透压的适应性;对渗透压的适应性;酶及蛋白质都是基因产物;酶及蛋白质都是基因产物;对微生物生理生化特征的比较也是对微生物基因组的间接比较;对微生物生理生化特征的比较也是对微生物基因组的间接比较;测定生理生化特征比直接分析基因组要容易得多。测定

29、生理生化特征比直接分析基因组要容易得多。这些特征包括:这些特征包括:常借助特异性的血清学反应来确定未知菌种、常借助特异性的血清学反应来确定未知菌种、亚种或菌株。亚种或菌株。生态特性生态特性包括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与其他生物有否寄生包括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与其他生物有否寄生或共生关系或共生关系, , 宿主种类及与宿主关系宿主种类及与宿主关系, , 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情况情况, , 生活史等。生活史等。血清学反应血清学反应6.2 核酸的碱基组成和分子杂交特点:与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的比较不同,对与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的比较不同,对dnadna的碱基的碱基组成的比较和进行核酸分子杂交是直接比较不同微组成的

30、比较和进行核酸分子杂交是直接比较不同微生物之间生物之间基因组基因组的差异,因此结果更加可信。的差异,因此结果更加可信。(1) dna(1) dna的碱基组成的碱基组成(g+cmol(g+cmol%)%)dnadna碱基因组成是各种生物一个稳定的特征,即使个碱基因组成是各种生物一个稳定的特征,即使个别基因突变,碱基组成也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别基因突变,碱基组成也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分类学上,用分类学上,用“g+c”g+c”占全部碱基物质的摩尔百分占全部碱基物质的摩尔百分数数(g+cmol(g+cmol%)%)来表示各类生物的来表示各类生物的dnadna碱基因组成特征。碱基因组成特征。每个生物种都有特

31、定的每个生物种都有特定的gc%gc%范围,因此后者可以作范围,因此后者可以作为分类鉴定的指标。细菌的为分类鉴定的指标。细菌的gc%gc%范围为范围为25-75%25-75%,变化,变化范围最大,因此更适合于细菌的分类鉴定。范围最大,因此更适合于细菌的分类鉴定。gc%gc%测定主要用于对表型特征难区分的细菌作出鉴定,测定主要用于对表型特征难区分的细菌作出鉴定,并可检验表型特征分类的合理性,从分子水平上判断物并可检验表型特征分类的合理性,从分子水平上判断物种的亲缘关系。种的亲缘关系。使用原则:每一种生物都有一定的碱基组成,亲缘关系近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一定的碱基组成,亲缘关系近的生物,它们应该具有相似

32、的生物,它们应该具有相似的gc%gc%含量;若不同生物含量;若不同生物之间之间gc%gc%含量差别很大,表明它们亲缘关系较远。含量差别很大,表明它们亲缘关系较远。但具有相似但具有相似gc%gc%含量的生物,却并不一定表明它们含量的生物,却并不一定表明它们之间具有近的亲缘关系。之间具有近的亲缘关系。在疑难菌株鉴定、新种命名、建立一个新的分类单位在疑难菌株鉴定、新种命名、建立一个新的分类单位时,时,gc%gc%含量是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鉴定指标。含量是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鉴定指标。同一个种内同一个种内的不同菌株的不同菌株gc%gc%含量差别应在含量差别应在4 45%5%以下以下;同属同属不同种

33、的差别应低于不同种的差别应低于101015%15%;gc%gc%含量已经作为含量已经作为建立新的微生物分类单元的一项基本特征指标,它对建立新的微生物分类单元的一项基本特征指标,它对于种、属甚至科的分类鉴定有重要意义。于种、属甚至科的分类鉴定有重要意义。若若2 2个在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方面极其相似的菌株,个在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方面极其相似的菌株,如果其如果其gc%gc%含量的含量的差别大于差别大于5%5%,则肯定不是同一个种,则肯定不是同一个种,大于大于15%15%则肯定不是同一个属。则肯定不是同一个属。其分类学意义主要是作为建立新分类单元的一项基本其分类学意义主要是作为建立新分类单元的一项基本

34、特征和把那些特征和把那些gc%gc%含量差别大的种类排除出某一分类含量差别大的种类排除出某一分类单元。单元。g+c%g+c%含量的比较主要用于分类鉴定中的含量的比较主要用于分类鉴定中的“否定否定”(2) (2) 核酸的分子杂交核酸的分子杂交不同生物不同生物dnadna碱基排列顺序的异同直接反映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碱基排列顺序的异同直接反映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碱基排列顺序差异越小,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就越近,反远近,碱基排列顺序差异越小,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就越近,反之亦然。之亦然。核酸分子杂交核酸分子杂交(hybridization)(hybridization)间接比较不同微生物间接比较不同微生物dnadna碱基排列顺序碱基排列顺序的相似性的相似性a a)dna-dnadna-dna杂交;杂交;(亲缘关系相对近的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比较(亲缘关系相对近的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比较)b b)dna-rrnadna-rrna杂交;杂交;(亲缘关系相对远的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比较)(亲缘关系相对远的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比较)c c)核酸探针;)核酸探针;(利用特异性的探针,用于细菌等的快速鉴定)(利用特异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