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劼人小说的民俗描写_第1页
浅析李劼人小说的民俗描写_第2页
浅析李劼人小说的民俗描写_第3页
浅析李劼人小说的民俗描写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析李劼人小说的民俗描写    王鹏摘要:现代作家李劫人的小说被称为近代华阳国志,大量具有历史意识和形态的民俗描写却有着艺术真实的意义,成为民俗的活化石。关键词:李劼人;民俗;价值李劼人,1891年6月20日生,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湖北黄陂,其上溯八世先祖李述明于清初逃荒入川,是“湖广填四川”移民潮裹挟的一分子。他是中国现代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也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法国文学翻译家,知名社会活动家、实业家。作为21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量级作家,李劫人的创作体现了浓郁的巴蜀地方色彩,即便是现在川籍作家中,他也是最为突出和鲜明的作家之一。巴蜀大地是

2、李劼人文学创作的深厚土壤,他的整个生命也植根于这片土地。李劼人以一种生长于“天府之国”的优越感打量着巴蜀,欣赏蜀中人的日常生活。就創作而言,他另辟蹊径,从普普通通的平凡人来切入历史,既真实地展现壮阔的历史波澜与时代的脉动,又将形形色色的人、千姿百态的生活、多姿多彩的风俗人情都尽收笔下,从而展开一幅宏大的历史生活画面。他的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系列小说记录了清末明初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坝子的诸多民俗事项。四川盆地相对闭塞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民俗习惯、民俗信仰和生活成规。在李劫人的小说中大量描写了饮食、节日、婚嫁、丧葬、娱乐等民间民俗场景。在死水微澜中,李劼人描写天回镇赶场,在详细描写了

3、“黑毛肥猪”的喂养方式,“总之,要使它极其舒适,毫不费心劳神的只管长肉,所以成都北道的猪,在川西坝中又要算头等中的头等。”通俗、幽默的语言,将川西的“猪”的生长描写的拟人诙谐。此外,爱读李劫人小说的读者会发现,李劼人在小说中不惜笔墨描写饮食,在他的漫谈中国人的衣食住行一文中,他指出:“中国菜诚然为中国文化的特征”,中国饮食的丰富多彩恰恰表现出中国人“博大容忍”的性格。不过,对于饮食过度追求的川人,在性格上自然存在着耽于享乐的部分,这也映射了大波中的四川人民面对铁路国有化的问题时“善良懦弱”和被政权的打压。在他的“大河三部曲”中,更是在诸多场景中再现四川美食。大波中的黄澜生夫妇的美食盛宴上,鱼翅

4、、火爆虾仁、三塌菇等各式各样的地道成都风味美食呈现在餐桌上。除了不遗余力的描写餐桌美食,李劼人还用铺陈的笔法描写了成都会场上出现的各式小吃,麻婆豆腐、担担面、冒节子、凉拌白肉、凉粉、抄手、马蹄糕;烧腊卤菜、鸡丝豆花、牛舌酥锅块;糖酥核桃、糖炒板栗、白糖蒸馍从担子到摊子到篮子,各式各样的小吃一起涌入读者的感官,组合成一个声色俱佳的成都集会的场景。带有巴蜀特色的美食让读者垂涎欲滴,成为李劫人小说中构筑巴蜀地方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于地方食物的描写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在字里行间,似乎都浸润着美食的色泽与滋味。在成都百姓看来在普通不过的小吃,总能在他的笔下大放异彩。例如“它的肉,比任何地方的猪肉都要

5、来得嫩些,香些,脆些,假如你将它白煮到刚好,片成薄片,少蘸一点白酱油,放入口中细嚼,你就察得出它带有一种胡桃仁的滋味,因此,你才懂得成都的白片肉何以是独步。”此外,李劫人对于“赶场”的描写,更是得心应手,读者在他的引领下,仿佛置身于天回镇拥挤热闹、琳琅满目的集市之中。如“小市摊上,也有专与妇女有关的东西。如较粗的洗脸土葛巾,时兴的细洋葛巾;成都桂林轩的香肥皂,白胰子,桃圆粉,朱红头绳,胭脂片”,对于集市货物的描写,他从不吝惜笔墨,一样一样、一类一类,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不仅要告诉你有什么,还要不时进行点评,如“洋线虽然匀净光滑,只是太硬性一点,用的人还不多。”点评到位不消说,他还力求将天回镇“

6、赶场”的热闹拥挤以“通感”的描写方式来传递给读者,“在赶场时,你们却一点听不见,所能到耳的,全是人声!有吆喝着叫卖的,有吆喝着讲价的,有吆喝着喊路的于是,只有人声,只有人声,到处都是!”除对集市进行“不惜墨”的描写外,在他的小说中,他还津津乐道着的名胜、寺院、茶铺、戏园、酒店、客栈、大街小巷,饶有兴致地一一记录其时的各种交通工具、娱乐活动、家常饭、市井状况、衣着服饰四川人热衷于坐茶馆,成都的茶馆数量居全国之最。李劼人就不惜笔墨描写成都茶馆的发展变化。对于茶馆的作用,李劼人写到“一种是集会和评理的场所。不管是固定的神会善会,或是几个人几十个人要商量什么好事歹事的临死约会,大抵都在一家茶铺里,可以

7、彰明较著的讨论、商议、乃至争执所以差不多的茶铺,很高兴有人来评理。”当时的茶馆,在四川民间素被看做是一个“半民间法庭”,在茶的吃讲中调解民间冲突。又如,他描写成都高校学堂的校服,观察得极其细致,在语言描写上十分精确,“蓝洋布长衫,红清宁绸对襟小袖马褂,马褂右袖口织一条金龙,马褂铜纽扣铸盘龙纹,马褂领口有两枚铜章一条漂白布裤子,裤管笼在鞋勒外”,对于这一校服式样,小到纽扣、龙纹都一丝不苟的记录,虽然不如博物馆的陈列来得只管,但是却是成都高校学堂校服文字上的精确描述和记录,具有相当的史学价值。在他的作品中,为了记录四川的婚嫁习俗,他用一整节来讲述旧式婚礼的全过程。还有成都人欢度春节、元宵节和端午节的盛况,平时赶场的热闹非凡,李劼人在不遗余力的描写中洋洋得意地告诉我们四川人是如何懂得享受生活,即便身处动荡艰苦的社会,依然乐观坚强,尚滋味,好吃喝,喜游乐,将生活休闲化。李劫人的小说展示了老成都沿袭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