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知识管理文献评述_第1页
个人知识管理文献评述_第2页
个人知识管理文献评述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个人知识管理文献评述1. 个人知识管理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笔者在研究其间曾利用中国国家图书馆所收录的外文引文 数据库 SCI 数据库、 IEEE Xplore Digital Library数据库、SSCI/A &HCI数据库、Scirus搜索,对主题或标题为“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的相关论文进行检索 , 得到如下结果:2. 个人知识管理的定义及派别国内学者孔德超( 2003)认为个人知识管理包含三层含义: 其一,对个人已经获得的知识进行管理;其二,通过各种途径学 习新知识,吸取和借鉴别人的经验、优点和长处,弥补自身思维 和知识缺陷,不断建构自

2、己的知识特色;其三,利用自己所掌握 的知识及长期以来形成的观点和思想,再加上别人的思想精华, 去伪存真,思想隐含知识的显性化,激发创新出新知识 1 。而对个人知识管理的定义, 历来观点并不统一, 人们倾向于 采用美国的密西根大学 Paul A.Dorsey 教授提出的最广泛定义: 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作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 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 2除此之外, 很多学者也提出了个人独特的观点, 但不管怎么 说,各家学者本质上都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 法在个人层面上的应用。 中国个人知识管理著名学者田志刚更直 接说它是“基于个人的知识管理” (2003)3 。笔者

3、将各家学者的论述加以整理, 提炼出了几个具有代表性 的观点,分为以下几个流派加以论述。第一、 策略论:个人知识管理是策略 加州洛杉矶大学安德逊工商管理学院的Jason Frand andCarol Hixon(1999) 两位早期的知识管理研究者认为:“个人知 识管理是处理超大量信息的策略, 是将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 并 且可以系统的运用到我们个人知识中的一种策略” 4 。不过 Frand和Hix on是透过企业组织的知识流程来说明PKM概念的,当关注一般性的“个人知识管理”时, 从组织知识生产流程的观 点来解读并不是很适合。第二、流程论:个人知识管理的流程国外学者 Grundspenkis(

4、2007) 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指个人在 他日常的生活中需要坚持进行的流程的集合。 5 国内学者断建 军(2006)从流程的角度出发,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学习主体运 用已有的观念或认知去采编、加工、整理目标认知对象,构建知 识库,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6 。 这二位学者都从细 微之处着手, 看到了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步骤, 具有很强操作意 义。第三,技术论:个人知识管理的技术 从理论上来看, 个人知识管理包括了对个人知识管理技术和 技能两个领域的管理。 在信息社会, 越来越多的个人知识管理者 需借助一些信息时代的工具, 尤其是计算机工具协助进行个人知 识管理。国内学者甘永成( 2003)与时俱

5、进,从 E-learning 的 角度提出“个人知识管理是用计算机技术、 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 帮助个人有效地管理飞速增长的信息, 足把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且 将成为个人知识库的信息进行整合的框架, 它为那些零散的、 随 机的信息转换成可系统利用的和可扩展的个人知识提供了一种 策略” 7 。第四,技能论:个人知识管理的技能 美国的密西根大学的 Paul A.Dorsey 教授从技巧的角度提 出:“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作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 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这些技能是在 21 世纪进行 知识工作所必需的。” 他概括和定义了 7 项核心的个人知识管 理技能: 信息检索、 信息评估

6、、 信息组织、 信息表达、 信息安全、 信息协同。 8瑞士 Open Connect AG公司的知识管理主管 Hyams教授认为 (2000) 则从更为宽泛的角度诠释了个人知识管理的含义,除了 Dorsey (2000) 所描述的信息方面的内容外,还增加了时间管理、 基础设施、组织性工作等等方面的技能,具体包括:时间控制、 工作空间舒适度、快速阅读、备注和研究、备案和文档管理、信 息设计(哪些信息有用,哪些信息无用)、有目的的写作、知识 /信息处理设施(通常指 PC等IT设备)、知识/信息过滤技能。 93. 个人知识与相关模型个人知识的分类是个人知识管理的一个基本问题, 它的范围 涉及个人知识

7、管理的不同领域,有独立的个人的,也有与他人、 组织等有关的知识。 Churchman (1971) 给知识的定义中指出 : 如 果把知识看成是信息的集合, 那么无异于剥夺了其中最核心的部 分,知识存在于个人而不是信息集合中, 知识是人对一系列相关 信息所产生的反应 10 。在这定义中他强调了个人对于知识的重 要性。甘永成( 2003)在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 OECD, 1996)对知 识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人知识包括逐步深化的六个层次:(1) Know-what (客观事物的知识);(2) Know-how(技能和能力知识);(3) Know-why (规律和原理知识)和 Know-who(

8、社会关系知识);(4) Men tor (交流、传递隐性知识);(5)Publish (以网页、文章等形式传播知识);(6) Innovation(知识创新) 11 。从认知的角度看, 个人知识与知识一样也可以分为显性知识( Explicit Knowledge )和隐性知识( Tacit Knowledege )。 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Non aka, 1995)将组织中知识创造与 传播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并提出了经典的SECI 模型。四个阶段是:( 1 )社会化( socialization ):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 2)外在化( externalization):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

9、;( 3)组合化( combination ):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 4)内在化( internalization ):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在知识的转化阶段中 , 前后会经历四种场所, 也就是野中郁次郎所说的巴 (Ba) 12 。具体的知识转化与场所如图 2:野中郁次郎的 SECI 模型主要是基于组织与个人、 显性知识 与隐性知识两个维度。 个人知识的形成与升华是与社会过程相关 的, 离不开一定的组织环境 , 组织知识是个人知识在组织中产 生、发展和转化的知识 13 。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是相互影响、 相互依存又互为补充的关系 , 为知识的转化提供了内在动力。 野 中郁次郎提出, 新知识是

10、通过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 换创造出来的,并由此提出了 SECI 模型,并用“知识螺旋”一 词来形象地描述新知识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的动态过程。 这就 说明显隐性知识是相互转化的,并经过人脑的加工而不断发展 的。 Mohamed Amine Chatti 等( 2007)结合野中和竹内的 SECI 模型,在 Web 2.0环境下提出了基于学习进程的 SECI模型。模 型展示了个人在学习进程中的四种知识转换模式:(1)社会化是一个共享显性知识的过程,也就是丰富的 未开发的知识存在于个体如起因于以前的活动的诀窍、专门技 术、理解力、经验及技能等,它们不是通过语言而是通过观察、 模仿、实践和

11、参与不同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团体。(2)具体化是将隐性知识明确表达为显性知识的过程,通 常它是基于隐喻、类比、概念、假定和建模。(3)组合化使系统化概念变成知识系统而且它结合了不同 人的隐性知识。一旦知识获取,它就有可能变为隐性知识。(4) 内在化是将隐性知识具体表达成显性知识的过程,也是 一个连续的个人和集体映射的过程。 隐性知识以心智模式或专业 技术的形式内在化于个人显性知识库。他们之间的具体转换形式可以用图 315 表示:4. 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及系统软件在 MohamedAmine Chatti 等( 2007)的基于学习进程的 SECI 模型中,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对于个人显隐性知识的转换起到

12、了重 要作用。 Bernadette E. Clemente and Victor J. Pollara(2005) 认为个人知识管理工具能评估我们所知的 , 阐明我们需知的,明 了我们怎么学习 16 。这就说明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对于个人知识 管理的知识需求、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应用等各个阶段, 特别是个人学习起着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兴起与发展的 今天,网络技术对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 用。表 1 从知识的获取、 积累和交流共享三个重要方面对个人知 识管理的相关工具进行分类。5. 个人知识管理研究评述笔者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初步的分析,得出了以下几点结 论:(1)国内对

13、个人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处于稳步发展阶段 2007年以前我国学者对于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呈逐年增长 的趋势, 2007 以后研究形势逐渐平稳,进入稳固的发展期。随 着个人知识管理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信未来几年关于个人知识管理方面的研究将会持续进行。(2)个人知识管理研究文献涉及领域广、应用层次多、综 合性十分强 ; 研究层次由单一个人知识管理泛论向以信息时代为 主的多种背景延伸根据笔者的统计,个人知识管理的文献涉及范围十分广泛, 从应用领域看包含图书馆、网络社区、组织企业、政府机关等; 从使用者看包含大学生、研究生、秘书、计算机程序设计师等; 从学科性质看包含档案管理、 信息技术、经济文化、

14、 教育心理等。 可见个人知识管理的理念和应用已经深入社会各行各业, 并且指 导者这些领域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个人 知识管理研究烙上了深刻的时代痕迹。尤其是近年来 Web2.0 模 式的兴起, 博客、社交网站里面的个人知识管理也成为了研究者 的新关注点,如关于专业虚拟社区中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 16 基于SNS与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构架17可以预见下一个个人 知识管理的研究方向将是微博等新兴的互联网事物。(3)个人知识管理理论和实际应用的脱节 目前国内外的个人知识管理更多偏向于理论的研究层次, 个 人成功运用的个人知识管理促进工作和学习成功的案例并不多, 更多是学者们站在理论的高

15、度上提出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建议。 这也可能是由于个人知识管理是个人私人的知识管理, 因而没有 组织知识管理那样有影响力, 即使有人使用了个人知识管理的相 关知识进行了知识管理,但也没有形成学术论文得以传播。(4)个人知识管理缺乏有实际意义的完整模型可能由于个人知识管理是比较琐碎和个人化的, 同时也涉及 不同的学科, 而且由于每个人进行知识管理的步骤和方法存在差 异等,目前,纯粹对于个人知识管理的完整模型的研究几乎处于 空白的阶段, 没有学者提出一个真正具有通过意义的个人知识管 理模型。(5)个人知识管理效果研究处于空白 目前个人知识管理的工具很多,也引起了研究者一定的关 注,但是选用什么样的工具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每种工具一般 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也没有 学者对工具测量效果进行相关的研究。(6)国内学者对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自主性不强 虽然目前国内个人知识管理虽然稳步发展, 但是鲜有学者提 出有影响力的观点, 不论是个人知识管理的定义还是从个人知识 管理的相关模型, 基本都是引用国外学者的观点, 缺乏创新性和 独立性 , 对国外学者的研究有很强的依赖性。(7)个人知识管理缺乏大师级学者和完整系统 从世界范围来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