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论述肝的问题_第1页
中医论述肝的问题_第2页
中医论述肝的问题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肝郭卜乐CPO生理健康网中医学是如何论述肝脏的生理、病理的 ?肝脏具有多种生理化功能,常被喻为人体的“中心实验室”。 如 肝脏在蛋白质、糖、脂类、维生素等物质代谢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肝脏还具有解毒、排泄功能,以及对激素的“灭活”(在肝内破 坏而失去活性)作用等。中医学的脏腑学说也认为肝的功能很广泛。如肝主疏泄、藏血、 开窍于目、其华在爪。这时指的作用不仅包括解剖形态学上的肝,还 包括了肝的广义上的功能,如把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目 珠斜视和上窜等症状统称为“肝风内动”, 则与神经系统的症状密切 相关。从中医学对肝的生理和病理的论述可以看到与生理、生化的联系。如肝主疏泄,可协助脾胃

2、之气升降。肝失疏泄,胆汁分泌排泄受 到障碍,贝y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肝脏具有解毒功能,如蛋白质分解 代谢产生的氨是一种有毒物质,主要在肝脏通过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 从肾脏排出。如肝气(肝功能的部分作用)失去疏泄之职,气机不畅, 则可引起情志方面的异常变化。这种肝功能异常与精神情志方面的变 化可见于肝硬变晚期,如肝脏不能把氨合成尿素,可造成血氨升高, 而引起肝性昏迷及其前后的一系列的精神表现。在张氏医通论臌 胀中说:“蓄血成胀,腹上青紫盘见,或手足红缕、赤痕、大便黑。” 详细地描述了肝硬化和肝硬化腹水的临床体征。 腹胀和腹上青筋为腹水和腹壁静脉曲张,是由于门脉高压和侧支循环的开放。手足红缕、 赤痕

3、俗称“朱砂手”,就是现在所说的“肝掌”,它与“蜘蛛痣”的 体征是同一道理。已知肝脏对激素有灭活作用,当肝严重病变时,有 人认为体内雌激素破坏减少,或性激素失调,雌邀素在血中蓄积,具 有使小动脉扩张的作用。“蜘蛛痣”或“肝掌”可能就是这些部位小 动脉扩张的结果。并有“大便黑”的记载,说明有食管或胃底静脉曲 张破裂造成上消化道出血,经消化液的分解作用以及与多种物质如胃 酸、肠液、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接触后,可使亚铁血红蛋白(红色)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棕色),或使血红蛋白所含的铁转变为硫化铁 (黑色)而形成黑便或潜血试验强阳性。小水利说明蓄血成胀造成的水 肿,小便仍可通利。肝藏血,唐王冰注释素问中说:

4、“肝藏血,心行之,人动 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从生理学来看,人体即使在安 静休息时,血液总量的绝大部分依然在心血管内迅速地循环流动着, 这部分血量称为循环血量。而在活动时更促进了血液循环,以适应生 理功能的需要,因此有“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 握,指受血而能摄”的记载。还有一部分含血细胞较多的血液滞留在 肝、肺、皮下和脾等处的血窦、毛细血管网和静脉内,流动较慢,这 部分血量称为储备血量。因此肝脏也起了部分储血库的作用。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肝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功能。它和精 神情志变化,以及筋、爪、目等有关。1肝藏血:肝是人体贮藏血液的主要器官。当人体活动的时候,

5、在肝贮藏的血液就输送到各个组织器官, 供应机体活动的需要。而在 人体休息时,大量的血液则回藏于肝。临床上如因暴怒伤肝,影响藏 血功能,可致出血。2. 肝主疏泄:肝主流泄有两方面。一是具有输注胆汁,帮助脾 胃消化的功能。若肝气抑郁,疏泄失常,影响脾胃,可引起食减,胃 腹满闷,消化不良等症。二是疏通气机,就是说肝具有使全身气机舒 畅的作用。人体多种生理活动,如气血的运行,胃肠的消化、吸收、 排泄等,都与肝的疏泄机能有关。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与否,又与精神 情志有密切关系。在精神情志舒畅的情况下,肝就能发挥其疏泄作用, 而使全身气机舒畅。在精神情志受到刺激时,如郁怒等情况下,肝的 疏泄功能发生障碍, 就

6、会出现胁痛、胸闷、烦躁、易怒等证候,这 些都是肝的气机不舒所致。所以说“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条达是指 精神情志舒畅,气机通达而言。抑郁是指情志郁怒,气机不畅而言。另外,妇女月经的通行与肝的疏泄功用有密切关系, 就是说在肝 气不好,气机不畅的情况下,月经的通行也要发生障碍。同时冲、任 二脉的盛衰,能直接影响妇女月经的通行,而冲、任二脉又都与肝的 经脉相通,所以肝脏对妇女的生理影响较大。3. 肝主筋、其华在爪:“爪为筋之余,筋为肝所主”。筋的孺 养来源于肝。若肝血充足,筋得其养,则筋健壮,指甲多坚固润泽。 反之,若肝血不足,筋失所养,则呈现肢节屈伸不利、筋脉拘挛、指 甲凹陷变形或色泽枯稿等现象。4

7、肝开窍于目:“五脏之精华皆上注于日”, “目得血而能视”, 是说目有赖于肝血和五脏精气的滋养,才能视力充沛。若肝血不足, 则往往出现眼干、视力减弱等现象。 五脏之四肝 肝位于腹腔, 膈膜之下,右胁之内。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属 木, 主动主升,被称为“将军之官”。 肝的生理功能为主疏泄,又 主藏血,与人的情志活动有关,并促进人体的消化和气、血、水的正 常运行。故其生理特性可概括为: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喜条 达而恶抑郁。 肝在志为怒,在液为泪。主筋,其华在爪,开窍 于目。其经脉络于 胆,与胆相表里。 (1)肝的生理特性 肝的生理 特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肝为刚

8、脏,体阴而用阳。 所谓“刚”,有刚强躁急之意。古人把肝比喻为“将军”,用将军的 刚强躁急、好动不静的性格来形容肝的生理特性。正由于肝为刚脏, 所以肝有病变时,则其气易动易亢。因此,又有肝“体阴而用阳”之 说。所谓“体阴”,一是指肝为藏血之脏,血属阴;二是说肝属脏, 位居于下,故属阴。肝的生理功能,依赖于肝的阴血滋养才能正常。 肝为刚脏,非柔润不能正常。所谓“用阳”,一是说在生理上,肝内 寄相火,为风木之脏,其气主升主动,动者为阳;二是说在病理上, 肝阴、肝血易虚,肝阳易亢。当肝有病时,常可见到阳气亢逆及动风 之象,如眩晕,筋膜拘挛,甚则抽搐等。另外,肝失疏泄,又可引起 气滞血瘀。肝气郁久化火,

9、耗伤肝阴、肝血,肝之阴血虚损又可引起 肝阳上亢。一般而言,在病理过程中,诸脏之阳气皆易偏于虚,唯有 肝之阳气易亢。而肝阴和肝血又常偏虚。所以又有“肝气、肝阳常有 余,肝阴、肝血常不足”的说法。 2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肝属木, 应自然界春生之气,宜保持柔和、舒畅、升发、条达,既不抑郁也不 亢奋的充和之象,才能维持正常的疏泄功能。而暴怒,或抑郁的精神 状态,低沉的情绪,最易影响肝的疏泄功能。暴怒可致肝阳亢逆,出 现面红目赤,头胀头痛;情绪低沉,则肝气郁结,气郁日久,又可化 火生热, 导致肝火、 肝风等病变。 3 、肝与春气相应。 人与天地相参, 则肝应春气。春季万物复苏,欣欣向荣,有利于肝气升发

10、、调畅。肝 的病变,在春季,得自然界少阳之气滋助,可逐渐好转。但如果自然 界春季风气太盛,则可对肝产生不利的影响。 (2)肝的主要生理功 能 (一)主疏泄 所谓"疏泄" ,即指疏通、畅达、宣散、流通、排泄 等综合生理功能。 古代医家以自然界树木之生发特性来类比肝的疏泄 作用。自然界的树木,春天开始萌发,得春风暖和之气的资助,则无 拘无束地生长, 舒畅条达。肝就象春天的树木, 条达疏畅,充满生机。 其舒展之性,使人保持生机活泼。 肝主疏泄这一生理功能,涉及范 围很广,一方面代表着肝本身的柔和舒展的生理状态, 另一方面主要 关系着人体气机的调畅。 人体各种复杂的物质代谢, 均在

11、气机的运动 "升降出入 "过程中完成。肝的疏泄功能正常, 则气机调畅,气血调和, 经脉通利, 所有脏腑器官的活动正常协调, 各种富有营养的物质不断 化生,水液和糟粕排出通畅。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不但会引起情 志、消化、气血水液运行等多方面异常表现,还会出现肝郁、肝火、 肝风等多种肝的病理变化。 现将肝主疏泄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主要作 用分述如下: 调节情志活动 人的情志变化, 是大脑对外界刺激的 反应。在中医理论中,人的情志活动,除了为心所主宰外,还与肝的 疏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方能保持精 神乐观,心情舒畅,气血和平,五脏协调。反之,若肝主疏泄功

12、能障 碍,气机失调,就会导致精神情志活动的异常,表现为如下两方面: 一是肝的疏泄功能减退,导致人体气机阻滞不畅,不但出现胸胁、两 乳的胀闷疼痛,同时还可出现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多疑 善虑等病理现象,中医称之为 "肝郁" ,或"肝气郁结 " 。二是肝的疏泄 功能太过,情志亢奋,出现头胀头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甚则不 能卧寐等症状,中医称之为 "肝火亢盛 " 。此外,肝调畅情志与肝藏血 密切相关。 "肝藏血" ,"血舍魂 " ,肝血充足,肝体得到肝血的滋养, 则疏泄功能正常, 方能很好地

13、调节情志活动。 若肝血亏损,疏泄无权, 则出现种种情志活动异常的病症,如惊骇多梦,卧寐不安,梦游等。 肝疏泄失职,可引起情志的异常。反之,也可因外界七情的刺激,特 别是郁怒,或在长久反复的不良刺激下,引起肝的疏泄功能失常,产 生肝气郁结或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因此,中医学又有 " 肝喜条达而 恶抑郁 " 、"暴怒则伤肝 "的说法。 助消化吸收 人体的消化功能, 包括对饮食物的受纳和腐熟、 水谷精微的输布和吸收等生理、 生化过 程。这些生理活动,虽然主要由脾胃主管,但也需要得到肝主疏泄的 促进作用,方能维持消化的过程顺利进行。归纳起来,肝助消化的作 用,主要

14、体现在下述两个方面:一是肝能促进胆汁的生成和排泄;二 是维持脾胃气机的正常升降。 胆附于右肝叶之后,胆内储藏胆汁, 具有较强的消化饮食物的作用。胆汁的生成、排泄都依靠肝之余气,通过疏泄作用,溢入于胆,聚合而成。肝疏泄正常,气机调畅,胆道 畅通,胆汁方能顺利排入消化道,以起到帮助消化的作用。若疏泄失 职,胆汁分泌和排泄异常, 常出现黄疸, 口苦,呕吐黄水,胁肋胀痛, 食欲减退等症。这说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代表了肝疏泄功能的一个重 要方面。 另外,肝助消化作用还表现在协调脾胃的正常升降方面。 脾与胃同居中焦,脾主升,胃主降,只有脾升胃降协调,饮食物的消 化过程才能正常。而脾胃的正常升降不仅与脾胃本身

15、的生理活动有 关,而且还和肝主疏泄的功能活动有密切联系。 所以肝的疏泄功能正 常,是脾胃正常升降,维持消化机能旺盛的一个重要条件。若肝的疏 泄功能异常, 则不但影响胆汁的生成和排泄, 而且还会导致脾胃的升 降机能紊乱。如脾不升清,在上发为眩晕,在下发为飧泄;如胃不降 浊,在上则发为呕逆嗳气,在中则为脘腹胀满疼痛,在下则为便秘。 前者称为 " 肝脾不和 " ,后者称为 " 肝气犯胃 " ,二者可统称为 " 木旺乘 土" 。对此,临床常采用疏肝理气、调和脾胃的方法予以治疗。促进气、血、水的正常运行 气、血、水等物质在体内处于不停的流行 状

16、态。气、血、水流行通利状态,除了和心、肺、脾、肾等脏腑的生 理活动有关外,还和肝的生理功能有密切的关系。例如,气的正常运 行,要依靠肝的疏泄功能, 因为疏泄功能直接影响气机的调畅。肝主 疏泄,气的运行通利, 气的升降出入才能正常。 若肝的疏泄功能失职, 气机不畅,气的运行则发生障碍,可出现气滞不行的病理变化,出现 胸、胁、乳房胀痛等症状,对此,多采用疏肝、理气的方药治疗,常 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气是血的运行动力,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这里所说的气,除了与心气的推动、肺气助心行血、脾主统摄血行等 作用有关外,还与肝主疏泄的功能有关。若疏泄正常,血液循环则保 持通利状态。若疏泄失职,通利作用失

17、常,则出现血瘀等种种病症, 如胸胁刺痛,并积肿块,月经不调等。 肝的疏泄通利作用在促进水 液代谢、保持水液代谢平衡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肝调节水液代 谢,主要体现在调畅三焦气机,维持三焦水道通畅,使水液易于流行 等方面。如肝的疏泄失职,气机失调,不但影响到三焦水道的通利, 使水液的输布排泄障碍,而且气滞则血瘀,瘀血阻滞脉道,进一步阻 遏气机,而致水湿停留于人体某些部位,留而为饮,凝而为痰,痰气 互结,又可形成痰核、瘰疬。如水湿停留于胸腹腔,则形成胸水和腹 水症。 肝主疏泄的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之间密切联系的。例如,情 志障碍可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 同样又可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 胆 汁的分泌排

18、泄功能障碍也可影响消化功能。 情志不调,又可影响气血、 水液的运行,反之,气血运行不利,也可影响情志活动。所以,这三 个方面是不能孤立地看待的, 只有互相结合全面去看, 才能在临床实 践中正确理解肝的疏泄功能。 (二)主藏血 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储 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人体的血液由脾胃消化吸收来的水谷精微 所化生。血液生成后,一部分运行于全身, 被各脏腑组织器官所利用, 另一部分则流入到肝脏而储藏之,以备应急的情况下使用。 在一般 情况下,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血流量是相对恒定的, 但又必须随人 体的机能状态及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发生适应性调节。例如,人体在 睡眠、休息等安静状态下, 机体各部

19、位对血液的需求量就减少,则一 部分血液回归于肝而藏之。当在劳动、学习等活动量增加的情况下, 人体对血液的需求量就相对增加, 肝脏就把其储藏的血液排出, 从而 增加其有效血循环量,以适应机体对血液的需要。 正因为肝有储藏 血液和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 故又有"肝为血海 "的说法。所以人体各 部位的生理活动, 皆与肝有密切关系。 如果肝脏有病, 藏血功能失常, 不仅会出现血液方面的改变, 还会影响到机体其它脏腑组织器官的生 理功能。藏血功能失常,主要有两种病理变化:一是藏血不足,血液 虚少,则分布到全身其它部位的血液减少, 不能满足身体的生理需要, 因而产生肢体麻木,月经量少,甚

20、至闭经等;二是肝不藏血,则可导 致各种出血,如吐血、咳血、衄血、崩漏等。 另外,藏象学说中还 有"肝藏魂" 之说。魂乃神之变,是神所派生的,它们都以血为其主要 物质基础。心主血脉而藏神,肝藏血,血舍魂。肝藏血的功能正常, 则魂有所舍。若肝血不足,心血亏损,则魂不守舍,可见惊骇多梦, 夜寐不安,梦游,梦呓以及出现幻觉等症。 综上所述,肝能藏血, 又主疏泄,而这两种功能之间,又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密切 关系。表现在生理方面,则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行血行,血方能 归藏。肝血充足,肝之阴血又能制约肝之阳气, 使其不致于疏泄太过。 表现在病理方面,藏血与疏泄的病变常相互影响。

21、如肝失所藏,血虚 阴不足,血不养肝,则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可表现为情绪易于激动, 烦躁不宁或性情抑郁沉闷,睡眠多梦,同时又可见到胸胁隐痛,月经 不调等症。 ( 3)肝的附属功能 (一)主筋,其华在爪 筋,即筋膜, 包括肌腱、韧带等组织结构。筋膜附于骨而聚于关节,是联结关节、 肌肉,专司运动的组织。肝主筋,是说全身筋膜的弛张收缩活动与肝 有关。中医学认为,人体筋膜的营养来源于肝脏。如素问说: "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 因此,肝的血液充盈,筋膜得养, 功能才能正常,从而使筋力强健,运动有力,关节活动灵活自如。故 又说:"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若肝有病变, 肝血不足,筋膜失养,可引起肢体麻木,运动不利,关节活动不灵或 肢体屈伸不利,筋脉拘急,手足震颤等症。在热性病中,若邪热劫伤 阴津、血液,筋膜失其滋养,则可引起四肢抽搐,角弓反张,颈项强 直等,中医学称为 "肝风内动 " 。故素问说: "诸风掉眩,皆属于 肝"、" 诸病强直,皆属于风 " 。正因为风证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故 又有"肝为风木之脏 " 的说法。 由于肝主筋,与运动有关,因此,又 有"肝为罢极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