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3章第3节硫的转化练习_第1页
201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3章第3节硫的转化练习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彩教育网()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七彩教育网()上传资源获得现金奖励! 知能演练高分跨栏 基础达标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硫可溶于水 B .硫易溶于二硫化碳 C.硫单质在与 Cu、Fe、O2的反应中均为氧化剂 D .硫在自然界中仅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解析:选 B。硫不溶于水,所以 A 选项不正确。硫与 02反应时生成 S02,硫做还原剂,所 以 C 选项不正确。硫在自然界中主要以黄铁矿 (FeS2)、黄铜矿(CuFeS2)等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但也存在单质硫,也叫做自然硫,所以 D 选项不正确。 2.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 分累 jr v

2、/S a 加人 HU 甕 b 辞襪 (空现錶明浪) c NaOH 利 d id 录 A 无色 无性辭液 B 虹色 无色 白亟沉淀 白壮沉霍 C 无色 l 盘色帑臧 无色溶敲 解析:选 B oSO2不能使石蕊试液退色,所以 a 试管溶液为红色;S02溶于水显酸性,与 Ba(NO 3)2 电离出的 N03结合具有强氧化性, 把 S02氧化为 S0,所以 c 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S02 与 NaOH 反应生成 S03,即 d 试管中有白色沉淀 BaSO?生成。 3. 在如图的实验装置中,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对看到的现象叙述不 C.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 D . pH 试纸变红 解析:选 D。浓 H2S

3、O4具有吸水性和脱水性,前三个实验中显示浓 H2SO4的吸水性,现象 均正确;最后一个实验主要体现浓 H2SO4的酸性和脱水性,pH 试纸应先变红后变黑。 4. (2012 天津南开一中高三质检)下列关系图中,A 是一种正盐,B 是气态氢化物,C 是单 质,F是强酸。当 X 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 (其他反应产物及反应所需的 条件均已略去),当 X 是强碱时,过量的 B 跟 C12反应除生成 C 夕卜,还生成另一产物是盐酸 盐。 囚:回 V匕回UE 巴冋 F 列说法中不 正确的是( ) A、B、C、D、E、F 中均含同一种元素, A、B、C、D、E、F 中均含同一种元素, C.

4、B 和 C12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D .当 X 是强酸时,C 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 解析:选 D。根据转化关系判断 B 只能是 H2S 或 NH3,且当 X 为强酸时 B 为 H2S;当 X 为 强碱时 B 为正确的是 A .苹果块会干瘪 闭试旣 B .胆A .当 X 是强酸时, B.当 X 是强碱时, F 可能是 H2SO4 F 可能是 HNO3 七彩教育网()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七彩教育网()上传资源获得现金奖励! NH3。C 物质只能是硫或氮气,但硫为固体,所以 D 项错误。七彩教育网()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七彩教育网()上传资源获得现金奖励!

5、 X、Y 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 (部分产物和水已略去)。 (1) 写出 A 和 D 的化学式:A_ , D _ (2) AI与 Y 的稀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若有 x mL D 与 H2O 充分反应,得到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的体积为 _ mL。 (4) 某单质与 Y 的浓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 该单质与丫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 4,则该单质可 能是 _ (填字母)。 a. Na b. Cu c. Al d. C 答案:(1)H2 NO2 Al + 4HNO3(稀)=AI(NO 3)3+ NO f + 2 出 0 x 3bd 申真题演缘 1. (2011 高考上海卷)下列溶液中

6、通入 S02 一定不会产生沉淀的是( ) A . Ba(OH)2 B . Ba(NO3)2 C. Na2S D . BaCl2 解析:选 D。A 生成 BaSO3沉淀;SO2溶于水显酸性,被 Ba(NOj2氧化生成硫酸,进而生 成 BaSO4沉淀;SO2通入 Na2S 溶液中会生成单质 S 沉淀。 2. (2010 高考北京卷)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 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 A 上下移动中铜丝可控制 SO2的量 B 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 SO2的生成 C.中选用 NaOH 溶液吸收多余的 SO2 D .为确认 CuSO4生成,向中加水,观察颜色 解析:

7、选 D。上下移动中铜丝,可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 A 合理;SO2可使品红退色, B 合理;2NaOH + SO2=Na2SO3 +出 0, C 合理;中有过量的浓硫酸,直接向中加水, 由于溶解放出大量的热,水易沸腾溅出而引发实验事故, D 项不合理。 3. (2009 高考山东卷)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 .明矶KAI(SO 4)2 42H2O在水中能形成 AI(OH) 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B. 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不可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5.已知:A、B、C、D、 它们能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 A、B、C、D 为气体, 七彩教育网()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七彩

8、教育网()上传资源获得现金奖励! C. 浓 H2SO4有强氧化性,不能与 Cu发生剧烈反应 D .将 S02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后加热恢复原色;将 SO?通入溴水,溴水褪色后加热也 能恢复原色 解析:选 A。KAl(SO 4)212H2O 电离出的 AI3+能水解,生成 Al(OH) 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A 正确;金刚石能够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B 错误;浓 H2SO4有强氧化性,在加 热条件下与 Cu可剧烈反应,C 错误;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颜色能复原; SO2和溴水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加热不能恢复原来颜色, D 错误。 申谍时闾关 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9、 .硫单质与金属铁反应生成 FeS,体现了硫单质的氧化性 B. SO2能使酸性 KMnO 4溶液、氯水退色,说明 SO2具有漂白作用 C. SO2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 D .医疗上常用 BaSO4作 X 射线透视的“钡餐” 解析:选 B。 SO2使酸性 KMnO 4溶液、氯水退色,均是利用了 SO?的还原性,与 SO?的漂 白性无关。 2. 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 ) + O2 + H2O + NaO H 或+ HCI 单质 - 氧化物 - 酸或碱 - 盐 A .硅 B .硫 C.铜 D .铁 解析:选 B。硅、铜、铁的氧化物均不与 H2O 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S - SO

10、2 H 2SO3 Na2SO3。 3. 在氯化钡溶液中通入 SO2,溶液澄清,若将氯化钡溶液分盛在两支试管中,一支加入氯 水,另一支加烧碱溶液,然后再通入 SO2,结果两试管中都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得出下列 结论合理的是( ) A .氯化钡有两性 B. 两支试管中的白色沉淀均为亚硫酸钡 C. SO2有还原性,是酸性氧化物 D .溶液的碱性增强,增大 SO2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 SO3浓度增大 解析:选 c。第一支试管中 S02被氯水氧化,生成的白色沉淀是 BaSO4,第二支试管中 S02 与 NaOH 反应,生成 Na2SO3, Na2SO3与 BaC反应生成 BaSO3沉淀。 4. 某无色混

11、合气体中可能含有 CI2、。2、SO2、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现将此无色混 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品红溶液退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 下列对原 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 .肯定有 S02和 NO B .肯定有 CI2、02和 NO 2 C.可能有 CI2和。2 D .肯定只有 NO 答案:A 5. 下列实验中能证明某气体为 S02的是( )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使品红溶液退色 通入足量 NaOH 溶液中,再滴加 BaCI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 淀溶解于稀盐酸 通入溴水中,能使溴水退色,再滴加 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

12、生 A .都能证明 B.都不能证明 C.均能证明 D .只有能证明 解析:选 D。中 C02也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中 C02也可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 红;中 CI2可使品红溶液退色;中 C02也有相同现象;中白色沉淀为 BaSO4。 七彩教育网()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七彩教育网()上传资源获得现金奖励! 6. 如图是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硫酸 化学纯 (CP) (500 mL) 品名:硫酸(98%) 化学式:H2SO4 相对分子质量:98 密度:1.84 g mL一1 A .该硫酸可以用来干燥硫化氢气体 B. 1 mol Zn与

13、足量的该硫酸反应能产生 2 g H2 C. 配制 200 mL 4.6 mol L一1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 50 mL D .浓 H2SO4属易爆品 解析:选 C。从试剂瓶标签上可以看出,此为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不可以用来干燥 H2S 这样的还原性气体,A 错;浓 H2SO4与 Zn反应生成 SO2气体,B 错;设需浓 H2SO4的体积 V X 103 mL L X 1.84 g mL x 98% 为 V,则: 98 g mol =0.2 L X 4.6 mol L 1 解得 V = 0.05 L, C 对;浓 H2SO4属于腐蚀品,D 错。 7. 下列物质的检验,其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

14、A .某溶液中加入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 HNO3后,白色沉淀不溶解,也无其他 现象,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SO4 B .某溶液中加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 SO C.取少量久置的 Na2SO3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 再加盐酸酸化,然后加 BaCl2溶液,若加 HCl 时有气体产生,加 BaCb 时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 Na2SO3样品已部分被氧化 D .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的一定是 Cl2 解析:选 Co A 中加入稀硝酸后,若有 SO3与 Ba2+生成的 BaSO3沉淀,也会变为 BaSOq沉 淀而不溶解;B 中加入盐酸,CO

15、3、SO/都可能生成无色气体,并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中加盐酸后,SO3会与 H +反应生成气体,若再加 BaCS,溶液中已无 SO2,所以再生成沉 淀,就是SO2与 Ba2 +生成的沉淀;D 中除 Cl2外,B2等也可使湿润的 KI-淀粉试纸变蓝。 &硫酸的产量常常被用做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下列有关硫酸的性质和使用 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可以选用铁罐车储运浓硫酸 B .盛装浓硫酸的试剂瓶应印有如图所示的警示标记 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 D .泄漏在水沟中的浓硫酸可以用生石灰进行掩埋 解析:选 B常温下浓硫酸可以使铁钝化,可以用铁罐车储运浓硫酸,

16、 A 对;浓硫酸具有腐 蚀性,盛装浓硫酸的试剂瓶应印有腐蚀品警示标记,选项所给标记为剧毒品标记, B 错;稀 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 C 对;生石灰的主要成分为 CaO,能与硫酸反应,D 对。 9. 下列过程中,最终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硫酸钡的是( ) 亠亠+过量盐酸 通入 SO2 + BaCJ 溶液,- 、 A . Fe(NO3)2溶液 - - - 白色沉淀 +过量盐酸 + Na2SO3溶液 B. - Ba(NO 3)2溶液 白色沉淀 稀硝酸 + BaCl2溶液 、 C. - 无色溶液一 白色沉淀 七彩教育网()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七彩教育网()上传资源获得

17、现金奖励! +过量盐酸 、+ BaCI2溶液 、 D .无色溶液 - 无沉淀 - 白色沉淀 解析:选 C。先加稀盐酸可排除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的干扰,加入稀盐酸后无沉淀说 明溶液不存在 Ag +等阳离子,再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则原溶液中存在硫酸根离子。七彩教育网()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0 七彩教育网()上传资源获得现金奖励! 10. (2012 安徽亳州高三第一次模拟) 液的洗气瓶中(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 B 从 Z 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 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 D .在 Z 导管口有无色气体出

18、现 解析:选 C。X 是 CO2和 SO2的混合气体,Y 是 NO2气体;X 与 Y,混合后通入 BaCI?溶液 中,NO2与 SO2和 出 0 反应生成 H2SO4和 NO,所以洗气瓶中会产生 BaSO4沉淀,Z 出口会 有红棕色的 NO?气体生成。所以 C 符合题意。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方案 的固定仪器和酒精灯均未画出 )。 以下是该学习小组部分交流记录及后续探究实验的记录。 实验一加热后,液面下铜丝变黑,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液面以上的铜丝也变黑,而且 试管内壁上部有少量淡黄色固体凝聚,持续加热浓硫酸 (沸腾)时,淡黄色固体物质又慢慢地 消

19、失。 实验二截取浓硫酸液面上方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无变化,将浓硫酸液面下方变黑 的铜丝,插入稀硫酸,黑色明显变浅,溶液呈蓝绿色。 实验三将浓硫酸液面下方铜丝的黑色物质刮下后,经稀硫酸洗、蒸馏水洗、过滤、干燥 后放入氧气流中加热,然后冷却,用电子天平称重发现质量比加热前减少了。 资料卡 铜丝和硫反应的方程式:2CU+S=CUS(黑色)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 CiiO+H/SOq CuSO,十比0(溶液呈蓝绿色) CuS和CuS(黑色)均不溶于桶硫酸 CUS+2O2 =2CuO+SO2t 2CuS十30? =2CuO十?SO它 问题探究 (1)A 试管上方的长导管的作用是 D、E 两试

20、管中 CCI4的作用是 (2)写出淡黄色固体物质消失的化学方程式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 X 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 Y 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 (装置中 七彩教育网()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七彩教育网()上传资源获得现金奖励! 试管 D 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又变澄清,变澄清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 示) _ 。 (4)根据上述研究,结合资料卡上的内容,你认为液面下方铜丝表面的黑色物质成分肯定有 解析:(1)A 试管上方的长导管的作用为导气兼冷凝回流的作用,因 SO?通入碱液时,容易 发生倒吸现象,故装置 D、E 中 CCI4的作用为防倒吸。 淡黄色固体为 S,它与

21、浓 H2SO4发生价态归中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S + 2H2SO4(浓)=3SO21 + 2H2Oo 试管 D 中 SO2与石灰水作用生成 CaSO3而变浑浊,继续通入 SO2后,SO2与 CaSO3发生 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 Ca(HSO3)2而又变澄清。 (4)根据资料卡上的信息及探究实验现象判断黑色物质的成分中肯定有 CuO 和 CuSo 答案:(1)冷凝、回流 防止倒吸 (2) S + 2H2SO4(浓)=3SO2 T + 2H2O (3) CaSO3 + H2O + SO2=Ca(HSO3)2 (4) CuO、CuS 12. 如图 A 为单质,B 为一种具有还原性的二元含氧酸,

22、 C 为溶液,且溶液中仅有一种溶 质,D 为气体,E、F 为白色沉淀。物质间转化过程中需要加入的试剂未完全写出。回答下 列问题: (1) 在空格处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A 为 _ ; D 为 _; E 为 _ o (2) 中所加的试剂应该具有 _ 性(填“氧化”或“还原” ),可能为 _ 或 O (3) 写出 B T E 的离子方程式 写出 CTF 的离子方程式 解析:在中学范围内学习过的具有还原性的二元含氧酸只有亚硫酸,找准这个突破口之后, 再由 H2O+ SO2 - H2SO3 可知,D 为 SO2, A 为 S。由 H2SO3+ Ba(OH) 2=BaSO3 J + 2H2O,2H2S

23、O3 + O2=2H2SO4知 C 为 H2SO4, E 为 BaSOs, F 为 BaSOq。 答案:(1)S SO2 BaSO3 (2) 氧化 O2 H2O2(或其他合理答案) (3) H2SO3 + Ba2 + 2OH =BaSO3 J + 2H2O Ba2+ SO4=BaSO4 J 13. 2011 年上海市环境状况公报 指出, 上一年全市降水 pH 平均为 4.66,酸雨频率为 74.9% , SO2是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 (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研究当地酸雨的形成过程,于是取来雨水做水样进行测定。随时 间的推移,多次测定该样品的 pH,得到如下数据: 时间(h) 开始 8

24、16 24 32 40 48 pH 5.0 4.8 4.5 4.3 4.2 4.0 4.0 回答下列问题: 酸雨样品放置时,pH 变化的主要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如果将刚取样的上述酸雨和用氯气消毒的自来水混合, pH 将 _ ( “增大”、“减 小”或“不变”),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_ 酸雨可导致下列危害中的 。 七彩教育网()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七彩教育网()上传资源获得现金奖励! A .腐蚀建筑物 B.导致树木枯萎 C.造成洪涝灾害 D 恶化人类环境 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取的下列措施是 _ 。 少用煤作燃料 把工厂的烟囱造高 燃煤脱

25、硫 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开发新能源 A . B. C. D . (4) 为了防止酸雨,减少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硫,火力发电厂常用 Ca(OH)2的悬浊液 吸收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 并回收制得有用的石膏(CaSO4 2H2O),则有关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 解析:(1)首先要明确酸雨的成因,空气中的 SO2、S03及氮的氧化物与水反应随雨雪降落到 地面,形成酸雨,酸雨的 pH5.6。 酸雨的主要成分是 H2SO3, 酸雨放置时pH变化, 其原因是其中的 H2SO3被空气中的氧气氧 化为H2SO4,酸性增强,当 H2SO3全部氧化为 H2SO4后,pH 不再变化。自来水常用 Cl2消

26、 毒,Cl2也能把 H2SO3氧化为 H2SO4,使 pH 发生变化。 (2) 酸雨的危害极大,会破坏农作物、森林、草原、鱼类、建筑物、工业设备、电信电缆等。 要减少酸雨的产生,首先要了解空气中 SO2的来源。 (3) 大气中 SO2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含硫矿石的冶炼和硫酸、磷肥、造纸等生 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因此,少用煤做燃料以及对燃料进行脱硫处理, 是减少酸雨的有效措 施。开发新能源,如氢能、核能等可以从根本上杜绝 SO2的产生;至于把烟囱造高,显然不 会改变 SO2的排放量,对全球酸雨的危害不会减少。 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是对因酸雨 造成的危害的被动治理措施,与从源头上控制 SO2的污染无关。 (4) 燃料脱硫(又叫固硫),常利用 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用碱性物质吸收,从而生成盐。 答案: 2H2SO3+ O2=2H2SO4 减小 H2SO3 + CI2+ H 2O=H2SO4 + 2HCl (2)ABD (3)C (4) SO2+ Ca(OH) 2=CaSO3 + H 2O,2CaSO3 + O2=2CaSO4, CaSO4+ 2H2O=CaSO4 2H2O 14. (2012 河南郑州高三调研)某兴趣小组在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