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岐伯按摩》十卷作者歧伯考_第1页
《黄帝岐伯按摩》十卷作者歧伯考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黄帝岐伯按摩十卷作者歧伯考岐伯是中国传说时期最富有声望的医学家。帝王世纪:“(黄帝)又使岐伯尝味百草。典医疗疾,今经方、本草、之书咸出焉”。宋代医学校勘学家,林亿等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表中强调:“求民之瘼。恤民之隐者,上主之深仁,在昔黄帝之御极也。乃与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垂法以福万世,於是雷公之伦,授业传之,而内经作矣”视今传素问基本上乃黄帝问,岐伯答,以阐述医学理论,显示了岐伯氏高深的医学修养。中国医学素称“岐黄”,或谓“岐黄之术”,岐伯当属首要地位。       在黄帝内经中总有一个人在黄帝问话后,回答

2、问题,他就是岐伯。岐伯,相传亦为黄帝之臣,又是黄帝的太医,奉黄帝之命尝味各种草木,典主医病。他还与雷公研讨经脉。黄帝内经即黄帝与岐伯等讨论医理而作。相传岐伯曾乘由12白鹿拉的绛云车,遨游于东海中的蓬莱仙山,奉黄帝之命向仙人求不死之药,十分浪漫。       岐伯是我国远古时代最著名的医生,由于是传说,关于他的籍贯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岐伯家居岐山(今陕西省岐山)一带。而新近有资料表明,岐伯为甘肃省庆阳县人。如清·乾隆年间庆阳县志·人物记载:“岐伯,北地人,生而精明,精医术脉理,黄帝以师事之,著内经行于世,为医书之祖。”岐伯从小善于思

3、考,有远大的志向,喜欢观察日月星辰、风土寒暑、山川草木等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还懂音乐,会做乐器,测量日影,多才多艺,才智过人。后见许多百姓死于疾病,便立志学医,四处寻访良师益友,精于医术脉理,遂成为名震一时的医生。黄帝为疗救民疾,尊他为老师,一起研讨医学问题。黄帝内经多数内容即以他与黄帝答问的体裁写成。所以,记载“岐伯”的最早的文献是黄帝内经。后人为了纪念他们所做的贡献,专门修建了岐伯庙。如庆阳县志·坛庙载:“岐伯庙,在县城南。”据辞海说:北地,郡名,战国秦置。泊所在义渠,西汉移治马岭(今甘肃庆阳西北)。       岐伯又尊称为岐天师,意为懂

4、得修养天真的先知先觉。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一:“天师,尊称岐伯也。天者,谓能修其天真。师乃先知先觉者也,言道者上帝之所贵,师所以传道而设教,故称伯曰天师。”       据有关史志书目记载,托名岐伯的著作约有8种:1.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岐伯按摩十卷;2.隋书·经籍志载岐伯经十卷;3.新唐书·艺文志载岐伯灸经一卷(宋史·艺文志则载为黄帝问岐伯灸经);4.宋史·艺文志载岐伯针经一卷;5.通志·艺文略载黄帝岐伯针论二卷;6.通志·艺文略载岐伯精藏论一卷;7.崇文总目载黄帝岐伯论针灸要诀一

5、卷(宋史·艺文志则载为岐伯论针灸要诀);8.竹堂书目载岐伯五藏论。       以上诸书皆已佚,仅存书目,因此只能从书名知其与岐伯有关,内容主要是针灸,另外有按摩、藏象等,而不能确定为岐伯所著,因为古代“世俗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淮南子·修务训)。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所以托名岐伯的医书,可能也是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       岐黄为岐伯与黄帝二人的合称,相传为医家之祖。中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以黄帝、岐伯问答的体裁写成,因而后世用即以“岐黄”代称内经。并由此引申而专指正统中医、中医学,更多的则是作为中医、中医学的代称。同时,由“岐黄”组合的新词,也各有自己相应的意义。如“岐黄之术”、“岐黄之道”指中医学术或医术、中医理论;“岐黄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