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报告_第1页
宜宾市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报告_第2页
宜宾市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报告_第3页
宜宾市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报告_第4页
宜宾市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专题研究报告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报告专题研究导 言1.第一章宜宾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评价 3一、宜宾市城市现代化水平分析3(一)城市现代化分析的理论框架 3(二)宜宾市现代化水平评价5(三)与周边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比较情况 8二、 宜宾市城市竞争力分析9(一)城市竞争力分析的理论框架 9(二)宜宾市城市竞争力结论 12三、宜宾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比较 13(一)经济总量指标及比较1.3(二)经济社会发展不足之处 15第二章宜宾市经济产业分析与规划1.6一、产业分析与规划的依据 17(一)产业分析与规划的理论依据 17(二)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18(三)宜宾市城

2、市发展战略定位19(四)宜宾市产业发展区位条件与资源优势 21(五)宜宾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基础 22二、宜宾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定位 23(一)主导产业确定的基本模式 23(二)主导产业确立的内外约束条件 25(三)偏离一一差额分析法27三、基础设施建设先行 29(一)宜宾市对基础设施需求迫切 30(二)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 30(三)基础设施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31(四)进行基础设施开发的可行性 32(五)多渠道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33(六)具体的融资方案安排 35四、主导产业的选择与规划 36(一)支柱性主导产业 .37(二)基础性产业 44(三)其他产业47第三章宜宾市产业发展规划

3、与前景预测51一、主导产业发展的基本导向 52二、宜宾主导产业发展战略分析53三、主导产业空间分布规划 66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专题研究报告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报告专题研究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未来二十年是中国可以大有作为、 抓住且必须抓住的 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 来的关键历史时期。在这一重要历史性阶段, 如何调整和优化经济产业结构,是 一项关系宜宾市未来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子孙存续的重大命题,对于做好宜宾市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和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是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依据。作为宜宾

4、市城市总体修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一宜宾市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其关键之一就是选择、确定适合宜宾经济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或主导产业集群,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以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通过主导产业或主导产业集群所 具有的新技术吸纳力、高产业关联度、 高技术渗透力等优势,减少产业发展中的 资金与能源消耗,提高现代工业化水平,带动整个城市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优 化与升级,为宜宾市经济社会长远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对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而言,宜宾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正面临着来自土地、资源、环境、生态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同时也面临着金沙江上游梯级水电开发 的历史性机遇。这就需要我们在各项工作中都要坚持和

5、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牢牢把握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基本要求,统筹兼顾,全面发展,重视 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城市与乡村、区域内外、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平衡问题。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既要搞好城市发展的主导产业规划和总体发 展规划,还要做好城市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规划工作,同时做到既兼顾眼前利益,还要着眼未来发展。基于上述观点,本课题组在从事实地调查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 力图做到以 下几方面:一是要具有前瞻性和全局观。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趋 势,将宜宾市发展放到以整个川南地区、 成渝经济走廊、以上海为龙头的沿长江 经济带、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格局中, 准确把握其发展

6、方向和战略定位; 二 是要体现协调性和统一观。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城乡之间协调、 区域内部协调、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协调和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本地综合优势和整体效益;三是要注重理论高度和现实感觉。主导 产业或主导产业集群的确立,既要符合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充分发挥本地的区 位条件、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还要显现各个主导产业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四是 要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紧紧把握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努力避免急功 近利、盲目发展的短视行为;五是要把握务实精神与可操作性。 在理论研究与课

7、 题调研中,既要避免好高骛远,提出的观点思路不切实际,又要不断提高课题研 究的可操作性,避免提出的内容空泛而思路空洞。主导产业的选择与确立,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与基石。 在宜宾市经济产业规划中,本课题主要突出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突出主导产业规划满足宜宾市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的原则。在合乎一 般产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主要从扩大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和实现社会就业 等三个主要方面综合考虑城市主导产业或主导产业集群的确立;二是突出主导产业规划体现本地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的原则。作 为主导产业一定要具备相当的现实产业基础,并可以很好地本地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着力提高城市在区域

8、经济中的核心竞争力、综合实力;三是突出主导产业满足辐射带动本地或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则。作为主导产业一定要具有相当的辐射带动作用,即具备一定的产业延伸功能或对相关产业 的带动作用,否则对其发展规划必须予以认真考虑;四是突出科技型、外向化的新兴工业化发展道路,以实现产业的升级与优化。 以投资、消费、出口拉动城市经济增长,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实现农民增收和扩大市民就业;五是突出主导产业体系或集群的建设和龙头企业的培育。以确保主导产业快 速扩张的能力,打造能够对城市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构成强力支撑的合理的 城市产业体系或产业集群;六是突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非公经济、特色农业和

9、商贸旅游产业的重 要性,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构建独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县域经济;七是突出城市主导产业空间的合理布局。结合宜宾市最新行政区域调整和自 然地理地貌条件,从产业发展的空间需要出发,科学规划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地域 分布和空间布局。2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专题研究报告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报告专题研究第一章宜宾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评价【内容提要】对宜宾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评估,是城市总体规划的起点和基础。本部分在现代化理论和城市竞争力理论的框架下,着重对当前宜宾市 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进行了细致的量化研究工作,同时也与周边地区进行比较研 究,旨在为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经济产业

10、发展提供科学的、切实可行的依据。、宜宾市城市现代化水平分析(一)城市现代化分析的理论框架一般而言,城市现代化是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一个城市(或地区)经 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达到、保持及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及其深化的历史 过程。城市现代化分析理论是一个相当系统的理论体系,由概念定义、发展阶段、动力机制、指标体系、评价模型等部分组成。1、关于现代化的定义与发展阶段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目标有三:第一个目标是完成第一次现代化。既达到20世纪60年代发达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在 20世纪70年代先后进入后工业化发 展时期)的平均水平。很显然,它是一个静态的目标体系;第二个目标是完成第 二次现代化。一般

11、地认为,在21世纪前50年,很少有国家或地区能够完成这一 目标。到了 21世纪下半叶,有些国家或地区将先后完成第二次现代化,进入成 熟的知识社会。它首先是一个动态的目标体系,到完成第二次现代化时又将变成 一个静态目标体系;第三个目标是达到并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这是新型综合现代 化的目标体系。世界先进水平是不断变化的,所以第三个目标也是一个动态的目 标体系。2、城市现代化的动力机制城市第一次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是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等。在这个过程 中,不同国家的情况会有很大差别。例如,欧洲国家的第一次现代化过程,主要 动力可能是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工业化、城市化和向海外移民等。美国的第一 次现代

12、化过程,主要动力可能是投资、土地开发、技术进步、工业化、城市化和 接受移民等。发展中国家地区的第一次现代化过程,主要动力可能是国内外投资、 技术引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等。城市第二次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是知识化、 信息化 和全球化等。在这个过程中,其主要动力是知识创新、制度创新、人力资本和全 球化。人民对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追求,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城市新型综合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则是两次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用第二次现代化带动第一次现代化,用第一次现代化促进第二次现代化,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相互促进、城市化和郊区化的相互促进、知识化和全球化的相互促进。城市 新型综合现代化的主要动力,可能是教育

13、和投资、城市化和郊区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技术引进和创新、知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一般认为,城市创新体系及其 创新活动是其新型综合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来源。3、城市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第一次现代化指标体系、 第二次现代化指 标体系和新兴综合现代化指标体系组成。鉴于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现代化水平尚未达到第一次现代化水平的实际情况,本部分则简略了第二次现代化评价指标 体系,只介绍、分析第一次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A、第一次现代化指标体系根据城市现代化理论,第一次现代化的典型特征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等,并主要地反映在社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下面我们用10个有代表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

14、来评价。城市第一次现代化的各项指标及参考值可见表1-1-1 O表1-1-1 第一次现代化评价指标的标准值指标标准 备注经济1.人均GNP逐年计算正指标指标2.农业劳动力比重(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30% 下逆指标3.农业增加值比重(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 例)15% 下逆指标4.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 比例)45% 下正指标社会5.城市人口比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50鸠上正指标指标6.医疗服务(每千人口中的医生人数)一人以上正指标7.婴儿存活率97鸠上正指标(婴儿死亡率)(3%以上)(逆指 标)8.预期寿命(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70岁以上正指标9.成人识字率80

15、鸠上正指标10.大学普及率(在校大学生占20-24岁人口比例)15%上正指标注:B、以上数值均为1960年工业化国家指标的平均值 第一次现代化评价的主要步骤一般来讲,第一次现代化评价的步骤主要有:首先,检验各项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现代化指标评价时,可以调整部分评价 指标;其次,计算相关城市的人均 GNF标准值;其三,采用“比值法”计算单个指标达标程度。单个指标达标程度最大值为 100% (如果超过100%取值100%,达到100除明该指标已经达到第一次现代 化水平;最后,采用“简单算术平均值”法,计算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C、城市第一次现代化发展阶段评价事物发展总是有阶段的,不同阶段有一些不同特

16、点。通过发展阶段分析,可以比较同一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差别。可以根据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发展阶段。第一次现代化发展阶段的评价步骤:首先,根据信号指标实际值与标准值的比较判断发展阶段并赋值。其次,计算第一次现代化的发展阶段。第一次现代化发展阶段四个信号指标的标准值和赋值(见表1-1-2 )。表1-1-2第一次现代化信-号指标的划分标准和赋值农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工业增赋说明GDF比例加值值过渡期<5%<0.24农业增加值占GDP成熟期5% 15%,<15%0.2 0.8,<0.83比例低于15%为第发展期15%- 30%,<30%0.8 2.0,&l

17、t;2.02一次现代化标准,起步期30%- 50%,<50%2.0 5.0,<5.01结合工业化国家传统社 会>50%>5.00200年经济史鉴定农业劳动力/总劳农业劳动力/工业劳赋说明动力动力值过渡期<10%<0.24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例低于30%成熟期10%- 30%,<30%0.2 0.8,<0.83发展期30%- 50%,<50%0.8 2.0,<2.02为第一次现代化 标准,结合工业化国起步期50%- 80%,<80%2.0 5.0,<5.01传统社>80%>5.00家200年经济史鉴会疋(二)宜

18、宾市现代化水平评价1、宜宾市现代化水平量化指标体系根据现代化理论,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是可以用一系列的指标体系来衡量和 测评。这些指标共10项,前四项是经济指标,后六项社会指标,具体可见(1 13)。根据历年宜宾市统计年鉴和有关调查提供的数据,经测算结果显示,宜宾市的现代化发展水平是比较低的,其中经济指标状况明显没有社会指标理想(这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的普遍特点),而且总体现代化指标略则更低于四川省 74的平均水平。表1-1-3 2002年宜宾市地区第一次现代化指标项目标准2002 年计量参数人均 GDP( USD,2000年6399486.327.61 /农业劳动力比重30%61.60%4

19、9农业增加值比重15%20.37%73服务业增加值比重45%31.66%7城市人口比例50%16.58%33医生/千人12.19100婴儿存活率99%97.55%98预期寿命7072.6100成人识字率80%93.65%100大学毛入学率15%10.72%71结果70.22、宜宾市经济现代化指标变化趋势与经济指标相比较,社会指标数值较大且年度间变化趋势并不明显。为了更 进一步地分析、了解宜宾市近年来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单独提取宜宾市 经济现代化指标体系,做了一个增长趋势分析,以强化我们对当前宜宾市城市现 代化水平的理解和认识。(见表1-1-4和图1-1-1)0.60.40.2图1-1-1

20、:第一次现代化经济指标变化趋势图* 系列1 系列2系列3系列4t 系列5 系列6系列7表1-1-4宜宾市经济现代化指标变化趋势项目标准199719981999200020012002年年年年年年人均GDP6399357.2389.2423.5479.93486.96486.96农业劳动力比重30%64.87%63.46%65.98%63.95%64.34%61.63%农业增加值比重15%28.57%26.78%25.58%23.60%21.97%20.37%服务业增值比重45%29.63%31.58%31.40%31.59%31.58%31.66%现代化实现程 度42.544.945.1474

21、8.250注图中*为2000年美国的人均GDP青况8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专题研究报告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报告专题研究#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专题研究报告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报告专题研究由表1 1 4和图1 1 1可以看出,近年来宜宾市经济现代化指标发展平#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专题研究报告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报告专题研究稳,尤其是1999年以来现代化指标的发展速度有进一步加快的趋势,但这仍低 于四川省55的平均水平,而且从数值上来看,经济指标与全省的差距比总指标 的差距更大。从1997年2002年间,宜宾市经济现代化指标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1.25,

22、按照此速度预计到2040年宜宾市才可能完全实现经济上的第一次现代化。从宜宾市现代化经济指标与社会指标的差异上,也可以看出宜宾市提高现代化水平的紧迫任务是仍然是在经济方面。10指标中最低的是人均GDP,仅占标 准值的7.6%。这说明在经济发展方面,尤其是人均经济发展水平上我们还有很 长的一段路要走。3、宜宾市进一步现代化发展状况鉴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绝大部分的中国城市和地区均处于第一次现 代化过程中,第二次现代和第三次现代化还相差甚远。 对宜宾及至整个中国的城 市来说,研究第二次现代化指标也仅具有一般的参考价值。为了清晰起见,我们还是列出下表(表1 1 5)。表 1-1-5宜宾市第二次现代

23、化指标体系项目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生活质量经济质量R&Dg费 /GNP科研人员/万劳动力 发明专利申请数/ 人 中学毛入学率(% 大学毛入学率() 电视普及率(台数 人) 因特网普及率A 城市人口比例% 医生/千人 婴儿死亡率(%) 预期寿命 人均能源消费A 人均 GD( USD,2000年)百万人均PPP物质产业增加值比重(%物质产业劳动力比重(%现代化实现程度注:1997 2003年宜宾市大学入学书数量分别为:5754, 6787, 8341, 9481。参考值2002年指数2.30.010.633312.6238.247903.910.4910061.0061.006010.7217

24、.87641270.0042.122988203.006.7979.0016.5820.9932.1973.000.602.4524.497872.6093.085448617.0011.3327680611.742.212986 127770810.753268.2146.913069.5143.1630.822500,2629, 4032, 表中A:采用的是四川省2001年的平均数据。根据测算得出,2001年四川省第二次现代化水平为30%可见,宜宾市与全 省平均水平基本持平。表1-1-6 :宜宾市地区综合现代化指标项目参考值2002 年指数经济指标人均 GDP( USD,2000年)276

25、80611.742.21人均PPP277702986.1810.75服务业增加值比重68%0.3246.56服务业劳动力比重70%0.3043.56社会指标城市人口比例79%0.1720.99医生/千人32.1973.00预期寿命7872.6093.08生态效益A4.91.0020.41知识指标知识创新经费投入2.30.010.63知识创新专利产出7903.910.49大学毛入学率(%)6010.7217.87因特网普及率2988203.06小计28.0331%比2002年宜宾市的综合现经测算,2001年四川省综合现代化水平为 代化水平面还高出近3个百分点。(三)与周边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比较情况

26、下面我们对川南地区泸州、内江、自贡等三个城市的第一次现代化水平进行 了测算(详见表1 1 7,1 1 8, 1 1 9)。为了研究的便利和表述的方便, 我们也作出了与宜宾市相比较的数字和情况。 由于各地现代化指标体系中,社会 指标体系相差不大,因此本文只对经济相关指标体系进行了必要的比较。表1-1-7泸州市地区第一次现代化经济指标项目标准2002 年指标6625(USD,2002人均GDP年)500.40007.55农业劳动力比重30%51.13%58.67农业增加值比重15%24.91%60.22服务业增加值比重45%36.62%81.38计算结果51.96表1-1-8内江市地区第一次现代化

27、指标2002年实际项目参考指标值指数人均 GDP( USD,2000年)6625513.567.75农业劳动力比重30%0.4074.39农业增加值比重15%0.2267.60服务业增加值比重45%0.3680.21计算结果57.49表1-1-9自贡市地区第一次现代化指标2002年实际项目参考指标值指标人均 GDP( USD,2002年)6625702.1811农业劳动力比重30%0.5059农业增加值比重15%0.2074服务业增加值比重45%0.3477计算结果55通过与四川全省和川南地区三市的比较研究, 我们可以看出宜宾市的城市现 代化水平还不算落后,但也不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和长处,甚至

28、其第一次现代化 指标体现比泸州、自贡、内江等城市的还要低。由此可以看出,当前宜宾市经济 社会发展水平在整个川南地区并不具有绝对优势,建成川滇黔结合部的区域中心城市任重道远。、宜宾市城市竞争力分析(一)城市竞争力分析的理论框架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 过程中同其他城市相比较所具有的创造财富和价值收益的能力。1、城市竞争力的解释框架城市竞争力是一个混沌的系统,它由许多子系统组成,同时又是更大系统的 子系统。城市竞争力系统的构成是复杂的,其众多的要素和环境系统以不同的方 式存在,又处在不同的维度和层次上,他们共同集成、构成城市综合竞争力,决 定城市的价值收益

29、。因此,可以从多角度来概括表达。城市竞争力(UC =F (外部竞争力、内部竞争力、核心竞争力)=F(人力资本竞争力、企业管理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 商务环境竞争力、区域国际竞争力其中,人才本体竞争力:指同其他城市相比较,本市市民整体的内在的素质 能力的大小。包括市民的观念文化、知识技能、身体素质等方面。A、企业本体竞争力指同其他城市相比较,本市企业整体的内在的素质能力的大小。 包括企业的 制度、文化、组织、管理,以及精神、知识、身体等内在优势的大小。B、生活环境竞争力指同其他城市市民相比较,本市市民整体的生活成本和生活质量及其所产生 的经济吸引力和社会凝聚力大小。包括家庭消费、社区服务、公共

30、产品、自然环 境和宏观环境,法制环境、交往关系,政府服务。C、商务环境竞争力指同其他城市相比较,城市企业经营软硬的优、劣势。包括要素条件、需求 条件、区位环境条件,制度、文化、政府管理等。D区域国际竞争力城市所在区域和国家的商务和生活环境,同时包括城市所面临的国际机遇与挑战。人才本体竞争力 企业本体竞争力 生活环境竞争力 商务环境竞争力 区域国际竞争力图1-2-1竞争力飞轮模型从图1-2-1可以看出,各系统的相互关系,其中人才本体竞争力居于城市竞 争力的核心地位。任何系统都包含和包括它,它也是任何系统的一部分。企业本 体竞争力也居于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地位。它也是其外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 市生

31、活环境是人才和企业重要环境条件。 也是商务环境的一部分。城市商务环境 是城市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同时是区域和国家商务环境的一部分。 区域和国家 的环境是城市环境的重要外部背景,同时也是由各城市的具体的商业环境所组 成。这些内外环境互相作用互相影响。2.城市竞争力的显示框架根据城市价值收益状况是城市竞争能力的表现的假定, 本报告分别从不同的 维度来表现城市竞争力的五个关键性指标, 综合构成显示性城市竞争力的指标体 系。城市综合竞争力=F (综合市场占有率、综合经济增长速度、综合生产率、综合人均收入水平、综合就业机会)A、综合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反映一个城市的产品在全部城市产品市场中的份额, 反映

32、了一个 城市创造价值的相对规模。不过,由于城市产品涉及多个行业,综合的市场占有 率状况往往不能使以上问题得到准确的反应。B、综合经济增长速度城市竞争是贸易竞争,更是增长的竞争。城市吸引、占领、争夺、控制资源 和市场创造价值的能力、潜力及持续性决定于 GDP勺长期增长。GDP增长速度反 映了城市价值扩展的速度及潜力。但问题在于,有些产业虽有增加值,但实际并不创造价值。C、综合生产率它是城市创造价值的投入产出效率的一个集中表现。本报告认为:人均GDP和地均GDF可以较准确的表达城市的综合生产率。D综合人均收入居民收入的综合性反映了城市在域内和域外创造价值的状况。它能把城市的域外收益表现出来,能反映

33、城市的对外吸引和控制能力,是一个反映水平的指标。E、综合就业机会就业机会既反映城市综合经济竞争绩效,也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状况。表1-2-1各分项竞争力与综合竞争力显示性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类另y人才本体竞争企业本体竞争生活环境竞商务环境竞力力争力争力人均GDP综合指71959693标71969593人均GDP综合指72959592标65909398人均收入综合指64929497标就业综合指标市场占有率指标 综合增长速度指 标0.680.970.93对有关城市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而言,4个主要分项竞争力指标在不同程度 上与地均GDPS合指标、人均GDP综合指标、人均收入综合指标、就业综合指标、 市场占

34、有率指标以及综合增长速度指标均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其中最为突出的 是,商务环境竞争力对城市市场占有率及就业指标关系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 0.97和0.98 )。这说明,城市商务环境直接与企业相关指标相对接。表1-2-2 2003年四川省主要城市在中国200个城市综合竞争力中的排名城 市综合增长率排 名综合 生产 率排 名综合 就业 机会排 名市场 占有 率排 名综合人均 收入排 名综合竞争力排 名南0.2765970.111730.083801620.34155-12.24 :106充 乐0.2894850.101770.061340.011280.34157-13.96108山泸 州0.224

35、91420.191420.07750.011500.39112-26.18136宜宾0.3563340.29890.051800.02860.01200-26.98139内 江0.24061280.131640.083801690.28195-31.62148自 贡0.21071600.231260.07750.011260.32169-37.871641攀 枝 花0.19491730.31830.041920.02870.499-41.341763、宜宾市城市竞争力状况对于当前宜宾市城市竞争力的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图表(表1 2 2,表1 23)中直观的得出。表1-2-3四川省各城市综合竞争

36、力排名城市综合增长率排 名综合 生产 率排 名综合 就业 机会排 名综合市 场占有 率排 名综合人 均收入 水平排 名综合竞争力排 名南 充0.276550.1180.0820.005080.33865-12.003乐 山0.289440.1090.0670.010360.33696-14.004泸 州0.224970.1960.0740.006270.38784-26.005宜宾0.356320.2940.0580.018330.01249-27.006内 江0.240660.1370.0820.004290.27648-32.007自 贡0.210780.2350.0740.010650.

37、31767-38.0081攀 枝 花0.194990.3130.0490.017940.39953-41.009(二)宜宾市城市竞争力结论A、宜宾市城市竞争力在四川省位居第六,比宜宾市 GDP位居第四的排名靠后;B、宜宾市城市竞争力水平要低于泸州市;C、宜宾市在全国城市竞争力的排名位居第 136位。因为综合就业机会和综合人均 GDP勺排名较低,极大地影响了宜宾市的总体 竞争能力。由此,我们建议宜宾市把综合就业能力和综合人均 GDP作为提高城 市竞争力的突破口和工作重点。、宜宾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比较上面利用城市现代化评价体系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对宜宾市的经济发展水 平、经济发展潜力、产业结构状

38、况、居民生活水平、人才竞争力、商居环境等做 了一个抽象的综合的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周边地区、四川省域范围内做了一 个粗略的比较。但是还不够全面详细,也未能完全反映出宜宾市的区位优势和资 源优势。下面就相关指标做进一步分析。(一)经济总量指标及比较经济总量指标能够突出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实际产出能力及状况,通过 GDP与人均GDP勺对比也会发现许多问题。1、GDPS增长率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258.3亿,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1年增长 12.1%,连续几年居四川省第四位(排在成都、绵阳、德阳之后)。宜宾市近年来GDPS、量均居四川省第四位,在四川省属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 地方,尤其是

39、在川南四地,宜宾市的经济总量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宜宾市的经济总量虽居第四,但是与前三位,尤其是与成都相比还差距较大,即使居第三位的德阳2002年GDP也比宜宾市高出22%而宜宾与第五、第六名的差距却相对小 的多,2002年达州GDP仅比宜宾GDP氐12.8%。表 1-3-1最近几年四川地市GDP情况地区§年份200020012002四川省2122.82320.22570.8成都1312.991492.041667.1绵阳317.89330.09369.71德阳260.08286.01315.11宜宾200.65229.39258.3达州187.84205.4225.04南充176.78

40、200.1219.11泸州165.49177.96192.22自贡151.96164.34181.23内江144.81160.44178.22通过GDP增长率的对比可以发现,近十几年来在大多数年份内,宜宾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均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同时也高于全国8.1%的平均水平,泸州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还与宜宾市的水平相当,甚至略高于宜宾市的 GDP增长速度,但进入1996年以来其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宜宾市的增长速度。 这说明宜宾经济发展潜力较大,增长势头强劲。05050211率分百长增图形1-3-1 GDP增长率比较18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专题研究报告经济产业发展

41、规划报告专题研究#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专题研究报告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报告专题研究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如果说GDP是衡量一地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那么人均GDP则是衡量一 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人均GDF也可以从一个侧面 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效率。1-3-2 2002 年四川省主要城市人均 GDP青况四川省 成都 攀枝花 德阳 绵阳 雅安 自贡 阿坝 乐山 宜宾 内江 泸州576616277 13308 8300 7097 5895 5755 5404 5187 5053 4242 4133图1-3-2 近年来人均GDPt曾长率比较o o O2 1率

42、分百长增5999491份96年9市省通过表1-3-2与图1-3-2比较发现2002年宜宾市的人均GDP虽然在川南 四地中仍居第二,但是在四川省各地市州中仅排名第九,不仅与成都、攀枝花、 德阳等地相差较大,就是与四川省的平均水平相比也有较大差距。但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半期,宜宾市人均GD戌曾长速度开始发力已经明显高于四川省平均速 度。(二) 经济社会发展不足之处从上面的分析看,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严重地制约着宜宾市建设“长江 上游一级中心城市”的长期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除了以上分析,宜宾市还有以下不足之处制约着其发展:A、辐射能力弱一个城市的辐射力主要体现在交通、通信能力上

43、。以1999年指标看,宜宾的辐射能力不容乐观。宜宾铁路客、货运量位于全省第11位;公路客、货运量居全省第8位;特别是拥有黄金水道的宜宾,对长江的利用率太低,货运量仅居 全省第8位,水运客、货运量低于达州;宜宾航空旅客吞吐量只有13万人次、货物吞吐量才1467吨。宜宾邮电业务总量列全省第 8位,本地电话用户数居全 省第7位,移动电话用户数在全省是第8位。以上这些数据与作为区域中心城市 的要求差距较远。B、区位、交通优势未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作为一级中心城市,必须与周边区域性的次一级中心城市建立快速联系的交 通通道。宜宾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尚未真正形成,与周边乐山、攀枝花、昭通、 毕节、泸州等城市的

44、联系还十分脆弱。要发挥宜宾的区位、交通优势,并使之转 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还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宜宾城市三江分割,城市交通必须依靠众多的桥梁或水下通道,这也成为解决宜宾城市交通问题的当务之急。C、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突出在宜宾500万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占劳动力的 30%宜宾二、三产业发展 滞后,既影响资金的积累,又造成就业岗位不足。宜宾虽然有资源优势,但这些 资源优势并为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现实的发展优势。宜宾地处有500吨通航能力的长江之头,对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过去受大环境的影响,宜宾对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重视不够, 建立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的任务 十分艰巨。D科技

45、力量较弱宜宾市劳动力资源富集,但劳动力素质不高,尤其是高素质的现代管理人才 缺乏,科技开发力量较弱。按2000年四川统计年鉴,宜宾研究与开发机构和 情报文献机构数位居全省第4位,但从业人员数居全省第6位,甚至不及自贡、 泸州和攀枝花从业人数的50%从科技研究与开发的经费投入看,宜宾 1999年 是640.4万元,居全省第10位。宜宾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开发力量 亟待加强。【基本结论】在上面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相关的数据检验,我们发现至少可以得出以 下结论性的观点:1、从总体上讲,当前宜宾市在第一次现代化过程中仍处于起步阶段,水平 还较低。由此判断,宜宾市在今后较长的一个阶段内, 现代

46、化的主要目标仍然是 追赶发达地区,加快第一次现代化的实现步伐;2、根据现代化理论,宜宾市目前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是工业化、城市化、郊区化等。在这个过程中的主要动力可能主要地来源于投资和教育、工业化和信息化、城市化和郊区化以及技术的引进与创新等;3、通过与四川省和川南地区的比较,可以认为宜宾市的现代化水平还不算 落后,但是也不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和长处,尤其是第一次现代化的指标比泸州、 自贡、内江的都要低,也就是说即使在川南也不具有绝对的优势;4、从宜宾市现代化经济指标与社会指标的差异,也可以看出宜宾市提高现 代化的紧迫任务是仍然是经济方面的;5、在城市竞争力方面,宜宾市的城市竞争力在四川省位居第六,

47、比宜宾市的GDP位居第四的排名靠后,且低于泸州市的水平;6、宜宾在全国城市中排名处于第 136,因为综合就业机会和综合人均收入 的排名较低,极大地影响了宜宾市的竞争力,以后宜宾提高城市竞争力的突破口 也应该把这两项作为重点;7、在城市定位时提出一个较高的有鼓舞性的目标是有必要的,但是考虑到宜宾市的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在四川、川南地区的优势比较,我们在城市定位时不宜提出过高的不切合实际的目标定位,以免坐失发展良机。第二章宜宾市经济产业分析与规划【内容提要】 主导产业的确立与选择,是一个城市经济快速、 健康发展 的前提和基础。本部分运用当今经济、 产业方面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在对宜宾 市的

48、资源优势、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等进行了严格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宜 宾市主导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安排的基本思路。、产业分析与规划的依据(一)产业分析与规划的理论依据主导产业或主导产业集群的选择和发展研究,旨在吸取以往调整产业结构研 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把握宜宾市工业、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试图选择若干主导 产业或主导产业集群,进而通过培育和扶植,使之在未来20年对宜宾市经济产业 起支撑作用,并带动本市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与换代。1、主导产业的基本涵义目前见于国内有关资料中对主导产业的涵义或界定,大约有10多种。一般认为主导产业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 较强的技术进步

49、能力,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增长具有较强的前向拉动 和后向推动作用,对经济发展起导向性和带动性作用, 代表了产业结构的演变方 向或趋势的产业。与主导产业并存和协同发展的主导产业群,是指具有主导产业 特性的次一级产业,既包括前一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也包括具有较强潜在发展 能力的优势产业。按美国罗斯托的主导产业学说认为,前一个成长阶段的主导产 业会对下一阶段的主导产业产生诱导作用,原来的主导产业部门在完成了带动其 它部门和经济增长使命后,就会让位给新的主导产业部门。另一个经常使用的概念是支柱产业。在现实中,由于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这 两个概念有类似之处,因而常常被混同起来,这是不恰当的。所谓支

50、柱产业,根 据罗斯托的理论,解释为:在一定经济发展阶段,吸收运用新技术快,处于供求 关系中心;且规模大,能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效益;生产率高,附加价值大,是该 时期国民收入增加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支撑者。 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本 质区别,就在于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度,能使产业结构高 级化,但不一定能对国民经济起到主要支撑作用;支柱产业则仅体现了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而对其他产业增长并无直接影响,且一般不能推动产业结构高级 化。两者的联系是,现有的主导产业有些具有支柱产业的属性, 并很可能发展成 为支柱产业,也可以说,某些主导产业即是支柱产业,或者是潜在的支柱产业。2、区域主导

51、产业选择的理论A 、波特巨型理论波特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即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 通过这三部著作,波特试图建立一种“巨型理论”(grand theory),以全面性解释经济社会现象。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波特教授指出产业中存在着五种竞争 力,它们分别来自于产业的(1)竞争者;(2)潜在进入者;(3)替代者;(4) 供货商和(5)买主。由于这五种竞争力的存在,所谓的竞争战略就变成了对应 该采取何种战略来对抗这五种竞争力的讨论。 为此,波特提出三种一般性战略供 企业采用,分别是(1)全面成本领先战略;(2)差异化战略;(3)焦点集中战 略。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波特又将其分析架构扩大,纳入了

52、“国家”这个 影响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他认为,了解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角色,对企业和政 府都很有价值。波特再次提出一个新的架构。他认为企业的竞争力受到下列四项因素的影响,它们分别是:(1)生产要素情况;(2)需求条件;(3)企业的战略结 构与竞争对手;(4)相关的支持性产业。波特认为,一国的某产业只有突出地具 备了上述四条件中的一、两项,才能说是具有竞争力。这个互动模式被称为“金 刚石模型”。价值链是用于分析全球竞争战略的基本工具。波特试图将所有可能 影响竞争力良性的因素,都纳入其思考逻辑当中,从而成就一个最完整、最具解释性的“巨型理论”。B、区域经济理论一是法国经济学家佩鲁(Franeois perrour )和代维尔(J R Boudeville ) 的增长极理论S佩鲁和代维尔认为,一个区域的所有地区并不是以同样的速度 增长的,往往是在某一点或几点发展最快,这些高速增长的点即是所谓的增长极, 它们一般是城市或大型工业基地,在整个地区发挥支配作用。增长极以“墨渍” 方式缓慢扩大,其影响逐渐传播到落后地区,引致增长中心的扩张和第二级、 第三级以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