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与佛舍利的考古发现_第1页
舍利与佛舍利的考古发现_第2页
舍利与佛舍利的考古发现_第3页
舍利与佛舍利的考古发现_第4页
舍利与佛舍利的考古发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舍利与佛舍利的考古发现觉真内容提要:2002年2月23日至3月31日,由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佛指真身舍利,从西安启程赴台,在台湾的各大主要城市展开为期37天的供奉瞻礼。这一牵动两岸佛教界,重大的宗教佛事活动,倍受瞩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本文将就大家普遍关心的 舍利,目前已知中国境内共分布有多少佛舍利,这些焦点问题。以时间的先后顺序,结合 不同时期的考古发现,作一简要介绍。关键词:舍利考古发现真伪作 者:觉真法师,中国佛学院文物专业研究生。一、舍利释义舍利,是梵文sarira的音译,乂有设利罗、室利罗、实利等多种翻译,意译 为体、身、身骨或灵骨。然考其本意,却非如此。舍利最初的意思只是代表“

2、米 粒”。如日僧空海在其所著的秘藏记一书中曾记述:“天竺呼米粒为舍利,佛 舍利亦似米粒,是故曰舍利” 1 0由此可知,舍利最初只是一借代词语,完全是 从其形状上立名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舍利二字,从广义而言是指尸骨,可是尸骨人人皆有, 却不能说舍利人人皆有。舍利这一称谓, 至后世早已脱离了其本意,而是特指佛 陀或高僧圆寂后遗留下来的身骨、头发或遗体在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结晶体。金光明经卷四云:“舍利者,乃无量六波罗蜜功德所熏,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 难可得,最上福田” (日)空海著秘藏记,大正藏卷八十六。 (北凉)昙无忏译金光明经,大正藏卷十六。大智度论卷五十九云:“供养佛舍利,乃至如芥子许, 其福

3、报无边乃至苦尽故” (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大正藏卷二十五。故而,舍利作为佛教中的圣物,受到了特别的尊崇。舍利的种类,依据经典所说,有两种分法。浴佛功德经中分舍利为二:(1)生身舍利,乂称身骨舍利,即指佛陀或修行证道高僧的遗骨;(2)法身舍利,乂称法颂舍利,即指佛所遗的教法与戒律,永住丁世,可为众生作依止,故 相对丁身骨舍利而称之法颂舍利,或略称为法舍利(见图 1、图2)。另据菩萨 处胎经卷三常无常品中,亦有全身舍利与碎身舍利之说。谓将遗骨全部收 入一塔者,称为全身舍利(见图3),如法华经卷四中:“时天王佛般涅槃后, 正法住世二十中劫,全身舍利起七宝塔” (后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大正

4、藏卷九。这里指的就是全身舍利;将遗骨分置多处者,称为碎身舍利(见图4),如长阿含经卷一称:“众积名香,厚衣 其上,阁维之,收拣舍利” (后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长阿含经,大正藏卷一。这里指的便是碎身舍利。据考证,关丁全身舍利 与碎身舍利之说,最早应源丁古印度梨俱吠陀时期所行的土葬与火葬二法。以土葬可保全遗体称为全身舍利。火葬后遗骨分散故称为碎身舍利。关丁舍利的颜色,与原身体部位的关系, 法苑珠林卷四十说:“舍利有 其三种:一是骨舍利,其色白也;二是发舍利,其色黑也;三是肉舍利,其色赤 也” (唐)道世撰法苑珠林,大正藏卷五十三。此说曾被广为引用,但关丁颜色的定论,则未必确切。舍利中确实有白、

5、黑、赤三种颜色,却不止丁此三种色。如释氏要览卷下就说:“惟佛舍利五色有神变,一切物不能坏焉” (宋)道诚集释氏要览,大正藏卷五十四。可见,舍利还应有五色的,今观释迦佛的牙舍 利即为褐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二、佛舍利的流传在释迦牟尼佛生活的时代,古印度有四种葬法。分别是:火葬(梵言“茶毗”)、水葬、土葬、林葬(弃之森林)。而佛陀把火葬列为诸种葬法之首,其俗 一直延续至今。如毗奈耶杂事卷十八中说:“佛言:芯震!(比丘)身死,应为供养。芯驾不知云何供养,佛言:应可焚烧” (唐)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大正藏卷二十四。当佛陀在拘尸那伽城涅槃后, 随即举行了火葬。茶毗后,阿难等弟子从灰烬中得佛

6、舍利“八斛四斗”关丁佛舍利的数量有两种说法。此依释门正统所记,另毗奈耶杂事中为一石六斗。根据现在能够瞻仰到的佛舍利以及佛教经典中的一些记载,我们可以了知这些佛舍利大致乂分为二种:一种是未烧尽的遗骨残片,如四颗牙(现人问仅存两颗)、一截手指骨、两根锁骨、部分头骨及几根头发等;另外一种,便是释氏要览中 所记述的如五色珠般光莹坚固的珠状舍利子。只不过后一种存世较多,而分布亦 广。释迦牟尼佛的舍利不但在今世至尊至重,在佛陀时代,也是极为宝贵的。当时共有八个国家依长阿含经卷四游行经所载,八个国家分别为:拘尸国、波婆国、遮罗颇国、罗摩伽国、毗留提国、迦毗罗卫国、毗舍离国、摩揭陀国。 见长阿含经卷四游行经,

7、大正藏卷一。为了争夺佛舍利,曾陈兵城下,并且扬言:“吾等和议,远 来拜首,逊言求分,如不见与,四兵(象兵、马兵、车兵、步兵)在此,不惜身 命,义而弗获,当以力西晋会稽部县塔3、石赵宵州东城塔5、周岐州岐山南塔7、周沙州城内大乘寺塔9、周凉州姑臧故塔 取” 周晋州霍山南塔13、隋益州福感寺塔15、隋郑州超化寺塔。在此紧急时刻,一位名叫香姓的婆罗门,从中调 解,晓众人曰:“诸贤,长夜受佛教诫,口诵法言,心服仁化,一切众生,常念 欲安,宁可净佛舍利共相残害,如来遗形,欲以广益,舍利现在但当分取,众咸 称善” 如同上。建议均分舍利以避免引起战争,此议被八国国王所接受。丁是佛舍利 被分为八份,每国一份,

8、各自请回起塔供养,这便是佛教史上著名的“八王分舍 利”事件。佛舍利的流传,也就由此展开了。在释迦牟尼佛灭度白年后,有阿育王出世,成为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第三世, 统一了全印度,成为保护佛教最有力的统治者之一。从此,佛舍利也就有了向外的流传。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三所载:“佛灭度后白年,阿育王取佛舍利,夜 役鬼神,碎七宝末,造八万四千塔,尊者耶舍舒指放光,八万四千道,令羽飞鬼 各随一光尽处安立一塔,丁一日中遍赡部界,在震旦国,一十九所”(宋)志磐撰佛祖统记,大正藏卷四十九。这一牛九座塔的分布情况,在法苑珠林卷三十八中有明确记载:102、东晋金陵长干塔4、姚秦河东蒲阪塔6、周瓜州城东古塔8、周洛州故都西塔1

9、0、周甘州删丹县故塔12、齐代州城东古塔14、隋益州晋源县塔16、隋怀州妙乐寺塔17、隋并州净明寺塔18、隋并州榆社县塔19、隋魏州临黄县塔(唐)道世撰法苑珠林,大正藏卷五十三。在这十九座佛塔中,未经瘗藏而能流传至今者,只有西晋会稽部县塔。即 今浙江省郸县期山阿育王塔(见图 5)。据郸县志记载,寺内供奉的佛舍利 塔,是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并州(今山西太原)僧刘萨诃(法名慧达) 发现的。印光法师在阿育王佛舍利塔记实一文中,对塔的形状及佛舍利的灵 异,均作了生动的描述:“塔高一尺四寸,周围亦尺余,塔中内空,中悬一实心 钟,钟底正中有一针,舍利附丁针端,四面有窗,华格拦遮,手不能入,即于华

10、格孔中睹之,其舍利之形色,大小、多少、定动,均无一定,不独人各异见,即 一人亦多转变不一” 印光法帅文钞三编卷三,820 Mo福建莆田广化寺刊印本。该寺建筑规模宏大,供奉舍利塔的舍利殿之庄严,在国 内首屈一指(见图6)。因为此塔是传来我国十九座佛塔中唯一幸存者,所以更 加弥足珍贵。三、佛舍利的考古发现佛舍利的收存,按照佛教传统,均要起塔供奉。随着对古塔的维修和遗址 的活理,各地文物考古部门逐渐发现了许多地宫以及内部瘗藏的舍利和文物。这些为数众多佛舍利的考古发现,有确切史籍记载,被佛教徒广泛认同的,现共有六处,下面分别作出介绍:(一)北京灵光寺招仙塔佛牙舍利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西山灵

11、光寺内的辽代“招仙塔”及全寺建 筑物均被炮火所毁。寺僧在活除瓦砾时,得到塔顶的露盘,文曰:“大辽国公尚父令公承相大王燕国太夫人郑氏造咸雍七年八月工毕”。旋丁塔基下地宫获一石 函,启视有沉香匣(见图7),内贮佛牙舍利一颗。匣上书有:“释迦佛灵牙舍利 天会七年四月二十三日记比丘善慧书”。这些内容,完全与辽史卷二十二道 宗本纪所载:“咸雍七年八月辛巳,置佛骨丁招仙浮图,罢猎,禁屠杀。” (元)脱脱等撰辽史卷二十二,270 Mo 之说相符。按佛教经典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下所载,世尊茶毗后唯留四牙不曾 沮坏,帝释天丁佛口上颔取两枚即还天上,起塔供养。而余下两颗,一颗传至锡 兰(今斯里兰卡)康堤佛牙寺供奉至今

12、,而另一颗传至丁闻乌丧国,在刘宋元徽 三年(公元475年)由南齐僧法献请回我国。故史称“法献佛牙”。建国后,1955年中国佛教协会将佛牙舍利迎请到北京广济寺舍利阁供奉, 19571960年,相地鸩工在灵光寺内重新建造了佛牙舍利塔。塔高五一米,八 角十三层,密檐式,十分巍峨壮观。1964年6月25日,佛牙舍利被请入金塔内 的莲花座上,安奉丁佛牙塔中第二层,本层的金塔及“乾隆五彩”瓷供器,皆是 上世纪六十年代故宫博物院提供的皇家珍贵文物(见图8)0我国的佛牙舍利曾先后出访过许多国家和地区,为那里的人民带去了无量福德,也为促进业州及世 界和平做出巨大的贡献。(二)苏州虎丘塔迦叶佛舍利苏州虎丘塔,始建

13、丁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 959年),北宋建隆二年(公 元961年)建成。全塔高约50米,平面八角形,高七层,是一座楼阁式砖木混 合结构塔(见图9)。因在活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发生大火,塔刹与各层腰 檐被全部焚毁。并造成地基下沉,呈歪斜状态。1957年,苏州文管会在整修虎丘塔第三层时,发现装有一枚迦叶佛舍利的石函及铁函,在外部包裹的丝织品上, 有用墨笔题写的两行字:“口口恩朗舍此禊子一枚,裹迦叶如来真身舍利宝塔”。 同时,在石函四周还发现有铜佛四尊(见图10)、檀香木雕佛像三尊、铜镜三面、 越窑宵瓷莲花碗一只。经专家鉴定, 这些文物均是五代末期北宋初年的东西。 按 迦叶佛是过去七佛之一,

14、乂为现在贤劫千佛中的第三佛。据长阿含经卷一记 载:“迦叶佛出世丁贤劫中,其人寿二万岁,丁尼拘律树下成佛,有弟子两万人”17 。古佛舍利的发现,这在世界范围内还是第一次,意义十分重大。(三)镇江甘露寺铁塔释迦佛舍利镇江甘露寺铁塔,始建丁宋代,九级八面,造型异常精美。原塔在明代因 海啸倾塌,仅遗存有最下三层(见图11)0 1960年镇江文管会在修复铁塔时,在 塔基三尺半处发现地宫。地宫内放置有一长方形大石函,作东西向,上面题有宋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四月八日“润州甘露寺重瘗舍利塔记”石刻一方。同 时发现的还有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李德裕重瘗长干寺阿育舍利记”,大和 三年(公元829年)“

15、李德裕重瘗上元县神众寺舍利记”石刻二方(见图12)。17(后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长阿含经,大正藏卷从而可以认定甘露寺塔地宫中所出土的舍利,即是法苑珠林卷三十八中所歹0“东晋金陵长十塔”内的释迦佛舍利。这一重大发现,对7工南地区佛教史的研究,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次出土的佛舍利, 其数量之多是前所未有的。据镇江市 博物馆报告,总数共有772粒。唐代瘗下的计有二处:长十寺舍利小金棺内11粒,神众寺舍利金棺内156粒。宋代瘗下的计有三处:银函内 56粒,银元盒内 177粒,木函内372粒,均是透明或半透明的颗粒,小如芥子。(四)北京房山云居寺$音洞释迦佛舍利1981年11月27日上午,房山县云居

16、寺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员在活理著名的 石经山雷音洞地面时(见图13),于原佛座后面地下五厘米处,发现有一方石, 下有竖穴,以函套函的方式安置了五重宝函。 在第二重宵石函盖上刻有“大隋大 业十二年岁次丙子四月丁巳朔八日甲子于此函内安置佛舍利三粒愿住持永劫”的三十六字铭文,为隋代珍贵原物,这就证明佛舍利,在这里已被珍藏了1300多年之久。当人们开启了第五重白玉宝函, 终于见到二粒乳白色、如小米粒股大小 的佛舍利(见图14),旁边还伴着二颗珍珠。据史料记载,幽州高僧静琬从隋文 帝那里得到三颗佛舍利后,即安放在白带山(后称石经山)$音洞内,只有在明 万历三十年(公元1592年)由当时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皇太

17、后迎入宫中供养三 日,此外未曾有过移动。那么,为何记载有三粒佛舍利,现只存二粒呢?内中缘 由,尚不为人知。(五)西安法门寺释迦佛指骨舍利法门寺塔,始建于东汉,因供奉佛指舍利,故名“真身宝塔”。初为四层木 塔,明代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毁于关中地震,万历七年(公元 1579 年)重建为49米高砖塔。此塔西半部于1981年8月24日倒塌。为了重修佛塔, 1985年起乂拆掉了摇摇欲坠的东半部(见图 15)。到了 1987年4月初,考古工 作者在塔基下发现地宫时,首次出土了珍贵的佛指舍利,以及唐代多位皇帝供养 指骨舍利的金银器、瓷器、丝织品等一大批珍贵文物。此次发现的佛指舍利共有 四枚,一

18、枚真身舍利,三枚影骨(影者影现之意,喻真身舍利是天上之月,而影 骨则表水中之月,是唐代所制的替代品)。分别被安置于地宫的前、中、后三室 及后室下方的秘龛内,与那些为数众多的稀世珍宝,构成了金刚界、胎藏界两大唐密曼茶罗(坛场)。因为佛指真身舍利存世仅此一枚(见图16),此次佛指舍利在法门寺的重光,确实是我们全世界佛教徒, 值得庆贺的重大事件。而最使人 难以忘怀的是,1966年的9月,一伙“红卫兵小将”来到法门寺,妄图想破坏 “真身宝塔”下的地宫,在这危机关头,寺主良卿法师举火自焚,制止住了这伙 人的疯狂暴行,用自己的生命保住了这一佛门至宝。(六)杭州雷峰塔释迦佛螺髻发舍利1924年9月25日下午

19、1时40分,素有“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塔轰然倒 塌。近二十年来,浙江省及杭州市的历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提出议案,要 求恢复“雷峰夕照”的景观。为配合雷峰塔的重建工作,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 2001年3月11日上午,浙7工省文物研究所主持了对雷峰塔地宫的考古发掘,并 且对全过程进行了现场直播(见图 17)。经历了 18个小时的紧张发掘,共出土 了珍贵文物七十余件。在重达100公斤的铁函内,梦寐以求的人们终于见到了装 有佛螺髻发舍利的金涂塔(见图18)。据咸淳临安志卷八十二等文献记载, 雷峰塔的形制、结构与杭州六和塔、苏州云岩寺塔基本相同,是吴越国王钱弘为 供奉“佛螺髻发”(螺髻,系如来三十

20、二相之一,言佛顶髻毛发向右旋转,其形 如螺)而建。结合遗址中出土的石经残碑以及铭文砖上的十支纪年,可以初步确定雷峰塔的建造年代应在公元 972公元976年之间。这也表明地宫中出土的佛 螺髻发舍利已历千年,而未曾有过移动和毁损。 释迦发舍利的出土,在世界范围 内尚届首次,是继法门寺地宫之后,对释迦佛舍利的重大考古发现。四、佛舍利的真伪I可题佛舍利的真伪问题,自古以来就为佛教徒、史学家和政权执掌者所关注, 有些时候,它甚至会超越宗教与学术范畴而影响到政治与外交领域。例如:山东 省汶上县太子塔也曾出土过一枚佛牙, 当地政府认为是个重大发现,便通过卫星 电视将这一消息传往世界各地。结果引起了斯里兰卡佛

21、教界的惶恐与不满,并照 会中国政府外交部,要求作出合理的解释。 中国政府遂发表声明,称中国只拥有 一颗佛牙,从而使这起事件得到平息。那么,我们面对佛舍利的真伪问题,应采 取怎样的态度呢?首先,我们应当依靠科学,认定舍利的材质,正确区分是真身舍利还是影 骨舍利。因为在佛教中,允许有舍利的替代品存在,并有其经典依据的。在如 意宝珠转轮秘密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中就有“若无舍利,以金银琉璃水精马脑玻梨众宝造作舍利,行者无力者,即至大海边,拾活净砂石即为舍利,亦用药草 竹木根节造为舍利” (唐)不空译如意宝珠转轮秘密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大正藏卷十九。的经文。纵观历史上为数众多的佛舍利,以影骨居多。 若 从

22、材质上来判断,可以说绝大部分都是仿制品。 影骨舍利的流传,其目的主要是 从以下三方面考虑的。其一,仿制的影骨舍利,为保护真身舍利而设。例如,释迦牟尼佛的指骨 真身舍利,存世只有一枚,而仿制品却有多枚。在“会昌法难”中,就是以影骨 舍利保全了真身舍利。在咸通启送真身志文中曾有记载:“自武皇帝荡灭真教,坑焚贝多,御口口宪者,碎殓影骨,上以塞启命,盖启子从权之道也”国咸通启送真身志文碑,1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其二,为解决供奉专门复制的影骨舍利。例如,1958年11月5日,应缅甸 联邦佛教会请求,中国佛教协会赠与缅方佛牙模型一个, 缅甸政府就依此模型用 象牙复制了两颗佛牙,以解决国内信众的供奉要求

23、。其三,是由丁历史久远,或是从异域辗转流传过来,其真正来源和材质反 而不为人所知,多用来欺诳他人的影骨。例如旧五代史卷六十七赵凤传 载有:“有僧自西国取经回,得佛牙大如拳,褐渍皴裂,进丁明宗。凤扬言曰: '曾闻佛牙锤裂不坏,请试之,随斧而碎。时宫中所施,已逾数千缗,闻毁乃 止” (宋)薛居正等撰旧五代史卷六十七,889Mo。因为佛牙有烧不坏,锻不毁的传说,古人鉴定佛牙真伪便以此为据,丁 是伪造者就寻求符合上述条件的兽牙来冒充佛牙。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五十一兽部上便有:“粒似熊,黄白色,其齿骨极坚,以刀斧椎毁,铁皆碎落,火 皆不能烧,人得之诈充佛牙佛骨以诳俚俗”(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五十一, 2825Mo的记载。其实,上文也曾提到过,佛经上讲,佛舍利可以用各种物品替代,当然也 包括动物牙齿了,此即影骨之谓。若从真正意义上来看,影骨舍利在材质上可分 出真伪,然其供奉的功德,却是无二无别的。正如赵朴初居士所言“影骨非一亦 非异,了如一月映三江”。当我们见到影骨舍利也应同见到真身舍利那样恭敬礼 拜。这就有如以金、银、铜、木、纸、泥各种材料塑造的佛像,我们都应视为佛 陀本身,而不可有些许的轻慢之心,二者的道理是一样的。其次,我们应当将佛舍利的发现与出土文物,以及相关的历史资料结合起 来,进行综合分析,不能单一的,割裂开来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