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修剪注意事项_第1页
苗木修剪注意事项_第2页
苗木修剪注意事项_第3页
苗木修剪注意事项_第4页
苗木修剪注意事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苗木修剪注意事项苗木在修剪中要特别注意,行道树的分枝点高度 要整齐。一条路上同一树种枝点高度要一致,以不妨 碍车辆及行人通行为宜,一般高 2.5米至4米,对于 上面有线路的树,应将树木适当开心,使其向两边开 展,避开线路矛盾,及时修掉下垂枝。对于主干明显的树种,应保护中央主枝不受损伤。 对主轴不明显的树种,应根据其树种特性进行整枝修 剪。分枝点高度按树种特性及树木规格而定,栽培中 要保持顶芽向上生长。如杨树、雪松、枫杨等。对主 轴不明显的树种,如旱柳、榆树等,分枝点高度一般 为2米至3米,留5个至6个主枝,使其自然形成卵 圆形或扁圆形的树冠,每年修剪的对象是密生枝、枯 死枝和病虫伤残枝。对于那

2、些树冠衰老,病虫危害严重已无发展前途 而基干仍很健壮的树木,可将枝干自分枝点以下全部 截去,使之另发新枝,俗称 “抹头更新”,此法适用 于无主轴的树种。对新栽植的行道树一年后,要进行 适当短截,以扩大树木根系,防止出现倒伏现象。修剪时应做到稳、准、快,防止出现修剪枝条劈 裂。截除粗大的侧生枝干时,应分两步走,即先用锯 在粗枝基部下方,由下向上锯入1/3至2/5,然后再 由上方在基部略前方处自上而下锯下,这样可防止树 干劈裂。短截,即将枝条剪去一部分,保留基部枝段的修 剪方法。轻短截,主要用于花、果类树木强壮枝的修 剪;中短截即在枝条中上部饱满芽上方进行短截,主 要用于局部弱枝的复壮;而重短截即

3、在枝条中下部饱 满芽上部进行短截,主要用于老弱枝、老树的复壮。 剪口应成斜面,并平整光滑。修剪后应及时对伤口进行涂抹保护。剪除大枝后 的伤口,表面粗糙,最后还要用利刀将伤口自枝条基 部切削平滑,并涂上护伤剂(如黄漆、铅油、石蜡等) 封闭伤口,或在伤口处包扎塑料布,以免病虫侵袭和 水分丧失,有利于修剪伤口的尽快愈合。苗木移栽前修剪树木移栽前修剪是为了调整树形、均衡树势、减 少蒸腾,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修剪主要是指修枝 和剪根两部分。修剪应保持自然的树形,剪去内膛细 弱枝、重叠枝、下垂枝,对病虫枝、枯死枝、折断枝 必须剪除,过长徒长枝应加以控制。落叶乔木修剪掘苗前对树形高大且具明显主干、 主轴的

4、树种(银杏、水杉、池杉等),应以疏枝为主, 保护主轴的顶芽,使中央树干直立生长,疏枝应从底 部与树干齐平、不留桩。对主轴不明显的落叶树种(械 树类等),应通过修剪,控制与主枝竞争的侧枝,使 主枝直立生长。对易萌发枝条的树种(悬铃木、国槐、 意杨、柳树等),可以进行截干,或者抽稀后进行强 截,多留生长枝和萌生的强枝,修剪量可达 6/10至 9/10。常绿树修剪常绿阔叶树,采取收缩树冠的方法, 截去外围的枝条,适当稀疏树冠内部不必要的弱枝, 多留强的萌生枝,修剪量可达1/3至3/5。常绿针叶 类树只能疏枝、疏侧芽,不能短截和疏顶芽,修剪量 可达1/5至2/5。对易挥发芳香油和树脂的针叶树、 香樟等

5、,应在移植前一周进行修剪。对于桧柏类,可 用锋利的镰刀削去树体周围的嫩尖,以减少蒸腾,保 持造型。灌木类植物修剪灌木一般在移栽后进行修剪。对 萌发枝强的花灌木,常短截修剪,一般保持树冠成半 球形、球型、圆形等。对根璧萌发力强的灌木,常以 疏剪老枝为主,短截为辅,疏枝修剪应掌握外密内稀 的原则,以利通风透光,但丁香树只能疏不能截。对 嫁接灌木,应将接口以下砧木萌生枝剪除。苗木根系修剪裸根苗木移栽前应剪掉腐烂根、细 且长的根、劈裂损伤根、较粗大的根,应保持截口平 滑,有利愈合。另外,对于苗木修剪的质量应做到剪口平滑,不 得劈裂。枝条短截时应留外芽,剪口应距留芽位谿以 上1厘米。凡直径10厘米以上的

6、大伤口应光滑平整, 经消毒,并涂保护剂。修剪直径 2厘米以上的大枝及 粗根时,截口必须削平并涂防腐剂。科学认识园林植物病害植株的浸染性全部病害及非浸染性部分病害的病 部“复原”具有不可逆性。任何致病植物被害部位的 细胞、组织、器官受损后都不可能经过治疗得以“复 原”,最理想的防治效果,只能是抑止病组织扩大、 阻隔和防范病情扩散、蔓延。被害部位的细胞、组织、 器官可以原位或换位"新生”,而原来的感病细胞、 组织、器官已不可原体“再生”。病害防控的前谿性在植物病害领域,“预防为主”的内涵实质是治“早” 治“少(小)” “治未病”,重在“治未病”。任何 植物的任何病害,只有切切实实重视和实

7、施“治未病”, 才能真正掌握植物病害防控的主动权。而“治虫”强 调的是治“弱”和治“准”,更不是“治未虫”,这 是植物保护对策中“治病”与“治虫”的最大区别。病害防控的复杂性浸染性病害"四环节"(寄主、病原、发病条件、 浸染途径)高度关联,缺一不可,只有“四环节”全 部具备,才能形成和发生植物病害。因此,任何一个 环节的缺失或阻隔,病害的“发生”将难以为继,“危 害”也将终止。就园林植保而言,过去经常将“发生” 与“危害”混为一谈,表述也不够严谨。实则“发生” 与“危害”是两个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所区别的基本概 念。“发生”的轨迹是“链式”的,“危害”的轨迹 是“阶梯式”;“发

8、生”的状语指向是“范围”,“危 害”的状语指向是“程度”;“发生”的观感文字表述 是“普遍”(广泛)、“局部”、“零星”、“个别”, “危害”的观感文字表述是“严重”、“较重”、“一 般”、“轻微”(无论是“发生”或“危害”,各等 级的量化表述则必须以不同级别的数据指标为准)。在生态、环境、经济、景观层面,植物病害乃至整个 有害生物“发生”不一定必然构成“危害”(损失),但任何层级的“危害”程度必定以“发生”为基础; 一旦有害生物或环境“胁迫”的“发生”与“危害” 两者都达到极致,那就形成了以“损失”为内涵要素 的成“灾”,构成名副其实的“自然灾害”。但必须 强调的是园林植物病害防控要以“发生

9、”为调查、监 控和预测预报的基础,而不能等到“危害”出现,这 也是病害与虫害“科学防控”的区别点之一。非浸染性病害"三要素"(环境、自然、管理,含 种植、设计、施工、养护)高度关联,又可各自“发 力",任何一项因素都可成为主导病因。浸染性病害与非浸染性病害恶性互作,绝大多数 “非浸染性病害”皆可酿成次生性“浸染性病害”或 引发“弱寄生虫害”。反之,已经形成的“浸染性病 害”亦可诱导或加剧“非浸染性病害”的发生。病害防控的综合性植物病害防控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防 控对策举措的“综合性”水平,要在“套餐”和“组 合拳”上下功夫。由于导致植株染病多半是多因素叠

10、 加,因此,有效防控植物发病也必须注意相对应的多 举措组合。病害防控的时效性植物病害应严格遵循防控“三时”(施药时间、发 病时期、浸染时段)的适时性;“四准”(方法要准、 药物要准、浓度要准、剂量要准)的针对性;一连续 (治病“疗程”的连续性)。这是有效控制植株病害 发生、危害、扩散和蔓延的关键,也是植物病害防控 最具技术含量的举措要点。与一切生物病害防治一样,植物病害防治也要防止 “过度”治疗。当前,在园林植物病害领域,这种情 况不多,远不如园林植物虫害“过度”防治的现象明 显。园林植物防控问题主要还是不治、误治、漏治, 生产作业中的行为表现是治而不防,有治无防,不治 不防,治不适时,治不到

11、位,治不得法。科学防控有效途径治病先治“虫” 如各种病毒病、花叶病、煤污 病、松材线虫病等,都是以某些昆虫(如螃虫、蛤虫、 靖象、粉虱、叶蝉、松褐天牛等)作为植物染病的媒 介,这类害虫必先除之,而后方能有效防病治病控病。治病先治“土”如各种枯萎病、根癌病、立枯病、 猝倒病、根腐病、疫病、菌核病、根结线虫病、灰霉 病等多种植物病害的病原以土为匿身之地,以土为浸 染之源。即使是非浸染性病害,也有许多源自植物生 境土壤之“胁迫”、“污染”、“缺素”、“贫瘠”, 故植物生境的基土必先保持“营养”、“通透”、“无 毒”,温度湿度适宜,营养面积(实为容积)充裕, 才能有效防病治病控病。治病先治“衰” 如各

12、种弱寄生性“寄主主导型” 的腐烂病、烂皮病、溃疡病等。各种寄主主导型植物 病害病原有两个特点:一是病原物长期且普遍存在于 植物体上,不论病害“发生”与否,“危害”与否, 病原物早已附着在植物体上,故病原具前谿性和普遍 性;二是病原的发育(浸染过程)是伺"机"而行, 具有较强的机会性,这个“机会”就是植株本体长势 的衰弱和生境条件适宜,促成了植物病害“偶发性” 与“必然性”并存,通常情况下先有弱势、极弱势植 株,而后才有诸病寄生,进而更大程度上摧残植株的 长势,这就以恶性循环的形式构成了 “病”对植物的“危害”。治病先治“种”(苗)各种先天性、遗传性植物病 害皆因“种”引起,

13、多数地方园林种苗检验缺失,检 疫流于形式,引起种苗携病进城,种苗带病入土。对 这种状况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已成为当前各地绿化 的基础性隐患之一。一切化感性、窒息性、先源性、 携带性植物病害皆因“种”而产生。目前,许多绿地 建设实际上都是不同程度的“带病工程”,绿化工程 质量的全程监督多数缺位或形同虚设;“适地适树” 在许多地方已沦为不受任何约束的装潢门面的口号, 实际上是“地”与“树” “门不当,户不对”,“地” 不考虑“树”,“树”不适应“地”;种植环节对植 株病害“宽宏大量”的高容忍态度和对病株、病部“不 识庐山真面目”的知识盲点以及种植流程的粗疏、马 虎、追风赶潮,已成为各地绿化另一基础性隐患,也 给后期绿地养护管理带来无尽的“麻烦”和被动。治病先治“管” 水、药、肥、剪、护等管护不是 防控植物病害的唯一手段,但是科学合理的养护和管理是将植物病害“发生”控制在最小范围、“危害” 降低到最低程度的最终手段。所以,必须认识到:传统的植物病害防治关注的是 “末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