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伤仲永》教案沪教版_第1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伤仲永》教案沪教版_第2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伤仲永》教案沪教版_第3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伤仲永》教案沪教版_第4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伤仲永》教案沪教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伤仲永教案 沪教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反复阅读课文,体会本文叙事简练、见解精到的特点。2 理解本文按事情的发展分阶段、有详有略地叙述的写法。3 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汲取教训,认识后天学习对于成材的重要性。【文学知识】1 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2 .王安石曾经被列宁赞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正音正字】扳ban 谒ye 称ch en 泯min【积累词语】1 .参看课文注释。2 .重点掌握:焉、书、与、稍稍、或、然、谒。【朗读课文】【串讲课文】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翻译: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从事农业生产。原文:仲永生五年,

2、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翻译:方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 从邻居借来(这些东西)给他。原文: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翻译:(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署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 内容,传送给全乡学识优秀的士人观赏。原文: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翻译: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 (他)立刻完成,诗的文采、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 地方。原文: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翻译:同乡人认为他奇特,渐渐用待客的礼节款待他父亲;有人用钱物求他写诗。原文:父利其然也,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翻译:他父亲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不让他学习。原文:余闻之也久。翻译: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原文: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翻译: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不 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原文: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翻译:又过七年,从扬州回来,再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说:“(他的特长)消失得像 个普通人了!”【课外作业】1. 完成“学习建议”。2 .按要求,逐句翻译全文。第二课时【朗读课文】【课文简介】课文写方仲永从“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故事

4、。“伤”是全篇的文眼,有多层意蕴: 为天资聪明的仲永最终“泯然众人”而惋惜。感慨仲永虽有天赋,却放弃了后天的学习。批评环境不利于仲永的成长。 文中对“其父”和“邑人”的叙写, 含有对人才环境的 批评。【朗读课文】【思维训练】 (根据情况,选择若干)1 . 方仲永“奇”在何处?(用文中的语言回答)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 . 从本文看,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童年时期:才思敏捷,五岁“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 可观”。第二阶段,少年时期:才思衰退,“不能称前时之闻”

5、。 第三阶段,青年时期:表现平庸,“泯然众人矣”。3 .几个阶段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写仲永年幼时天资聪慧,是“闻”;写仲永少年时期才思衰退,是“见”;写仲永最终平庸无奇,以“闻”的形式出现,“见”和“闻”有机结合,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详写第一阶段,突出方仲永年幼聪慧,有发展潜力,为 后面写他的退化作铺垫, 突出“伤”的前提; 写其父贪利之举,点明“伤”的原因;略写后 两个阶段,引人深思,点明“伤”的内容。这样处理,内容集中而意旨鲜明。4 .方仲永沦落的原因是什么?方仲永沦落的原因是“其父利其然”, “不使学”, 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 荒

6、废学业。5 .方仲永“泯然众人矣”,告诉我们什么?方仲永的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人都要勤奋学习,即使天资聪慧,也要重视后天学习。 【课外预习】1 .读几遍周处,扫除文字障碍。2 .大概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学习寄语】勤奋能塑造最好的自己,也能创造卓越的伟人。有作为的人,无一不是勤奋的硕果。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教学案(新版)苏教版【学习目标】1 能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2. 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3理解郑人买履所蕴含的寓意,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学习重点】 学习并掌握文中一词多义、通假字、特殊句式等。【学习难点】理解郑

7、人买履所蕴含的寓意,能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学方法】1、自学、引领、讨论、点拨2、查、戈V、写、记、练、思【教学准备】古代寓言二则课堂学习活动单【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先说个谜语给大家猜猜,请听好: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桨来没有帆。白天载人四处走,夜晚横卧在床前。(学生回答谜底)“鞋”在古时候也叫“履”。这节课我就带着我们聪明的同学们穿过时空隧道,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去看一看在那儿发生的一个与鞋有关的故事一一郑人买履。二、目标展示首先请同学们来熟悉并解读下学习目标1 能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2. 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3理解郑人买

8、履所蕴含的寓意,能说出自己的理解。三、活动方案活动1 :熟读翻译课文1、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是寓言故事,相信同学们对于寓言的阅读不在少数,不过我们今天接触的是文言文。首先我们要学会古文是如何来朗读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同时请2位同学上黑板演示要注意的字音,3分钟之后请每小组代表来朗读,注意正确停顿、突出重音外,还应注意语气和节奏。2、同学们读的都非常棒。读书读书,朗读固然重要的,但是古文我们还需要能够读懂文意,下面请同学们根据预习来向大家说说你学到了哪些文言字词?你能够翻译整篇课文吗?等下请同学们向大家展示下你完成的预习问题三。活动2 :文言现象积累到此我们学习掌握了一些文言字词,那同学们,

9、你觉得那些文言字词是需要重点掌握,哪些句子是与 众不同的呢?请小组讨论并向大家展示:1、归纳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1) 自度其足:动词,(duo )量长短(2) 吾忘持度:名词,(dd)这里指量好的尺码2、通假字:(1)而置之其坐.:同“座”,座位(2)反归取之:同“返”,返回3、特殊句式积累:(1) 定语后置句:郑人有欲买履者 - 有欲买履之郑人(2) 倒装句:何不试之以足? - 何不以足试之?活动3 :读懂了文章的大意,现在就需要我们来思考文章的内涵了,首先告诉大家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 事?从这个故事中你们发现什么秘密了吗?而这个故事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又有什么启示? 寓意:做事不从客观实际出

10、发,只相信以往的经验或书本上的教条是愚蠢的,不会成功的。启示:告诉我们书本上的东西并不一定可靠,根据现实需要大胆地试,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 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随机应变,不可顽固守旧,不知变通,否则就会闹出笑话。活动4:尝试背诵课文及重要字词t小组内一对一背诵,过关四、归纳总结这是我们学的第一篇古文,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我们都有什么收获?示范:1、这节课我掌握了这些重点文言字词;2、我能够翻译整篇文章大意了;3、我从这节课中了解了郑人买履这则寓言的寓意;4、从这两则寓言中我能够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并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了。五、教师小结这则寓言中的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

11、,而不相信自己的脚,因而闹了 大笑话,说明这个郑人的思想僵化、不知变通。而我们以后就要引以为戒,要做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的现代 人。【答案】1. (1)韩非子战 法2.du od u 3. (1)郑人/有欲买履者 4. (1)量长短 代词,代量好的尺寸5. (1)先自己量好脚的尺码,却将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2)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6. (1)坐,同“座”,座位。(2)反,同“返”,返回。7.郑人买履 讽刺了那些固执己见,墨守成规,处理问题不从实际出发,不敢大胆尝试的人。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能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2. 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3. 理

12、解刻舟求剑所蕴含的寓意,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学习重点】 学习并掌握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等。【学习难点】理解刻舟求剑所蕴含的寓意,能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学方法】1、自学、引领、讨论、点拨2、查、戈V、写、记、练、思【教学准备】古代寓言二则课堂学习活动单一、创设情境同学们肯定平时积累了许多知识,谁能说说你读过哪些成语故事吗?(学生回答)每个成语都是一个故事,每个成语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今天我们再学一个成语故事刻舟求剑,看看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样的故事?二、目标展示现在请同学们说说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1 .能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2. 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13、。3. 理解刻舟求剑所蕴含的寓意,能说出自己的理解。三、活动方案活动1 :熟读翻译课文1昨天我们已经初步接触了文言文的朗读,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同时请 2位同学上黑板演示要注意的字音,3分钟之后请每小组代表来朗读,注意正确停顿、突出重音外,还应注意语气和节奏。2、我们知道文言文的字词掌握对于学习理解文章是相当重要的,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我们预习来告诉我们你学会了这篇文章的哪些字词?可以展示你完成的预习问题三,并向大家翻译下一课文内容。活动2 :文言现象积累同学们学习得都很快,现在请你们来说说这篇文章有哪些重点字词和句子是需要我们牢记的呢?1古今异义词:刻舟求剑:求:古义“

14、寻找”。今义“请求,要求”。2、一词多义:自度其足:代词,他的,指代郑人的。(1)其:I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代词,他,指代涉江的楚人。至之市:到去。(2 )之何不试之以足:代词,它,指代“鞋子(履)”。、是吾剑之所从坠:结构助词(不译)。2、特殊句式积累(1) 定语后置句:楚人有涉江者 -有涉江之楚人(2) 判断句:是吾剑之所从坠(主语是“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句意是“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活动3:看来大家都进入文言文的学习轨道还是很快的,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这则寓言故事中的“那个人”做了什么事?看他的所作所为你有什么想法吗?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

15、想问题、办事情,都应该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活动4:尝试背诵课文及重要字词t小组内一对一背诵,过关四、归纳总结这是我们学的第一篇古文,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我们都有什么收获?示范:1、这节课我掌握了这些重点文言字词;2、我能够翻译整篇文章大意了;3、我从这节课中了解了刻舟求剑这则寓言的寓意;4、从这两则寓言中我能够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并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了。五、教师小结这两篇寓言篇幅都很短小,但却是寓意深刻,学了这篇文章之后,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可千 万别犯“刻舟求剑”、“郑人买履”这样的错误。【答案】1吕氏春秋吕不韦2.j u q i 3.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4.(1)自己 从 (2)到 代词,代量好的尺码助词,无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