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1.1《沁园春长沙》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1.1《沁园春长沙》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1.1《沁园春长沙》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1.1《沁园春长沙》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2020年高中语文1.1沁园春长沙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1 、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2 、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 、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2 、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教学难点1 、从意象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2 、领会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教学方法1 、语言品读法。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意象,把握词作情感。2 、比较法。如对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的比较。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 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

2、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神采飞扬,指点江 山,激扬文字,是今朝的风流人物, 他就是伟人毛泽东。 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领袖的宽阔胸怀,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二、背景介绍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学习、生活、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十三年,这期间发生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成立等,他与何叔衡、蔡和 森等人创立新民学会,领导长沙学生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 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

3、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 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诵读欣赏1 、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听朗读录音。2 、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诵读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停顿,突出领字作用。“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出彻悟、慨叹之情。“恰”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抓住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如“万” “遍” “漫” “争” “击” “翔”字,体会其作用,

4、抓 住点明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如“独” “立” “洲”,把握“看”和“忆”等起贯穿全 词作用的词语,展开联想与想象,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领悟,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力求背 诵全篇。(二)整体感知1 、思考: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可以根据内容给各幅画加个小标题吗?讨论、明确: 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四、再读课文,诗歌鉴赏(一)写壮景,抒豪情1 、研习“湘江秋景”图( “看”字所领的 7 句) 提问: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描绘眼前这大好秋色的呢? 明确:远眺: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静) 近观: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静、动) 仰视:鹰击长空(动) 俯瞰:鱼翔浅底

5、(动) 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 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2 、研习“中流击水”图(最后三句) 品读“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想象词人当年曾和同学旧侣,在激流中奋臂 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的情景。讨论:“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明确:“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 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 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二)对比手法的运用词中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

6、明。1 、“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2 、“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 ,“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 主要是动作的对比3 、“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与明处对比4 、“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三)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有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 “遍”字写出了红之广, “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 “争” 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用“击” 而不用“飞”,准确的表现了鹰的矫健身姿; 用“翔” 而不用“游” ,精当的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四)景中寓情、情中显志沁园春? 雪上阙描绘北国风光,下

7、阙评古论今,抒发壮志豪情。 这首词上阙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 生机勃勃的 “湘江秋景” 图,通过寒秋、 霜天(气候)、 万山(层林尽染) ,湘江(碧透、百舸争流) ,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的表 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 并即景抒情, 提出了苍茫大地有 谁来主宰的问题。 下阙回忆了往夕峥嵘岁月, 表现了诗人与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的英勇无 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的给出了“谁住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 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中国的革命青年。(五)比较分析1 、背诵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 ,思考:沁园春? 雪中的“风流人物”什么

8、人?沁 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可算是“风流人物”吗?为什么?从此可见,本词上、下阕 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明确:沁园春 ?雪中的“风流人物”是指才华出众,品格超群,对历史发展有巨大影 响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 沁园春? 长沙中的包括词人在内的“同学少年”正是这样的人物,他们意气风发,风华正茂,关心国家命运,富有斗争精神,正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中 流砥柱”。词下阙通过写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同学少年,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同学少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同学少年,艺术地回答了上阙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这样, 上下两阙浑然一体,天衣无缝。2、分析毛泽东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

9、开口,哪个虫儿 敢作声?)讨论、明确:这首诗写出了毛泽东年轻时期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主宰国家命运、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六、作业与练习2019-2020年高中语文1.1王维诗四首名师导航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内容感知积雨辋川庄作: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西南十余公里处的辋川山谷中,是王维在宋之 问的辋川山庄基础上兴建的园林。这是一首七律,作于辋川山庄。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 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 景交融的意境。辛夷坞:这是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这一组诗全是五绝,如 同一幅幅精美的画作,从整体上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景。

10、组诗中,作者不仅以细腻的笔墨描 绘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写出了景物的精神气质。送沈子福归江东:此诗是王维开元二十八、二十九年(740、741)游历湖北襄阳一带所作。其集中尚有汉江临眺晓行巴峡等诗,可见所游之地不止一处。该诗就是诗人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时所写。观猎:四十岁的王维,思想奋发向上,积极仕进,支持张九龄的开明政治,诗歌创作 积极乐观,写下了不少具有强烈批判性的政治诗和具有奋发向上精神的边塞诗。观猎这首诗就是王维前期渴望建功立业的边塞诗。走近作者王维(701 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开元九年(721 )登进士第,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

11、狮子事受连累谪为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执 政后擢为右拾遗。天宝十一载(752)任吏部郎中,迁给事中。安史叛军陷两京时,被叛军俘 虏迫受伪职,两京恢复论罪时仅受降官处分。后历任中书舍人、给事中、尚书右丞,故世称 王右丞。晚年时无意仕进,常以禅诵为事,于上元二年卒于辋川别业。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 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其山水田园诗境界空明,宁静优美。早年曾出使边塞,写有部分边塞诗歌。其诗能融音乐、绘画之理,营造出诗情画意相结合的完美 意境。著有王右丞集。咬文嚼字1.字音禾黍(sh u)鸣啭(zhu cn)涧户(ji cn)花萼(e)粮饷(xi ang)晌午(sh ang)2.多

12、音字船坞(wu)罟师(g u)边圻(q 1)角弓(ji ao)3.形近字 1®射雕萼花萼暮暮云:倜倜傥鄂&募 幵募役1凋凋谢愕愕然葺然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品评:诗句中用“漠漠”和“阴阴”两个叠词,使得此联成为名句。这两个叠词,鲜明生动地描绘了久雨后水田的景色。“漠漠”状久雨后的水田上空朦胧寥廓极为真切,“阴阴”状夏天树木在久雨后的荫浓湿润也很贴切。总之,由于用词的贴切鲜明,使得诗中景色犹如一幅 淡雅的水墨画,鲜明地表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2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品评:诗人巧设比喻,化虚为实。以有形可感的春色来比喻无形的相

13、思,将抽象的情感化为 可观的春色,且境界辽阔,这是以景喻情,借景抒情,收到了极好的表达效果。形象感人, 深厚蕴藉。3.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品评:因草枯,猎鹰很快发现猎物;因雪尽,主人追踪而至便觉格外轻快。“疾”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敏捷。 “轻”写出了将军纵马驰骋的雄姿。天上地面互为呼应,传神地描 绘出从发现猎物到追捕猎物的过程。4.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品评:这两句写打猎归来正当日暮,野旷云低,景象如画。在结构上,此联与开头遥相呼应, 形成鲜明对比。射猎时“风劲角弓鸣”,风劲云涌,气氛激烈;猎后“千里暮云平”,风定云平,满载而归,心情悠然自得。结句用兴,常在诗情抒写到将尽未尽

14、之时,突然用景物收住, 留下一个生动的画面,或画面兼有画外音。二、重点语段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剖析:诗文大意描绘枝条顶端的辛夷花苞,在山中绽放鲜红的颜色。山沟的出口没有人,它 纷纷开后又片片洒落。此诗前两句写芙蓉花在寂静中开放,素来给人以“闹”的感觉红色, 在这里正好陪衬出此情此景的幽静;后两联写芙蓉花在寂静无人的山涧悄然散落,道出了优 美的自然景色。孤独清幽的环境,诗人的寂寞之意与淡泊之情寓于诗中,表达了一种宁静与 落寞的情怀。这首诗写景以动衬静,显得山林越发清幽。用发、开、落等动词写花开花落, 何其自然,山林之幽静气氛就表现出来了。具体到每一联:两联都是出句“静

15、”,对句“动中寓静,以动衬静”。结构简析积雨辋川庄作结构分析: 首联:写田家劳作生活。颔联:与首联一样,是诗人静观所得,写自然景色的生机盎然。 颈联:写诗人独处山林之乐。(寓情于景)尾联:是诗人与世无争的表白,抒写诗人淡泊宁静的心境。辛夷坞结构分析: 前两句:写春天来到,辛夷花开。 后两句:写春天不永,花开花落。送沈子福归江东结构分析: 前两句:写送行之地的景色。 后两句:写友人走后诗人的思念之情。观猎结构分析: 首联:用突兀的手法落笔,渲染了激烈、紧张的狩猎气氛。 颔联:写狩猎时惊心动魄的场面。颈联:写将军归猎之迅速,有瞬息千里之感。 尾联:写猎后风定云平,满载而归,心情悠然自得。与开头遥相

16、呼应,形成鲜明对比。 主旨浅探积雨辋川庄作: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和辋川别业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 来,细描细绘,表达了诗人厌倦尘世喧嚣,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抒发了诗人淡 泊宁静的情怀,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辛夷坞:充分描绘了辛夷花美好的形象,渗透着诗人对时代环境寂寞感的体味,表现 诗人宁静淡泊的情怀。送沈子福归江东:诗歌写了诗人在长江上游送别友人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之场景, 表达了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基调明快,哀而不伤。观猎:写一次普通的打猎场面,表现了打猎主人公的意气风发、飒爽英姿的英武精神,又写出猎归后的轻快和喜悦的心情,蕴涵着诗人的豪情壮志。审美鉴赏情景相生

17、,物我交融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赏析王维的田园诗常以淡雅的笔触传达出清丽丰润的美感,创造出浑然一体的意境,让人感 悟到不可言喻的内在生命的存在。创作于晚年隐居期间的积雨辋川庄作,就是这样一首情景相生、物我交融的精品。全诗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诗人将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紧密 结合,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表现了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前两联写山上静观所见,描写怡然自乐的田家生活,展示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连雨时 节,天阴地湿,炊烟缓升;农家早炊,饷田野食,怡然自乐;广漠平畴,白鹭翩飞;深山密 林,黄鹂和鸣。积雨后的辋川田园,真是画意盎然。农家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怎能不引起诗 人的浓厚兴趣和无限欣羡?白鹭、黄鹂自由自在的飞鸣,又怎能不令诗人陶醉不已? “一切 景语皆情语。”辋川的人物活动、自然景色,无不经过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了浓郁的 主观色彩,体现了诗人鲜明的个性。后两联抒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颈联描绘诗人独处空山之中、松林之下,观 木槿,食露葵,远离尘嚣的幽居生活情景。尾联连用两典,表达自己消尽俗念、随缘任遇、 与世无争、耽于山林的悠然情怀。用阳子居学道归来后客人不再让座、却与之争座的典故, 说明诗人已与村夫野老融成一体。用海上鸥人因心术不正破坏了与鸥的和谐关系的典故,说 明自己回归自然的心灵境界。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