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围护专项施工方案_第1页
基坑围护专项施工方案_第2页
基坑围护专项施工方案_第3页
基坑围护专项施工方案_第4页
基坑围护专项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坑围护专项施工方案、工程概况该工程用地东临金丰路,西临金启路,东边地块南接宁镇路,北接 东信路。二期工程位于 1#、2#地块东侧,为不规则矩形,总建筑面积约 为 75484平方米,其中地下室面积约为 23129平方米。主要建筑为 2 个 BLOCK即A16#楼、A18#楼、A19#楼、A21#楼为多层住宅;A17#楼、 A20#楼为17层高层住宅。建设单位为宁波华荣时代置业有限公司,设 计单位为宁波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为中冶沈勘工程技 术有限公司。本工程地下室占地面积为 1 5000平方米,地下室设有汽车 库、自行车库、储藏室、电气间等附属用房。二、地质情况及基坑降水特点:1、

2、地下水及其腐蚀性 本区地下水类型为赋存于表层图的空隙潜水和赋存于层弱承压 水两类,上类浅层空隙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较小,地下水位 随季节性变化,雨季较高,旱季较低,水位年变化幅度约1.0m。深部弱承压水上覆土压力大,对工程影响较小。勘探期间测得地下水的混合静 止水位埋深为0.301.25m,相当于标高为1.982.89m,建议抗浮水位按 3.0m 考虑。2、地基土分析评述 -1层杂填土层:层顶标高介于2.833.66m之间,厚度介于0.403.70m 之间,此层结构松散,厚度较薄且均匀性差,不能作为基础持力层。-2 层粘土层:层顶标高介于 0.583.00m 之间,厚度介于 0.702

3、.50m 之间,此层俗称“硬壳层” ,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具中等偏高压缩性, 可作为一般轻型建筑物天然地基浅基础持力层。但其厚度较薄,且下伏 为软弱层,以其作为浅基础持力层时,基础施工时宜采用宽基浅埋,同 时应进行软弱下卧层的强度及变形验算。 -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层顶标高介于-0.571.19m之间,厚度介于 6.308.30m之间,此层含水量高,压缩性高,呈典型的软土特征,土的 力学性能差,不能作为基础持力层。 -2层淤泥质粘土:层顶标高介于-7.29-6.01m之间,厚度介于 10.0213.20m之间,此层特征同-1层。 层粉砂层:层顶标高介于-19.79-17.01m之间,厚度介于

4、3.208.00m 之间,此层呈稍密状态,其标贯击数 N=821击,平均值N=12.0击,有 一定厚度(最小厚度3.20m),可作为多层建筑的桩端持力层。 -1层淤泥质粘土层:层顶标高介于 -25.8522.99m之间,厚度介于 6.710.30m之间,此层层流塑状态,具高压缩性,工程性能较差,不能 作为基础持力层。3、坑土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层号地质名称土层厚度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 ( kpa)压缩模量巳1-2(Mpa)-2粘土0.702.50m904.5-1淤泥质粉质粘土6.308.30m602.7-2淤泥质粘土10.0213.20m652.2粉砂3.208.00m150(10.

5、0)E)变形模量-1淤泥质粘土6.710.30m703.2三、围护体系概况1、本工程地下室基坑平面布置规整,开挖面积大,深浅坑之间高差 较大。设计室内地坪士 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5.500m,基坑围护设计自然 地坪标高为-2.500m,基坑实际开挖深度:底板开挖深度为5.05m、承台 开挖深度为5.7m、7.95m,电梯井开挖深度8.45 m,集水井开挖深度为 8.25m。本工程基坑围护采用挡土 -内支撑体系。2、主要设计依据及规范 本工程地下室建筑及结构图纸 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国家

6、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 浙江省标准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 DB33/T1008-2000) 宁波市行业标准宁波市软土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暂行技术规程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150017-2003) 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程( JGJ94-200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JGJ79-2002) 其他设计计算及施工有关规范及规程 本地下室基坑支护设计方案专家论证意见四、施工要求1、支护桩施工要求:本工程支护采用沉管灌注桩、

7、支撑立柱桩采用钻孔灌注桩及水泥搅拌桩, 各桩施工主要要求如下:灌注桩:(1) 桩身砼强度为C25,垂直度偏差三1.0%,桩位偏差三50mm,桩身 砼保护层50mm,充盈系数三1.05,支撑立柱钻孔灌注桩沉渣厚度控制三 50mm;( 2)围护桩打桩施工顺序为跳打法,打一跳三,并注意对相邻桩成桩时 间间隔的控制,须大于 24h。( 3)所有立柱桩顶部均为矩形角钢构件立柱;( 4)严格按桩基施工规程进行施工。水泥搅拌桩:( 1)固化剂采用普通 42.5级水泥,水泥掺入量为湿土重的 13%,水灰比 0.5,垂直度偏差三0.5%,桩位偏差三50mm;( 2)基坑外侧水泥搅拌桩施工时应尽量贴近支护灌注桩,

8、以防桩间水土流失,搅拌桩与灌注桩桩边净间距三50mm;( 3)施工采用二喷四搅,喷浆速度应和提升速度相配合,确保额定浆量 在桩身长度范围内均匀分布,喷浆搅拌时钻头提升(或下沉)速度以钻 头每转一圈提升(或下沉)量不得大于1.5cm,且升降速度不宜大于 1m/min;( 4)水泥搅拌桩施工前, 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桩位进行排障或换土处 理,如遇暗浜或河道,外排挡土搅拌桩由嵌入式改成连排;2、土锚杆施工要求:(1) 土锚杆施工采用机械锚杆成孔,所成孔径须三250m m,锚杆采用148*3.5钢管,钻杆采用螺口连接,除第一段钻杆端部焊接锥头外,其余钻杆两端均需焊接相应的螺口首段,前端焊接叶片和堵头,

9、并设置注浆孔,叶片长度为100mm,其中自由段长为3.5m,其余为注浆段。(2) 注浆采用42.5#硅酸盐水泥,每米水泥用量三30kg,水灰比0.60.8, 水泥浆经过搅拌机充分搅拌均匀后方可注浆,浆液在泵送前应经过筛网 过滤;(3) 搅拌钻进速度控制在1.5m/分钟以内,搅拌钻进转速应在60转每分 钟以上。钻进过程中,尽量保持钻进速度和转速恒定,确保注浆均匀, 当土层变化明显时可适当调整钻进速度和转速,当钻杆停钻时,应停止 进行注浆,以免浆液堵塞注浆孔;( 4)施工机械到达指定锚杆位置,调整至设计角度,安放钻杆、对中, 当地面起伏不平整时,应使机械保持水平;( 5)土锚杆的养护时间为不少于

10、7天,土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为 60KN , 验收数量不少于总锚杆数的 5%,且不少于 3根,锚杆最大设计试验荷载 去轴向拉力设计值 1.5倍。3、钢筋混凝土围梁及职称施工要求:(1)砼强度等级为C30,砼保护层厚度为25,各梁中轴线弯曲失高不超 过20;( 2)支撑钢筋按受拉筋要求焊接,支撑地模须严格平整,按中心受压构 件要求控制纵向轴线的偏差,主支撑宜一次浇捣完毕,不留施工缝。( 3)严格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施工。五、排水与降水1、基坑开挖大面积卸土 2.0m( 3.0m)后,在坡角设置砖砌300*300 排水明沟,并根据实际情况每隔20m左右设一集水井。2、基坑分层分段开挖

11、到坑底前,可局部深挖低凹槽,作为临时集排 水沟,排除坑内明水;施工至坑底后,按实际情况设置纵横向排水盲沟 及集水井,确保基坑内土体不受水浸泡,基坑内所设的排水沟及集水井 应尽量远离支护桩。六、防渗漏措施1、按设计要求,及时铺设好放坡区护坡砼面层,并在基坑外侧地表设100厚C15砼防水面层,以防地表水渗入坑内;2、冠梁外侧填土, 若遇局部填土较厚或有暗浜时,应采用粘性土换 填夯实,以防填土内的空隙水大量渗入坑内;3、基坑外侧设700水泥搅拌桩进行挡漏土4、基坑挖土施工过程中若发生支护桩间漏土或漏水, 应及时用砼或 半砖浆封堵后再下挖。七、基坑工程监测1 、监测内容及要求:基坑开挖施工期间,必须进

12、行动态监测,发现异常 情况必须及时通知有关单位,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确保 工程顺利进行。2、监测点布置要求:( 1 )深层土体位移监测:在基坑支护结构较薄弱和较重要部位,设 置一定数量的深层土体位移监测孔,监测孔共 10 只,设计孔深 1620m, 开挖前一周埋设,并测试基准数据。(2)环梁顶面水平位移监测:沿环梁每隔约 20m设一点,约计30个 点。( 3)支撑立柱沉降监测:对负荷较大的支撑立柱顶设置监测点,约计 15 个点。( 4)周边环境及路面变形监测:根据现场情况设置若干点,对周边 已有建筑物进行沉降和墙体倾斜变形监测,及周边道路和管线进行沉降 及变形监测。3、监测警值要求

13、:(1) 深层土体位移:连续三天三5mm/d或累计位移三50mm(2) 环梁顶面水平位移:连续三天三5mm/c,或累计位移三50mn;(3) 支撑立柱沉降:连续三天三3mm/d或累计位移三20mm(4) 支撑体系发现宽度大于0.4mm的贯穿裂缝。基坑监测应请有资质、经验丰富、并能够详细分析监测数据变化原 因的单位进行监测。 监测单位应根据基坑支护监测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 制定详细的监测方案进行监测。监测过程中,如坑边及坑外发现位移、 沉降或裂缝等异常变化情况,及时分析原因并汇报建设、设计及监理等 有关单位,及时协商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八、质量保证措施1 、开工前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及各工种负责人、 主要操作人员对 施工图纸进行全面系统的技术交底。2、工程技术组全面负责整个加固工程的质量,技术人员跟班作业, 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并做好施工报表记录,对工程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