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陕西商人民间慈善活动和现实启迪_第1页
明清时期陕西商人民间慈善活动和现实启迪_第2页
明清时期陕西商人民间慈善活动和现实启迪_第3页
明清时期陕西商人民间慈善活动和现实启迪_第4页
明清时期陕西商人民间慈善活动和现实启迪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明清时期陕西商人民间慈善活动和现实启迪【摘要】本文探讨在明清时期陕西商人的慈善活 动。首先,概述了陕西商人的慈善活动概况;其次,分析了 明清陕西商人慈善活动的思想和制度基础:社会主流意识的 教化培育是陕西商人从事慈善事业的思想基础,村社制度和 家族生活是陕西商人从事慈善事业的制度基础,博取名声光 宗耀祖是陕西商人从事慈善事业的自我诉求;第三,阐述了 明清时期陕西商人慈善公益活动的现实意义及启迪:明清时 期陕西商人慈善公益活动维护了陕西社会的稳定,促进了民 风的淳化,体现了陕西商人''和衷共济”的创业思想,体现 了陕西商人富而不狂,扶危救困,热心公益,惠及乡党的忠 义精神。【关键

2、词】明清时期;陕西商人;慈善活动;现实意义 明清时期陕西商人的慈善活动概况明清时期为确保边疆安宁,明政府在陕西实行“食盐开 中”、“茶马交易”和“随军贸易”等政策,陕西商帮抓住 机遇,趁势而起,成为“天下第一商帮"。经商致富后的陕 西商人,在“富而好施”的思想支配下,大量进行社会慈善 公益事业,扶贫济困、赈灾救荒,在中国商界留下了很好的 口碑。明清陕西商人的慈善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赈灾救荒明清时期的陕西,自然灾害频繁,社会很不安定。在官府赈灾远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有社会正义感和善良之心 的商人,常常会慷慨解囊,输粟捐银,赈济灾荒。如三原友 槐公“座之前亦出数百金,分散三

3、党之戚”;师庄南“以百 麦输泾阳,以精百二十石输三原,又输谷种数十石,输缮城 二百金,缮河桥二百金” 1 303o 1877年、1880年的饥荒中,渭南富户信义焦家赈捐麦粮千石,施惠乡里,得到官 府亲睐【2】170o渭南阳郭姜家,光绪年间捐考卷银2000 两、赈荒捐麦2800石、耕牛1000头。陕西韩城党家乐于捐 施,一次给韩城县捐粮1000万石,赈救灾荒。富平商人李 家捐义仓粮粟千石,救济穷黎,成为当地知名的乡绅。在陕 甘回民起义中,陕西兵荒马乱二十余载,'无论富贵贫贱, 半死兵刀,半死疫彷,通省既然”【3】陕西商人在''本籍 被灾”“家产当然”的情况下,为解救家乡亲

4、属父老,把大 量资金抽回故乡,重建家园。回民困凤翔,各商捐输,仅郑素范“家素丰凤郡围包,独捐银3000万两城守始备”。1 24渭南各富户亦多有输捐,阳郭镇姜家“捐银二万七千两”【1】,西方曲里的焦家“多忠勇公西征,倡议助饷五 千金,以八千金筑村堡” 6 45o远在甘肃庄浪业粮肆的渭南人权允清“以所积粟2000石如数助饷”【7】45o 这些不间断的商人自发赈济灾荒活动,救助民众于水火之 中,表现了陕西商人的善良之心。2、乐善好施在传统社会,商人一般是12岁离家经商,60岁告老还 乡,只身在外漂泊48年。为了在其外出经商期间家人和妻 儿老小能得到乡邻里党的守望相助,发财归家的商人常常进 行大规模的

5、社会公益活动,以结缘乡党,和谐邻里。这是传 统商业经营模式对商人提出的要求。如三原师庄南“以百麦 输泾阳,以精百二十石输三原,又输谷种数十石,输缮城二 百金,缮河桥二百金”【1】303渭南西嫄贺家,致富后不 忘同乡,施惠乡党,兴办了大量公益事业,捐修了渭南城东 通往阳郭镇的石桥,方便行旅,还捐资了华山千尺幢上的铁 链,至今的铁链上还锈有“贺士雅捐赠”的字样。【2】176 陕西商人负维新"万历壬辰葺邑城廓,癸已建石梁捐助几二 百金”;富平李月峰“捐貲辇石”重葺县北石桥,乡党皆碑。 三原商贾捐资筑城中龙桥更传为古今佳话。据李维祯创建 龙桥碑记载,三原"邑南北两城,清河贯其中,故

6、架木为 桥,不可久,水涨桥败”,盐商后裔温纯倡为石桥“计度费 可五七万金,先以千金为倡,邑人及监司守令各捐助有 差继之厥绩而成”。其中负维新捐近“二百金”,师从 政捐“二百金”。宝鸡凤翔的塔寺桥亦是由商民1520余户, 集资1600余缗,重新扩建而成的人车分道、三轨行驶的石 拱桥。陕西商人这些惠及故乡的善举,被传为佳话,在明清 中国商界留下了很好的口碑,两淮盐法志对此曾有总结 性说明,该志编者按曰“两淮商人籍隶陕西,各为善于其乡, 如建宗祠、置祭田,立义庄、义学以及修理学宫,兴复书院, 于夫桥梁道路一切利济事各有其郡志可考”。【3】3323、义举自救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小商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其

7、财产、 性命无安全保障,“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成为商人们对缺 乏社会保障的无奈叹息。面对这种不利的社会条件,商人们 只好以乡缘关系为纽带,抱团自救,设会馆为自己的经贸活 动提供后援保证,为自己铺陈自我保障。对此汉口山陕会馆 重修瘗旅公所记有充分说明,'汉口山陕会馆建有泰山 庙西为瘗旅之所,为厝柩之所,更置义地一区,在汉阳七里 庙地方。良以两省之人贸易于斯者盈千累万,疾病死亡在所 难免。有义阡以埋葬,有公所以行柩,并取费资以展时祀”4 47o在我们检索到的全国各地山陕会馆资料中,有福 地、瘗所、义园文字记载的会馆有22所。兹列表如下:山陕会馆福地瘗所义园统计表序号地址会馆名称福地瘗所义园

8、概况资料出处1北京渭南会馆 建于康熙年间,有附产三处胡唤春 北京的会馆,第11页2北京延安会馆有附产一处胡唤春北京的会馆,第114页3北京泾阳会馆有附产胡唤春北京的会馆,第1154北京三原会馆有附产六处胡唤春北京的会馆,第115页5北京大荔会馆有附产一处大荔县志卷四,第46北京汉中会馆在北极薩有附产胡唤春北京的会馆,第116页7北京关中会馆在九天庙有附产胡唤春北京的会馆,第116页8北京韩城会馆在九天庙有附产胡唤春北京的会馆,第115页9北京凤翔会馆在北极淹有附产歧山乡土志卷二,第8页10河南周口山陕会馆 有义地十九亩 颖州古今卷11四川康定秦晋会馆有义地,名“白骨塔”四川甘孜文史资料第39辑

9、,第125页12四川成都 陕西会馆 有回龙山义地二区,各五亩及甘露亭、霞泽寺等同治成都县志卷二13湖北汉口山陕会馆 有义园二处,瘗旅公所一处汉口山陕会馆志,第47页14山东聊城山陕会馆左院为养病公所竞放聊城山 陕会馆第75页15河南开封山陕甘会馆 左侧有义地 王瑞安山陕甘 会馆第15页16浙江杭州秦晋会馆有养病花园一所兰州文史资 料第3辑,第168页17广东佛山山陕会馆有福地、义地各一所,有正厅、 楼房、观音堂、花园亭榭及左右侧室明清佛山碑刻经济 文献资料,第201页18甘肃兰州骊陕会馆有义园一所刘向东兰州服务 志,第115页19甘肃河州 山陕会馆 在西郊有义园一处,雇人耕种看守临夏文史资料选

10、辑第2辑,第7页20河南上蔡山陕会馆有义地二院上蔡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21青海西宁山陕会馆有义园、墓地二处刘文锋山陕商人与梆子戏第236页22青海遽源山陕会馆山陕墓地一处焦文彬古都戏曲第15页这些福地、义园、瘗所使得“安旅故,襄义举”成为会 馆的基本职能,各地会馆设立的瘗所义地“除供死者棺梓暂 厝之所,更为病人养病之所和供岁时游嘱之所”【5】201,为流寓客商在异地的活动提供了养病、疗伤、停柩、厝葬等 有组织的慈善保障,使同籍商人免去异乡飘零的后顾之忧, 成为他们流离异地的生命归宿和安全之岛。为此,会馆对瘗 所、福地、义园的投资不遗余力,建设规模并不比会馆本身 小。广东佛山山陕会馆在西边头置有福

11、地一处,同治年间又 于近地更置义庄,曰“江右别墅”。这所别墅有正厅、楼房、 观音堂、花圃亭榭及左右侧室,其规模和构件与会馆并不逊 色。而且据重修山陕会馆福地碑记载,维持福地运转的 经费计有:“老首事前存银585. 26两,厘金银4567. 248两; 香资银1230. 26两;房租银8283. 58两;利息银3130. 35两; 批头银177.6两;余平银43. 568两;八宗共计18049. 08两”6114,并且会馆设立义园、福地,强化了同籍商人的乡情联系,表现了会馆对同籍商人生命的终极关系。流寓异地的商人,思亲和乡愁是他们挥之不去的心理暗影。会馆设义园、瘗所为同籍商人提供灵魂归宿和精神家

12、,使同籍商人“爰谋净地,聊作佳城”,“既无暴露之虑,益安亡者之 魂死者入土为安,生者益无遗憾,则曲尽乡谊而义举体 恤至微者也” 7 47o这种会馆义地将封建社会的血缘亲族关怀发展为同籍乡缘关怀,提高了安全保障的社会化程 度,包含着社会进步的因素。同时瘗所义地之设,又表现了会馆对商人生命的终极关怀,使商人无暴露之虑,获得魂归故土,落叶归根的慰藉。这些都进一步强化了同籍商人的团结。4、周朋恤友明清时期陕西商人的慈善活动的救济对象不仅主要是 以血缘为基础的亲族、宗族成员,以地域为基础的同乡,以 业缘为基础的同行,而且涉及到经营地的乡民。在四川成都 经商的陕西商人很注重社会公益事业。陕商董修福“游食四

13、 川修桥、铺路、建庙、济荒,川陕人莫不以善称。四川 江油县雁门场清水河,施渡船只,船敞又置浮桥,今犹赖 之。”陕商李迁佐"适蜀,重庆饥、倾囊数千金赐之。成都 三义庙灾,火延数千家阴使人每人予之金。”陕商马居 正'在成都捐义地数十亩,以葬客在无归者捐钱千金修 梓潼桥。”陕商李忠义“赴蜀,值蜀时疫大作,即于绵城门 施药。”【8】198户县南瑞卿在康定办'德泰合”茶庄,见 同村一孤儿无靠,意欲逃亡,便将其认为义子,送入德泰合 学徒,还为其在家乡娶妻置房。泾阳商人张魁与同乡李扶荆 共同经商于兰州,两人相友善,结生死之交。扶荆卒遗两子 无所归,托孤于张魁,抚之如已子,并将自己的

14、两个女儿嫁 给他们,帮其成家立业,传为陕西商界的佳话。清朝末年, 四川匪乱,板桥常家的“义兴珍”伙计将店内银子分散携 带,各自逃走。数月后自动齐聚常家老宅,献上银两。东家 说:“兵荒马乱之际,你们用银渡日吧!”【9】。三原商人 第五君,“就贾于四川富县,为典商有土人雷万顺者夙 称忠厚,日捡煤灰渣为聊生,君经与之旧衣资本营息,先后 二年,略无负久获得八十余金。忽无耗,又七年倏来三千四 百金献君,泾问所由,曰别来赴井执盐业,此百八十余所获 利也,君得其半耳”【13】 226。这些都书写了中国商业经 营史上的人际佳话。明清陕西商人慈善活动的思想和制度基础明清商人们的慈善义举并不是商人们良知的自我发现

15、, 而是社会长期教化培育、生活制度制约和商人自我修致的结 果。1、社会主流意识的教化培育是陕西商人从事慈善事业 的思想基础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也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发祥 地。作为十三朝文明故都,陕西又是儒、佛、道三教合流之 地,几千年主流文化的羽化教育,培育了陕西商人从善如流 的慈善心怀,唤醒了陕西商人''以人为本”的人性良知,是 陕西商人大规模从事社会慈善活动的思想基础。儒家学说是 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上的,核心内容是“仁”,强调'以 人为本”,“仁者,爱人”,所以“人之初,性本善”。孟 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善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 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

16、,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善 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10】 这种“恻隐之心”,无非是指人类情感中的同情心、怜悯 心和爱心。由于儒家思想被统治阶级尊崇为主流价值观,这 种正统思想对陕西商人影响很大,成为他们博施济众、乐善 好施行为的基本出发点。陕西又是佛教传入和本土化的圣 地,佛教的八大祖庭皆在陕西,佛教的“善恶报应”说对陕 西商人也有深刻影响。陕西泾阳商人赵运发财后,就是在其 信佛母亲的训导下投资修建了扬州最大的寺院“大明寺”。 因此,佛家的生死轮回,善恶报应成为陕西商人积极从事社 会慈善事业的心灵动机。在这种宗教伦理影响下,商人害怕 来世投胎为畜的心灵恐

17、惧,也使他们能够大量从事社会公益 事业,追求积德扬善的心灵抚慰。陕西还是道教的发祥之地。道教劝善去恶的教义对陕西商人也产生过积极影响。道教劝 导富有者要“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济人之急,救人之 危”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施棺掉免尸骸之暴露” 111也成为陕西商人施医施药、戒杀放生、创立义学慈善事业的 思想基础。 2、村社制度和家族生活是陕西商人从事 慈善事业的制度基础陕西八百里秦川,自古是中国农耕经济的发祥地。农业 生产的互助性和对集合劳动力的需求,使陕西自古形成聚族 而居的村社制度。在这种乡土社会里,人们出入相友,守望 相助,饭食相招,资表比服,形成本能的互助联系,血缘和 乡情是人们永远无法

18、隔断的心灵情怀。苏州新修陕西会馆 碑记对陕西人的乡情联系有极为精当的说明:“吾乡幅员 之广,几半天下。微论秦陇以西,判若两省,河渭之间,村 墟鳞栉,平时有不相洽者,一旦相遇于旅邸,乡音方语,一 时荡然而入于耳,嗜好性情,不约而同于心。加以岁时伏腊, 临之以神明,重之以香火,樽酒蓝脯,欢呼把臂,故乡骨肉, 所极不忘耳。”【12】在这种村社制度下,一人发财,惠及 乡党,一家致富,带动四邻,成为陕西商人大规模从事社会 慈善事业的制度基础和情感需要。加之,陕西商人早年是通 过一家、一族乃至于一村、一乡的互相联引而集体走上经 商道路,他们在外地经营致富后,也会互相联引的走上集体 从事家乡公益事业建设的道

19、路,以此作为对家乡故土回报和 馈赠的集体意志表达。这就是为什么陕西商人的社会公益事 业常常能够表现出一呼百应,云集响应,规模巨大的原因所 在。同时,明清时期的陕西商帮是境外行商,他们常年经商 于外,客地求财,无缘照料家人。经商发财后通过大规模的 家乡公益建设,结缘乡党,惠顾邻里,回报亲族,也成为他 们维护和修补乡缘关系,为家人营造良好人际氛围的生活需 求。3、博取名声光宗耀祖是陕西商人从事慈善事业的自我 诉求陕西作为十三朝首善之区,尤其是隋唐实行科举制度 后,为农家子弟拜官鬻爵提供了条件,使陕西形成了 “耕读 传家”的浓厚传统,陕西农商子弟多以读书为尚。明清以后 又有不少学子文人'&#

20、39;弃儒经商”,增加了陕商的文化含量, 使陕西商人以儒经商,讲求人格的自我修致,他们将商业经 营与人格完善联系在一起,认为“活人”即讲究颜面比商业 利润更重要,光宗耀祖比赚钱发财更能体现自身的生命价 值。所以经商致富后,常常遵循“富贵不归故里,如衣锦夜 行”的古老哲学,回家乡从事公益慈善事业,将一部分商业 利润转化为社会公益投资,以博取乐善好施的名声和追求流 芳百世的人生追求。加之,陕西商人形成的“弩尔不贪”经 营思想,也使他们能够看透金钱,持才傲物,可以大手笔的 将商业利润投向社会公益事业,表现了陕西商人穿透历史的 灵气和厚重老辣人生经验的积累。这是明清陕西商帮不同于 其他商帮的重要区别之

21、所在。三、明清时期陕西商人慈善公益活动的现实意义明清时期陕西商人积极从事慈善公益活动,他们所接济 的对象涵盖宗亲、社区邻里、朋友以及异地的陌路之人等。 范围极为广大,影响也很深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明清时期陕西商人慈善公益活动维护了陕西社会的 稳定,促进了民风的淳化陕西商人的慈善活动使得被接济者少了颠沛流离之苦, 得以喘息生存,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善风善举的发展。 陕商在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劝化民众的同时,他们的慈善活动 又受到民众的尊重,从而提高了其社会地位,增强了他们在 乡村社会的影响力。这些慈善活动使得同族之人更乐于追随 这些商人,为他们做起工作会更加卖力。此外,慈善活动使 得他们在经商之地赢得了很好的声誉,有利于商业活动的开 展。维护了陕西社会的稳定,促进了民风的淳化。2、体现了陕西商人“和衷共济”的创业思想明清时期的陕西商人是旅外行商,他们远离故土,寄籍 客乡,借地求财,常受到本土商人的欺辱和官府的侵扰。为 了捍卫自身的利益,争取商业经营利润的最大化,陕西商人 以“和衷共济”为旗帜,组成商帮,修建会馆,大做慈善事 业,赢得良好声誉,为陕西商人闯荡天涯打下了坚实的群众 基础。3、体现了陕西商人富而不狂,扶危救困,热心公益, 惠及乡党的忠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