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效益的比较研究 秦敏+陈玉虎+陈跃武摘 要:该文通过试验研究了机插、钵苗摆栽、人工手栽、直播等栽插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的生育期、群体茎蘖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综合产量、经济效益得出,钵苗摆栽具有一定的优势,应成为农场今后水稻生产重点推广应用的栽插方式。关键词:水稻;栽插方式;产量;经济效益s511 a 1007-7731(2017)04-0023-02江苏省东辛农场是国有现代化农场,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储备基地,以稻麦两熟生产为主,常年水稻种植面积达8 000h
2、m2。近年来,农场的水稻生产种植方式呈现多样化1,有人工手栽、机插、钵苗摆栽、直播等。为此,本研究开展了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效益的影响试验,对指导农场水稻大面积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6年在东辛农场农科所试验田进行,前茬小麦,土质为潮土,肥力中等。试验品种为中熟中粳品种连粳9号。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a、机插;b、钵苗摆栽;c、人工栽插;d、直播。大区试验、不设重复,每处理种植面积1 000m2。各处理种植在同一条田,总施肥量均按照纯n 300kg/hm2、p2o5 112.5kg/hm2、k2o 112.5kg/hm2,
3、除施用时间不同外,运筹比例一致,即基肥复合肥(15%-15%-15%,下同)525kg/hm2、尿素100kg/hm2;分蘖肥分2次施用,分别为尿素100kg/hm2;穗肥于叶龄余数2.0时施用,复合肥225kg/hm2、尿素120kg/hm2。水浆管理、病虫草防治等生产措施根据种植方式的需要正常管理。1.3 试验过程 手栽稻于5月10日播种,湿润育秧;机插稻5月28日播种,硬盘育秧,久保田spu-68c乘坐式水稻插秧机插秧;钵苗摆栽稻于5月20日播种,穴盘育秧,采用 rx-60am钵苗乘坐式高速插秧机进行本田移栽。各处理移栽期均为6月16日,直播稻于6月16日播种。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4、1)叶龄:每处理定点标记10株,间隔5d观察记载一次叶龄,直至剑叶抽齐为止。(2)茎蘖数:每处理定点数计3点(每点10穴或1m2),取平均数为处理茎蘖数,间隔5d调查一次。(3)生育期:记录关键生育时期的日期。(4)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成熟期每处理调查5点(20穴/点或1m2/点)穗数,平均得有效穗数;每处理调查15穴(每点拔取3穴,5点共计15穴),分别考察穗总粒数、实粒数,计算结实率;实测千粒重;计算理论产量。每处理实收称重计实产。(5)成本:记录农资、用工、机械等,核算生产成本,计算经济效益。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栽插方式的生育期比较 各处理的生育期考察结果列于表1,由表1可知,机插
5、稻(a)秧苗期比手栽稻缩短18d,本田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等关键生育期均有所推迟2,4,分别比手栽稻(c)迟2d、4d、4d,全生育期缩短11d左右;钵苗摆栽(b)秧苗期比手栽稻少10d,关键生育期推迟不明显;直播稻(d)关键生育期较手栽稻推迟明显4,拔节期迟13d、抽穗期迟9d、成熟期迟13d。2.2 不同栽插方式的群體茎蘖变化比较 群体茎蘖考察结果见图1。图1表明,各处理茎蘖动态均表现为抛物线状,但不同栽插方式的群体茎蘖变化特点不同3。处理a表现,栽后10d群体茎蘖增长较慢,之后增长较快,栽后天达群体高峰苗,高峰苗数较多,之后群体茎蘖苗数下降较快;处理b、c栽后10d苗数即增长较多,达到
6、高峰苗的时间较早,高峰苗数较低,后期苗数下降较慢;处理c播后10d群体茎蘖开始增加,达到高峰苗时间最迟、苗数最多,后期群体茎蘖苗数下降最快。群体高峰苗,处理d>a>b>c,处理d(直播)多,处理c(手栽)高峰苗较少,达到高峰苗的时间处理a为栽后35d、处理b为33d、c为33d、d为38d;成穗数分别为a307.5×104穗/hm2、b319.5×104穗/hm2、c321.5×104穗/hm2、d367.5×104穗/hm2,成穗率,处理c>b>a>d。说明处理d群体大、无效分蘖多、成穗率低;处理a前期缓苗期长、无效
7、分蘖较多、高峰苗数较多、成穗率偏低;处理b前期生长快、低位分蘖多、茎蘖质量高、成穗率较高。2.3 不同处理的产量及其构成比较 试验的产量及其构成结果(见表2)表明,处理间产量差异显著,c>b>a>d。钵苗摆栽稻(b)产量为10 706.8kg/hm2,居第2位,比手栽稻(c)减产0.65%,比直播稻增产24.6%,比机插稻(a)增产11.9%;机插稻(a)产量为9 568.2kg/hm2,居第3位,比手栽稻(c)减产11.21%,比直播稻增产11.31%,说明不同栽插方式对水稻的产量影响较大。从产量构成看,机插稻(a)与手栽稻(c)比,表现减穗、减粒,分别减少4.35%、4.
8、21%;钵苗摆栽(b)与手栽稻(c)穗、粒变化不大;直播稻(d)与手栽稻(c)比,表现增穗(+14.3%)、减粒(28.4%)明显。2.4 不同处理的经济效益比较 不同栽插方式的效益核算结果列于表3。表3表明,处理b纯收益最高,达10 852.3元/hm2,分别比处理c、d增33.86%、62.19%;处理a纯收益居第2位,为8 112.4元/hm2,比处理c增0.06%、较处理d增21.24%。说明水稻钵苗摆栽和机插栽插方式具有节本、省工、增产效果好、经济效益高的特点。3 结论与讨论试验结果表明,机插、钵苗摆栽、人工手栽、直播等栽插方式,对水稻的生育期、群体茎蘖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不同
9、程度影响5。综合产量、经济效益得出,钵苗摆栽具有一定的优势,应成为农场今后水稻生产重点推广应用的栽插方式。各种栽插方式优缺点发下:(1)直播:产量与效益排名均为第4位。该种植方式不育秧、省工省时,有利于缓解农时紧张的矛盾;但生育期推迟、群体高峰苗多、成穗率低、穗型小穗粒数少、产量效益最低,稻麦两熟地区应慎重应用。(2)人工手栽:产量最高,种植效益不高(居第3位),该种植方式用工多、劳动强度大,不适应现代农场生产需求。(3)机插:栽后缓慢迟、群体高峰苗较多、成穗率较低、产量、效益较高,适合现代农场水稻生产的需求。(4)钵苗摆栽:具有机械作业省工、省时特点,同时表现出弹性大、秧苗缓苗快、生育期早、群体高峰苗适中、成穗率高、穗型大、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是今后农场水稻生产应大力推广应用的种植方式。参考文献1秦敏,陈玉虎,陈跃武.江苏省东辛农场稻麦周年生产技术探讨j.农业科技通讯,2016(11):183-186.2陈建,周美文.水稻不同种植方式比较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12):9-13.3钱宏兵.栽插方式对水稻南梗910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2):1915-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班组长年终述职报告
- 宁化事业编笔试题及答案
- 科学探索大学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未来家具设计与家居环境的协调发展及试题及答案
- 税务干部面试题及答案
- 能源与资源行业:2025年煤炭清洁利用与环保政策影响报告
- 练耳训练的重要性与实践方法试题及答案
- 未来商务环境下的英语沟通技巧试题及答案
-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矿山急救医学及实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孟州市2025届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中医诊所卫生技术人员名录表
- 室内设计人机工程学讲义
- GB/T 35513.2-2017塑料聚碳酸酯(PC)模塑和挤出材料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试
- T-CEEAS 004-2021 企业合规师职业技能评价标准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区一等奖】-完整版课件
- 儿童生长发育专项能力提升项目-初级结业考试卷
- 天津市新版就业、劳动合同登记名册
- 改性环氧树脂薄层铺装方案
- 产品追溯及模拟召回演练计划
- 合同到期协议书(3篇)
- IPC-A-610国际标准中英文对照(doc 17)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