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全册 ) (2000 字) 八年级生物上册目录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2、3、4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5、6、7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7、8、9 第四节鱼9、10、11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11、12 第六节鸟 第七节哺乳动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13 、14 15、16 17、18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8、19 第三节社会行为19、20、21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22、23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23、24 第二节细菌 第三节真菌24 、25 25、26 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
2、自然界中的作用26、27 、 28 第 五 节人 类 对 细 菌 和 真 菌 的 利用28、29、30 第五章病毒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33、34 第二节从种到界34 、35 30、31、32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35 、 36 、 37 第 三 章保 护 生 物 的 多 样性37、38 1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1)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2)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3)识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重点难点:1水螅的形态结构和腔肠动物的
3、主要特征2涡虫和华枝睾吸虫形态结构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 准备活体水螅是上好本课的关键和难点。教具准备:活体水螅、水螅纵切切片、显微镜、放大镜、教学软件。教学过程2 3 板书设计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腔肠动物-水螅 1 生活环境:淡水中 2 形态体色:乳黄色或浅褐色 3结构:4生殖:出芽生殖或产生生殖细胞二、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主要特征1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食用、药用、观赏、石油2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三、扁形动物(一)涡虫1、生活环境2、形态结构3、生活方式(二)猪带绦虫(三)华枝睾吸虫(四)日本血吸虫4 四、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主要特征1、
4、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2、主要特征: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 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通过蛔虫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3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过程与方法 : 以蛔虫的生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对蛔虫的观察了解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对如何预防蛔虫病的讨论,渗透本课的德育目标。让学生树立要养成卫生好习惯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通过理解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重点、难点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2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教学过程5 板书:第三节线形动和环节动物(一)一、蛔虫的形态结构雄虫: 15-25cm 尾部卷曲雌虫: 15-35cm 尾总尖直身体呈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活虫身体为乳白色,有时微带红色。体表有角质层消化管简单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生殖器官发达二、感染途径消化道感染三、危害五、预防措施六、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七、常见的线形动物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
6、物的基本结构特点。(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2能力方面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3思想情感方面(1)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2)通过对课外读物的阅读,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育珠的国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其学好科学的自信心和学好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重点难点1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2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
7、点。因为本章没有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完本节课又必须让学生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的依据是什么。教具准备河蚌的外形和结构挂图,蜗牛和乌贼的挂图;河蚌的浸制标本,饲养在水族箱中的河蚌。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创建情境提出问题导出课题观察实物,识别某种软体动物的结构讨论,归纳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比较几种软体动物,分析。归纳共同特征 2教学过程说明:板书设计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常见的软体动物河蚌: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两片贝壳蜗牛: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外壳乌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内壳二、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三
8、、与人类的关系有益:食用、药用、工艺品第四节鱼一、教学目标 ( 一) 知识目标1. 掌握动物的分类。2. 了解多种多样的鱼,知道“四大家鱼”。3. 掌握鱼的形态结构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4. 理解鱼的呼吸过程。5. 理解与鱼的运动有关的结构特点。 6. 了解鱼与人类的关系。 ( 二) 能力目标1. 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2. 通过鱼呼吸和游泳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2. 通过观察鲫鱼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同学间的合作意
9、识。 3.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鱼的呼吸与运动。 2. 教学难点:鱼的呼吸与运动。三、教具准备挂图、鲫鱼、鱼解剖标本、水槽、剪刀、筷子、细线。四、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2 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喜欢吃鱼吗?鱼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人为什么不能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呢?让我们带着疑问来学习我们今天的新课。三、合作探究人如果要在水中生活需要解决那些问题?鱼等水生动物有时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游泳1、鱼在游泳时,靠什么部分产生前进的动力?靠哪种鳍来保持平衡?靠哪中鳍保持前进的方向?2、各种鳍的作用能够仅靠观察得出结论吗?(二)呼吸:取
10、一条活鱼,放在一个装有清水的玻璃缸中,根据“观察与思考” (课本 p7)观察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鱼的口和鳃盖是怎样交替动作的?2、用纱布包住鱼身抓住鱼,然后将墨水滴在鱼的口前方,观察墨水会不会顺着鳃盖后缘流出来,这说明了什么?3、观察鳃的颜色和结构特点,分析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 4 、进入鳃和流出鳃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什么变化?5、鱼鳃的哪些特点对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 (二)总结鱼类主要特征(一)鱼儿离不开水,那它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究竟是怎样适应的呢?引出以下内容。(二)鱼的形态特征1. 身体分部:请学生观察水槽中的鲫鱼,找
11、出身体各部分的界限。然后告诉学生正确的身体分部。2. 鱼的体形:鱼的体形象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这样的体形对水生生活有何意义呢?引导学生联系船只、舰艇的造型特点进行思考并得出鱼的体形呈梭形,有利于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3. 鱼的体色:请两位同学配合观察鱼的背面和腹面,发现了什么?背深腹浅。这样的体色与水生生活有何关系?通过分析得出背深腹浅的体色有利于保护自己,不易被敌害发现。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特性。4. 鱼的体表:引导学生用手触摸鱼的体表,较粘滑。因为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鳞片和粘液对鱼的身体有保护作用,粘液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5. 鱼的侧线:鱼如何感觉外界的各种变化呢?请同学们仔细观
12、察鱼的两侧,发现了什么?原来有两条线(学生会显得非常惊奇,因为平时不会去注意)。如果用放大镜仔细看,还会发现它们由鳞片上的小孔组成。这两条线是鱼的侧线,它们与神经相连 , 有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6. 鱼的鳃:请两位同学配合,剪开鳃盖,对发现的结构进行描述。教师重点分析鳃呈鲜红色的原因和鳃的作用。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掌握鱼的呼吸器官是鳃。7. 鱼的鳍:问:鱼靠什么运动?请同学找一找鱼的背面、腹面及尾部的一些结构,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摆动。如果没有这些结构,鱼会怎样?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面对各种回答(即假设),请学生自己动手验证(保留尾鳍)。教师巡回指导,由于人人动手,获得的知识非常直观和深刻。使学
13、生分清偶鳍和奇鳍,掌握鳍的稳定和游动作用。 ( 一)鱼的呼吸教师问:如果把水槽中的鱼取出,时间长它会怎样?学生答:鱼会慢慢地死去,因为鱼无法呼吸了。请学生设法验证鱼在水中的呼吸。四人一组仔细观察:口和鳃盖的运动特点。通过观察和讨论得出:鱼在水中生活,其口和鳃盖做交替运动。教师问:这种运动的结果是什么?学生答:水从口入,从鳃孔流出。请学生验证这一设想。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把鱼的躯干部和尾部用筷子、线绑住,指导学生向鱼的口前滴一滴红墨水,观察有什么现象?经仔细观察,墨水随水流入口腔,当口闭合时,又从鳃孔流出。教师及时问:水从口流入,从鳃孔流出有什么意义?学生答:在水中完成气体交换,即吸入水中的
14、氧气,向水中排出二氧化碳。教师继续问:鲫鱼通过什么器官完成水中的气体交换?它有哪些特点与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经观察,共同得出鳃的特点及作用。教师简单介绍水流过鳃丝时气体交换的过程。这时,教师可渗透情感教育:水是鱼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环境?让学生各抒己见。(三)鱼的运动由于刚才剪去了鳍,鱼的游动显得困难,如果用筷子和线绑住鱼的躯干部和尾部,会怎样呢?实验结果很快出来:鱼不能前进。说明鱼游动时,身体两侧肌肉轮换着收缩和舒张使得躯干部和尾部左右摆动,从而产生前进的动力。着重讨论尾鳍的三大作用:稳定身体,推动身体前进,控制游动的方向。接着教师拿出鱼的骨胳标本,介绍鱼骨胳的结构和作用。
15、重点描述脊柱的组成和作用。鱼靠鳍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鱼的上浮和下沉又靠什么呢?原来鱼的体腔背侧有一个白色的结构叫鱼鳔,里面的空气可增减,从而帮助鱼在不同的水层间游动。由于肌肉、骨胳、鳍和鳔的协调作用,鱼在水中便可以自由自在地运动了。 ( 三) 鱼与人类的关系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请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1. 鱼的种类。2. 人类对鱼类资源的利用体现在哪些方面?3. 我国常见的海洋捕捞鱼类以及保护海洋鱼类资源所采取的措施。 4. 淡水养鱼中的“四大家鱼”及淡水养鱼业的前景。5. 针对鱼类资源的现状,谈谈自己的看法( 渗透保护环境和动物资源的思想情感教育)。 (四)小结教师结合板书小结。五、板书设
16、计 ( 一) 鱼的形态特征体形:流线型,减小水的阻力体色:背深腹浅,有保护作用体表:鳞片和粘液,有保护、减小阻力作用侧线:测定方向、感知水流鳃;呼吸器官鳍: 运动器官 ( 二)鱼的呼吸水 口 鳃( 气体交换 ) 鳃孔 水 ( 三)鱼的运动尾鳍:稳定身体、推动前进、控制方向骨胳:保护和支持身体鳔:帮助鱼在不同的水层间游动 ( 四) 鱼与人类的关系1. 鱼的种类( 2.4 万种)及作用(食物、滋补品等)。 2. 海洋渔业资源的现状及保护措施。4. 四大家鱼:鳙鱼、鲢鱼、草鱼、青鱼。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与技能:1描述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2概述蜥蜴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3说出两
17、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4 举例说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与人的关系。 5. 说出两栖动物的概念。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 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 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2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教 材 分 析 教学重点 1 两栖动物的概念。 2 归纳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3 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 4 蜥蜴的形态结构特点。教学难点 1 两栖动物的概念。 2 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 3 蜥蜴的形态结构特点。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一、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一
18、、两栖动物1. 通过观察发现,青蛙的眼睛后面有() ,可感知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 ( ) ,是呼吸是气体的通道;青蛙的前肢 ( ) ,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 ,即能跳跃也能划水。青蛙肺的结构简单,不( ) ,需要裸露的()辅助呼吸。学生按顺序回答教师重点强调 2.常见的两栖动物有什么?二、爬行动物1、描述爬行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2 、常见的爬行动物有什么?一、小组交流、生生互动【学习任务一】青蛙的形态特征 1 、想一想,议一议青蛙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龟属于爬行动物, 1.可能与二者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有关。投影出示图片这是为什么呢?2
19、、 观察与思考 (1) 观察青蛙成体的身体分为哪几个部分?( 2)不同环境中的青蛙身体的颜色相同吗?为什么?(3)当你手握青蛙时有什么感觉?(4)比较青蛙前后肢的差别, 想一想, 这与前后肢的功能有什么关系?(5)仔细观察青蛙的头部有哪些器官?分别有什么作用?(二)爬行动物 1 、爬行动物的形态结构。 2 、常见的爬行动物。(1)青蛙的身体分为头、躯干 、四肢三部分,没有颈和尾部 。(2)不同。青蛙会根据环境颜色改变自己的皮肤颜色而适 应不同的环境。(3)体表光滑有黏液(4)前肢短小,可以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 蹼 ,既能跳跃也能划水。(5)头部前端有一对鼻孔 ,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口中有 舌
20、,没有牙齿。有一 对眼睛,眼睛后方有一对鼓膜,可以感知声波。个别强调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简要讲解。【学习任务二】引导学生自学青蛙的图片,让学生看图并参考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青蛙的呼吸是什么样?如何生殖的? 2、常见两栖动物的形态特征。3、总结两栖动物主要特征。二、师生互动、归纳点拨【学习任务三】 爬行动物。 1 、蜥蜴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2、呼吸和生殖。【学习任务四】通过以上认识,感知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三)系统梳理,互动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1、肺和皮肤;水中产卵,体外受精。 2 、蟾蜍、大鲵、
21、蝾螈。详见 p26. 3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1 、p27 2 、呼吸:肺;生殖:体内受精,陆地产卵。三、课堂诊断:练习册小组回答教师订正板 书 设 计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一、两栖动物 1 、青蛙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 2 、其他两栖动物 3 、主要特征二、爬行动物 1 、蜥蜴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 2 、其他爬行动物 3 、主要特征中学教师课时备课学期总编号: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一、教学目标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 、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3、通过实验培
22、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认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难点: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三、课前准备大屏幕投影、电脑、去毛的鸡翅、解剖盘、镊子、解剖剪、解剖刀和猪的关节、关节模式图及投影片。四、课时分配一课时五、教学设计17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一、教学目标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 、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3、尝试制定探究计划,设计探究实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会选择并控制变量。 4 、参与问题讨论,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5 、参加探究活动,培养探究学习、
23、 合作学习的意识。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影响,并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和强化; 探究实验的实施。难点:探究材料的准备。三、课前准备教师:动物行为相关资料;果蝇的相关资料; 宠物观察日记;菜青虫卵的采集和隔离饲养,以及果蝇的采集和饲养的布置。学生:宠物观察日记,菜青虫卵的采集和隔离饲养,果蝇的采集和饲养。18 四、课时分配两课时五、教学设计第三节社会行为一、教学目标1、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 、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多咱行为。对比观察四种类人猿和人类
24、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19 3、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重点和难点重点: 1、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难点: 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实施。三、课前准备教师: 1、搜集社会行为的动物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2、设计并制作课件。 3 、录像片段(动物世界) 。 4 、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参考情境。5、和学生一起到周围环境中观察动物的行为。学生: 1、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图片、录像片
25、。2、仔细观察蚂蚁、蜜蜂等社会性昆虫的行为。3、预习探究实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探究问题,小组确定本组选题,初步拟订探究方案。四、课时分配两课时五、教学设计20 21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概括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学习,认识动物和植物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可缺少的成员。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认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关注与动物有关的社会问题。二 教学重点 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三 教学难点 动物是
26、食物链的结构成分。四 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动物取食的视频,导入本课的学习主题。板书课题: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二)新课学习(1)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通过课前回顾,植物是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导入学生认识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根据食性不同,让学生能区分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并能举例。师生总结,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2)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22 通过脑筋急转弯引出草、羊、狼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食物链的概念。根据例子讲解1、食物链的书写要求。2、食物链中的生物成分。3、食物链中数量的比较以及判定食物链的长短。角色扮演分析如果一条食物链中的某种动物消
27、失会带来什么影响。分析总结得出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突出,我们应该懂得保护和珍惜每一种动物。课堂小结习题演练 a、植食动物六 板书设计1、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b、肉食动物c、杂食动物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a、生态系统的结构: 2 、 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b、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教学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4 、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二、重点难点重点: 1、
28、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2、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难点: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观察记录。三、课前准备教师: 1、变质的牛奶、各种真菌(木耳、香菇、灵芝等)长霉的馒头、面包,腐烂变质的水果;2、实物投影仪; 3 、培养菌落实物;4、琼脂、培养皿、烧杯、甜豆浆、酒精灯、吸管、三角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学生:预习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四、课时分配一课时五、教学设计第二节细菌一、教学目标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3、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4 、强化振兴祖
29、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5 、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二、重点和难点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2 、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有关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等图片资料;cai课件;显微镜;永久细菌涂片。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站,搜集与细菌有关的资料。四、课时分配一课时五、教学设计24 第三节真菌一、教学目标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 3 、学会用放大镜 观 察 青 霉 和 曲 霉 的 形 态 结 构 , 培 养 观 察 能 力 。4、了解一些食用菌养殖的过程和方法。二、重点和难点重点:1、 认识日常生活中常
30、见的真菌以及它们生命活动的特点。2、观察能力的训练。难点:真菌生殖方式的特点。三、课前准备教师:用橘皮、馒头、面包片来培养青霉和曲霉,为每个小组提供长有长霉的面包和长有长霉的水果;制作有关青霉、曲霉和蘑菇结构的cai 课件。指导学生制作孢子印、制作模型模拟孢子的传播。学生:复习七年级上册有关单细胞生物的内容中酵母菌的结构;查阅有关真菌的知识;制作孢子印。四、课时分配一课时五、教学设计 25 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教学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2、列举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3、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4、培养学生课前探究的能
31、力;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交流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 5 、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让学生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6 、引导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26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三、课前准备教师:真菌引起农作物患病的标本;cai 课件。学生:收集查阅有关资料,预习教材;课前探究“观察水果和面包的腐烂” ,采集的地衣。四、课时分配一课时五、教学设计27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2、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3
32、、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4 、说明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5、通过观察、探究、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合作交往的能力。 6 、利用所学知识,为家乡的发 展 出 谋 划 策 , 培 养 学 生 热 爱 家 乡 的 情 感。二 、重点和难点重点: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物保存和环保等方面的作用,说明细菌和真菌与人类有着密切关系。难点: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原理。三、课前准备28 教师:自制课件示发酵作用的原理(细菌和真菌促进淀粉的分解);日常生活中的发酵食品(啤酒、豆豉、面包、馒头等) 。 学生:观察发酵现象;探究食物保鲜方法;收集日常生活中保存食品的方法及原理;调查了解本地区人们在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方面的有关资料。四、课时分配两课时五、教学设计29 教学过程30 31 32 第六单元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转让小型设备合同协议
- 产品研发战略合作合同
- 产品售后服务与保障协议书
- 幼儿园房屋租赁合同十
- 工程招投标工作廉政协议
- 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合同
- 农业化肥销售及使用协议
- 正规卖狗协议书
- 车库做仓库合同协议
- 辩论赛协议合同协议
- 广东省深圳市27校2022年中考一模英语试题(无答案无听力部分)
-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李娟散文专练全国解析版
- 《红楼梦》知识点
- 斯派克直读光谱M10 操作手册
- MOOC 孙子兵法-湖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聚苯乙烯树脂回收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西北政法大学课件模板
- 2023年高考政治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逻辑与思维(含答案)【新教材专用】
- 5G基站勘察与设计
- 碎石技术供应保障方案
- 湖北省宜昌市2023年中考历史试卷(附真题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