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导学案+口语交际+习作指导+语文园地)_第1页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导学案+口语交际+习作指导+语文园地)_第2页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导学案+口语交际+习作指导+语文园地)_第3页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导学案+口语交际+习作指导+语文园地)_第4页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导学案+口语交际+习作指导+语文园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古诗词二首导学案设计课题古诗词二首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认识“杂、篱”等6个生字,会写“杂、稀”等14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背诵古诗词,默与宿新市徐公店。3、借助诗词中的意象,体会乡村的独特风光,感受乡村生 活的美好。教学重点八、会读会写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背 诵古诗佰新市徐公店。课前准备1. 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准备字卡、词卡,预习课文。(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解 诗题(用时: 3分钟)1.揭示课题:田园诗 大诗人范成大曾把 乡村生活的所见所 闻写成了六十首诗, 叫做四时

2、田园杂 兴,今天我们来学 习其中的第二十五1. 说说自己对课题 的理解。2、齐读课题。读好题目,注意读准平舌音“杂”;“兴”在本课读Xi ng。理解课题 时可渗透学生: “兴”是多音 字,在本课读 X i ng, 杂兴 的意思是随兴 而写的诗。首,板书课题:四 时田园杂兴(其二 十五)。2、齐读课题。指导读准“杂”和“兴”的读音。二、明 大意(用时:10分钟)1、自读古诗,读准 音,读通诗句。2、引导学生交流:(1) 交流识记生字、 新词。(2) 诗中描写了哪些 乡村景色?概括地 说说诗意。3、引导学生选择自 己喜欢的诗句,进行 诗配画。4、指导学生有感情 地朗读古诗。1、自由读诗,画出节 奏

3、。2、汇报交流:(1) “兴”在本课读“Xi ng” ;蛱蝶” 是蝴蝶的一种。交流看到乡村特 有的景色:梅子、杏 子、麦花、菜花、篱 笆、蜻蜓、蛱蝶。3、选择你喜欢的古 诗,结合里面的诗 句,给古诗配图。4、有感情地朗读古 诗。1. 学生说说诗 意时,可用自己 的话,不用逐字 逐句翻译。2、引导学生“诗配画”时, 要求不要过高, 只供学有余力 的学生尝试完 成。三、悟1.引导学生思考并1.交流:描写农忙时1.引导学生读诗情交流:节,农民早出晚归,古诗想画面,体(用时:看着这样的景色,这白天很少见到行人会作者表达的10分钟)样的情景,诗人会想些什么,有什么感 受?2、引导总结学习古 诗的方法。3

4、、指导学生有感情 地朗读诗句,背诵这 首诗。的景象。表达了诗人 对乡村生活的热爱。2、交流学习古诗的 方法:解诗题;明大 意;悟诗情。3、多种方式朗读古 诗,读出自己的感 情,并背诵古诗。情感。2、加强朗读指 导,让学生在读 中理解诗句的 意思,在熟读中 背诵。1.迁移方法,自学1.组内交流:1.引导学生了宿新市徐公店。(1)读准诗题中解“新市”是(1)指导读准诗题。“宿”和“徐”的地名,在今湖南(2)说说诗题的意、七W 读曰。攸县北。思。(2)父流诗题的意思2、要引导学生四、自(3)引导学生小组合“宿”就是住宿;明确自学要求。学诗作,说说作者看到了“店”就是住宿的3、引导学生迁(用时:怎样的

5、景色。客店。“徐公”指移运用前一首10分2、汇报交流学习成位姓徐的人。古诗的学习方钟)果。组内合作,在诗法,自学古诗。(1)根据学生交流情句中做上记号。再看在学生充分了况指导理解:看图,说说图上有哪解了诗意诗情“篱落”指的就是些景物,再说说看到以后,再指导内篱笆;“树头”是指怎样的景色。化。树枝上;“径”指小2、(1)重点理解“篱4、教师要注重路。落、培养学生的表(2)引导学生看图,树头、径”的意思。达能力,在理解并根据提示说说这(2)交流回答:诗句诗句的意思时,些景物分别是怎样里发现写到的景物要引导学生读的。有“篱笆”诗句,再用自己()的篱落“树”“菜的话说出诗句()的小径花”“儿童”的意思

6、。()的儿童“蝴蝶”,从图中还()的蝴蝶能看到小路,并看图()的菜花读诗句,说说诗句分()的树别是怎样描写这些3、“无处寻”用你景物的,然后完成填自己的话该怎么空。说?3、读诗句,体会黄4、你能看到这个追蝶飞入菜花丛中,无蝶的孩子脸上的表法寻找的情景。情吗?黄蝶停停歇4、展开想象,用自歇又是怎样的情己的话说给同学听景?那孩子会怎么听。想,怎么做?展开想5、随着音乐把诗诵象,说给同学听听。读一番,读出自己的5、配乐读诗。感受。6、有感情地朗读古6、有感情地朗读诗诗,背诵古诗。句,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诗句。五、指1.课件出示本课要1.读一读这几个生1.要引导学生导书写写的字:杂、稀、篱、字,读准字音

7、。注意“疏”字(用时:蜻、蜓、蝶、宿、徐、2、观察生字的特点:左右的穿插避7分钟)疏。“杂、篱、宿”都是让。2、引导学生观察生上下结构;“稀、蜻、2、集体评议时,字的特点及书写注蜓、蝶、徐、疏”都要鼓励学生把意事项。是左右结构,且左窄字写端正、写美3、教师范写“篱”右宽。观。字。3、观察老师的运笔4、教师巡视指导学方法。生练习书写。4、认真书写生字。5、集体评议。5、展示书写成果,集体评议。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1.播放音乐,引出课题。1.认真倾听,齐读课2、引导学生理解课题。一、导题:这首词由词牌名2、找找词的题目和注意引导入新课和词题构成。诗的题目有什么区学生观察古诗(用

8、时:“清平乐”是词牌别。和词最直观的5分钟)名,这首词最开始是区别。配乐唱的歌曲,既然3、再次齐读课题,是歌曲,“乐”在这读准字音。里读yu e,村居”词题。3、指导读音,读准题目。二、初识词(用时:5分钟)1、自读这首词,寻找 结构、字数上有什么 特点。2、教授词的长短句、 上下阕。3、指导学生初读词。1、在老师的引导下 发现诗句和词句的 差别:诗的每句话对 仗都很工整,字数一 样,而词的每句话字 数可以不一样。因 此,词还有一个名称 叫长短句。2、明白词题、长短 句、上下阕。3、分男女同学读, 女同学读上阕,男同 学读下阕。1. 教师可出示 示例让学生对 比,并从中发现 词的特点。2、总结

9、古诗和 词的区别,可以 用上简单的概 括性语言。三、识 字解词 (用时:5分钟)1. 引导学生小组合 作学习生字。(1) 读准“杂、剥” 的读音。(2) 引导学生交流书 写要点。2、课件出示本课词 语。(1)指名读词,解决1.小组合作学习生 字。(1) 读准平舌音“杂”;“剥”在本 课读bo,不读b 0。(2) 交流书与注意事 项:“茅、翁”是上 下结构,“檐、赖、 剥都是左右结构。1.学习“剥” 时,可引导学生 了解:“剥” 两个读音的意 思一样,b 0, 一般用作口语, 比如剥皮、剥花 生,所以不能用 在这里;而bo字音。2、(1)读词语,注意属于书面语,所(2)组织小组合作理读准字音:“

10、亡赖”以这里读be。解词语的意思。的“亡”这里读2、字词教学也3、汇报学习成果,WUO是本课的重点,说说哪些字词的意(2)组内父流理解词解决读音的同思你已明白了,教师语的意思。时,引导学生借相机指导:3、在全班汇报交流。助注释或联系相媚好:相互逗趣、上下文的方法取乐。4、读词跟读诗样了解词语的意翁媪:强调读音。要慢点儿,稍加停思,也可引导学“翁”指的是老翁,顿,读出节奏来,读生根据偏旁理“媪”指的是老妇。 亡赖:同“无赖”, 这里指顽皮、淘气。 4、指导朗读:“茅 檐低小”,哪里停顿 了,注意“檐”字的 声音稍微延长,这就叫绵音,读诗词 就要这样读得停而 不断。出味道来。解“翁媪”。四、读1.

11、指导学生结合词1.多种方式朗读词1.读词句想画出画面句想象画面。句,并结合词句想象面时,教师可提(用时:(1)朗读词句,小组画面。示:15分合作父流:你仿佛看(1)连起来说说这首(1)读着“青钟)到了什么?词的意思。草”我们就想(2)引导交流、反馈:父流自己看到的到绿色的小草,村居的“景”美:画面。那么读着“青“茅檐低小,溪上青叠词“青青”,描青草”你仿佛青草。”多美的画面写出了草颜色翠绿;看到了什么?啊!联系最后一句话,想你们还看到了村居中的“人”更象接天连叶的何化。一条怎样的小美。抓住“亡赖”,体溪?指导朗读。会小儿子的顽皮、淘(2)在这个五口2、引导学生交流:气;同时抓住相关词之家里,你

12、最喜你们觉得这是一个句体会大儿子的勤欢的是哪一个怎样的村居生活?劳,二儿子的心灵手人呢?巧。2、引导学生结(3)齐读,读出景美。合生活经历了2、学生自由交流,解:“亡赖”在体会词中描写的一这里是种宠家人的相亲相爱,感溺的口吻,当你受温馨和谐、自在的小时候调皮的乡村生活。时候,你父母可能会说:你这个调皮鬼,你怎么这么不听话。看似责备,实则喜爱。五、感1.引导学生交流:词1.讨论、体会诗人心拔高词的受情怀(用时:8分钟)中的“醉”字用得 好不好?2、词人在陶醉之余 又会想些什么呢? 出示拓展资料: 辛弃疾是宋代爱国 词派的领袖和旗帜。 他出生时,中原已为 金所占,他渴望收复 失地,渴望让百姓过 上

13、安居乐业的生活, 所以一生都在为抗 金而不懈努力。壮志 难酬、报国无路是悲 愤的,但他一生坚决 主张抗金。醉田园。2、(1)自由读读拓展 资料。(2)交流词人陶醉之 余的想法:对安宁祥和、温馨和谐的村居生活的赞美。高度,从写作背 景的角度,让学 生了解作者之 所以写农村的 生活,是因为作 者沉醉于这幸 福和睦的农村生 活中, 但想到志向不 得伸,为受苦百 姓心碎,作者又 是多么希望所 有人能像这个 五口之家一样 幸福地生活啊!六、布 置作业(用时:2分钟)1. 小练笔:展开合理 想象,将课文扩写成 一篇小短文。2、搜集田园诗词。1. 完成小短文,试着 在班上读读自己写 的小短文。2、背诵积累自

14、己喜 欢的田园诗词。引导学生 对文本学习的 内容内化为自 己的语言表达, 融入自己的想 象,把所想的化 为文字。1古诗词二首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文包含三首古诗词,其中有两首诗四时田园杂兴 ( 其二十 五)和宿新市徐公店,一首词清平乐村居。四时田园杂兴 (其二十五)描写了初夏农村的忙碌, 村居生活富有情趣。 诗中用梅子 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 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之作,这 是一首描写农村景色的诗, 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诗人在店内 看到儿童嬉戏的天真活泼,以及菜花开放、遍地金黄、彩蝶飞舞的自 然景色,有动有静,人景交融。

15、清平乐村居则描写了农村清新 秀丽的环境及农村安宁平静的生活。 在诗人的笔下, 三首诗词都描写 农村里的朴素恬静, 是著名的田园佳作, 无一不表达着作者对农村快 乐生活的向往与憧憬。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清平乐村居的音乐及字 卡、词卡。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课时安排2 课时。注: 1. 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见前面 的“课文备课方案” 。2. 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涉及的“学生活动卡”请使用手机扫 描封面二维码进行下载。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1、以前我们学过很多描写乡村田园的古诗,谁来背一背?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乡村生

16、活的诗。出示课题四时 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和宿新市徐公店。3、指读字音,理解课题:“兴”是多音字,在本课读“ Xi n g”,“杂”是平舌音,“杂兴”的意思就是随兴而写的诗; “宿”是多音 字,在本课读“ SU”,是“住”的意思。“新市”是地名,在今湖南 攸县北。4、带着理解读一读课题。设计意图:古诗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让学生 回忆原有知识是一种快乐的展示过程,从这样的兴趣点出发引入新诗 的学习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一二、学习古诗,感知诗意1、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2、自由读这首诗。读准平舌音“杂”,读通诗句。3、指名朗读,齐读。4、默读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内想办

17、法解决。5、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说说你在这首诗描绘的画里看到的情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人笔下的画面,并结合画面, 读出感情。学生交流:预设:生1:读到“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两句时,“我” 仿佛看到果园里梅子成熟了,金灿灿的,杏子也长得很肥美。田野里 小麦开花了,雪白一片,油菜花渐渐凋谢了。师:多美的景色呀!诗人把它凝练成两句诗就是一一 (生接读诗 句)。你看,诗人就是这样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短短的两句诗,就勾 勒出了如此美妙的画面。生2:读到“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时,“我”仿 佛看到夏天的时候,篱笆边没有人,只有蜻蜓和蝴蝶在翩翩飞舞。3、教师引导想象:蝴蝶和蜻蜓飞来飞

18、去,可爱极了,为什么篱 笆边没有行人,他们都到哪儿去了?(让学生结合“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充分的讨论,了解夏 天人们的劳动情况,感受农民的繁忙和劳动的辛苦。)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设计意图:感悟诗句必须以正确的字词理解为基础,在理解的过 程中,辅以画面帮助,在联系中发现理解古诗的规律,在一定程度上. 梳理了知识,掌握了语言规律,使学习有规律可循。三、想象画面,自学古诗1、过渡:刚才大家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学习了第一首古 诗,相信第二首古诗也一定难不倒大家。 下面请大家小组内合作学习 宿新市徐公店。(1)教师出示自学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按节奏读一读古诗,读准生字的读音,读出诗的韵味。宿/新

19、市/徐公店篱落/疏疏/ 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 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根据对加点字词的解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阴:树荫。一径深:一条小路长长的。急走:快跑。 读读诗句,在你的脑海中浮现了什么画面?(2) 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成果。 指名朗读诗句,齐读诗句。 交流诗句的意思:稀疏的篱笆旁边一条小路长长地伸向远方, 树上的花落了,树叶还未长得茂盛,还未形成树荫。儿童匆匆忙忙地 跑着追赶一只黄蝶,黄蝶飞入菜花中,再也找不到了。 说说自己看到的画面:我看到了在那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 路伸向远方,是那样安静;我仿佛看到树上的花已经纷纷

20、落下来,可 枝头的嫩叶才长出来,还没形成浓密的树荫。配乐朗读诗句。设计意图:两首诗都是画面感土分强的乡村古诗,采用在学习前. 一首诗的基础上.自学,.一让学生自学第二貢古诗,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 的能力。.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会写的字:杂、稀、篱、蜻、蜓、蝶、宿、徐、疏。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杂、篱、宿”都是上下结构的 字;“稀、蜻、蜓、蝶、徐、疏”都是左窄右宽的字,“蜻、蜓、蝶” 部首相同,都是“虫”字旁。3、教师范写:篱、蝶、疏。4、学生临写,教师巡视,及时指导。5、集体评议。设计意图:写字是一项技能,技能的学习靠熟习。本环节意在给学生一定的书写时间,培养学生先观察再

21、书写的良好习惯,通过指导. 和练写,不仅使学生重视写字,教师也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昱五、背诵积累,实践拓展1、背诵古诗。2、选择你喜欢的古诗,.结合里面的诗句,给古诗画一幅配画。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 兴趣。设计意图:制作“诗配画”是一种综合性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 生既动手又动脑,并与美术学科相整合,强化诗的美育功能。这一过 程还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形成自主学习古诗的习惯。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复习巩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描写田园生活的古诗,谁 能背一背?(指名背诵)2、过渡:背得真好!奖励大家欣赏音乐(播放PPt),好听吗? 同学们知道这

22、首歌词出自哪里吗?3、(板书:清平乐村居)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首词,看看题目,你有什么发现?教师可举例,对比说明“诗和词在形式上的区别”。4、小结:词的题目由词牌名和词题组成。在这里“清平乐”是 词牌名,这首词最开始是配乐唱的歌曲,“乐”在这里读 yu“村 居”是词题。5、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复习导入,以音乐欣赏引出要学的词,引起学生的学 习兴趣。.二、了解词的特点导学:除了题目不一样以外,找找词句和我们之前学过的诗有什 么不一样?1、词句有长有短,不像古诗,结构严谨,句式对仗,词相对而 言形式更加自由一些。2、中间的空行把词分为两部分,相当于把歌词分为两段,在这 里我们称这两部分为上阕和

23、下阕。朗读时,上下阕之间要有停顿。3、词押韵ao “小、草、好、媪”;Ong “东、笼”。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学.生认识词体.、了解词韵,感受.“词”这一. 文学样式的优美,有助于学生对词的理解。三、理解词意1、导学:读了词题“村居”,你能猜到这首词描绘的是一种怎 样的画面吗?为了更好地理解词的内容,体会意境,请同学们自读这首词,把 词句读准确,读通顺。2、指名读词,辨析字音。(1) 剥:两个音意思一样,b o, 一般用作口语,如“剥皮、剥花 生”;而bo属于书面语,所以这里读bo。(2)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WU(3) 翁媪:强调读音。“翁”指的是“老翁”,“媪”

24、指的是“老 妇”。3、交流书写注意事项。(1)出示会写的字指名认读:茅、檐、翁、 赖、剥。(2) 观察生字的特点,交流书写要点。(3) 观看书写动漫。(4)练写2个字。4、结合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自由读,同桌讨论,同学汇报, 其他人认真听。)(1) 茅:指茅草屋。(2) 相媚好:相互逗趣、取乐。(3) 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今属江西)时写的。此地古 代属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4) 翁媪:老翁和老妇。5、弓I导朗读:当我们知道了这些字词的意思时,对整个作品的 理解就更深入了,让我们同桌之间互相读读,指名展示读。设计意图:旨在引导学生借助注解,将这首词读正确,读通丿顺一

25、并初步感知词的内容。四、读出画面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清平乐村居也是如此, 每一句词都是一幅生动的画。(一)环境图导学:这些画面有些是写景的一一请你读(指名读词句),有些是 写人的一一齐读词句。1、第一个画面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2、引导学生自读,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甚至闻到了什么?3、交流:低矮的草房边上,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动,岸边草4、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二)人物图读读这首词,看看简练的语言里一共描写了几个人?他们都在干 什么?预设1:1、出示:醉里吴音相媚好。2、交流:一对满头白发的老翁和老妇,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 喝酒一边聊天,只听见他们正

26、在“相媚好”,他们在聊什么呢?预设2:1、出示: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2、交流:老夫妻俩的三个孩子,大儿子、二儿子多么勤劳、孝 顺、能干啊,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农活儿。预设3:1、出示: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2、 交流:小儿子呢?他在干嘛呢? “卧”是什么意思? (躺、睡、 趴)去掉的话好不好?看到这样的小儿子,你想到了哪个词? (调皮、 淘气)引导学生理解“亡赖”的古今 义,了解这是一种“明贬实褒”的表达 方式。3、指导朗读:诗人用到了 “亡赖”,同“无赖”,指“放刁撒泼,蛮不讲理”。而在这里指“顽皮、淘气”。小儿子在溪头趴着, 悠闲地剥着莲蓬,何等的调皮,何等的自在啊!在诗人的描

27、述中,我 们仿佛看到了这茅舍一家老小幸福和谐的生活画卷,风景如画,有劳作的美好,也有生活的温馨,让人陶醉其中。让我们也来美美地读一读,读出温馨美好。设计意图:边读边想象画面,围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展开. 交流,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词的意境,走进村居。五、感受情怀1、认识诗人辛弃疾。辛弃疾,宋代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他出生时,中原已为金所 占,辛弃疾一生坚决主张抗金。这首词写于他晚年归隐时闲居农村时 所写。2、升华情感。可以说,这是词人偶然捕捉到的一个生活镜头,同时在不经意间, 流露了词人那极富生活情趣、极富人情味的内心世界。听到那低绕婉 转的南方口音,看到这样一幅一家老小其乐融融的乡村生活场

28、景,诗人内心一定充满了无限的柔情和温暖,宁静的乡村生活给他带来的精 神上的享受。3、再读全词。设计意图:了解词作背景,更有利于学生对词意的理解。六、拓展练笔1、读词句,结合自己的感悟,想象词句中呈现的情景,并选择 自己感兴趣的展开合理想象,将课文改编成一个小故事。2、大胆想象,揣摩人物心理,恰当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 从而表达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设计意图:将文本学习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融入孩子. 的想象,把想彖内容化为文字,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给学生课堂主人地位,增强语文综合素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梅子(金黄) 麦花(雪白) 日长篱落 蜻蜓蛱蝶杏子(肥)、菜花(稀)I冃r

29、风景美IJ宿新市徐公店篱落、一径、树头喜爱儿童、黄蝶、菜花 喜爱清平乐村居茅檐 小溪 青草翁媪秀丽恬静大儿、中儿、小儿幸福和谐教学反思本文的三首诗词均描写了田园生活的恬静美好, 每一首诗词都是一幅画,所以在学生充分朗读并且了解诗词意的基础上,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结合着诗词句来说说自己在诗词中想象到的画面,并且采用诗配画的形式,联想画面,真正读懂古诗词,感知诗人、词人的 情感。2乡下人家导学案设计导学案设计课题乡下人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认识“构、冠”等10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会写“屋檐、构成”等14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优美段落和语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30、。3、体会作者善于抓住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景来描写乡村生 活特点的写法,学习作者对动植物生动形象的拟人化描写,以及叙 述的顺序。教学重点八、1. 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背诵、积累优美段落和语句。2、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1、准备乡村风光的图片,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师)2、 记录自己了解或观察到的乡村景色和乡村生活。(师生)3、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搜集关于田园风光、乡村生活的诗 句。(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音画同步,走 进乡下 人家(用时: 5分钟)1、教师出示乡下风 光的多媒体课件,配 乐走在乡间的

31、小路 上,激趣导入。2、引出课题,引导 学生说一说自己眼 中的乡下生活是什 么样子的。3、教师引学:下面,1、学生欣赏课件,引发 对乡村生活的遐想。2、请去过乡下或者生活 在乡下的几位学生来描 绘一下自己对乡下生活 的印象。3、带着老师的问题思 考,说一说对课文描绘 的乡村生活的感受,并教师可通过配 乐和多媒体课件图 片的导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与 学生的生活实际相 联系,产生共情,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 之感,让学生直观、 生动地感受到乡下就让我们跟着作者 陈醉云优美的笔触 一起走进乡下人家, 一起领略这悠闲、惬 意的乡村生活。齐读 课题。齐读课题。美景,为后面想象 画面做好铺垫。二、初 读

32、课 文,整 体感知 文本(用时:20分钟)1、指导学生自读课 文,标好段落,画出 生子新词,难读的子 和难理解的词语可 以适当标注。2、师生交流,学习生子新词。教师重点 指导“冠”“率”的读音;“蹲”“率”的写法。3、设计小组学习活 动,引导思考:课文 是从哪些方面描写 乡村生活的?作者 眼中的乡村生活有 什么特点?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 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 基础上,画出文中的生 字新词。2、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自 读生字新词的情况。女口: 了解多音字“冠、率”; 运用字理识字法识记“耸、觅、眠”;运用 识记形声字的方法识记“构、蹲、例、倘”; 对“时令、向晚、捣衣、 天高地阔”等难理解词 语的

33、理解。3、小组合作探究。(1)从“植物、动物、人 们”这三个方面来体现 乡村生活的独特和迷人 的。画一画,说一说,关于识字:四年级的学生,认 知水平已经有所上 升,所以生字新词 的学习,应该以学 生自学为主,教师 指导为辅。建议由小组长组织 学习,做到人人参 与,字字落实。教学过程中,建议 引导学生采用不同 形式的朗读记忆 法,如,先看拼音 认读,再开火车朗 读,最后齐读等方 式,梯度上升认知 难度,让学生乐于 接受。互相交流汇报。找到文章的中心句, 读一读,知道作者眼中 的乡村生活的特点是独 特和迷人。三、自读课文,想 象优美 画面(用时:12分钟)1、播放多媒体课件 音乐。2、结合学生的表

34、达 随机呈现画面。3、引导学生围绕中 心句进行总结。1、伴着美妙的音乐自读 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2、学习用小标题概括出 画面内容。瓜藤满架鲜花春笋鸡群觅食鸭子嬉戏院落晚餐织娘歌唱3、朗读文章中心句,再 次感受乡下人家的特 点。(独特、迷人)学会概括是每 一位学生在今后的 阅读训练中,需要 掌握的技能。学生 概括小标题时,教 师要教给学生概括 方法,可引导学生 读课文想画面,再 说说每段的段意, 然后根据段意来概 括出小标题。四、总 结回 顾,布 置课后 作业(用时: 3分钟)1.总结回顾本课学 习内容,弓I发思考: 作者是怎样把乡村 里最平凡的景物描 写得如此独特、迷人 的呢?我们下节课 再

35、来探究。1. 结合板书梳理本课所 学,带着问题产生下节 课的学习兴趣。2、熟读课文,积累并抄 写好词佳句。教师可引导学 生说说根据本节课 的学习产生了哪些 新的问题。2、布置课后作业。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回 顾交流,明 确学习 任务(用时: 5分钟)1、课件出示本课的 生子新词,复习生子 新词。2、引导学生边读边 思考:作者描绘了哪 几幅乡村风景图?3、教师提出学习任 务:这节课,我们可 以自选文中的一个 画面,体会它的独 特、迷人之处。1、学生朗读本课的生字 新词。2、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 内容。3、学生自学探究:选择 文中最喜欢的一个画面,抓住关键的词语体 会作者是怎

36、样体现它的 独特、迷人的。可开门见山地 提出本课时的学习 要求,让学生能明 确学习任务,并快 速进入学习状态。二、读品结合,欣 赏乡下 人家(用时:18分钟)1.引导品读,感悟体 会。(1) 出示阅读思考的 问题:第1自然段写 了乡下人家屋前的 哪些景物?作者分 别抓住了这些景物 的什么特点?(2) 组织学生小组合 作交流。1.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 然段。(1) 抓住重点句子,边读 边想象画面,理解内容。(2) 交流理解:在这个 自然段中,“别有风趣 的装饰”指的是什么?组内交流:“高楼门 前蹲着对石狮子或是 竖着两根大旗杆”般1.要引导学生抓住 相关句段,感悟乡 下人家富有情趣的 生活环境和纯

37、朴的 生活,体会他们热 爱家乡、热爱生活 的情感。同时从作 者采用的对比、拟 人的手法中感受语 言的美。2、迁移学习:根据上面教师引导学生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 那如果将它们放在乡下2、父流城市与乡村品词析句的方法,引人家门口,你觉得如的生活有什么区别导学生自主交流重何?时,教师要引导学点语句,体会文章的2、用学习第1自然段的生抓住乡村生活中美妙。方法,分组自由学习课最平凡的事物、最文第25自然段。品读普通的场面和城市重点语句,交流感悟。生活对比来体现乡3、引导学生交流城(1)理解“依着时令”,村生活朴实自然、市与乡村的生活有相机了解每种花花开的充满诗意的特点。什么区别。时间。3、要加强朗读,让

38、4、教师导学中心句。(2)父流“朴素中带着学生在读中理解内5、指导朗读:你最几分华丽”是否矛盾。容,在读中体会文喜欢文中哪个部(3) “探”可以换成哪章的美妙。分?应该怎样读出些词语(钻、冒、长、伸对乡下生活的喜爱等)?哪个更合适?说呢?出理由。(4) 交流:鸡、鸭生活的 悠闲体现在哪儿? “天 高地阔”体现出了什 么?(5) 学纺织娘唱催眠曲。3、交流讨论:将乡下人 家与城市人家的景致相 比较,想象情景,感受乡下人家景致的自然、 可爱。4、交流体会乡下人家的 独特和迷人,体会中心 句在全文中的作用。齐 读中心句。5、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 欢的段落。三、读写结合,情 感升华(用时:12分钟)1.

39、 教师引导学生总 结本课的写作特点, 归纳整理并板书。2、指导仿写乡下生 活的小片段。1. 回顾课文,小组合作 交流写法。(1) 对比、拟人的写法;(2) 时间、空间顺序;(3) 情景交融。2、写一个乡下生活的小 片段。把对乡下人家的 喜爱表达出来。学生在读懂全 文之后,要引导学 生做回顾,揣摩作 者的表达方法,了 解作者的写作方 法,并能引用“他 山之石”攻克今后 自己写作上的难 关。1.导学:出示课外诗本次活动,教四、拓歌。1.朗读诗歌在天晴了师可提供如下内容展积2、引问:读后你有的时候。供学生参考:走进累,阅什么感受?2、交流读后感受。田园农家,体验乡读链接3、组织学生以“我3、开展主题

40、活动,进村生活;搜集乡村(用时:眼中的家乡”为主步了解自己的家乡。风光,开展摄影展5分钟)题开展次主题活览;寻访乡村故事;动。仿制农具;编写乡村小诗等。为后面 语文园地的学习, 习作的开展,展示 台的学习等做好准 备工作。2乡下人家教案设计设计说明乡下人家这篇课文,作者紧扣乡村风景的“独特、迷人”, 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 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 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 园、装点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品质。根据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 对故事内容比较感兴趣,而本篇散文“形散神聚”,尤其

41、是作者通过 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写作手法,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是陌生的,学生不容易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所以,在教学过 程中应以诵读和品味为主。教学中首先抓住题眼,从学生较熟悉的场 景入手,激发学生品读的兴趣,然后通过不同的朗读要求,引导学生 不断与文本对话,感受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 活的美。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乡村风光的图片或有关乡村生活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生字卡片,查找乡下生活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课件演示画面,配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房前爬藤蔓,空地鲜花绽,鸡鸭争觅食,沐夕阳晚餐(1) 欣赏了这几个画面,你有怎

42、样的感觉?能用一两个词语或者一两句话概括一下吗?(2) 通过画面,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吗?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乡下人家,齐读课题。3、教师导学:下面,就让我们跟着作者陈醉云优美的笔触一起走进乡下人家,一起领略这悠闲惬意的乡间生活。 让我们一起去读读 课文吧。设计意图:声图并茂,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直观、生动地感 受到乡下美景,为后面想象画面做好铺垫。二、识记生字,扫除障碍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1)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尤其是 带有生字的长句子,要多读几遍。(2) 再读课文,边读边圈画课文中的生字,读准由生字组成的词 语。(3) 小组合作交流识记生字。2、检查

43、自学效果。(1)出示轻声词:时候 尾巴石头指生读,思考:有什么发现?(2) 出示带有会认字、会写字的词语:.“捣衣”和表示花名的词语可借助图片来识记。第一组:构成鸡冠花朴素率领倘若附近捣衣绘成 和谐第二组:装饰蹲着凤仙顺序照例觅食耸着踏步 寄住催眠曲 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正音,注意:“饰”不要读成S 1; “例”不要读成Ii 0;“冠”是个多音字,在“鸡冠花”一词中读 g Ua n关 注另外一个多音字“率”。 用不同方法识记生字新词,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3) 书写提示: 指名认读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特点,交流书写注意事项。 观看书写动漫,注意起笔和运笔方法。 重点强调:“蹲”“率”这

44、两个字笔画较多,是比较难写的字,注意字的结构和笔顺。设计意图:中年级学生要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而且语文课程. 标准指出: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书写,在教师指导下 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提示易写错的生字,给学生课堂练习、书写的时间,加强指导,不仅让学生把字写美观,同时让学生逐渐养成勤书写的良好习惯。三、再读课文,初谈感受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乡下人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2、导学:在课文中,有一句话是作者陈醉云总结概括的他印象 中的“乡下人家”,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用横线把这个句子画出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1)指名读这句话,思考:读过这个

45、句子,你觉得乡下人家的风 景如何?(独特、迷人)(2)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句话的含义。(3)教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特别的”。“迷人”是 指“使人陶醉;使人迷恋”。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任何 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使人陶醉的美。 过渡:真是这样吗?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 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吧。(齐读这句话,加深对乡下人家特点的理解。)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并通过 朗读,加深理解句子的含义。四、自读自悟,想象画面1、再读课文,想一想:乡下人家有什么独特、迷人的风景呢?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

46、同时也可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 受或标注问题。2、课件出示填空提示:乡下人家,(),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3、学生自由交流:乡下人家,(屋前和屋后),都有一道独特、 迷人的风景。乡下人家,(春夏秋三季),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乡下人家,(傍晚和夜里的时候),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1)过渡:同学们,你们找到了很多表示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的 词语。让我们来整理一下吧。(2)课件出示: 表示空间顺序的词语有:屋前、门前、屋后、房前。 表示时间的词语有:春、夏天、秋天。(季节)傍晚、夜里。(时候)4、小结:这篇课文不是采用单一的空间顺序或时间顺序,而是按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

47、晚、夜间的时间顺序 进行交叉描写的,展示了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难怪作者在课 文的结尾处不禁要这样说:(课件出示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 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学生齐读)5、了解课文的段落结构:这篇课文是按“分总”的结构来写 的。引导学生了解本课是围绕中心句展开描写的。设计意图:时间、空间、季节的交叉在同一课时进行教学,会引起学生学习思路的混乱。因此,应抓住本文旳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来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掌握这. 种写作方法.,利于指导学生今后的写作。五、梳理整合,浓

48、缩场景1、导学: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是如此自然亲切、优美恬静,其实作者只是描写了一些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那么,课文都描写 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的第16自然段,选一个你喜欢的场景,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群觅食图、群鸭戏水图、院落晚餐 图、月夜睡梦图)2、过渡:瞧!老师把大家归纳的各个场景汇编成了一首小诗,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1)课件出示:长藤绿叶瓜架,春笋翠竹繁花。鸡群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傍晚风景如画,纺织姑娘轻唱。最美乡下人家。(2)齐读课件出现的小诗,引导学生快速了解全文的具体内容。3、教师小结,整体回顾。无论

49、在屋前、屋后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 下人家的生活都是这样自然亲切、 优美恬静,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 叹:(课件出示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 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学生齐读)下节课,我们将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去领略乡下人家独特、迷 人的风景,继续感受作者笔下乡村风景和语言文字的美。设计意图:让学生梳理课文描写了哪些生活场景,意在从整体上.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给每个场景起名.字,第一,可以促便学生仔细. 阅读.;第二.,.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第三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也是学生今后必须要掌握的阅读技能。回 归最后一个自

50、然段,意在回到课文的整体,回味乡村诗意的美,帮助. 学生提升认识。.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如果要画一幅画,可以用什么笔来画呢?其实,中国的 语言文字就是一支很好的画笔。它能画出一幅幅独特的画卷。唐代诗 人王维的诗,就曾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意思是说读着王维的诗, 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字里行间 藏着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真可谓“文中有画”。这堂课我们就继续 走进乡下人家。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导入环节导语的设计,一一是为了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 文字的热爱和学习的兴趣.二是揭示本课学习的方法通过文字描. 述想象画面。看似是在和学

51、生聊天,实际上用心良苦。二、复习回顾1、课件出示上节课学的字词,指名朗读,检查复习情况。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1) 谈话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乡下人家,不论 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那么,课文 给我们描述了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2)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课件出示乡村生活画面及文字:瓜藤攀 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群觅食图、群鸭戏水图、院落晚 餐图、月夜睡梦图。3、导学:乡下人家的瓜藤、鲜花、竹笋、鸡鸭以及乡下人家吃 饭、睡觉时的生活场景,都是美丽的图画。难怪作者要这样感叹 (课件出示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 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学生齐读)4、过渡: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在作者的描述中感受乡下人家 的独特、迷人吧。设计意图:此环节的教学,通过回忆课文中描写的画面,使学生 成功地想起了上节课的内容,为下面深入分析与理解课文奠定了感情. 基础。同时,又通过寻找课文的中心句,.令学生迅速进入T课文意境,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读文品味(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1、课件出示读文要求。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