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_第1页
浅谈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_第2页
浅谈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淮安市淮阴区渔沟中学 皇甫月红 摘 要:课堂观察是一种知觉活动,是人们对周围事物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知觉活动.观察能力就是人们感知周围事物的能力;教师的观察能力,是指教师对周围事物,主要是对教育对象(学生)由外表到内心的认识能力。教师只有具备响应的观察能力,才能把握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生群体的共性特点,把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动权.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了解教与学行为的基本途径。关键词: 课堂观察,迅速而准确,细致而深入,全面而客观课堂观察的范围很广,既可以是动态的教与学行为,例如师生互动情况、教室内

2、课桌椅的摆放、教师上课站立的位置、学生的学习反应以及教室布置等;也可以是静态的对与教学有关的文件资料的理解,例如教材、教具、教科书、讲义、教学计划与课前准备、讨论,甚至是学生的学习档案等。课堂观察的方式,既可以是现场的直接观察,也可以是利用录像带的间接观察。另外,观察者除了上课教师本人外,还包括学生、同伴与专家学者等。课堂观察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它对促进有效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观察学生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三方面:迅速而准确,细致而深入,全面而客观。(一)迅速而准确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兴趣,情绪,心理具有多变性.特别是在课堂上,他们的情绪,表情常常呈波动状态.老师所讲的内容他

3、们能够心领神会,眼睛里就会充满指挥的光芒,流露出兴奋,喜悦的表情.老师所讲的内容如果他们不明白,不理解,就会皱眉蹙额,表现出压抑,疑惑的情绪,有的还会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甚至说话打闹.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不能迅速及时地捕捉学生瞬间的表情和行为的细微变化,采取适宜的对应措施,或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或稍作教学停顿,就能够改变课堂气氛,及时把学生的注意和思维引向教学的中心。如果对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信息迟迟不能觉察并作出反应,课堂教学就不能很好地控制,也就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观察准确,是指教师对学生或学生某方面的看法符合实际,确切无误。这是教师观察里的核心和采取正确措施的前提。否则,就会判断错误,措施不当,

4、效果不好。做要到观察准确,教师必须把感官知觉和思维结合起来。因为,感官接触的常常是事物的表层,只有通过思维,才能触及到事物的本质。所以有的心理学家把观察称之为“思维的知觉”。教师要做到观察准确,就应该具有一定的观察基础,这就是对学生的心理性格特点,思想学习情况,以及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等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对学生的细微表情,动作及语言的变化进行合理分析,准确判断,并作出恰当的处理,取得较理想的效果。一位教师给一个刚接手的班级上课,发现一名同学戴着一种小墨镜听课。由于这种眼镜与那种“霹雳镜”很相似,教师便断定这名同学是想在班上出“洋相”,当着全班同学的狠狠训斥了这名学生。事后一了解,

5、原来这是一种治疗近视的三孔墨镜。老师为自己的无端而后悔不已。原因就在于教师对这位同学的心理性格特点,思想、学习情况了解不够,多学生的这一行为也没有 做合理的分析,因此观察不准,判断错误,处置不当。(二)细致而深入观察细致就是能观察到学生语言、行为、服饰、态度等细微的变化,从而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学生中的有些现象,粗看似乎是细枝末节、鸡毛蒜皮,其实,有些细微的现象下面隐藏着的问题并不小。例如,有的女同学,本来学习勤奋,衣着朴实,但一段时间内变得非常注意自己的发型,衣着,上课有“走神”现象,喜欢交外班或外校的朋友,这往往不是好兆头。如果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能及时注意到这些细微变化,及早做工作,

6、防患于未然,就会避免学生走弯路。反之,对学生视而不见,任其发杂货内,等问题大了,再去扭转,恐怕是无力回天。也有学生被老师、同学认为是“差生”,但只要教师细致观察,总会发现他们的“亮点 ”:有的学生学习差些,但品质好,爱劳动;有的学生品格修养差些,但智力好,有潜力;有的学生智力不突出,但体育方面 特长等等。因此教师能否细致观察并合理地看待每一位学生,有时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所以,教师的观察一定要细致而不要粗疏。 青少年学生心理稳定性较差,情绪波动大,有时仅凭一时一地的观察,很难真正了解一个学生。所以教师的观察除了细致以外,还需要深入。首先,应注意多场合观察。可在课堂上,也可在课余时间;可在群体

7、活动中,也可在个体活动中。观察的场合越多,获得的信息也就越全面。其次,要进行长时间的反复观察。学生正处于变化成长过程中,教师应以变化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没有较长时间的反复观察,教师就难以把握一个学生的真实面貌和趋势,更谈不上正确地培养和引导。(三)全面而客观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应力求全面客观。观察全面是指教师能够观察、了解学生各个方面乃至全貌。只有观察全面、了解全面,才能客观正确的分析判断。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智力水平,或身体素质,或性格气质,或家庭教养,或环境影响等等。只有从多角度去观察,才能对学生有较客观的完整的印象,而不致犯“瞎子摸象”的错误。教师对学生的观察,还应注意把学生的校内表现和校外表现结合起来,把观察和调查结合起来,做到多方面、多途径观察。例如有的学生在班主任面前表现积极,而在其他老师面前表现较差;有的学生在学校遵守纪律,学习努力,而在家里则蛮横任性。做有这些,仅靠教师课堂上和学校内的观察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他的同学,调查他的家长,掌握他在学生中在校外的表现 。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全面而客观的认识学生。近年来,课堂观察问题在国外的相关研究和教师教育课程中越来越受重视,把课堂观察的能力与技巧视为教师必备的一种重要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显得相对滞后,相关的研究也没有广泛开展起来。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