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义齿试题分析_第1页
全口义齿试题分析_第2页
全口义齿试题分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全口义齿试题一、多选题(B) 1.制作全口义齿修复的印模要求达到:中A.解剖式印模;B.功能性印模;C. 加压式印模;D. 减压式印模;E. 组织受压均匀的印模。(C ) 2.按照无牙颌组织的结构特点,颧突属于:易A.主承托区;B.副承托区;C. 缓冲区;D.后堤区;E. 边缘封闭区。(E ) 3.中A.尖牙和双尖牙区;B. 双尖牙区;C. 磨牙区;D.第一磨牙区;E.第二双尖牙区和第一磨牙区。(D ) 4.上颌全口义齿后堤区应在:中A.前颤动线之前;B.腭小凹前2mm ;C.腭小凹与翼上颌切迹连线上;D. 前后颤动线之间;E.前颤动线之上。(B) 5.全口义齿基托磨光面的处理要求有一定的斜度

2、和外形,是为了:难A.不使食物附着在义齿基托上;B.借助其斜面增加义齿的固位和稳定;C.使口腔周围肌肉运动不受影响;D.减少对软组织的磨擦;E.便于食物排溢。(A ) 6.全口义齿修复后出现咬腮现象,其主要原因是:?A.后牙覆盖关系过小;B.后牙人工牙过大;C. 上颌结节区基托边缘过长;D.后牙基托边缘过厚;E. 下后牙人工牙过小。(E ) 7.影响全口义齿固位的因素哪项是错误的:?A.基托面积的大小;B. 基托与粘膜的适合度;C. 唾液的粘稠度;D.基托边缘的封闭性;E. 基托厚度和强度。(C ) 8.中A.便于排牙;B.确定垂直距离;C. 颌位记录;D.E. 恢复面部外形。(A ) 9.定

3、位平面斜度是指:难A.上中切牙近中切角到7 7 近中颊尖所连的平面与水平面的交角;B.上中切牙近中切角到7 7C.上中切牙近中切角到7 7 远中颊尖所连的平面与水平面的交角;D.上中切牙近中切角到7 7E.上中切牙近中切角到6 6 近中颊尖所连的平面与水平面的交角。(B) 10.牙列缺失患者,上下牙槽嵴顶之间的距离称为:中A.垂直距离;B.颌间距离;C.颌间高度;D.1E.以上都不是。(C ) 11.全口义齿修复,印模完成后,在灌模时,在将石膏包过印模边缘,其目的是:中A.避免印模损坏;B.保护印模边缘有一定的形状;C.使基托边缘有一定形状;D.防止模型断裂;E.保持印模边缘的清晰度。(E )

4、 12.全口义齿初戴后,说话时上下人工牙有撞击声,其原因是:中A.患者沿还未适应该义齿;B.C.因全部用瓷牙;D.义齿因位不良;E.垂直距离过高。(E ) 13.使用面弓的目的是:中A.B.C.D.记录上下托的关系;E.转移上颌对颞下颌关节的三维位置关系(D ) 14.的?难A.反复做B.C.D.E.(B) 15.下颌人工尖牙的排列位置,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中A.33 近中邻面与22远中邻面接触;B.C.牙颈部向远中倾斜;D.牙颈部向唇侧微突;E.与 3223 建立的覆盖为3cm。(D ) 16.,牙尖斜度是指牙尖平衡斜面与:中A.B.眶耳平面的交角;C.定位平面的交角;D.各自牙尖底的交角

5、;E.髁导斜度的交角。(B) 17.无牙颌患者的垂直距离确定,主要应用:中A.面部外形观察法;B.息止颌位法;C.面部三等分法;D. 拔牙前记录法;E.。(C ) 18.下列哪种情况上颌全口义齿有向前移动的可能?中A.B.C.D.E.(D ) 19.?A. 增加基托的吸附力;B. 防止人工牙折断;C.D. 增加义齿的平稳和固位;F. 获得正确的垂直距离。(E ) 20.有利于全口义齿固位的条件,哪一项是错误的:中A.牙槽脊高而宽;B.腭高拱;C.系带离牙槽脊顶较远;D. 粘膜厚且弹性大;E.颌间距离大小适中(E ) 21. 颌间距离是指:中2A.上下正中位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B.下颌息止位时

6、,鼻底至颏底的距离;C.无牙患者,上下牙槽脊顶之间的距离;D.下颌息止位时,上下牙槽脊顶之间的距离;E.无牙患者,下颌于正中位时,上下牙槽脊顶之间的距离。(D ) 22.确定垂直距离是为了:中A.使病人恢复年青时的面部形态;B.排牙方便;C.选择人工牙;D. 较好发挥咀嚼肌的力量;E 达到平衡。(B) 23.基托组织面不应作缓冲的是:易A.上颌隆突;B.磨牙后垫;C.尖牙唇侧;D. 上颌结节;E.下颌隆突。(B) 24.取无牙下颌舌侧翼缘区印模时应注意:中A.边缘充分伸展越深越长越好;B.边缘适当伸展不影响该区肌肉活动;C.模型应局部加压;D.印模应缓冲;E.增加边缘厚度。(D ) 25.牙列

7、缺失患者,同一颌弓内常见牙槽骨呈不对称吸收,其原因是:中A.与力大小有关;B.与咀嚼部位有关;C.与咀嚼习惯有关;D.与失牙原因和时间有关;E.与患者健康状况有关。(C ) 26.全口取模托盘的选择要求:易A.B.托盘边缘应达到移行皱裂;C.托盘宽于无牙2-3mm ;D. 托盘宽于无牙5-6mm ;E.托盘边缘越短越好。(E ) 27.确定全口义齿中线标志,哪项是错误的?中A.眉间点B.鼻尖点;C.人中沟D.唇系带;E.舌系带。(A ) 28.应选磨?难A.上颌舌牙尖;B.下颌舌牙尖;C.上颌颊牙尖;D.下颌颊牙尖;E.下颌中央窝。(D ) 29.全口义齿初戴时,基托不密合的主要原因为?难A.

8、患者牙槽嵴低平;B.人工牙接触不良;C.基托边缘封闭不良;D.基托聚合收缩;E.基托厚度不够。(B) 30.中A. 义齿左右摆动;B. 义齿前后移动;C.D.咀嚼肌疲劳;3E. 颞颌关节病。(C ) 31. 排列上颌人工前牙时牙体长轴近远中倾斜度一般是:中A. 11 > 22 >33;B. 11 > 33 >22;C. 22 > 33 >11;D. 22 > 11 >33;E. 33 > 22 >11;(B) 32. 全口义齿下颌基托后缘应在:中A. 磨牙后垫的前缘;B. 磨牙后垫的中 1/2;C. 颊咽肌缝处;D. 磨牙后垫后缘;E

9、. 翼下颌韧带中点。(A ) 33.易A.B.0.5mm ;C.1mm ;D.1.5mm ;E.2mm 。(B) 34. 全口义齿固位原理:唾液本身有:易A. 大气压力;B. 粘着力;C. 附着力;D. 摩擦力;E. 内阻力。(E ) 35. 牙列缺失患者由于牙槽骨进行性吸收,临床常见:易A. 颌间距离不断增大;B. 面下 1/3 高度逐渐变短;C. 唇、颊、舌沟变浅;D. 皱纹逐渐增多;E. 以上都是。(C ) 36.易A. 排牙;B. 恢复垂直距离;C. 颌位记录;D.E. 恢复面部外形。(C ) 37. 颌间距离是指:中A.B.C.D.槽嵴顶之间的距离;E. 以上都不是。(C ) 38.

10、 面弓主要用于测定:中4A. 下颌髁状突侧向旋转度;B. 下颌髁状突滑动度;C. 上颌骨与两侧髁状突的位置关系;D.E.(C ) 39. 全口义齿印模托盘要求:中A. 应与牙槽骨密合;B. 应达粘膜移行皱襞;C. 宽于无牙颌 23mm ;D. 宽于无牙颌 56mm ;E. 边缘越短越好。(D ) 40. 定位平面斜度是指定位平面与:难A.B. 水平面相交所成之角;C. 牙尖底相交所成之角;D. 眶耳平面相交所成之角;E. 与鼻翼耳屏连线所成之角。(E ) 41. 下颌舌骨区属于:中A. 主承托区;B. 副承托区;C. 边缘封闭区;D. 后堤区;E. 缓冲区。(E ) 42. 上颌全口义齿印模,

11、后缘应:中A. 在腭小凹前面;B. 盖过腭小凹;C. 与前颤动线一致;D. 与后颤动线一致;E. 在硬软腭交界处。(C ) 43.难A. 与瞳孔连线平行;B. 与鼻翼耳屏连线平行;C. 与下颌二侧牙槽嵴平行;D. 平分颌间距离;E. 在上唇下缘 2mm 。(D ) 44.难A. 正上方;B. 前上方;C. 后上方;D. 后下方;E. 前下方。(D ) 45. 下颌人工牙尖牙排列的位置,下面哪一项是错误的:中A. 牙颈部向唇侧倾斜;B. 牙颈部向远中倾斜;5C. 牙尖略向舌侧倾斜;D.E. 远中唇面向舌侧旋转。(D ) 46. 全口义齿初戴时发现下牙弓明显后退其原因可能是:中A. 人工牙排列不当

12、;B. 病员下颌骨过于后退;C. 前后移动;D.E. 垂直距离过低。(C ) 47. 面弓主要用于测定:中A. 下颌髁状突侧向旋转度;B. 下颌髁状突侧向滑动度;C. 上颌骨与两侧髁状突的位置关系;D.E.(D ) 48.难A. 增加定位平面斜度;B.C. 增加牙尖工作斜面斜度;D. 增加切道斜度;E. 增加牙尖斜度。(C ) 49. 全口义齿印模托盘的选择要求:中A. 应与牙槽骨紧密帖合;B. 应达粘膜移行皱襞;C.23mm ;D. 宽于无牙颌56mm ;E. 边缘越短越好。(C ) 50. 全口义齿的基托范围哪一项是错误的:中A. 唇颊侧止于粘膜反折线;B. 舌侧让开舌系带;C. 上颌后缘

13、止于腭小凹前 2mm ;D. 下颌后缘止于磨牙后垫;E. 颊侧让开颊系带。(B) 51. 主承托区哪项是错误的:中A. 上下颌牙槽嵴顶区;B. 有疏松的粘膜下组织;C. 能承受较大咀嚼压力;D. 表面有高度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E. 人工牙应排列在此区基托上。(B) 52. 以下哪项是缓冲区:易A. 口腔前庭;B. 上颌硬区;C. 颤动线;D. 腭小凹;6E. 舌系带。(D ) 53. 基托磨光面其外形应呈:中A. 平面;B. 凸面;C. 毛糙面;D. 凹面;E. 不规则面。(C ) 54. 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哪是错误的:中A.B. 参照面部比例法;C. 反复舌咽法;D. 参照拔牙前记录;E. 参照面部外形法。(E ) 55. 下面哪是不属于标志线:易A. 中线;B. 口角线;C. 唇高线;D. 唇低线;E. 颤动线。二、名词解释1附着力(P239)2克里斯坦森现象( P255 第 19 27 行)3( P251 第 4、5 行)4颤动线( P235 第 2、 3 行)5。平衡 牙 合三、填充1基托和堤 两部分组成。2牙型与牙弓型、 面型形状三者之间存在协调关系。3全口义齿三个面:组织、 磨光和咬合面。4标志线有中线、 唇高线、和 唇低线、 口角线。5同心圆学说: 认为髁道、 切道、和 牙尖工作斜面均为同心圆上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